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周杰倫套餐」你吃過了嗎?這家在淡水老街已經有50年歷史了一直門庭若市,就算不靠周董加持也夯到一個不要不要的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的網紅李建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俞大維先生為台灣第一位文人部長,在八二三砲戰時親上火線換得台灣爾後安定,藝文界超過百人(包含7位國家藝文獎得主)皆呼籲要將「溫州街22巷4號」俞大維故居保存下來。 今本人於教育部門質詢時,就教文化局鍾永豐局長,提報人係針對民國105年7月底文資法修訂後提報「紀念建築」,為何文化局一直要拿95年的舊...
溫州街歷史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是最早的農場新聞嗎
各位老人如果還有印象,我們小學中學與高中的教科書,只有唯一版本,就是國立編譯館,那時候頭腦簡單,老師教什麼、課本寫什麼,就囫圇吞棗的相信什麼。
#以前沒有台灣史
但我們現在回頭看,國立編譯館的教材除了生硬不夠活潑,政治的力道也毫不隱藏,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多錯誤,最扯的是完全沒有台灣史 完全沒有台灣史 完全沒有台灣史,很誇張,所以說三遍
然後還要去背中國的鐵路,京廣鐵路還是九龍鐵路,我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我背這個幹嘛啊
#課本上的偉人
以前的課本一定有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的故事,事實上經過考證,蔣公的家鄉根本沒有魚會逆流而上,就算真的有,也是在三更半夜夜晚才會回流的魚,一個小孩三經半夜跑到深山看魚逆流?
此外,早年教科書的提到國父或蔣公,都需要挪抬以表示尊敬,如「國父 孫中山先生」「先總統 蔣公」
甚至連音樂課都充滿了愛國意識,除了國歌、國旗歌外,還有個人崇拜色彩濃厚的蔣公紀念歌。
美化殖民統治的吳鳳也被寫進教科書,美化後大書特書
#一綱多本的出現
1990年李登輝執政後,為了因應解嚴後的社會發展,郝柏村內閣提出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各級學校不再受限於國立編譯館得統一版本,同時在1997年先在中學推出《認識臺灣》教材,身別是社會、歷史、地理三冊,首次介紹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物。
#國立編譯館退出歷史舞台
2004年國立編譯館正式退出教科書的編寫,教科書可由各出版社編寫,並由各級學校自己決定要用哪本,教育部只負責設定、審查教科書內容。
#現在的教科書
最近我翻了現在由民間出版社,龍騰文化編寫的高中教科書,覺得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很幸運,教科書編寫的真的很好,先說物理、化學我是看不懂,但歷史、地理的編寫非常有水準,除了專業知識夠外,內容也引人入勝,插圖、補充知識背景也一應具全。
#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教育的大事
且很重要的,龍騰文化很用心的把教科書上的知識,融入了我們生活之中,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教育的大事
像是我這次去了三個點,第一個點在台大溫州街附近的欒樹下書房,是一間有滿滿藏書的獨立書店也是咖啡廳,如果是文人騷客一定會愛死這個地方,那如果是明朝的大文豪歸有光來到這,他會怎麼介紹這裡呢? 非常有趣
第二個點大名鼎鼎的貓咪餐廳Toast Chat,你肯定想,貓咪跟教科書肯定沒關係了吧~結果竟然看到貓咪優雅落地的原理,也是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讀的,太驚人啦!不過因為是物理,我內心還是有點抗拒
第三個點,終於來到cheap的主場了,四四南村的眷村,為什麼台灣這麼多眷村,眷村怎麼來的?又多分布在哪裡呢? 這些歷史課本裡面都有寫
這就是龍騰文化用心準備的 #城市教科書 #生活大小事都是教育大事
原來學習可以無所不在,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當然不只這三個點,龍騰文化編輯群可是走訪了各地,現在你吃的餐廳、路過的建築、打卡的秘境、喝的手搖、愛吃的鹹酥雞,都可能搖身一變,變成教科書的場景喔!
#閱讀紙飛機
溫州街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北人關心的事
「#臺北人」有兩個不同層次的意義,一為城市居民,二為邦國遺民。前者很好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後者則是讀過白先勇的,都能明白。
臺北是被這塊土地歷代統治者作為首都、首府、首善之區的城市(除了在南方的明鄭),清代改過一次路名、日本時代改過一次路名、國民政府時代,鄭定邦又照著上海的設計改過(或恢復部分)一次路名。有灌輸、有教化,也有期許。時至今日,這些路名大多早已散去原本的政治目的,成為伴隨社會成長的兒時記憶或歸家方向的座標。
走在中華路,想到的是陪伴一代人長大的老中華商場;座落於溫州街的,是「反對運動記憶裏最美麗的堡壘」、文藝界與黨外運動人士齊聚的紫藤廬;元代的「夏地安寧」,是八百年後的我城夜市之最;已消失在新疆的迪化,在東方小島上重生為傳承清代百年傳統的繁榮老街;夜的林森北,燈紅酒綠的條通,誰又知道當年曾流亡日本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是誰?
