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適度榨油-苦茶油篇】
#冷壓油比較好嗎
有消費者問我們,榨油種籽是不是不要烘焙比較好,這樣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很多消費者都有類似的疑問,我把它稱為「冷壓」迷思。經由廣告及媒體的洗禮,大家印象中都認為「冷壓」的油比較好,直覺地以為「冷壓」因為沒有經過高溫破壞,所以可以讓營養保留更完整。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林業試驗所與農業試驗所曾合作,試驗大、小果油茶籽及茶籽,經過不同炒焙溫度 (110°C –130°C ) 與時間 (5–15 分鐘 ) 處理,再於室溫下以立式壓榨機榨油,分析油脂的品質特性,深入探討炒焙處理對油脂品質的影響,發現苦茶籽經過120-130℃炒焙10分鐘後榨油,油脂的組成沒有變化,但是油脂的氧化安定性較未經焙炒的油明顯的增加。
另外劉哲瑋(2012) 利用大果種油茶籽分別在高溫(180°C)、中溫(145°C)及低溫 (75°C)焙炒後榨油,發先高溫焙炒油茶油最佳,其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還原力皆優於中溫及低溫處理之油茶油。而隨著儲藏時間增加, 抗氧化力皆會下降,不同焙炒溫度及儲藏時間皆有顯著差異。
#找到最適當的烘焙溫度 #安定性與抗氧化力提升
因為研究結果可能隨不同焙炒設備溫控能力、種籽種類而不同,人良為了尋求自己製程最優的參數,與屏東科大合作,以自己設備跟進貨種籽做實驗,發現苦茶籽以150°C焙炒30分可得到最高的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力),之後隨著焙炒時間增加而下降。
以上的研究都證實相較於未經焙炒,若以適當溫度的焙炒種籽,對苦茶油的氧化安定性與抗氧化能力皆有明顯的提升。但何謂「適當的焙炒溫度」?這與種籽種類、焙炒設備、溫濕度變化都有關聯,須經連串的實驗尋找,人良為了尋找不同種籽最適的烘焙曲線,著實花了不少心力時間,希望能提供優質的初榨油給大家。
#冷壓初榨 #精準適度榨油 #烘焙曲線
參考資料:
1.劉哲瑋(2012)不同溫度處理的油茶油於儲藏過程中其機能性成份及油脂品質的變化,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
2.Ching-Ming Hsieh, Jeng-Chuann Yang, Yao-Chun Chuang, Eugene I-Chen Wang, Ya-Lin Lee (2013),Effects of Roasting Prior to Pressing on the Camellia Oil Quality, Journal of Taiwan Agriculture Research. 62(3). p249–25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豉椒炒蜆、清酒煮蜆、油鹽水煮蜆,通通都是大家喜愛的惹味菜式,但吃蜆最忌吃到沙,大殺風景。坊間很多傳聞指下粟粉、鹽,甚至放一個鐵湯匙在水中,可以令蜆加速吐沙,到底孰真孰假?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應用科學系講師方麗影博士解釋,每一種海產都有最適當的生長環境,要讓蜆吐沙,最主要就是讓蜆處於不舒服的...
