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PASS 心靈判官/心理測量者 第三季 1~8集(每集46分) 看完
(2021 4/24看 4/25完
劇場版 三部曲 Sinners of the System 1~3集(每集一小時):
1.罪與罰
(2021 4/27看完
2.First Guardian
(2021 5/1看完
3.恩仇的彼方_
(2021 5/1~5/2完
第三季 完結篇 : First Inspector 9~11集(3集 一樣都46分) 看完
(2021 5/4 看完
第一季 新编集版 1~11集(也是每集46分左右) 看完
(2021 5/5~5/8 看完
---
第一季 1~22集 看完
第二季 1~11集 看完
劇場版(2015) 1集 看完
(2017 6? 左右看的 不過這劇場版(2015)在2021 5/5再溫了一遍)
劇情 優普(頗有深度的)
品質 優下(品質極高 雖然有些細節的小崩 尤其是第一季 不過第一季部分已由"新編集版"修正)
在開始分享心得前 我先講一下正確的觀看順序
首先是:
→ 第一季 (注意! 要看"新编集版"的 修正了原版的崩臉和新加劇情 體驗昇華)
→ 第二季
→ 劇場版(2015)
→ 劇場版SS 三部曲(Sinners of the System)
→ 第三季
→ 劇場版(2020監察者) 其實就是第三季的最後三集
這部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那把槍!
可以探測出人的色相的槍,只要槍對的那個目標 犯罪指數測低於99 槍就無法射擊, 而100~299 就會開啟麻醉模式 讓擊中的目標麻醉無力化 , 而只要高於300 槍就會變形 轉化成殲滅模式 擊中的目標會當下爆炸!
在看完第三季後 老實說 第三季有點太深了, 所以我幾乎看的都快睡著 但還是硬著頭皮看著 , 並不是說不好看 而是就..如果沒有很認真在看劇情的話 可能會跟不上
所以在看完第三季後 我去查了查解說~ 好在B站有個UP主有解說 標題叫做"
12年惨遭封杀的超高分动画,《心理测量者》1~3季全剧情解说"
時常總共"4小時53分"
當然為了理解這部神作到底在講什麼 ,所以又花了一個多禮拜時間 全部看完了!
也更了解 原來~當時這地方是這樣啊~! 原來這部分的劇情要表達的意思 深意 內涵是這樣啊!
要是沒看這部解說 , 我還真的可能看過 都還不知道在演啥..(指第三季)
最深刻的只有那把槍而已~
關於第一季來說 引用該UP主的第一季結尾一段話就是:
心理測量者 是一部關於社會 犯罪等類型的作品,
這個題材不算大眾,而且為了詳細介紹該作的世界觀 並引出主題,
該作花了近一半的劇集來作鋪墊,因此前期棄坑的觀眾可能不少,
但是該作在中期開始發力,主題也迅速展現,
而該作的主題就是圍繞著秩序與正義的矛盾展開,
整個社會被絕對權威的"西比拉"系統管理著,
"西比拉"憑藉能夠"看穿人類靈魂"的能力,它一方面監控著所有人的犯罪係數,
"西比拉"通過掃描生物立場 檢測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況,從而對一個人的各方面進行評價和判定
這個功能在打擊犯罪方面得到了相當不錯的應用,
通過檢測人的心理測量係數,能夠在犯人犯案前就將他們進行逮捕和制裁(提前抓捕有犯罪意圖的潛在犯),
而除了犯罪,會讓社會動亂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種競爭,
而西比拉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西比拉"封殺了一切會導致競爭的要素,包括體育運動 某些題材的藝術創作等等,
而對於個人, "西比拉"通過檢測心理測量值,給每個人從小就安排好了最適合他們的人生,
比如他們最適合從事什麼專業,做什麼樣的工作,甚至將來的結婚對象,"西比拉"都給你合理的分配好了,
每個人不需要競爭,只需要嚴格服從"西比拉"安排的人生去生活,這樣的人生聽起來似乎無比美好, 但是 , 這僅限於被"西比拉"判定為成功者的人,
如果你從小就被"西比拉"判定為是個沒才能的人,或者從小就被判定是個極有可能成為罪犯的人, 那麼你的整個人生就已經沒有了什麼希望, 你甚至沒有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 , 只能成為一個人人鄙視 被社會拋棄的人,
而且 "西比拉"檢測心理測量值是通過檢測精神狀態來判斷的,所以說 你的精神狀態會影響"西比拉"對你的判定,
比如說,你是個醫生 必須承擔著救死扶傷的巨大壓力,但是如果你稍不留意, 精神狀態因為這份職業時常變得非常糟糕,"西比拉"就會判定你精神異常,隨後就可能會被當作罪犯抓捕,甚至受到致命的制裁,
這就導致了人們需要通過服用減壓藥物之類的方式來緩解壓力,表面生活幸福的人們,實則都在小心翼翼的活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卻不能表現出來, 稍有不甚 整個人生都會毀了,
最終 很多人由於過度的減壓治療,最後變得精神麻木 成為了沒有思想的軀殼, 而以上這些就暴露出了"西比拉"的幾個問題,
人的靈魂真的可以用機器檢測出來嗎?
