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愛的禮物,給願意獻出光與愛的您】
⠀⠀⠀⠀⠀⠀⠀⠀⠀⠀⠀⠀
觀音之愛是我透過一個神奇的緣分
收到的贈書禮物,
如序言所說:
當你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想這不是偶然。
當你正停下來看我的這篇書摘文章時,
也是一個緣分。
⠀⠀⠀⠀⠀⠀⠀⠀⠀⠀⠀⠀
你的靈魂準備好了嗎?
只要你想要讓靈魂提昇、療癒的請求,
上師們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協助你提升,
可能是一本書、一個念頭、一件事情,
都是祂們的安排。
⠀⠀⠀⠀⠀⠀⠀⠀⠀⠀⠀⠀
一開始看的時候有部分的質疑真實性,
然後慢慢的認真看下去,
感受他們真實的愛與幽默,
整本書看下來是讓人又哭又笑的。
作者「觀音之愛」的留言板
有更多靈界訊息的內容,
開啟我們對不同維度空間的存有產生的好奇。
不過看完後讓我體會到對於很多事情,
我們還不需要知道的太多,
人類有太多需要學習,
有些事不用花不必要的時間了解,因為還很遙遠。
像是你可能會想說了解這一世
是為了什麼目的而來,
如果想起了前世記憶,
不是更好解決嗎?
但其實只要深入體會內在的聲音,
很多事情會慢慢浮現,
你多生累世的記憶必要時
靈魂自然會讓你想起的。
⠀⠀⠀⠀⠀⠀⠀⠀⠀⠀⠀⠀
本書是作者透過兩位觀音菩薩的對話,
結合了東、西方哲學,
用心的傳達很多新的觀念,
如果想尋找「生命的答案」可以參考,
對於內容到真實性用你的心分辨。
介紹討論到我們地球、人類所處的次元空間、
死後靈魂歸處,以及其它次元空間的存在體。
因果輪迴法則、人類起源與進化、
人類會輪迴轉世成動物嗎?
該不該吃素?
以及教你做簡單的釋放痛苦能量的自我療癒...
書的後半段是協助我們落實到生活裡,
是本簡化再簡化的人間使用手冊。
⠀⠀⠀⠀⠀⠀⠀⠀⠀⠀⠀⠀
各類書籍中,靈性成長的書籍是最難實行的,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愛自己的道理,
但卻還是無法做到真正的肯定自己。
⠀⠀⠀⠀⠀⠀⠀⠀⠀⠀⠀⠀
「知道是觀念的累積,做到是身體的記憶,
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
— 啟點文化凱宇。
⠀⠀⠀⠀⠀⠀⠀⠀⠀⠀⠀⠀
【時刻保持喜悅的實作課】
⠀⠀⠀⠀⠀⠀⠀⠀⠀⠀⠀⠀
喜悅是一種高層次的修為。
「當你時刻保持喜悅,
對任何事情的發生會容易心平氣和的看待。
角度放的更廣就會看的更清楚,
就容易找出解決方法。」
⠀⠀⠀⠀⠀⠀⠀⠀⠀⠀⠀⠀
觀音之愛的菩薩教我們
最簡單的實作方法,
愛你自己就是肯定自己、
對自己信心的開始。
不斷的給自己肯定句:
「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我信任我自己」
「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我以最完美的狀態存在著」
⠀⠀⠀⠀⠀⠀⠀⠀⠀⠀⠀⠀
可以列出更多的肯定句,
只要你認為有需要,
當你願意這樣告訴自己,
每天重複的告訴自己,
心念就會是這樣強烈的狀態,
意圖就會開始強大,
美好的事情就發生了!
先從最簡單的做起,
等到一定的程度,
再慢慢的延續你的實踐力。
⠀⠀⠀⠀⠀⠀⠀⠀⠀⠀⠀⠀
有時成長提升的東西腦袋裝太多,
會不知道從哪裡做起,
最後就會乾脆擱著。
⠀⠀⠀⠀⠀⠀⠀⠀⠀⠀⠀⠀
【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源自於愛,愛是善與惡的能量總和】
⠀⠀⠀⠀⠀⠀⠀⠀⠀⠀⠀⠀
恐懼、悲傷、嫉妒這些情緒出現
都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愛的需求索取,
都是對「愛的扭曲變形」。
當靈魂理解這個認知,才能擺脫這些情緒。
當你理解這一點,
會開始是觀照每一個行為、念頭是哪裡來?
