【尋人】高雄的黃燕茹想找她在921大地震發生後認識的一位恩師,她有些話想對他說。下面是她的來函:
或許很難有後續,但希望當年的恩師能夠看到。
921大地震已經過去22年,
我想尋找一位我在那年地震發生後認識的恩師。
921大地震剛發生時,高雄舊左營大路的社區裡突然搬來幾戶緊急租屋人家,說是來自南投埔里,社區鄰里大多抱持著同情,因為當時地震重創台灣,沒什麼好懷疑的,有全家人一起住在路邊的車上,還有倒塌的家戶在公園搭起帳篷過生活。鄰居老爺爺在買飯時,會順道再多買幾碗麵,走到車旁敲敲車窗,給車內的小孩吃。
當搜救工作進行到大型機具開挖倒塌建築物的階段,我也有親人被徵召去埔里開挖。這時,您突然出現在社區裡,說自己來自南投埔里,雖然沒了房屋,但幸好以前做生意還有點積蓄在銀行,想來高雄尋找新的發展,可以教國中數學。
當時就讀明星國中的我常常逃學蹺課,是個成績吊車尾的國一新生,一開學就不受教,結果我在放學後被獨立撫養小孩的媽媽強押著,不情不願地在社區的小小補習班上課。
在平交道旁那間老舊房子二樓的小小補習班裡,我遇見了您,締結了日後的師徒緣份。
您的教學是任務型的,這非常適合我。
一位來自921大地震災區的補習班老師,令我覺得特別。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而是通往你想做的事的手段,是翻轉階級的手法,當世人不認識你,只能光憑成績來決定你的價值時,而你也一無所有、拿不出來任何東西時,你只能先加入這場遊戲裡。」記得老師您曾經說過這些。
我的成績開始有起色,從0分變成70多分,班導甚至要全班同學為我的進步鼓掌,但掌聲不是我所追求的東西,我要的東西更不容易。
一年後,您決定要說服我媽,讓我離開從國小開始就被要求準備考試進去的明星國中。
「燕茹這孩子再不轉學,她會毀掉!」電話裡這句話打動了我媽,她終於願意放手讓我轉學到一般學校,終於明白明星學校一點也不適合我。
那些年您越教越投入,誓言要拉拔這個都會區外圍的舊社區裡的小孩。您租下高雄仁武的一棟透天厝,將一樓改成有課桌和白板的教室,在二、三樓設置了許多寢具,包括上下鋪床與軟墊,記得老師您說過:「誰又跟爸媽吵架離家出走,不要去網咖花錢交爛朋友,可以來我這裡過夜,男女分開樓層和衛浴,唯一的條件是要寫數學試題!」
您開始一題一題的親切地教起社區裡原本被放棄的小孩們數學,其他科目您則完全不碰,因為您說您不懂。
「教雄中雄女的學生考上台清交根本不是老師厲害,是學生自己就會讀書,如果我可以將這些社區裡蹺課逃學逃家的小孩送到他們該去的高職、五專,才是真厲害。」
留下全憑意願,您不阻止年輕人離開,常常有學生吃吃喝喝後,就拍拍屁股走人。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成為了您家的常客,是待在您身邊最久的學生,共計三年的國中時間。從我出生開始,我的父母就感情失睦,父親吃喝嫖賭,所以我覺得只需要做做數學題目就可以不回家,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漸漸地,您在我心中就像是父親一般。
而我也在老師您這裡,認識到更多同樣也願意待在您身邊的朋友們,有男生也有女生,朋友越來越多。從沒期待過自己未來的我們,開始害怕起自己萬一考不上想要的學校該怎麼辦,讀書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子,您為我們量身打造目標,告訴我們誰適合考哪間高職的哪個科系。
「燕茹妳要是能夠考上高雄市中山高中,我就很欣慰了。」我記得您說過,而三年之後,我也真的考上了高雄市中山高中,吊車尾上了一間國立高中。