通過扼殺人性的方式來根除罪惡,這又是否是一種正確的方式呢?
於是在第一季 就有了一位BOSS開始反抗"西比拉",他不斷煽動人性的惡,希望他們能釋放被壓抑的人性,找回自身的意志,不要成為被"西比拉"操作的魁儡,
----
以上 跟第二季來做對比的話 第一季的主線就是 一步步揭露"西比拉"的黑暗面 , 讓我們知道 一直以來自詡神明的"西比拉" 其實是靠著(----不劇透-----)來維持著社會的秩序
而第一季的boss,他的做法就比較直接和激進 , 他想徹底推翻"西比拉"創造出的社會 為了達到這目的 即使犧牲在大 他也在所不惜
------
而在這之後就是第二季的劇情 比起第一季的BOSS 這季的BOSS的行動看起來似乎溫和了些(雖然第二季比第一季血腥),
雖然還是避免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 ,但更重要的是 他的行動似乎更具目的性 ,
他一開始策畫的幾起案件.看起來似乎只是在延續第一季的主題, 那就是引發混亂 反抗"西比拉"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故事的主題變得更加具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驗證一個問題,那就是"西比拉" 能夠審判自己嗎?
作為審判一切的主宰者,"西比拉"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呢?
他(第二季BOSS)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他無法被"西比拉"識別(因為他是----不劇透----),
他憑藉著自己的特殊性,一步一步將"西比拉"逼入了絕境
如果說第一季 是在揭發"西比拉"的問題,那麼第二季則是常事解決部分問題,讓"西比拉"得到逐步的進化,
第二季的主題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制定善惡標準 並且能制裁一切的"西比拉"系統 它本身是善是惡? 它又是否能夠自裁自己呢"
----(額外補充)---
雖然第二季新女主(其實這女主第一季就出現了) 被不少人噴 但這位女主所做出的行為舉止 就是我們平時正常人的行為舉止,會反抗的才是"主角模板",而現實中幾乎不會有這種人的存在,換言之 雖然第二季新增的女主,看起來是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展現出來的,某些地方真的挺討人厭的,但那是正常人的舉止
即使她知道"西比拉"是(----不劇透----),知道"西比拉"存在著種種缺陷,
她依舊選擇服從和維護"西比拉"
而這方面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恐懼,
因為這份恐懼而向強權屈服,
她為了自保,她不惜蒙蔽雙眼,不斷用藉口撫慰著內心的罪惡感,
這種既不向善也不向惡的旁觀著態度,或許會讓人反感,
但實際上,她也可能是在體制下混的最好的那一類人 ,
且第三季她也成長了不少 變得討喜了不少 (不是強行洗白 而是成長了)
--
第三季呢 真的比較深 且硬核 , 前兩季你可能會因為喜歡那兩季的BOSS 而追番,
特別是第一季的BOSS 時不時說出幾句哲學式的台詞, 我們或多或少還是能理解他想表達什麼,
但是相比之下 第三季的劇情就顯得有些硬核了
在名為彩虹橋的神秘財閥下 , 三位國會議員參予賭局 時不時蹦出一些經濟名詞, 潛台詞 , 剩下的全部靠觀眾自己悟,
這觀看體驗就比前兩季降低了不少, 但如果真的花時間去研究一下 , 你會發現它的劇情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 且比起前兩季 格局大了不少!