當知道一切都是因為愛,就更能輕易釋放了。
我們可以允許什麼樣的情緒進入內在,
負面情緒停留太久對我們都沒有好處。
⠀⠀⠀⠀⠀⠀⠀⠀⠀⠀⠀⠀
對一個人產生討厭的想法,
也是來自於你捍衛自己的愛,
那麼我們卻在愛的同時,
產生負面情緒來傷害自己,
不是很矛盾嗎?
我們可以產生憤怒,
但是必須將憤怒化為智慧的行動,
用和解的方式解決。
⠀⠀⠀⠀⠀⠀⠀⠀⠀⠀⠀⠀
敞開你的心,去接受世間的美好。
可以是天邊雲朵、路邊的花朵、湖面上的月光,
這些自然生態的美是宇宙創造的美好,
平時的忙碌與煩惱,
讓這些美好變得的太理所當然
的存在了,以至於忽略。
⠀⠀⠀⠀⠀⠀⠀⠀⠀⠀⠀⠀
去做你喜歡的事情吧!
不要一直等到有錢有時間,
小小的實踐一點一點的規劃累積也好,
不要等到都老了,徒留遺憾。
也學著對不喜歡的東西去祝福他,
不用去喜歡也無需批判心、比較心。
⠀⠀⠀⠀⠀⠀⠀⠀⠀⠀⠀⠀
【「秘密」就是你懂「創造」的真理】
⠀⠀⠀⠀⠀⠀⠀⠀⠀⠀⠀⠀
創造論取代宿命論。
創造最偉大的解釋,可以說:
「你向上帝要求什麼,上帝就會答應你什麼」
⠀⠀⠀⠀⠀⠀⠀⠀⠀⠀⠀⠀
以下幾點你要創造就必須學會:
1.強大的信念
2.思、言、行一致
3.足夠的耐心
4.不隨意改變你要的結果
5.不求自己不敢相信會做到的事
6.足夠的光與愛
⠀⠀⠀⠀⠀⠀⠀⠀⠀⠀⠀⠀
(其中第六項顯化的更快!)
—————————————————
⠀⠀⠀⠀⠀⠀⠀⠀⠀⠀⠀⠀
道理都是親自行動親自體驗了,
才會領悟真正的意思。
「行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含意,
在書裡的精華放大到人生的螢幕上,
上過某位房地產老師的課,
曾說過一句:
「為什麼很多人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還是那麼窮?因為他們還在想。」
⠀⠀⠀⠀⠀⠀⠀⠀⠀⠀⠀⠀
我們可以抱持著懷疑真實性,
但不需要急著去否定,
開放的態度去選擇可以讓自己提升的知識,
並學會辨別安全性。
⠀⠀⠀⠀⠀⠀⠀⠀⠀⠀⠀⠀
#觀音之愛 #咪呼選書 #閱讀 #書摘 #読書 #文字 #讀書 #閱讀筆記 #靈性 #句子 #心念 #學習 #共鳴 #人生 #勵志 #成長 #語錄 #身心靈 #神秘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湖 邊 生態 句子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民之崛起 ..
