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太陽能節能玻璃》
《為世界節能、綠能貢獻的楊錦懷教授》
常常來服務處找我的楊媽媽,時常關心市政建設和情人湖的觀光發展,有天他跟我說要介紹兒子給我認識,一見面才發現,原來就是台科大的楊教授!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陳素芬 館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楊錦懷 教授的拜訪,帶來了不斷精進技術的太陽能玻璃,並解說他的應用範圍、能源轉換功效,擺脫以往不透光的太陽能板,雖然能量轉換效率只有多晶矽太陽能板的一半,但是可透光、防風沙耐磨,溫差較大的沙漠國家也沒有破裂的問題,甚至抗撞擊程度也有很好的表現。
陳素芬館長說,海科館日前也裝設了這樣的太陽能節能玻璃,白天用自然光照射,取光發電蓄電用於夜間燈照,節省電力費用。楊教授也表示,政府的綠能政策讓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學界也從各個不同角度精進技術,希望台灣的綠能產業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
楊教授說,目前產品已經量產,我們希望能多與各界合作分享,介紹給各位對綠能有興趣的朋友,投入產業或者合作專案,減少發電對環境的負擔。
適應認為未來的政府機關規劃,應持續提升綠能的應用範圍,不管是採光、減碳、降溫甚至發電自給等,政府做為智慧綠能城市的領頭羊,帶頭讓民眾在生活中,也能減少用電消耗。
#太陽能玻璃 #外銷杜拜 #台灣之光 #楊錦懷教授
-
-
-
-
——相關參考資料——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楊錦懷教授 聯繫方式
http://www.ct.ntust.edu.tw/ct/users/view/32?itemid=35
恭賀 台科大營建系楊錦懷教授所研發之太陽能節能玻璃-獲美國在台協會AIT頒發榮譽獎狀
https://www.ntust.edu.tw/files/14-1126-365,r17-1.php?Lang=zh-tw
Discovery Channel介紹報導
https://youtu.be/W-f8CbH7KYE
台科大研發三機一體太陽能玻璃窗有成,杜拜國際機場落實採用|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18/10/17/heat-insulation-solar-glass-hisg-off-module-power-enhanced-dubai/
溫差發電國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位在西伯利亞,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6月20日出現攝氏38度的高溫,創下北極圈有史以來最高溫紀錄。這個小鎮素以擁有地表上溫差最極端的城鎮聞名,最低溫下探零下68度,最高溫則曾高達37度,締造金氏世界紀錄,現在更以攝氏38度刷新紀錄。這裡六月平均氣溫,最高也只有20度左右。俄羅斯北極圈地區,已成為全球暖化速度最快地區之一。5月29日,西伯利亞極圈內的安巴納亞(Ambarnaya)河變成紅色,原因是有超過2.1萬噸的柴油,從諾里爾斯克(Norilsk)的發電廠油槽,外洩至河流與土壤中。這是俄羅斯北極圈有史以來最大的漏油事件,事故的原因,正是油槽底下的永凍層融化,無法支撐上方油槽重量。這起事故是俄羅斯一大警訊,因為俄羅斯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在永凍層上方,俄國的礦產、油井以及80%以上的天然氣,也都分布在永凍層的上方。】
{內文}
一個位在西伯利亞的小鎮,6月20日測得史上最高溫,當地正迎來一波熱浪。
(Verkhoyansk居民)
溫度升到了38攝氏度,現在我們家每天來河裡玩水
這裡是西伯利亞的河邊,位於北極圈內的Verkhoyansk,因其驚人的溫差而聞名全球,這裡有著地表上最冷的冬天。
究竟有多冷呢?
