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網絡 #FoodNetworks:「你如何吃、如何調味,比吃什麼更重要!這是升級的護腦飲食概念。」我們都知道飲食會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然而只是多吃某種食物,例如銀杏、核桃,就能讓大腦變健康嗎?
接下來我分享的這三個腦科學研究,會讓你了解最新的護腦飲食概念,將食物從多吃某種品項這樣的「單點攝取」舊觀念,透過更周全的食物搭配、組合和調味,延伸成為更有效、堅實的網狀結構:護腦「飲食網絡」(Food Networks)!
▍比起吃什麼,「HOW 怎麼吃」更重要!
先來看看2020年4月,發表於《Neur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辨識失智症早期的飲食習慣模式」,這個研究發現其實除了特定食物,日常吃飯時,餐桌上的食物「組合」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主因!
法國Bordeaux大學的這個研究,調查了627個人的飲食,其中209位在飲食問卷調查後約五年,被診斷為失智症患者,另外418位為健康的對照組。他們發現「影響大腦的關鍵不僅是你吃進什麼食物,而是吃飯時,食物種類的搭配模式」:
🔸#1失智族群的飲食網絡特色 在失智症族群的人,早期的飲食網絡結構,通常都以「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煙燻肉品)為主要核心飲食 (Hub),然後食用時習慣搭配:馬鈴薯等澱粉食物、酒精、餅乾和蛋糕等零食,這群人在數年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相對來說,健康族群的人,則習慣搭配食用新鮮蔬果等健康食材。
🔸#2食材搭配的多變豐富性 研究發現健康族群的人,在食材選擇上更豐富「多元」,除了少吃加工肉品,更重要的是提高每餐的食材種類變化,這使得他們攝取的食物網絡組合十分多變,他們不會總是習慣只吃某些食物,而是會時常變換搭配的菜色,例如將肉品搭配新鮮蔬菜、水果或是海鮮等健康食材一起食用。
而失智症族群,則多傾向「一成不變」的食物網絡模式,總是愛吃那幾樣,多半都是加工肉類、澱粉類及零食,這樣的組合平時幾乎固著定型了。
▍重鹹的腦危機,別再忽視「腦—腸連結」!
除了食物搭配,食物的調味也是關鍵,因為這直接影響了關鍵的「腦—腸連結」,2019年10月刊登於《Nature》期刊的研究「#高鹽飲食增加認知障礙風險」發現,高鹽分的飲食會增加腦傷和失智的風險,這項由Weill Cornell Medicine神經學團隊進行的研究重點如下:
🔸#1高鹽引起腦循環損傷 當小鼠長期12周都吃高鹽飲食,會直接引起腸壁細胞產生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這個失調的免疫機轉,會透過「腦—腸連結」間接影響大腦血流,阻止大腦血管壁細胞產生一氧化氮,當腦血管缺乏一氧化氮時,血管會變得不易擴張,進而限縮降低了血液流動,破壞腦循環的流通性。
我們可以比喻,這時的大腦會變得很飢渴,缺血又缺養分。
🔸#2高鹽使失智致病蛋白堆積 高鹽飲食直接重擊我們大腦的另一個「腦—腸連結」效應,就是使得「tau蛋白」變得不穩定,過度磷酸化之後容易堆積在大腦(一種失智致病蛋白),影響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進而引發認知障礙,也就是人類最害怕的失智症。
🔸#3大腦和腸道密不可分 這個實驗再一次證實了,「大腦」和「腸道」之間,雖然看似距離相隔遙遠,卻透過許多訊號物質的傳遞相互聯繫、緊緊相連,並且互相影響著對方的健康狀態,當我們希望能預防失智和提升腦力時,一定不能忽略了腸道的健康和調理,如果腸道不健康,就相當於我們的大腦深受威脅!
▍你還覺得「吃」只是假議題嗎?
「吃好」這件事對護腦而言,絕對不是速成,而是累積的效應,就像第一個研究中,早期飲食習慣問卷,在失智症被診斷前大約5年,就被蒐集了,這和2019年發表在《Neurology》期刊的研究:「追蹤了30年,發現從25歲左右開始就吃得正確的人,未來大腦認知心智功能的表現,明顯比較優異」,結論不謀而合!這個研究發現:
🔸#吃銀杏有沒有效?#吃核桃真的能以形補腦嗎?