第三季 日本解除了鎖國政策,因此大批的外國難民湧入日本
通過次貸危機 知事選舉 還有宗教特區事件(三者都是以入國者(移民)問題為軸心),講述的其實是資本與權力的一次對抗
前兩季中 我們看到的是"西比拉"獨攬社會權力,它用統一的規範和標準限制所有人,並以此實現了社會的繁榮與安定, 西比拉是獨裁者的噩夢,彩虹橋這種類似財閥一般的存在,西比拉出現之前 他們可以操縱政治 經濟 通過一切手段來剝削國民和整個社會, 但是權力歸西比拉集權統治後 , 他們也得遵循"西比拉"制定的絕對規則 ,這些資本的權力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 他們想要繼續累積財富 就得躲在西比拉的盲點之下 於是便有了第三季的劇情,可以看這彩虹橋 利用龐大的組織架構 把它們的犯罪計畫分拆為各種小任務,再把任務分配到不同人手上,由於每個人都不清楚計畫全貌,他們根本沒有自己正在協助犯罪的意識,色相也自然不會混濁
至於彩虹橋是什麼? 是西比拉最初進行除錯(debug)的副系統
好哩 在我看完以上 即將寫心得 即將PO這文的時候
透過查詢我發現竟然這部有"新編集版"這東西...(就第一季 將22集變成11集) 雖說是11集 但1集時長是兩話的時長~ 並且每集都有加入新的內容! 比如人物的心中對白 故事 BOSS等 這讓故事的體驗 獲得昇華! 並且修正了大量崩壞鏡頭! (尤其是後面 原版第一季後面崩的太慘了)
所以我等於又再重溫第一遍了~ (且雙螢幕的關係 我還拿舊版一起同時對比)
不過這次重看第一季 我有發現還是有些武打地方有些吐槽
(比如第一季男主與白毛的鬥毆, 結果被女主一個安全帽打倒? 這期間跑過來都沒聲音? 如果這部分女主是用電擊或丟個科技閃光手雷之類的 還比較合理點,或是廠內的決鬥 不搶槍 互毆等)
會無聊嗎?
首先第一季 不會~! 很好看~ 尤其是後面 主線展開很刺激
至於第二季嘛 畢竟是三年前看的了 我也忘了差不多 但我記得也是不錯吧 但可惜少了男主
第三季呢? 怎麼說呢 這部比較硬核複雜 , 一開始由於我距離前兩季都已經要三年前的事情了, 直接打開看第三季 , 加上沒非常認真去看 所以幾乎都看不懂, 所以幾乎是強忍著睡意 看完的
(所以之後才去又看了 那UP主的解說 然後再+看劇場版和重溫第一季劇場版以及第一季新編輯版)
但第三季看的懂的話 細品起來 , 是非常不錯的 ,格局也更大 , 也可以看到第一季的男主 , 也是第四季的過渡
推薦嗎? 非常推! 尤其是第一季! 超好看的~ 神作~~ (許多人也認為說100分都不夠)~
我也非常期待接下來˙第四季的展開~ 畢竟新任局長+第一季男女主的回歸~ 有些伏筆也還沒收
劇情簡介:
計算人類的每個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所徹量的值·通稱:PSYCHO-PASS(心理測量者)而被引進未來世界。因此,為大眾達到「理想的人生」這個指標,實現這些數值變得非常積極。然而,有關犯罪的數值,作為「犯罪係數」也被測量,當然犯罪者是如此,既使如說沒有犯罪,但其規定值超過的人會被列為潛在犯,而受到制裁。這個故事是在描寫為了維持治安的工作,公安局刑事課一係的成員活躍的表現。
#PSYCHOPASS #心靈判官 #心理測量者
減壓閥壓力表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香港抗爭,北京可能的反撲會是……】
香港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大勝、親北京派大敗,對於各個博弈方來算,都是一個不約而同的減壓閥。自覺大勝的非建制選民,誠然都不認為任務已經達成,但客觀上是持續了半年的高強度動員,平時不涉政治的善男順女,也不知不覺感到走完了一個理程碑,心理和肉體的疲勞也正式浮現。
前線抗爭者的壯烈折損
至於主力與軍警對抗的前線抗爭者,也是被迫進入休整,在區選之後變得低調。在選舉之前,因為大學生周梓樂在警察鎮壓行動中離奇死亡,示威者遂在網上號召「大三罷」(罷工、罷課、罷市),之後演變成堵塞交通。很快他們就發現,香港有幾間大學掌握交通要道,於是示威者和同樣洞察這點的港警,就開始在大學校園進行攻防。
