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帆:
關於今天部分媒體報導所謂「銜命溝通藻礁」一事,我想稍作個說明:
首先,所謂的「溝通」,對我來講,不是單向式的說明或說服,反而更多的是,去聆聽民間團體或青年社群的想法,無論是疑慮還是建議;瞭解各方的意見,也讓決策者能做更全面決策的依據。
而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在我們日常的決策過程中,如何增進在不同位置上的工作者(無論是民間、還是體制內)的相互理解,縮短彼此的認知差異,進而在政策推進,或者重要的 #轉型工程 裡,讓民間跟政府是可以共同協力、同步邁進。
大潭藻礁的保育與第三天然氣接受站的爭議,誠如 洪申翰 Sun-Han所說,並不是保育與開發之間的爭議,而是 #藻礁保育 與 #減煤降空污的能源轉型工作,兩種環保思維的權衡與選擇。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不理解或是一些過度簡化的標籤,讓部分關心能源轉型與藻礁保育的朋友彼此對立起來。但事實上,這個矛盾,就我的理解,在大部分關心藻礁與能源轉型的朋友們之間,並不是價值間的對立,兩者背後對於環境保護的思考,其實應該要有更多對話的可能,而我們也非常樂於促進這樣的溝通空間。
#第三天然氣接受站的公投案 目前已達連署門檻,也預計將會成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讓公民投票像2018年那樣,被國民黨及擁核勢力操作,喪失更好的公共討論的機會,是我們應該要努力的。
我與許多關心台灣「轉型工程」和台灣如何渡過轉型挑戰的體制內外的朋友們,在這個過程裡的功課,與其說是「溝通」,更應該說是,思考如何創造體制內外的對話、協力、以及共同幫助台灣完成「轉型工程」的可能性。
而這個工作絕對不是少數人就可以完成的。我也期盼更多支持民進黨的朋友、支持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與保護藻礁的朋友,可以一起為這樣的互相理解與對話做努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