最近政壇的風波好像八點檔連續劇,有經典名句(如果這不叫XX,什麼叫XX),有懸疑(監聽光碟為何全部空白),有高潮(抗告案馬英九的落敗),有笑點(警方到處張網捕鞋)。而且大家都說:「總長、總統作事如此荒腔走板,還不如我呢!」頗有勵志作用。
勵志之餘,令人想起十九世紀美國經濟學家亨利‧ 喬治 (George Henry) 的名言:「政治如此重要,不能交給政客決定;經濟如此重要,也不能交給經濟學教授決定」。
菁英治國的結果,竟然是薪資倒退魯,年青人必須到國外謀生,可見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兒並沒有想像中的厲害。過去二十年的台灣史,就是一部打破菁英神話,平凡人開始參與政治的歷史。
<九〇年代的教授論壇>
早期的威權統治,軍隊與特務居主導地位。到處都是軍事禁區,現在台北的富陽生態公園,從前是要塞;高雄的柴山公園、真愛碼頭,以前都是軍事管制區。解嚴後,人民才逐漸跟土地重逢,和海洋接近。
還有另外一種禁區。那時公家機構都有「人二」單位,負責控制員工的思想。學校裡的老師、學生被打小報告抓去關的,時有所聞。甚至到了九〇年代初期,還有大學要聘任教授,卻被「人二」否決的情況。統治者透過這種思想審查,相當程度確保了教授們馴服保守的性格。因此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才有郭為藩等801位教授聯署要求嚴懲的聲明。(「我們對黃信介等叛亂案的看法」,聯合報,1980年6月2日)
當然也有不服氣的知識份子,但他們都躲起來。在1980年代,學者中敢參加反對運動的,只有傅正、盧修一、黃爾璇等少數幾位。到了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和1991年的「廢除刑法100條運動」時,大批教授才開始「出櫃」。
1991年10月9日晚上,包括中研院院士李鎮源在內的近千師生民眾,在台大基礎醫學大樓門口靜坐,要求「反閱兵、廢惡法」。凌晨過後,大批警力攻入,開始強制驅離。我記得當時坐在我旁邊的是台大的謝教授。他被抬上警備車後,很興奮地説:「我全身放軟,讓他們抬了很久呢!」好像剛舉行的是遲到的成人禮似的。
教授們組成了「台灣教授協會」,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並到處替民進黨候選人助選。那時每年都有選舉。在政見說明會上,政治人物擅長用有時幽默,有時激昂的句子批判國民黨,贏得全場大笑及熱烈掌聲。「教授伯仔」的演講,則大多在宣揚理念:環保、反核、女權、主權獨立、制定新憲的重要性,主張興辦全民健保、失業保險、敬老年金、退休金制度等。老實講,蠻枯燥的。但群眾仍然聚精會神地在聽,並報以也許是禮貌性的掌聲。
台教會將教授們在報上寫的文章匯集成一本刊物,叫作「教授論壇」,有人戲稱是「教授亂彈」。當時民進黨還沒執政,反對派學者沒有機會參與政務,有些意見難免脫離現實,但理念的啓發還是很有意義。很多民眾在政見發表會上,得到民主、環保、勞動理念的啓蒙,便終身奉之不渝。他們在民進黨執政後,甚至用這些理念來監督當年的啓蒙者。
我的朋友阿碧(張照碧,大同工會,已故)曾說,他本來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抗爭,卻在反對運動中學會了用更高的角度來觀看社會,討論國家大事。
<街頭評論家>
1993年左右,地下電台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我記得最早的有全民電台、台灣之聲、TNT 寶島新聲等。那時只要坐上計程車,就可聽到地下電台的節目。政治當然是最熱門的話題,大都在抨擊國民黨。而且有許多聽眾call-in,主持人通常會讓他講兩、三分鐘,等於是全民的口語訓練班。
地下電台也常邀請教授或社會運動者上節目,討論反核、環保、勞基法、男女平等、全民健保、台灣歷史等話題,非常多元性,而且很有教育性。計程車「運將」整天坐在車上聽廣播,聽久了當然功力大進。他們邊開邊跟乘客聊天,能言善辯,人稱「街頭評論家」。
有天我很累,坐上計程車後都沒講話,司機卻一直無話找話。路過小南門時,有一家正在辦喜事放鞭炮。他說,「這款的時機怎麼還會有人結婚啊?」我基於禮貌隨便應了一句,他就開始抨擊,「台灣的產業被掏空,失業率愈來愈高,人家北歐的社會福利作得多好,台灣只是軍公教的福利國,一般人是二等國民啊。」怎麼聽起來那麼熟悉?我有時上電台講的也是這些東西,但他講得更生動。我們就這樣聊開了。但他一邊開車,一邊回頭跟我講話,把我嚇出一身冷汗。到了學校,他還意猶未盡地問我有沒有空,要不要停在路旁再聊一下。我說,「馬上要上課了,沒時間。但我有個疑問:乘客百百種,你怎麼知道跟我談得來呢?」他說,「你一上車,我就注意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報紙啊」。哈哈哈!
