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嫦娥與玉兔祝您闔家平安
展覽預告: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展期:110年10月3日至12月21日;地點:正館北部院區二樓書畫展廳)
釋文: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義山 詩意 心畬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
#溥儒字心畬_清恭親王孫子_詩書畫三絕
#中秋連假也要作好防疫工作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專訪:蔡耀慶 研究員 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四十九年後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帶來不同於以往閩、浙的氣象,這群書畫家中,溥心畬先生獨具面目,影響後世甚遠。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
溥儒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故宮學術季刊 第三十八卷第四期 出刊了!
◎各卷期全文與摘要: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01543
◎本刊偶數月15日截稿,並全年接受海內外學者投稿,歡迎各界惠賜關於藝術文物、圖書文獻之藝術史、歷史、考古、科技、古籍版本等學術論文。
張宇衛 齊陳曼簠銘文再探
王三慶 從慈覺禪師的相關作品看禪宗燈書的編纂問題
簡欣晨 康熙皇帝的集字活動──從幾件董其昌(款)〈古詩十九首〉談起
魏可欣 談溥儒山水手卷之淵源背景: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為例
溥儒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典藏新刊 |《 典藏古美術 》第346期7月號上市!】
🔻編輯手記:今日雨,大沛甘霖蘇萬物
下雨了,真好。
天不下雨,如何是好?還記得彼時新聞,農田水利署與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廟方睽違58年依古禮祈雨儀式,連上古的獨足鳥「#商羊」模型都搬出來,起舞一番。面對旱魃肆虐,《典藏.古美術》也首度以「 #天佑甘霖」為專題,探討祈雨文化。就先從「雨神同行」出發,在漢代畫像石、敦煌壁畫、元明寺廟 #壁畫中的神明形象:雨師、風伯、雷公、電母興雲布雨。在神明之後,不可不提到的祈雨神獸必是「龍」, #劉榕峻 講述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 #祈雨儀式,使「蛟龍見而雲雨至」。有了基本組裝配備認識,進入儀式主題。祈求風調雨順為民生所望,亦是國之大事,出現旱災時,在位者絕不可能悶不吭聲,讓我們看「 #乾隆皇帝的祈雨儀式」,有錢陳羣乾隆二十四年(1759)《御製祈雨文》冊、永瑢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雲輪請雨經結壇儀軌圖說》為證,圖文兼具有真相。將眼光拉回臺灣,民間的道教科儀中如何祈雨,又有哪些道具文物?正牌道士王凱平以苗栗後龍普玄壇祖壇之《祈雨科》為例說明,設壇掛畫禮拜諸神,唱念「龍王呌雨歌」(呌音同「叫」,召喚之意)「祈求甘雨速速來」。回到臺灣一甲子前,國立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蔡耀慶 講述溥心畬1957年〈關渡天后宮祈雨文〉、1958年〈淡水關渡天后碑〉書法,不是祈雨完就閃人,而是依循古禮,有事前祈禱、事後酬謝之儀,懷著感恩敬畏之心。最後,別忘了「商羊」,專題最後一篇「#祈雨動物園」,讓大家知道 #大甲鎮瀾祈雨儀式「商羊」從何而來?還有其他抗旱神獸與祭祀犧牲,有鵝有狗有青蛙等眾神奇寶貝協助祈雨。
🔻本期主題:天佑甘霖
歲次辛丑夏月,臺灣大旱。
大地枯竭,雨師何在?在漢墓畫像,在敦煌壁中,在元明寺觀。翻開畫史覓神龍,馳思張僧繇畫龍點睛,雷電剎至破壁飛,還有唐人投簡、宋人畫絹,潛龍入水不見形,但有宋代龍畫在故宮。再看乾隆四十三年大旱,依《大雲輪請雨經》結壇祈雨奏奇效,儀軌形諸圖文,文獻說分明。人間旱事,禽獸水族也動員,各類動物祈雨法蔚為奇觀。今日臺灣,如何祈雨?看溥心畬書〈關渡天后宮祈雨文〉,觀後龍普玄壇《祈雨科》儀軌法器,共祈安平,普澤佑霖。
🔻HIGHLIGHT:
天佑甘霖|清宮馬具文化|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倫敦.巴黎.香港.北京2021春拍結果
天佑甘霖:書畫典籍話祈雨
◆雨神同行,歷代雨師圖像在哪裡?