這裡的夏天最高溫為20℃,冬天最冷是零下60幾℃。就在一山之隔的奧伊米亞康(Oymyakon),甚至還出現過零下71.2度的最低溫。
(牛津大學地理學家/ Nick Middleton)
這個是有人類居住的城鎮所測得的史上最低溫
但是現在,這個6月最多20多℃的城市,一連數天測到35℃以上高溫。
(Verkhoyansk居民)
真的是太棒了,這才叫夏天
(Verkhoyansk居民)
我們沒想過會這麼熱,這裡通常7月才會變熱
對專家而言,西伯利亞不合時宜的高溫令他們非常憂心,北極圈內的氣溫不斷升高,已經在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引發林火,Verkhoyansk正是這個國家的城鎮之一,當地政府表示,已經有超過27.5萬公頃林地燒毀。這場熱浪也導致當地永凍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永凍層的融化,終於在5月29日,釀成了俄羅斯北極圈有史以來最大的漏油事故。
俄羅斯天然氣及石油業正在融化,並且釀成了災難性的結果。5月29日西伯利亞極圈內的安巴納亞(Ambarnaya)河變成血紅色,原因是有超過2.1萬噸的柴油,從諾里爾斯克(Norilsk)的發電廠油槽,外洩至河流與土壤中,俄羅斯總統普丁得知消息後,發布了緊急狀態,民間團體試著控制住漏油,俄羅斯綠色和平擔心,這區域的生態恐怕數十年都無法回復,這個可怕的事故警醒了大家「地球的永凍層正在融化」。
永凍層幾乎占了北半球土地的1/4,面積大約是8.8百萬平方英里。通常永凍層到了夏天,也只有最表層會解凍,底下的部分幾十年幾百年都不會解凍,在某些地方 永凍層厚達1500公尺,然而因為地球暖化,表層會融化的部分越來越多。依照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研究,這次爆發漏油危機的諾里爾斯克市,地表融化的深度正以每年1公分不斷往下,底下的土地因此變得越來越軟越潮濕,這也是導致油槽其中一根支柱沉入地下,釀成油槽損毀的原因。早在201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才剛剛警告高永凍層的危機。
(俄羅斯總統/普丁2019.12.19)
當永凍層開始融化,想像一下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後果,非常非常嚴重
俄羅斯是永凍層融化最大的受害者,因為俄羅斯有2/3的土地都在永凍層上方,俄國的礦產 油井及80%以上的天然氣,都分布在永凍層的上方,這也是為什麼普丁現在放棄大片土地,和一些老舊的石油天然氣採收設施,都是為了避免永凍層融化,可能帶來的隱藏危機,隨著永凍層的解凍,釋放出的溫室氣體,將引發更嚴重的地球浩劫。
Katey Walter Anthony是一位年輕的助理教授,她發現了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永凍層融化的湖裡,會從湖裡冒出驚人數量的甲烷,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而且暖化效果是二氧化碳分子的25倍。
(阿拉斯加大學教授/Katey Walter Anthony)
你會看到岸邊一些樹木往湖的方向塌陷而且枯死,因為古代死掉的動物屍體留在永凍層,也就是在這些融化的永凍層湖湖底下,他們腐敗就會產生甲烷,然後甲烷不會在水中溶解,甲烷會形成泡泡,一路浮到湖面上
Katey曾上傳一些爆紅影片,影片中就是甲烷從冰凍的湖裡冒出,使得Katey和甲烷成為熱搜話題。
(阿拉斯加大學教授/Katey Walter Anthony
我看過成千上百個湖,有些湖可以釋出數十萬噸的甲烷,這對永凍層有很重大的影響,如果湖的底下或周圍是永凍層,就會經由湖泊釋出大量甲烷
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甲烷經由這些湖泊釋出,都會使得更多永凍層融化,然後更多永凍層會融化成更多的湖泊,接著又會釋出更多甲烷,就這樣不停的惡性循還下去。科羅拉多州的國家雪冰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地球以現在的速度繼續暖化下去,地球上2/3的永凍層極可能在2200年消失,而永凍層的融化又會更加速溫室氣體排放。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27《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dSeLLkDMs
溫差發電國家 在 Findit平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能源科技動態】
厲害了,我的電!下一世代王者,Dotch?
近期能源科技發展諸多發電技術....
但都比不上妳所放的電😂
1️⃣新型燃料電池DBFC將提供無人機更多的揮灑空間
3月初,美國華盛頓大學開發出全新的直接硼氫化物燃料電池(direct borohydride fuel cell,DBFC),
除了成本比一般燃料電池低之外,
工作電壓更是一般燃料電池的兩倍以上,
預計未來有機會成為燃料電池主流,甚至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2️⃣體溫發電不再遙不可及,南韓預計三年內將其商業化
最近南韓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開發出一種像貼布的熱電設備,
可以透過與人體的溫差持續將體溫轉換成電力,
強度甚至還可點亮LED燈。
這個重大突破將有機會帶給穿戴式裝置或物聯網設備更多的應用場景,
尤有甚者,還可促進數位醫療及智慧家居的發展,
如應用在體溫或脈搏感測器上,進一步監測患者與嬰兒狀況。
3️⃣細菌發電發現生力軍
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團隊,
最近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溫泉找到可食用並產電的好熱細菌
(heat-loving bacteria)
讓可以解決環境污染與實現綠色發電的細菌發電,出現新生力軍。
這些好熱細菌是首度在如此極端的鹼性溫泉中被找到,
發電原理主要是透過電極表面的碳來產電。
換言之,當這些細菌將電子傳遞到金屬或其他礦物質表面時,
他們就會產生微量電流,相當適合用在低功率設備上,
而這也注定其作為輔助而非主流角色的地位。
http://sc.piee.pw/GVNRA
#燃料電池 #體溫發電 #細菌發電 #熱電池 #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