清 大 應用科學系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華殖教育最致命的誤區,就是著重填鴨教育,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以「權威」也就是所謂的「威權思維」模式的「標準答案」,作為評量學生表現良莠的標準。
中華奴教以「尊師重道」的階級意識,將民眾教育成「不得質疑威權」的「中華帝國皇民」。造就了如今台灣社會「教育程度越高」,對於「尊重不同意見」的涵養就越差,對於符合事實的「台灣主體史觀」、「國族獨立建國是天賦人權」、「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等「台灣意識」的普世價值理解與接受能力就越差的奇特現象。
華殖教育所造就的「思想僵化」與「知識障礙」,與近代歐美社會「鼓勵提問」與「尊重個人差異特質」的文明進化教育形成強烈對比。
摘》事實上曾經也有台灣民眾挑戰Fusor實驗器成功,目前人在台灣的北京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陳國益,6年前就讀台東大學應用科學系大一時,當時花了半個月時間,結合五金材料、重水、高壓電源等,僅花1.5萬元DIY自製出核融合反應爐,根據原理應能產生核融合,在網路發表成果後,網友紛紛大讚:「簡直是台灣鋼鐵人!」事件登上媒體版面後一度引起原能會的關注,甚至【揚言要重罰】。
陳國益無奈地說,當時有人懷疑他學歷那麼差怎麼可能做的出核融合,「我是覺得台灣教育偏差,偏科學生難出頭。我就是那種極度偏科只為興趣讀跟做的人,國小就開始做各種實驗了。」他強調,他從頭到尾都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才花錢花時間去做實驗的。
清 大 應用科學系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咦?他們在拍什麼這麼開心🧐
原竹教大的應數系、應科系、人資所、數位所、資科所、中國語文學系的校友們~ 快 看 過 來 🙌
📢圖書館南大分館現正展出「留聲記憶 聚影竹大」特展,展的是竹教大與清華合校後停招的4個系所:#中國語文學系、#應用科學系、#應用數學系、#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曾經真實存在過、深具意義的聲音。
展的不是全部,卻都是竹大校友的共同回憶,有中文系年度公演「語黌宮」的周邊(語黌宮的觀眾都是外系的吧,因為中文系大一到大四都在幕前幕後阿)、迎新宿營手冊、系學會活動紀錄、系服、班服......
編編來拍照的時候,正巧遇見應科系104年畢業的校友,他們收到系辦寄來的邀請信,相揪回母校看展,在海報上看到大學時期熟識的朋友,超開心der🤣
#快Tag你認識的同學返校看展囉
#中文系還有第二展區在現在的系辦外面哦(快看編編拍的照片)
#沒有了母系但我們有竹師會館:http://nhcue.nd.nthu.edu.tw/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大分館開館時間:
週六上午10:00 ~ 晚上6:00、週日下午1:00 ~ 晚上9:00
清 大 應用科學系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豉椒炒蜆、清酒煮蜆、油鹽水煮蜆,通通都是大家喜愛的惹味菜式,但吃蜆最忌吃到沙,大殺風景。坊間很多傳聞指下粟粉、鹽,甚至放一個鐵湯匙在水中,可以令蜆加速吐沙,到底孰真孰假?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應用科學系講師方麗影博士解釋,每一種海產都有最適當的生長環境,要讓蜆吐沙,最主要就是讓蜆處於不舒服的環境,將蜆置於1.5%鹽水之中,將水的溫度維持在15-16度之間,就會吐出大量的沙。博士不建議大家用鐵湯匙這個方法,因為鐵遇水會分解,鐵粉會在不經意之間進入蜆肉,這樣我們在吃蜆肉的時候會進食到鐵粉這種污染物,對身體造成傷害。
權八居酒屋總廚輝師傅則提供了一個折衷的方法,就是直接買質量好而又沒沙的蜆,例如沙白,因為通常吐沙時間長,買回家處理不當的話,蜆很容易會死掉。
採訪:李妍樺
攝影:攝影組
權八居酒屋
地址: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一期四樓
營業時間:星期日至四11:30am-11:30pm
星期五、六及假期前夕11:30am-12mn
電話:2787 3688
詳情: http://bit.ly/2Pjmwqg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清 大 應用科學系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走塑運動」席捲全球,英美歐盟研究2020年前取締即棄塑膠餐具的措施;加拿大今年五月已通過塑膠飲管、外賣膠及發泡膠杯的禁令;台灣明年7月起禁止公營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連鎖快餐店提供即棄飲管。香港亦有多間連鎖食店宣佈不再主動提供膠飲管,就連今年施政報告都提出,希望主要服務政府員工的場所先行禁止提供膠飲管。
走飲管成為勢在必行的潮流及政策,膠飲管將會被消失。取而代之,坊間冒起不少環保飲管,但同時引來不少人關心其衛生及安全問題。早前台灣網傳一張不鏽鋼飲管藏污納垢的圖片,內藏大量啡色條狀污物,引發不少網民對使用不鏽鋼飲管的爭議及疑問,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改變使用即棄膠飲管的習慣。
市面上的環保飲管的物料眾多,不鏽鋼、鈦、鋁、玻璃、矽膠、紙及竹,甚至還有可食用的海藻、甘蔗等材質,怎樣挑選,才能選出既環保又安全?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講師文嘉敏指,不論哪種材質的飲管,清洗才是重點:「飲品裏面油脂、蛋白質、糖是最主要成分,很容易積聚及黏在飲管內,未必看得見,酸性或食物殘渣黏附在金屬飲管上,有機會令其生鏽。有些彎曲位置不易清洗,很容易藏污納垢,造成風險。」
如何清洗才不會藏污納垢?