港警很快就開始圍困大學,並圍點打援,即一邊圍困校園的示威者,一邊鎮壓前來救援的市民。特別是理工大學的圍城戰,對香港既有的抗爭力量來說,是極大的折損。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浴血的畫面和人道危機,導致一度滯留美國參議院的《香港民主及人權法》突然加速通過。到了區議會之後的遊行,前線抗爭者已經數量大減,因為在理工大學圍城戰,港警進行了一場戰爭。港警並不准許校園內的人離開,將所有出口封鎖,用橡膠子彈和布袋彈招呼想逃出的人;實際交手的時候,港警也不是以制伏並拘捕的「執法」標準,而是以致傷致殘的方法「對敵」。對警察來說,前線抗爭者有一個固定數量,只要打傷打殘,就可以慢慢折損整個反抗力量。
在理工大學一役,被捕而必須進入官司糾纏的人很多,受傷的人也很多,在大學校園裡面曾經出現一個戰地救傷站。而很多人在僥倖離開後,還要繼續治療。但因為他們信不過公立醫院,只能找有醫療背景的其他港人接受灰色的「無牌治療」,所以到了區議會選舉之後,高強度的衝突在香港街頭暫時熄滅,但港警還是干預了上星期在尖沙咀舉行的「勿忘初心」集會遊行,照樣全副武裝和發射催淚彈,推跌老婦的畫面仍然發生。
反中運動的心理學轉折
《送中條例》是特首林鄭月娥力推,民意反感的政治結果,最後則由親北京派承受,她自然要承受本地親北政黨的怨天尤人。但對林鄭來說,選舉成功舉行,仍然是一個政治減壓閥,代表廣義的「特區憲制」仍然運作。對於外界觀感來說,區議會「如常舉行」的意義弔詭而雙面,對於支持反送中的香港人來說,是反政府民意的宣示,但同時代表香港政治生活仍然如常。在區議會結果出來之後的香港,與半年前滿城沸騰的狂境,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亦可歸結於經歷半年來的集體創傷,香港人的情緒正進入無法自我言說的麻痺。半年間,有不尋常而高於一般情況的「自殺」數字、有新屋嶺拘留所的強姦虐打事件,近來更發展到有傳聞說示威者被捕後被火車載到中國審問虐待。對香港人來說,已是情緒疲勞,認識上,知道每一宗都是血深深仇,但暫時又無計可施,也沒有主權或者法定權力,可以獨立調查和追究。人到了這種狀況,就會刻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於有些人壓力大的時候,就在深夜做家務一樣。
區選的投票率和票數背後也是這樣一種源於抑壓的能量。而當做完家務之後,就得到一種暫時的鎮靜。雖然個人認為香港人的集體心理結構已有頗大改變,港府非民選,欠缺主權,必須依附中國的全國大戰略因而「一國兩制」必定牴觸本地人意志,此類結構性問題不改變,強烈的抗爭隨時都會重新爆發。
但短期來說,非建制政治力量回到體制內爭取休息,或者建立本土民主經濟圈之類,與武裝衝擊相比,難言何者比較有效,但客觀來說必然成為很多人延續鬥爭的手段。因為香港人評估自己的武裝力量不能永遠維持高強度。
而事實上香港的前線抗爭者仍然宅心仁厚,面對戰爭心態的軍警,手段仍然是「抗爭標準」,磚頭、燃燒彈不斷擲出,但目標很少是軍警本身,只是擲在路中心形成火路障,令敵我雙方維持空間。沒有多少人真是想殺掉軍警。這半年來,最強的一次武力展示,其實是使用中世紀冷兵器。有擅長弓藝的抗爭者射出一箭,也只是插在一名警察的小腿,比起抗爭者整體受到的傷害、槍擊、強姦,完全是九牛一毛了。
而前線也會考慮,一旦展示更高強度的武力,整體的反政府群眾會否反感而「割席」。雖然「不割席」的民意工程暫時仍然維持,但沒人想試探保守派的底線。當一般群眾看到既然武力無法升級,也未必能帶來奇效,他們就必然走向柔性向建設。先是投票,之後是繼續希望進攻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乃至影響特首選舉。
大部分示威者其實也知道,近乎全普選的區議會的成功經驗,未必可以套用到更高層更受控制的中層和深層,但壓力大的時候就深宵做家務,這是人性。而這對於特區政府和北京也是見獵心喜的機會。
