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Fishermen's Song Of The Evening。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Fishermen's Song Of The Evening
《漁舟唱晚》古箏重奏 20210425古箏師生發表會 https://youtu.be/rjWd-jOCwKQ
#渔舟唱晚 #FishermenSongOfTheEvening
#古箏名曲 #guzheng #演奏樂器 #古箏教學
#才藝培養 #一技之長 #金灼南 #婁樹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古箏譜 在 古箏Melody何瑩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箏指法,山東箏派指法要點
1月 7日, 2016
山東箏派指法要點:在山東一帶的古箏,
原本是盛行於當地的說書藝術之一“琴書”
的伴奏樂器,
其樸實又具有敘事性的琴書音樂風格,大指所表現的特質在『剛勁有力』,
輪或搖指用在速度較快的樂曲,先劈後托,另外就是“內拂”(大指輕快由低音往高音連劈數弦。)
食指彈弦的力道最輕,作用在襯托大指彈奏的旋律。
中指的運用在於與大指指法「托」互相搭配先托後勾或式同時與托指一起「撮指」,達到旋律中的重音,點出音樂的抑揚頓挫。
山東箏樂作品的發展:據傳在三零年代,婁樹華先生依據山東古曲「歸去來辭」之中的部分旋律,在加上指法改編為近人所熟知的古箏作品「漁舟唱晚」,
此一取名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閣序》裏“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而來。
從此曲之後,山東箏樂作品曲式結構就不再侷限於「六十八板」的單一曲式。
到五零年代,箏樂演奏家高自成、趙玉齋把一些山東小曲組合成一套成為「聯奏」的形式,如四段錦、牌子曲聯奏、琴書唱腔曲牌聯奏。
1955年趙玉齋用鋼琴的手法編排給左手彈箏再加上山東彈箏技法及民間音樂的素材譜寫「慶豐年」,自此以後,雙手彈箏成為新作品常看到的樣貌。
漁舟唱晚古箏譜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漁舟唱晚古箏譜 在 【精彩迴響每日必看!】 古箏獨奏《漁舟唱晚》 古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精彩迴響每日必看!】 古箏 獨奏《 漁舟唱晚 》 古曲/曹正傳譜演繹:項斯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