答案是:你必須依靠整體飲食習慣的改變,才能真正對大腦功能起到強化作用,有效的飲食法多半都無法速成、不可偏廢、也無捷徑可貪。
細看這些研究數據,當科學家試圖去分析哪種食物對認知功能影響最大?發現任何一種單獨的食物,都沒有明顯證據和大腦功能相關,這告訴我們,是整體飲食的習慣和各種食物攝取後的協同效應發揮了作用。
🔸#有科學實證的護腦飲食搭配 研究發現越遵從「地中海飲食法」和「APDQS飲食建議」二種飲食法的人,長期追蹤30年後,大腦、心智認知功能表現越佳!
▫第一是地中海飲食:增加攝取非精製加工的穀物(飲食中的五穀雜糧),水果、蔬菜、豆類,魚類和橄欖油;減少攝取紅肉和全脂乳製品。
▫第二是APDQS飲食建議:增加水果、蔬菜、豆類、低脂肪乳製品、堅果、魚類;減少攝取不健康食物:包括油炸食品、鹹味零食(如餅乾)、甜食(蛋糕)、高脂肪乳製品和含糖飲料。
▍護腦飲食網絡法:最後幫大家劃重點!
🔸#保持食物豐富多元的搭配:日常飲食以低鹽、非加工精緻的食物、新鮮蔬果、豆類和優質蛋白質(魚類、海鮮、雞肉,或者是蛋、牛奶)為主,每餐的食物組合儘量多變。
🔸#每餐攝取3樣以上不同種類的新鮮食物:也可以顏色來區分,例如一餐當中同時進食紫色蔬果(茄子)、紅色蔬果(番茄、紅椒)、綠色葉菜(地瓜葉、空心菜)、黑色食物(木耳、香菇)。
🔸#增加攝取非精製的食物原形:如將白米飯搭配適量糙米飯、五穀飯,少吃精緻加工過的蛋糕餅乾等零食。飯後以新鮮水果取代甜點。
🔸#減少飲食中的鹽分攝取:例如以新鮮香料、檸檬汁、無鹽胡椒等取代高鹽調味料,儘量選擇吃食材的原味。
🔸#持之以恆的健康吃:你的大腦是走向失智?還是永保健康?積年累月的飲食習慣,終將會帶來關鍵的影響,一時狂吃或避吃某種食物這種單點攝取法,絕對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長期均衡的「飲食網絡」攝取模式。
▍以前俗話說「You are what you eat」,現在起我們要升級護腦飲食概念,「You are #HOW you eat」!如何聰明吃,可真的會影響思考和大腦呢!
而你,想好等等要怎麼吃了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人工作忙碌,經常在茶餐廳用膳,最喜歡點碟頭飯,貪其分量夠大夠飽肚,但常吃碟頭飯,有患上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的風險。邪惡之首是菠蘿雞粒炒飯,熱量高達1,500卡路里。營養師解釋,一碟炒飯有2碗飯量,炒飯需要很多油製作,而且飯是碳水化合物,其纖維會索油索汁,所以炒飯的油分高達11.5茶匙油...
減少飲食中的鹽分攝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人工作忙碌,經常在茶餐廳用膳,最喜歡點碟頭飯,貪其分量夠大夠飽肚,但常吃碟頭飯,有患上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的風險。邪惡之首是菠蘿雞粒炒飯,熱量高達1,500卡路里。營養師解釋,一碟炒飯有2碗飯量,炒飯需要很多油製作,而且飯是碳水化合物,其纖維會索油索汁,所以炒飯的油分高達11.5茶匙油,鹽分多達2,100毫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取2,000毫克的鈉質,即一茶匙鹽。
其次最邪惡是男人的浪漫枝竹火腩飯。很多人以為枝竹是素菜很健康,其實並非如此,其熱量不比菠蘿雞粒炒飯少,有1,400卡路里,油分多達12.5茶匙,鈉質含2,000毫克。營養師指出,枝竹經過油炸,而且火腩用上五花腩,脂肪含量十分高,加上高鈉質醬汁,絕非健康之選。
為了減少用油,不少人採用烤焗方法烹煮食物,誤以為焗豬扒飯比較健康,但豬扒需要大量食油去煎,而且廚師可能沒有去掉豬扒的脂肪便烹調,加上炒飯底,其油分多高達12茶匙,鈉質也比前兩者高,含2,200毫克。
營養師警告,經常吃這些碟頭飯,會令肝臟製造更多壞膽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塞血管、中風機會。碟頭飯加入很多醬汁,廚師亦會用大量鹽調味,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另外,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碟頭飯的飯量比較多,以致血糖控制方面不是那麼理想。
營養師建議,吃肉類與飯分開蒸煮的蒸飯,避免在蒸的過程中,飯粒索了油分,而且蒸煮方法是毋須用上大量油分製作。另一較健康的食法是選擇一些少油快炒,以及選用瘦肉製作的碟頭飯,例如番茄肉片飯和粟米肉粒飯。湯飯亦是不錯選擇,但千萬別喝湯,因為湯底用上很多鹽和雞粉調味。一碟枝竹火腩飯有一碗半飯量,但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女士,一平碗白飯已經足夠一餐的需要,所以不妨叫少飯。另一健康食法是額外點灼菜或湯浸菜,多吃一點纖維,以加強飽肚感,吃的飯量便可以減少。
採訪:張淑萍
攝影:關永浩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減少飲食中的鹽分攝取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位於喉結(無論男女生)後方大約一指到一指半幅處,主要功能是供應大腦血流。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血流都依靠頸動脈提供,但大部分腦部循環還是靠它協助。
頸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
針對頸動脈產生阻塞的原因,周孫立醫師回應,無論是頸動脈的管徑變小,造成血流變少;或因血管管徑局部變小,讓血流通過時產生渦流,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啟動,進而產生血栓朝腦袋跑去,或直接在原地塞住,造成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都可能引發相關症狀。