柔的反撲:拉攏溫和派,挑起內戰
北京在國際形勢下可以做的不多。例如美國立「新疆法」或「香港法」,客觀而言就是對一間餐廳(中國的一國兩制)寫個人食評,中國能夠傷到美國的反制方法其實不多。北京只能在香港本地花功夫。例如在群眾間製造割席意識,例如強調泛民保守派當抗爭者是選舉工具,利用泛民本身的出錯和落後心態挑起內戰,最後用區議會和立法會兩個建制,慢慢將入局的老泛民或青年議員拉過去,孤立真正威脅「北京大局」的激進抗爭者。
在抗爭者休整的時候,巨大的法律成本,可能令法律界和政權成為不神聖同盟。政權希望將爭取普世人權的群眾以至整個運動一律打為暴民作亂,而法律界多數懂法律多過政治,轉而要求被捕者認罪,只為減少法律程序和花費;或者要求「暴動罪」減刑,反而坐實了政府對反政府抗爭的「暴動定性」,民主運動的同情者可能不知不覺加入到政權對異己的規訓和「矯正」當中。
這些才是香港抗爭者真正面對的危機和陰影。美國的介入堅不可摧,可以鬆動的就只有香港內部。軍警硬也只能硬到這個地步,已經開槍想殺人了,亂事仍然不止。北京一度以為在2016年的旺角騷亂,已經用梁天琦等領袖的折磨、剝奪參政權和長期監禁,嚇怕了一整代人,但他們沒想到這大力打壓,迫出了3年後的更大規模叛亂。
在香港國族利益來看,從來不怕外來政權用硬,因為這只會製造更多後來者,痛苦會啟蒙更多人,只怕軟。例如別有用心的社會賢達的輿論:主張事情應該回到「日常」或「建制」中解決、看看如何「修補一國兩制」、同情青年反抗者但最後還是用法治來規訓矯正他們;政府也可能拋出一些不情不願的讓步,不是真讓步,但旨在反政府群眾中的分化原則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例如人民要求有法定懲治能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就說會成立自己掌控的「獨立檢討委員會」,表面絕不清算警察。要還是不要,如何拒絕,非建制派的代表少一點政治敏感度都會引起陣營分化。
泛民保守派政客雖然大致掌握「不切割」的共同體禮儀,而北京認知中的「溫和派」也大大減少,但一些「高危人士」肉體和靈魂定型已久,內心還是希望亂事快點結束,這涉及他們的政治存在感問題,也是結構問題。香港的花瓶代議政制由盤古初開到2014年左右,「泛民」都是忠誠反對黨,跟政府官員和親北京派是「同事」關係,老一代政客經常有「幫政府解決問題」的錯誤共同體意識。由於北京的一邊倒政策,才使人心丕變,政客也要跟著變。
香港國族,怕軟不怕硬
在暫時減壓的情況下,親北京派out of game,老民主派則可能重新面對統戰的誘惑,北京若果看得通,就知道「止暴制亂」要靠溫和派社會賢達切割、醜化和施壓抗爭。
對政客而言,跟政府成為共同體,還是跟人民成為共同體,這是一個真理時刻,是為了仕途和安穩而回到花瓶議員的本份,還是超越職位,由臣民轉為國民,為香港共同體作出公開或私下反叛殖民者的貢獻,這是他們的難題。
對長期被殖民的香港,也是自我完成的最後一課。除此之外,萬事俱備。冷酷地說,對一個正在轉正的新生民族,從來不怕打壓,反而是良師益友,痛苦地睜眼好過在煤氣房安祥地死。1997年至2010年前後,香港是在煤氣房,之後是痛苦地睜眼。宏觀而言,睜開眼總是好的。
減壓閥壓力表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香港抗爭,北京可能的反撲會是……】
香港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大勝、親北京派大敗,對於各個博弈方來算,都是一個不約而同的減壓閥。自覺大勝的非建制選民,誠然都不認為任務已經達成,但客觀上是持續了半年的高強度動員,平時不涉政治的善男順女,也不知不覺感到走完了一個理程碑,心理和肉體的疲勞也正式浮現。
前線抗爭者的壯烈折損
至於主力與軍警對抗的前線抗爭者,也是被迫進入休整,在區選之後變得低調。在選舉之前,因為大學生周梓樂在警察鎮壓行動中離奇死亡,示威者遂在網上號召「大三罷」(罷工、罷課、罷市),之後演變成堵塞交通。很快他們就發現,香港有幾間大學掌握交通要道,於是示威者和同樣洞察這點的港警,就開始在大學校園進行攻防。