回想起您在仁武的家,我還記得一晚有位看起來兇兇的爸爸騎著機車,偷偷在您家門口放一箱自己兒子的日常衣服用品,以及他自己耕作的農作物和水果,甚至還有紅包,您發現之後馬上追了出去,那位爸爸連忙說:不用不用不打擾老師,老師啊!真的謝謝您了,要麻煩您照顧我兒子。
我記得老師您也落下了淚,淚中帶笑,真的是哭笑不得。我轉頭看向那個兒子,兒子則裝作沒看到,原來父子都愛面子。
921大地震之後過了三年,我們這一屆學生是您在高雄展開新生活之後的首批畢業生,當年考試結果有人考上高中,有人考上高職,各奔前程,您雖不捨也只能揮揮手看著我們這群孩子離開,那棟房子後繼還有新人學生,您忙您的,我們則邁入人生的新階段,我甚至只有在教師節和過年的時候,才打電話問候您。
「上高中之後,妳就要靠自己了,高中數學我沒辦法教妳。」老師您曾經這樣告訴我。
只是好景不常,有人發現了您的身份,您從此離開了社區,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手機號碼再也不通。
原來我這三年以來所知道關於您的過去和您的姓名都是假的,媽媽跟我說警察在問事情,我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不堪的過去,人總是會有的。
「我不需要什麼報答,只要哪天在路上再相遇的時候,走到我面前跟我說一聲『謝謝』就足夠了。」那天畢業時老師您說的這句話,我當時很疑惑,為什麼會哪天在路上相遇?你不是就住在仁武XX路XX號嗎?
帶著疑惑,但我沒有說出口,而是當作沒這回事。
事實證明,這些年來,我都在路上注意著和您年紀相仿的行人,但要在路上相遇真的太困難了。手機號碼從高中之後我也都沒有換過,只是想保留些什麼。
可能無法找到您,您甚至可能無法出面,但我希望可以跟您說,我現在過得很好,雖然您消失之後,我在高中又自暴自棄了一段時間,高一成績曾是倒數第二名,但我想起您說過,高中之後就必須靠我自己,我便又努力了起來。
國中那次轉學開啟了我嶄新的人生,我在新的國中過得非常開心,也交到許多往後日子裡會一起在社區裡手牽手老下去的朋友們。
當年社區大人們都說您謊話連篇,但在您身邊待最久的學生我知道,任何一點極小地震,甚至是大卡車開過路邊所造成的窗戶震動,都會讓您這位彪漢感到害怕,或許您告訴我們的個人資料可能都是假的,但921大地震,是真的。
有一回您帶著我們這群考試表現超群的學生到台東富岡漁港玩,那是我第一次熬夜直到日出;在漁港等待日出時,您說,您有位孩子死於大地震,當時只有國三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只回答了一句「喔。」
我知道我沒有回答得很好。
19年過去,我現在不只讀完高中、大學,甚至還是研究所碩士畢業,我選擇社工領域,在青少年更生安置機構領域實習。
當時您極力扶持社區裡逃家蹺課的年輕學生,您家總是熱熱鬧鬧的,各種家庭問題接踵上門,我看見您的熱情與熱血,我媽也相當感謝您。過去一路以來,我從未因為您的隱瞞而對老師憤怒過,從不曾有過。
我很感謝您,雖然最後,我甚至不知道您的真實名字,但您的多年真實陪伴,比我的親生父親付出更多的心血。
好希望老師您在其他地方獲得新身份後,可以繼續做著您想做的事。
每年921大地震紀念日,我都會想起您,今年會,往後也會。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眼淚的重量:聽23位送行者說他們看到的人生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楊敏昇、芮朝義 內容簡介: 站在死亡面前,我看清了生命的意義。 畫下完美句點,才能迎來新生的契機! 她,是個一睡就叫不醒的睡美人,唯有聽到「要去接體了!」才會從床上彈起。生平最害怕手機不見,因為裡頭都是屍體照片。...
