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腦力激盪好書《雜訊》
—
「快思慢想」的作者又一力作:
#法官判刑跟醫師看診可能會差異很大?
#書呆子在陰天容易面試被錄取?
遠見雜誌精簡書摘與分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798
「新冠病毒持續襲擊全球,連防疫模範生台灣也難倖免。行為經濟學之父康納曼攜手兩位專家,推出重量級新書《雜訊》,深刻解剖人類決策上的缺陷,能為全球疫調提供最有力的參考準則。
最近,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似有捲土重來的跡象,尤其是曾有防疫典範美譽的台灣,竟也深受疫情重擊、社區感染升溫。難免讓許多專家憂心:各國政府是否低估疫情的強度?現在該怎麼調整,才能提高決策準度?
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有無數個判斷得決定,而偏偏同一個事件,不一樣的人,恐怕會有南轅北轍的結局。
例如,同一樁搶劫殺人罪,不同法官給出的量刑,往往大相逕庭。另外,企業員工的績效評估、大學入學面試、保險公司核保,與醫生看病診斷,只要換人處理,往往就有天差地遠的最終判決。」
#甚至連全球疫情評估都充滿雜訊
依波拉病毒爆發的決策:當時美國需決定是否該醫療專業團隊深入當地?
而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回到最初的當下,決策者該如何決定?
「決策需要審查員把關
幸好,這三位學者在書中強調,消除雜訊不需要知道完美答案,只要能讓系統裡的每個人,勉強維持中立的態度去下判斷即可。過程中需要一個審查員,揪出每個人習慣有的偏見,然後把大家一起拉到比較客觀的方向。
另外,針對未來做預估時,康納曼等作者認為,不會過度堅持己見,而是用開放心態學習的人或團隊,雜訊會比較少。因為他們較能看出自己的盲點,勇於修正,最後較能做出相對周全的決策。這樣的人,也較能擔當優秀的領導者。
席波尼指出,雜訊的負面衝擊不可小覷,可惜的是,仍沒有太多人正視它。很希望台灣讀者能受到本書啟發,感受到研究雜訊的重要。看來這個才剛被發掘出的人性判斷缺陷,亟需各界精英關注。」
#審查與跨界精英合作是最後解
—
這次的翻譯是專業翻譯XD
網路上也很多書評介紹很不錯
首推「啾啾鞋」的解析影片:
https://youtu.be/cJn2Bihh-_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外國人在台灣-安德鏡頭下的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的武漢肺炎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幾天內確診數上升很多, #台灣 還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想要過正常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嚴肅看待這次的情況。我拍了一支關於疫情資訊的小短片,如何擴散、怎麼會感染、怎麼避免、疫苗有用嗎、誰最容易染疫。 這些是影片中訊息的取用來源: https://www.e...
漢他病毒診斷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境外移入14例,為5月以來最多;第二劑接種將進入高峰,指揮中心精算疫苗數量,再決定接種對象;陳時中解釋機組員「3+11」規定,認為並非疫情爆發破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台灣共新增1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分別為4例本土、14例境外移入。其中境外移入個案為5月以來最多,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是5月起社區感染後,境外移入單日新高,分別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柬埔寨、中國、印尼、印度、泰國入境。
此外,指揮中心今日也公布從7月2日入境普篩後的病毒基因定序,共127例中,Delta變異株42例佔最多,Alpha變異株39例、Beta變異株6例、Gamma變異株6例、Epsilon變異株5例、Theta變異株2例,以及哥倫比亞株1例(B.1.621)。
昨日航空公司機組員檢疫規定「3+11」又再度被提出是此波社區大規模疫情的破口。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花上近10分鐘,解釋來龍去脈,並認為沒有證據連結「3+11」與社區感染有直接關係。
■新增4例本土、14例境外移入、2例死亡