港警很快就開始圍困大學,並圍點打援,即一邊圍困校園的示威者,一邊鎮壓前來救援的市民。特別是理工大學的圍城戰,對香港既有的抗爭力量來說,是極大的折損。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浴血的畫面和人道危機,導致一度滯留美國參議院的《香港民主及人權法》突然加速通過。到了區議會之後的遊行,前線抗爭者已經數量大減,因為在理工大學圍城戰,港警進行了一場戰爭。港警並不准許校園內的人離開,將所有出口封鎖,用橡膠子彈和布袋彈招呼想逃出的人;實際交手的時候,港警也不是以制伏並拘捕的「執法」標準,而是以致傷致殘的方法「對敵」。對警察來說,前線抗爭者有一個固定數量,只要打傷打殘,就可以慢慢折損整個反抗力量。
在理工大學一役,被捕而必須進入官司糾纏的人很多,受傷的人也很多,在大學校園裡面曾經出現一個戰地救傷站。而很多人在僥倖離開後,還要繼續治療。但因為他們信不過公立醫院,只能找有醫療背景的其他港人接受灰色的「無牌治療」,所以到了區議會選舉之後,高強度的衝突在香港街頭暫時熄滅,但港警還是干預了上星期在尖沙咀舉行的「勿忘初心」集會遊行,照樣全副武裝和發射催淚彈,推跌老婦的畫面仍然發生。
反中運動的心理學轉折
《送中條例》是特首林鄭月娥力推,民意反感的政治結果,最後則由親北京派承受,她自然要承受本地親北政黨的怨天尤人。但對林鄭來說,選舉成功舉行,仍然是一個政治減壓閥,代表廣義的「特區憲制」仍然運作。對於外界觀感來說,區議會「如常舉行」的意義弔詭而雙面,對於支持反送中的香港人來說,是反政府民意的宣示,但同時代表香港政治生活仍然如常。在區議會結果出來之後的香港,與半年前滿城沸騰的狂境,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亦可歸結於經歷半年來的集體創傷,香港人的情緒正進入無法自我言說的麻痺。半年間,有不尋常而高於一般情況的「自殺」數字、有新屋嶺拘留所的強姦虐打事件,近來更發展到有傳聞說示威者被捕後被火車載到中國審問虐待。對香港人來說,已是情緒疲勞,認識上,知道每一宗都是血深深仇,但暫時又無計可施,也沒有主權或者法定權力,可以獨立調查和追究。人到了這種狀況,就會刻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於有些人壓力大的時候,就在深夜做家務一樣。
區選的投票率和票數背後也是這樣一種源於抑壓的能量。而當做完家務之後,就得到一種暫時的鎮靜。雖然個人認為香港人的集體心理結構已有頗大改變,港府非民選,欠缺主權,必須依附中國的全國大戰略因而「一國兩制」必定牴觸本地人意志,此類結構性問題不改變,強烈的抗爭隨時都會重新爆發。
但短期來說,非建制政治力量回到體制內爭取休息,或者建立本土民主經濟圈之類,與武裝衝擊相比,難言何者比較有效,但客觀來說必然成為很多人延續鬥爭的手段。因為香港人評估自己的武裝力量不能永遠維持高強度。
而事實上香港的前線抗爭者仍然宅心仁厚,面對戰爭心態的軍警,手段仍然是「抗爭標準」,磚頭、燃燒彈不斷擲出,但目標很少是軍警本身,只是擲在路中心形成火路障,令敵我雙方維持空間。沒有多少人真是想殺掉軍警。這半年來,最強的一次武力展示,其實是使用中世紀冷兵器。有擅長弓藝的抗爭者射出一箭,也只是插在一名警察的小腿,比起抗爭者整體受到的傷害、槍擊、強姦,完全是九牛一毛了。
而前線也會考慮,一旦展示更高強度的武力,整體的反政府群眾會否反感而「割席」。雖然「不割席」的民意工程暫時仍然維持,但沒人想試探保守派的底線。當一般群眾看到既然武力無法升級,也未必能帶來奇效,他們就必然走向柔性向建設。先是投票,之後是繼續希望進攻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乃至影響特首選舉。
大部分示威者其實也知道,近乎全普選的區議會的成功經驗,未必可以套用到更高層更受控制的中層和深層,但壓力大的時候就深宵做家務,這是人性。而這對於特區政府和北京也是見獵心喜的機會。