清 大人 社 研究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接觸到毒不是家庭的關係,當時的動機只有兩個:一個叫做好奇,一個叫做逞強。20幾歲的時候,台灣開始流行去藥頭夜店、pub、舞廳,年輕氣盛想嘗試看看聲色場所到底長什麼樣子?
哇,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酒啊、跳舞啊、狂歡啊,可是久而久之就發現,怎麼大家都在使用藥物?但那時候不覺得那是毒品,別人會說那是助興,是一種在跳舞時幫你達到快樂的藥物。
那什麼叫做逞強?當一群朋友站在你旁邊都在使用,你不用就會被笑是膽小鬼,認為你不夠勇敢、是卒仔。我就被這樣的語言激,激到後來我就說「好啊,我不是卒仔啊,我敢啊」,就在當下使用愷他命(Ketamine,又稱K他命)。
但是使用完以後,那感覺非常痛苦,就像暈車乘以100倍。頭暈目炫,噁心、天旋地轉的感覺,眼睛沒有辦法對焦。後來在好奇心的強力驅使下,心裡有很大的聲音說:再試試看、再試試看啦!於是去找藥頭。
那藥頭聽到有人要跟他請教這類事情當然是傾囊相授,就開始教我:「誒,你要使用搖頭丸,再使用愷他命。」所以我就吞下生命第一顆搖頭丸。那是2003年左右,我24歲。
【憂「青少年對毒品去了戒心」,藥物濫用年輕化!】
■以為可調可控,兩年後才驚覺自己成癮
搖頭丸是一種興奮劑,再搭配使用K他命,那一瞬間彷彿就像陷入一種迷幻的空間感裡。那為什麼這個快感讓我著迷?
很多人認為藥物濫用成癮者應該是在一個破碎的、沒有支持系統的家庭,甚至是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當中;但我出生在一個(世俗標準中)很正常的家庭,爸爸媽媽的教育非常嚴謹,像是孝順父母啊、對人客氣啊、有禮貌啊,這些都是基本的教導。
坦白說,我從小到大在幸福家庭長大,我的物質沒有任何缺乏,再加上我的人際關係不錯,從小到大就倍受擁戴,比如說,那時死亡車禍很多,我的父母親怕我騎摩托車,就買轎車給我;當時的我認為,成熟的表現就是要去涉及大人在做的事,一種同齡者沒有辦法感受的快感。
嘗到那快感之後,我就陷在裡面。從那天開始我的人生180度轉變,再也不喜歡跟人有人際關係,也不喜歡去追尋什麼穿衣服、名牌包、手機、去好餐廳吃飯,我都不喜歡。我每天開始用錢去追求別人沒有的快感,久而久之就成癮了。
每一個毒品成癮的人初期都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是否施用,但這是一個很失敗也很恐怖的想法。坦白說,我施用了一、兩年之後我才明白我成癮了。
頭一、兩年,我的人際關係沒有變,因為我隱藏得很好,沒人知道我使用毒品,我也不去舞廳夜店了,每天在家房間就隨時在吸。後來有一次,剛好長期販賣毒品給我的人出去短期旅行,我一直狂打電話給他,說我要K他命,那時候我們講術語啦,我說我要褲(Khoo,台語),褲就是K,搖頭丸就叫衣(Sann,台語),所以我們常說的術語就是:「我要一些Sann跟Khoo」。
光是這樣子,我找了他兩天,我發現我整個人是情緒暴躁,無法入睡、無法正常生活欸。我就說慘了,我發現我真的上癮了,我怎麼變成這樣子?[1]
■藥物濫用年輕化
2019年我國通報藥物濫用個案共3萬6563人次,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最多,其次為國初中。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每四年一次的「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推估全國約有20.4萬人曾經用過非法藥物,其中首次濫用藥物年齡以20歲到29歲最多。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吳敏華表示,藥物濫用者以年輕族群居多,超過九成,首次濫用藥物年齡為20歲到29歲連續五年居冠,占45%;其次為30歲到39歲,占24.9%;19歲以下居三,占20.9%。
而為了吸引年輕人的好奇心,許多新興毒品也包裝成即溶咖啡、糖果等亮麗造型。像是繽紛的彩虹菸,摻有K他命、搖頭丸粉及卡西酮類物質成分;使用K他命後會造成有如靈魂脫離軀殼的漂浮,以及欣快的神離感,但易產生噁心嘔吐、身體感官失衡等症狀,長期濫用會產生耐受性及心理依賴性,造成強迫性使用,且不易戒除[2]。
■新冠肺炎後台灣大麻案件暴增?