◆蛟龍見而雲雨至,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祈請眾神,清代乾隆皇帝祈雨二三事
◆甘雨速速來!臺灣道教的《祈雨科》
◆一甲子前臺灣抗旱實錄,大清宗室溥儒祈雨文
◆祈雨動物大集合,抗旱靈獸vs.祭祀犧牲
🔻更多亮點
◆下一站!跟著畫師去旅行─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
◆那些年,朕在馬背上的時光─清宮皇帝御用馬具與騎馬畫像
◆行政法人博物館在臺灣,《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當文物走出展櫃─古書畫複製如何適應社會發展
◆倫敦.巴黎.香港.北京2021春拍結果
🔎本期內容預覽:
🔎典藏古美術小編IG日常:gumeishu_taipei
🔎購買實體雜誌:https://reurl.cc/zzXbn6
🔎購買電子雜誌UDN:https://reurl.cc/oLpl13
溥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專訪:蔡耀慶 研究員
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四十九年後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帶來不同於以往閩、浙的氣象,這群書畫家中,溥心畬先生獨具面目,影響後世甚遠。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回顧其藝術成果。
溥儒,字心畬。民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民國52年(1963年)逝世於台北。這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文人,誕生於恭王府,曾祖父為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的舊王孫,堂兄為宣統皇帝溥儀。自幼在皇宮中勤讀詩書,奠定其深厚文學修養基礎,筆下所揮灑、體會的世界,足堪玩味。在清王朝風雨飄搖時期,不待王孫夢醒,恭王家族特權便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一去不復返。從其一方常用印,印文曰:「舊王孫」,幽默中雜以辛酸,自豪中帶點自嘲,足以想見其人生經歷的波瀾起伏。
所幸先生不在意家道破落,潛心學習詩文、書法、文學藝術,隱居於北京西山戒檀寺,讀書習畫,寄情於山水之間。期間又以詩文、書法為功底,悠閒平靜地臨摹了不少宮廷和王府珍藏的收藏,詩、文、書、畫等四藝均能有所發展。由於對歷代名家都能學習與尊重;對技法的深研與繼承;對文化核心價值的融會與昇華,先生各種畫科都能兼備發展。山水、花卉、人物、草蟲、仕女、鞍馬、走獸、神怪、菩薩、翎毛,無不精擅,亦足為當世之宗主。這樣的創作,不是以批判傳統、斷裂過往為代價,乃是在熟稔傳統後,匯集個人的理解加上生活的滋養,逐漸演化、蛻變成的個人面貌。來台之後,先生並未擔任官方職務,而是應當時師大美術系系主任黃君璧的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及售畫維生。他古文學造詣極深,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餘種學術專著行世,其中《寒玉堂書畫論》正是他研究繪畫的感悟,
此次特展以「遺民之懷」四字為題,取自先生在台時期寫給友朋的信箋詩稿,不難想像此四字應該有著特殊的意義。「遺民」二字,起源甚早,周代,武王克殷之後,有伯夷、叔齊,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宋朝養士最厚,南宋滅亡後,許多讀書人不仕,以侍奉蒙古人為恥。明代知識份子階層亦是以重氣節為人格標準,許多明代學者亦以侍奉滿清為奇恥大辱。對古之後裔、亡國之民,原鄉與他鄉之間,究竟「何處是故鄉」?既是前朝的皇家子民,又是離開故土的飄盪之身,對先生而言,或許傳授經學書畫,延續此精緻文化,不以世俗之利為求,才是安身立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