柔的反撲:拉攏溫和派,挑起內戰
北京在國際形勢下可以做的不多。例如美國立「新疆法」或「香港法」,客觀而言就是對一間餐廳(中國的一國兩制)寫個人食評,中國能夠傷到美國的反制方法其實不多。北京只能在香港本地花功夫。例如在群眾間製造割席意識,例如強調泛民保守派當抗爭者是選舉工具,利用泛民本身的出錯和落後心態挑起內戰,最後用區議會和立法會兩個建制,慢慢將入局的老泛民或青年議員拉過去,孤立真正威脅「北京大局」的激進抗爭者。
在抗爭者休整的時候,巨大的法律成本,可能令法律界和政權成為不神聖同盟。政權希望將爭取普世人權的群眾以至整個運動一律打為暴民作亂,而法律界多數懂法律多過政治,轉而要求被捕者認罪,只為減少法律程序和花費;或者要求「暴動罪」減刑,反而坐實了政府對反政府抗爭的「暴動定性」,民主運動的同情者可能不知不覺加入到政權對異己的規訓和「矯正」當中。
這些才是香港抗爭者真正面對的危機和陰影。美國的介入堅不可摧,可以鬆動的就只有香港內部。軍警硬也只能硬到這個地步,已經開槍想殺人了,亂事仍然不止。北京一度以為在2016年的旺角騷亂,已經用梁天琦等領袖的折磨、剝奪參政權和長期監禁,嚇怕了一整代人,但他們沒想到這大力打壓,迫出了3年後的更大規模叛亂。
在香港國族利益來看,從來不怕外來政權用硬,因為這只會製造更多後來者,痛苦會啟蒙更多人,只怕軟。例如別有用心的社會賢達的輿論:主張事情應該回到「日常」或「建制」中解決、看看如何「修補一國兩制」、同情青年反抗者但最後還是用法治來規訓矯正他們;政府也可能拋出一些不情不願的讓步,不是真讓步,但旨在反政府群眾中的分化原則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例如人民要求有法定懲治能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就說會成立自己掌控的「獨立檢討委員會」,表面絕不清算警察。要還是不要,如何拒絕,非建制派的代表少一點政治敏感度都會引起陣營分化。
泛民保守派政客雖然大致掌握「不切割」的共同體禮儀,而北京認知中的「溫和派」也大大減少,但一些「高危人士」肉體和靈魂定型已久,內心還是希望亂事快點結束,這涉及他們的政治存在感問題,也是結構問題。香港的花瓶代議政制由盤古初開到2014年左右,「泛民」都是忠誠反對黨,跟政府官員和親北京派是「同事」關係,老一代政客經常有「幫政府解決問題」的錯誤共同體意識。由於北京的一邊倒政策,才使人心丕變,政客也要跟著變。
香港國族,怕軟不怕硬
在暫時減壓的情況下,親北京派out of game,老民主派則可能重新面對統戰的誘惑,北京若果看得通,就知道「止暴制亂」要靠溫和派社會賢達切割、醜化和施壓抗爭。
對政客而言,跟政府成為共同體,還是跟人民成為共同體,這是一個真理時刻,是為了仕途和安穩而回到花瓶議員的本份,還是超越職位,由臣民轉為國民,為香港共同體作出公開或私下反叛殖民者的貢獻,這是他們的難題。
對長期被殖民的香港,也是自我完成的最後一課。除此之外,萬事俱備。冷酷地說,對一個正在轉正的新生民族,從來不怕打壓,反而是良師益友,痛苦地睜眼好過在煤氣房安祥地死。1997年至2010年前後,香港是在煤氣房,之後是痛苦地睜眼。宏觀而言,睜開眼總是好的。
減壓閥壓力表 在 [生活分享]之前對減壓閥的認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13 · 水壓 減壓閥 操做說明 · 水锤效应有多可怕? · Pressure Reducing Valves Explained - How to Replace a Pressure Regulator or Adjust Water ... ... <看更多>
減壓閥壓力表 在 請問減壓閥如何調整? 的推薦與評價
4. 調整調壓閥黑色塑膠蓋裡面的大螺絲,並觀察右邊壓力表,讓出水壓力大約在2~3kg/cm2即可。 5. 關掉放水水龍頭,觀察右邊壓力表壓力是否也在2~3k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