台灣高等檢察署(2021)發布毒情分析報告,近期查獲大麻案件數、株數增多,恐成吸毒主流;另新興毒品持續氾濫,施用者多為青少年,且摻有多種毒品的咖啡包和笑氣一同使用,有致死可能。
高檢署指出,司法機關查獲大麻案件數、大麻株數均增長,未因新冠肺炎減緩,來自美加地區夾藏大麻類毒品案件持續上升,去年創下歷史紀錄,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查獲四千株大麻,不容輕忽。
高檢署說,大麻毒品來源多元,取得管道便利及風險性低,案件持續暴增,未來是否會改變國內毒品施用習慣,取代安非他命地位,會持續觀察及時發布預警[3]。
■研究:呼麻(吸食大麻)者輕生念頭機會比一般人高5倍
雖然有人主張大麻成癮與危害性低,吸食死亡人口比酗酒少,還可治療憂鬱症等藥理作用,但實證研究顯示,短期施用有幻覺、心搏過速、妄想等症狀,長期則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失去方向感、躁動等危害,因此大部分國家都拒絕合法化。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簡稱NIDA)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吸食大麻者產生輕生念頭的可能性為一般人的五倍。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近日對28萬名18至35歲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吸食大麻者與輕生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未吸食大麻的人約有3%有輕生念頭,非每日吸食大麻的人比例為7%,每日吸食大麻的人中則高達9%。而女性產生輕生念頭、輕生計劃和輕生企圖的風險遠高於男性[4]。
■家長別輕忽! 青少年吸毒「6徵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家長,隨著暑假到來,青少年因為長時間不在校園,接觸的人與環境就比較複雜,家長更要多費心思留意孩童社交環境,防範於未然,避免家中青少年有接觸到毒品的機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郭奕宏藥師說,如果青少年染上毒癮,初期有哪些症狀,讓我們也來瞭解,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協助他們戒除。初期吸食毒品徵兆如下:
1、易怒或有情緒化的行為,過分的要求隱私權。
2、容易因為小事而衝突,迴避問題和眼神閃躲。
3、目光呆滯、精神渙散、食慾差、日見消瘦、身上長出紅疹子,偶有自言自語、幻聽幻覺,或做出無意義的動作。
4、學校課業突然變差、翹課、早出晚歸,對行蹤交代不清,結交來歷不明的朋友。
5、金錢花費變大,有偷竊或借錢行為。
6、發現身邊有吸食毒品的可疑器具。
郭奕宏表示,從家庭教育做起,能有效避免孩童不當接觸藥品或造成濫用,若發現家中青少年吸毒時,應該帶青少年到指定的醫療院所或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積極的尋求協助,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方[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用藥常人的告白1】成癮、脫癮、戒癮,是一條漫長的回家路: https://www.twreporter.org/a/asia-pacific-transnational-drug-trafficking-chain-interview-addict-ordinary-people-1
[2](元氣網)「四大徵兆 食藥署教你留意親友是否染毒」: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1/5371053
[3] (UDN)「大麻案增多 高檢發警訊」: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355456
[4](自由時報)「美國新研究:吸食大麻產生輕生念頭機會比一般人高5倍」: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81561
[5](Yahoo新聞)家長別輕忽! 青少年吸毒「6徵兆:https://tw.news.yahoo.com/%E5%AE%B6%E9%95%B7%E5%88%A5%E8%BC%95%E5%BF%BD-%E9%9D%92%E5%B0%91%E5%B9%B4%E5%90%B8%E6%AF%92-6%E5%BE%B5%E5%85%86-025020902.html
➤➤照片
∎[5]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郭奕宏藥師指出,初期吸食毒品有六徵兆。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藥物濫用 #藥物濫用年輕化 #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藥署
食用玩家-食藥署 / 食品藥物管理署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元氣網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自由時報 / Yahoo 新聞
戒毒/毒品諮詢知識家 / 校園反毒宣導教育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 CTBC Anti-Drug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反毒總動員
健康無毒 反毒幸福 / 我會向毒品說不
清 大人 社 研究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眼淚的重量:聽23位送行者說他們看到的人生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 楊敏昇、芮朝義
內容簡介:
站在死亡面前,我看清了生命的意義。
畫下完美句點,才能迎來新生的契機!