那條路可以被命名來以示對外國元首的尊崇,這條路也就可以承諾以偉大領袖命名來爭取特定族群的選票。
改黨徽、改國徽、改黨名、改路名,這些時常在台灣政壇(甚至好像就只在臺北,過了橋沒人關心)反覆出現的議題,好似一種復古回潮,實際上卻是有權力者改變輿論焦點、避談真實責任的政治把戲。
內湖的交通、萬華的弱勢安居、大安東區的商圈沒落、北投的淡北道、士林的社子島開發,乃至於全臺北的老屋防災都更,這座城市在當下有太多實際的問題,需要更多資源與關注。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叫的人多了,自然成為一種集體記憶。數百年的外來變遷,早已成為「在地」的一部分。今天的臺北人們,會否在意街道景觀的改善與發展更甚於更動一輩子的習慣與兒時記憶?
公共議題的倡議固然有許多不同層次,也不一定互斥,於是人們會檢視與在意的,是你的優先順序、是你的背後意欲。要激發與帶領這樣的集體想像,需要強大的領導力與溝通力。
生於臺北,如今「旅居」臺北,我不禁好奇,倡議改路名的人,心中對於這個城市發展的想法與實踐為何,又想賦予或引導這個城市與街道留下什麼樣的時代意義與記憶?
有權力的臺北人,請先理解沒權力的臺北人真正在乎的事。
——
🗺️圖片來源: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html
📒延伸閱讀:
1.台北遊民生活考:貧民也該擁有這座城市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594
2.內科之心、IKEA將帶來車潮!內湖交通真的沒救了?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78934
3.規劃20年卻爭議不休!一文看懂淡北道路到底在吵什麼?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78757
——
1.為何台北有這麼多「中國路名」?青島東路、南京西路,其實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94009?mode=whole
2.為什麼天龍人要住在「中國地圖」裡?台北有條被遺忘的「中正路」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4037
3.臺北在哪裡?──天龍國的身世,超完整解說
https://bit.ly/3ewFsvx
4.台北市街道 為何像一張攤開的中國地圖?
https://blog.xuite.net/taiwan_pelican851/twblog/153313473
5.台北市宛如「小中國」的道路命名方式 讓中國觀光客忍不住與路牌合照……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2454
6.連台北人都不清楚的歷史風貌!23歲英國青年手繪日治時期地圖,史學家都驚豔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66808
——
1.柯文哲改路名爭議 北市府發言人:未來會朝這方向研議
https://cnews.com.tw/202210420a03/
2.柯文哲拋台灣街道正名議題 北市道路命名作業程序有SOP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401459
溫州街歷史 在 李建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俞大維先生為台灣第一位文人部長,在八二三砲戰時親上火線換得台灣爾後安定,藝文界超過百人(包含7位國家藝文獎得主)皆呼籲要將「溫州街22巷4號」俞大維故居保存下來。
今本人於教育部門質詢時,就教文化局鍾永豐局長,提報人係針對民國105年7月底文資法修訂後提報「紀念建築」,為何文化局一直要拿95年的舊調查來否決106年的新提案?!又何苦一直強調”賠償”建商10億。
李建昌要求鍾永豐局長具體承諾
1. 針對105年7月修訂文資法後,台北市文化局應認真執行全市都更案,重啟討論文化資產的通盤檢討。
2. 順應105年7月修訂文資法後,新一任(107年3月後)文資委員應分門別類,除新增「紀念建築」類委員外,建議要有個別化(如國防、軍事、民俗…等)之專業審議小組。
3. 加速制定「歷史名人紀念作業要點」。
4. 針對「俞大維故居」因其貢獻及重要性不可輕忽,建議召開公聽會邀集更多人士共同討論,勿僅在10/18文資審查大會上在半小時內閉門會議。
5. 都更實施者若有心,可請建築師重新保留基地內的歷建(例:文萌樓),達到三贏局面。
溫州街歷史 在 Re: [情報] 溫州街52巷校地都更,需要你來關心! - 看板NTU 的推薦與評價
就我會上聽到的,簡述一下緣起:溫州街52巷兩側是台大校地(中華民國公有地,管理單位是台大),每側各有四棟,合共八棟一層樓的日 ... 反對拆掉歷史悠久的日式宿舍。 ... <看更多>
溫州街歷史 在 温州历史文化街区-朔门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温州 老城区的古街之一,朔门街。 ... <看更多>
溫州街歷史 在 人物與記憶——《溫州街上有什麼?》新書分享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觀測一條老街的歷史、人物與記憶—— 《溫州街上還有什麼?》新書分享會繼《夕瀑雨》、《球形祖母》兩本小說之後,小說家陳柏言的第三本小說《溫州街上有什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