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阻塞的症狀很多樣,從輕微到嚴重都有。
輕微症狀:
頭部脹痛
頭暈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難安
嚴重症狀:
#中風
半身癱瘓
無法說話
意識改變
至於頸動脈阻塞是否會遺傳?周孫立醫師說,頸動脈狹窄的問題是有可能遺傳的,與血管內皮生成的相關因子,以及血液品質、凝血功能是否良好,甚至我們血液的代謝機能等都有相關。
周孫立醫師舉例,很多人會問「高血脂症」會不會遺傳,答案是會的,而高血脂的問題也跟頸動脈是否狹窄、阻塞也有莫大關係。
頸動脈硬化如何治療?
頸動脈內皮刨除術
周孫立醫師舉例,若是今天有水管塞住,或藏汙納垢造成管徑變小,我們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把它清乾淨」。而頸動脈也是相同,我們可透過頸動脈內皮的刨除手術,將管壁清理乾淨。
但血管畢竟與水管不同,假設今天手術是為了清除右側頸動脈,就要確保左側的頸動脈情況是較好的,也不能過度狹窄,能夠繼續維持腦部的血流供應。周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進行手術的血管血流肯定很差,甚至幾乎沒有血流;也可能在清除過程中產生血栓,若是兩側血管都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大腦時,對患者本身就會有風險。
周醫師也指出,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也不能有太差,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若患者心肺功能也有問題,則可能導致心跳停止、心肺衰竭等狀況。
「這樣的手術可以有效避免日後再發生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症狀,」周孫立醫師提及,手術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夠降低五年後中風的機率,但相對地也得承擔較大的手術風險。
血管支架
另一個較新的方式則是裝設血管支架,利用氣球擴張術擴張血管後,就能在血管中放置支架,確保血流暢通,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周孫立醫師表示,相較需要全身麻醉的刨除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風險小很多。
藥物治療
此外,有些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可能只有20%∼30%,周孫立醫師說,其實是可以不必透過手術處理,較輕微的症狀會先考慮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避免雜質再附著在血管壁上,避免阻塞愈來愈嚴重。
頸動脈硬化的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少油少鹽少炸物
周孫立醫師表示,就跟平常在談論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一樣,我們都會提到減少攝取油炸物,因為經過高溫油炸處理後,就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毒物質,都有可能攻擊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或組織,若在血管內皮上就可能造成硬化、粥狀的動脈硬化,進一步造成血管狹窄、阻塞,更不用說可能造成惡性病變,引發癌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周孫立醫師說明,吃下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管外的空間有大量水分被吸引出來,此時除了會造成血管內的壓力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也會升高。
另外,周孫立醫師也提及,頸動脈同時也是感應器,能夠偵測血液濃度,若身體長期處在鹽分過多,導致血壓不穩定的狀況下,感應器有可能快速退化。此時當血壓變化,身體就會有一些不良的反射出現。
周孫立醫師提醒,不好的飲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都是長期累積的,不會是急性傷害,因此若是不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都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影音】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眼科醫師鐘珮禎/健康顧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Jfv3XR3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RR24CvtHA
【相關文章】
走對了,血壓就穩了!院長教你踮踮腳尖降血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41
咳嗽太用力七年級男竟中風險癱!醫:3徵兆警覺中風危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44
突然眩暈會是腦中風嗎?醫師:伴隨4大症狀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