她,是個一睡就叫不醒的睡美人,唯有聽到「要去接體了!」才會從床上彈起。生平最害怕手機不見,因為裡頭都是屍體照片。
他,經營一家像極了深夜食堂的禮儀社,吸毒的、被家暴的、有學習障礙的人,都因他的善意而安定下來。「我從不開除員工,除非他們有更好的發展。」他說。
她和她,是棺材店長大的姊妹花。記憶裡,只要大人不在家,家中的「展示品」就成了孩子們玩躲貓貓的遊樂場,一點也不可怕。
他們不只是亡靈的送行者,對憂傷無助的家屬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在生命殞落的幽暗谷底,他們為徬徨憂傷的人們點燃一盞盞照亮前路的明燈。
本書由一群生命閉幕式上的「魔術師(殯葬相關從業人員)」,以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將他們日常工作中觀察到的,許多不為人知、衰朽、破碎與傷感的人生百態,轉化為美好莊嚴的祝福文字。讓讀者可以從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中,了解到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熱愛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業,死亡伴隨而來的臭穢與醜惡為何不曾浸染他們溫柔炙熱的心。
作者簡介:楊敏昇
新竹地檢署法醫
CRT教育訓練團隊顧問
玄奘大學/元培醫大兼任助理教授
出身於司法人員家庭,原本攻讀放射、醫檢領域,最後卻「不務正業」改拿解剖刀,協助法醫研究所和檢察署調查各類爭議案件死者的死因,甚至成立遺體修復團隊,替死者維持生前的美好面容;也因此,旁人總說他很「特別」,但他卻說自己只是個站在不同角度看生死的平凡大叔,但這一看,就看了20年。曾協助處理921大地震、國華航空空難、陸軍空騎旅空難等大事件,也是台灣殯葬改革推手之一。著有《遺體處理學》、《拼圖者的生命觀察》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台灣東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清 大人 社 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眼淚的重量:聽23位送行者說他們看到的人生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楊敏昇、芮朝義
內容簡介:
站在死亡面前,我看清了生命的意義。
畫下完美句點,才能迎來新生的契機!