1990年代,民主化和本土化的訊息傳播得那麼快那麼徹底,地下電台與「街頭評論家」功不可沒。
<家政婦論政>
大約在十年前,汪笨湖常常上電視。那是首度有人用我媽媽聽得懂的語言分析國家大事。她跟阿姨兩人經常通電話說:「今天笨湖說了什麼什麼…」。我把報紙捲成麥克風放在她面前,問她對當時選情的看法,她想了想,很有架勢地説:「我認為…」。
上個月馬王鬥時,我媽媽居然不看日劇要看新聞。我請她評論,她說:「馬英九的皺紋愈來愈多,王金平的皮膚比較好。」哈,九十歲的印象派政治評論家,頗能掌握民意的嘛。
最近媒體報導的「台北林小姐」,是家政婦論政的佼佼者。有次公視「有話好説」節目討論軍公教退休福利,有位「新莊蕭小姐」打電話進去,痛罵「勞工勢力抬頭後,把公務員的福利都打下來。用腦力的本來就應該賺得多,用體力的本來就賺得少。公務員必須花很多時間精神才考得上,勞工沒有付出這些,憑什麼要求一樣的福利啊?」
民主時代出現這種遠古遺音,在場的學者專家都不知道該講什麼。主持人趕快出來打圓場。這時「台北林小姐」打進來,她説:(1)202億的退休福利預算不合理,本來就應該刪。(2)不只公務員要考試,勞工為了找工作也是要讀書、要補習、甚至要考証照啊。(3)希臘財政被過度的福利拖垮,還可以有歐盟協助。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到時候要怎麼辦?她還順便批評主持人不該被來電嚇到,隨便為來賓的意見道歉。
另外有次討論洪仲丘案。「台北林小姐」又打電話進去說,華視的「莒光園地」是幫凶。這個節目讓父母誤以為軍方有很好的制度,因而忽視了兒子的抱怨和求救訊號。她的評論往往一針見血,在網路上被譽為「call-in 戰神」。
早期電視節目剛開放 call-in 時,大部分民眾講得不是太激動,就是太囉嗦。但後來表達能力普遍提升,已經很多人能在三分鐘內言之成理,甚至提出讓大家眼睛一亮的庶民觀點。
一個國家民主化的程度,不是看那少數的民主菁英,而是要看是否出現廣泛的民主公民。從這個角度觀察,台灣民主的上層雖然有時進有時退,民主的基礎卻是愈來愈擴大,愈來愈牢固。
<25萬人上街頭>
1990年代開始有群眾遊行,通常都是幾百人、幾千人,超過一萬人的比較罕見。但最近這幾年,遊行動不動就上萬人。今年為了反對軍中暴力,25萬白衫軍上街頭,震撼了整個社會。有些街頭老將很吃味,認為白衫軍強度不足,不夠激進。這種看法其實是不瞭解群眾的運動力學。
鐵鎚的一端小而尖,另一端鈍而重,兩端不一樣,力量才能充分發揮。先用尖的那端敲擊,以突破岩石的表面。鈍的那端的質量,使得敲撃更有力。表面突破後,再用鈍面打擊,便可粉碎岩石。
民主運動的初期,也是靠尖銳的菁英份子去突破觀念,建立灘頭堡。但要鞏固民主,只有菁英份子絕對不夠,必須要靠並不尖銳但質量巨大的全民參與,才能成功。基進份子看到白衫軍不夠激進,不僅不必失望,反而應該高興,民主在一般的土壤裡終於也發芽了。
<舊時民主運動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菁英份子太聰明,他們有合理化任何事情的特異功能,甚至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當年民主運動創造出來的英雄,後來背棄民主的不在少數。而本是自由主義的信仰者的江宜樺,當上行政院長後,竟然為了助馬鬥王而支持監聽國會,背棄了自由主義,可見民主運動不能依賴菁英份子。
台灣民主運動的軌跡就是,從菁英份子的開拓,到知識份子的參與,到街頭評論家的傳播,到家政婦論政,到公民的廣泛參與。當大家在哀悼英雄凋零,民主運動失去光環時,其實正是民主理念的普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民主之燕,正在進入每個國民的心中,台灣的民主將因而鞏固。
(本文刊於人本教育札記2013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