使用不鏽鋼或鋁等金屬材質飲管,因難以觀察內部情況,所以最好每次使用後,都用小刷子清潔飲管內部,文嘉敏講師解說:「飲品中的蛋白質及脂肪最易黏在飲管內,所以使用後最好即時清洗,然後徹底風乾。用醋加水浸洗可以把部分油脂清除,但最好是定期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浸洗,才可以有助殺菌。」
不鏽鋼
抗腐蝕能力強,耐冷耐熱,但不鏽鋼有級別之分,一般用廚具餐具多以304、316、430不鏽鋼,當中以304及316最有保證。缺點是物料不透明,難以清洗,易藏污納垢。
鋁/鈦
抗腐蝕能力與不鏽鋼差不多,勝在輕便。但跟不鏽鋼一樣,因不透明,難以看到有沒有污垢殘留。
玻璃
耐冷耐熱耐酸,透明材質能看清內部是否清潔,不易殘留污迹。缺點是容易破損,造成危險,攜帶時要小心弄破,不方便攜帶。
竹
耐熱耐冷而且物料輕便,輕巧方便易於攜帶。缺點是竹在長期浸濕的情況下,容易發霉,如清洗後未能確保內裏乾爽,同樣會出現發霉狀況。
紙
輕巧又方便攜帶,可生物分解及可堆肥,儘管是即棄,相對處在較少衛生問題。缺點是使用時間短,不能重複使用。挑選時亦要留意有否脫色及以化學物染色。
海藻
最近發明的一款可食用飲管,天然物料安全環保,放在泥土裏可在兩個月內自然分解。浸在液體中,每支可使用時限為24小時,不能多次重複使用。
甘蔗
台灣以甘蔗渣製成的甘蔗纖維飲管,耐冷耐熱,可以重複使用,置於泥土中可自然分解。
採訪:劉明慧
攝影:葉天榮、關永浩、黃瑋彤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清 大 應用科學系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有沒有試吃紅肉火龍果後,排出紅色的便便?我真的試過,更嚇了自己一跳,以為自己身體有甚麼毛病。究竟為甚麼紅肉火龍果如此厲害,能將排泄物物都染上自己的色彩?這些顏色是天然色素嗎?
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博士指出每種食物本身都含有天然色素,例如葉綠素、胡蘿蔔素等,而這些色素在消化過程中會被分解,但惟獨甜菜紅素是一個例外。
甜菜紅素(Betacyanin)具有抑制癌細胞、抗發炎的效果,對身體非常有益。某些紅色植物都會含有這個成分,例如紅菜頭、莧菜、紅肉火龍果等。但這個成分的構造較複雜,是一個多成分組織,即使經過我們胃部和腸道分解,它仍然留有一個不能被分解的發色體,所以排泄物才會被染成紅色。但大家不用擔心,由於它是水溶性的,所以透過尿液或排便可將色素排走,可以放心食用的。
如果不幸被這種頑固顏色沾到衣物,博士表示洗潔精或是洗衣粉其實已經能解決,因為當中含有表面活性劑,能將表面的色素拉走,若怕普通洗衣粉清洗不到,可以利用專用的強力洗滌劑把它清洗掉。雖然傳聞檸檬汁和梳打粉能有效清洗污漬,「其實也有相當的理據的,這牽涉酸鹼中和後溶於水中的一個反應。」方博士解釋,但要分辨到污迹屬於酸性還是鹼性,就不是人人也能辦到啦。
採訪:黎芷縈
攝影:梁偉德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