她,是個一睡就叫不醒的睡美人,唯有聽到「要去接體了!」才會從床上彈起。生平最害怕手機不見,因為裡頭都是屍體照片。
他,經營一家像極了深夜食堂的禮儀社,吸毒的、被家暴的、有學習障礙的人,都因他的善意而安定下來。「我從不開除員工,除非他們有更好的發展。」他說。
她和她,是棺材店長大的姊妹花。記憶裡,只要大人不在家,家中的「展示品」就成了孩子們玩躲貓貓的遊樂場,一點也不可怕。
他們不只是亡靈的送行者,對憂傷無助的家屬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在生命殞落的幽暗谷底,他們為徬徨憂傷的人們點燃一盞盞照亮前路的明燈。
本書由一群生命閉幕式上的「魔術師(殯葬相關從業人員)」,以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將他們日常工作中觀察到的,許多不為人知、衰朽、破碎與傷感的人生百態,轉化為美好莊嚴的祝福文字。讓讀者可以從一篇篇動人的文章中,了解到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熱愛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業,死亡伴隨而來的臭穢與醜惡為何不曾浸染他們溫柔炙熱的心。
作者簡介:楊敏昇
新竹地檢署法醫
CRT教育訓練團隊顧問
玄奘大學/元培醫大兼任助理教授
出身於司法人員家庭,原本攻讀放射、醫檢領域,最後卻「不務正業」改拿解剖刀,協助法醫研究所和檢察署調查各類爭議案件死者的死因,甚至成立遺體修復團隊,替死者維持生前的美好面容;也因此,旁人總說他很「特別」,但他卻說自己只是個站在不同角度看生死的平凡大叔,但這一看,就看了20年。曾協助處理921大地震、國華航空空難、陸軍空騎旅空難等大事件,也是台灣殯葬改革推手之一。著有《遺體處理學》、《拼圖者的生命觀察》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台灣東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清 大人 社 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介紹
訪問作者:謝依婷 醫師
內容簡介:
「我都有在關心,這孩子什麼都不說啊!」
其實孩子什麼都說了,
透過笑或不笑、哭或不哭,沉默、憤怒或自傷……
▌在孩子的失序、難解背後,是那顆很想被看見、被好好愛著的心。▌
‧「沒有人看見一個少年正在被強暴。」──一直說頭痛而拒學的少年,以自己的血,寫下祕密日記。
‧「這樣他就會死掉了!」──四歲女童拿玩具刀瘋狂剁碎黏土人。她被娃娃車司機性侵了。
‧「有時候我真的好討厭自己。」──少女纖細手臂上的自殘傷痕,就像媽媽的情人一樣數不清。
‧「如果我馬上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她就不會死了。」──最好的朋友驟逝,女孩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兩年來從未開口的少女,最後寫下了這句話。
任何表面狀況都不僅是表面。最需要去聽見的,往往是沒有說出口的。
身為兒少精神專科醫師,謝依婷深知對於身心尚在發展、尋找自我定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大人眼中「沒什麼」的小事,卻可能造成令他們窒息的壓力和影響。大人不解的情緒起落、行為變化,事實上,正是孩子在釋放線索,用力呼救:「請你多注意我!請你真的瞭解我!」
謝醫師溫柔同理,帶我們一同牽著孩子,和他們站在一起,看入受創的心,理解傷的源頭,因為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了,他們也更能有力量,好好長大。
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說不出口。那麼,我們就先對他們說吧:
{孩子別怕,我會陪著你,我會接住你。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不變。}
作者簡介:謝依婷 醫師(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人與人相遇是一種機緣巧合,能夠傾聽和幫助孩子,是身為兒心科醫師的使命和幸運,雖然不一定能幫上每一個孩子,但總是要盡力去做。」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進修中。
曾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系住院醫師、總醫師,兒童心智科代訓醫師。亦曾擔任衛福部心智障礙者精神醫療服務品質改善計畫雲嘉南區執行醫師,現為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兒少精神科也稱為兒童心智科,主要是看十八歲以下的對象,這個領域的專科醫師在全台灣只有兩百多位。
兒心科醫師在看診時,必須扮演多重角色,懂得許多不同面相的事物,比如:與兩歲小小孩牙牙學語地對話,和憂鬱高中少女聊偶像,與過動國中少年討論手遊,而面對拒學的國中少女,談的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使用病人的語言,才有辦法與病人溝通。
碩士論文還沒寫完,先出了這本書。
私心希望自己是業餘醫師;旅行、寫作、運動、和潛意識工作以及好好生活,可以是主業。
(本書所舉之診間故事皆經改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清 大人 社 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