今日新增4例本土病例,其中有3例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分布台北市、高雄市各2例,尚有1例關聯不明。而今日的2例死亡個案,為80多歲與60多歲男子,皆有慢性病史。自5月11日~8月11日3個月以來,累計公布1萬4,615例確診個案,已有1萬3,142人解除隔離,比例達89.9%。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接下來第六輪疫苗將接種高端疫苗,目前登記高端者有113萬人,扣除其他疫苗也可接受,陸續接種者,約有90多萬人。此波高端疫苗量預計將有60萬劑,但目前食藥署完成封緘檢驗共5批約35萬劑左右,陳時中說,詳細數目還要等確認過後,才知道這波可以開放多少給民眾接種。
■8月6日~12日定序出6例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序列,其中4例為Delta病毒株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週的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出爐,一共有6例,其中4例為Delta病毒株、1例Alpha變異株,另一例則為哥倫比亞變異株B.1.621(尚無希臘字母代稱)。
羅一鈞表示,今日報告6例病毒定序分析,分別來自英國、美國、以色列、馬來西亞及中國入境。其中較特別的是一名境外移入確診者感染了哥倫比亞變異株,自7月2日入境普篩起,全台已偵測到7種變種病毒株,境外移入共127例定序,包括Alpha變異株39例、Beta變異株6例、Gamma變異株6例、Delta變異株42例、Epsilon變異株5例、Theta變異株2例,以及哥倫比亞株1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哥倫比亞株最早在今年1月被偵測,於5月被列入變異株名單,目前歸類於「需要進一步監測」的類別(Currently designated Alerts for Further Monitoring)。羅一鈞表示,這株病毒株有Beta、Alpha株有的「E484K」、「N501Y」變異位點,有增加傳播例、降低疫苗保護力的情形,目前已在28國出現蹤跡,但還沒有詳細的致死率、傳播率報告。(【圖解說明】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ii1YeB)
■二劑疫苗如何安排接種?指揮中心:精算中,但1~3類混打有造冊
目前全台疫苗不足,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8月11日疫苗剩餘量,AZ疫苗約剩 32萬劑(中央庫存約6.7萬劑)、莫德納約49.2萬劑(中央庫存約4.8萬劑)。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90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
不過,台北市醫師公會近期發文給衛生局,表示目前許多已達第二劑接種時間的一線醫護人員,但因為要自行預約疫苗,發生無法預約成功的情形;基層醫療協會也發表聲明,認為基層診所未列在專責醫院的一線醫護名單,但同樣會接觸病患,屬於高風險族群,希望可以儘速完成兩劑疫苗。
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師洪德仁表示,目前發函給衛生局,但尚未收到回應,醫護的第二劑疫苗,還未能全數預約打到,不管是兩劑相同疫苗,或是混打,疫苗量皆不足;混打部分,目前指揮中心也僅提供專責醫院醫護,同屬於第一類的基層診所,卻沒有辦法混打。他也質疑,目前醫護的二劑疫苗都還不足,最前線的醫護無法得到完整保護,而目前封緘檢驗的9.96萬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也尚未決定要如何分配。
不止醫護擔心,對民眾而言,接下來二劑疫苗如何接種、何時能接種也是問題,是否按照優先族群造冊接種或是個別預約?更有開放混打而接種不同疫苗的問題。對此,陳時中回應,他表示希望已接種一劑的民眾,還是必須到疫苗預約平台登記二劑,但目前混打的醫護,則都有造冊。
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以目前來說,需要接種二劑的人數比較少,所以AZ、莫德納都是符合接種時間就可以預約。「但接下來勢必要打二劑的人愈來愈多,就得看每一批到貨的疫苗量,指揮中心精算決定第一劑、第二劑的疫苗量,再由這個量去討論,現階段應該提供給哪一類接種。」混打部分,莊人祥則表示目前是將第二劑疫苗直接跟專責醫院對口,由醫院去造冊人數。
至於有些民眾是在近期才確診為第九類族群,但卻因為未在統計期限內不能接種疫苗。對此,陳時中表示,目前第九類統計到5月31日以前,有健保就醫、診斷代碼的民眾,但若有特殊情況,會再請專家討論。
■說明3+11並非破口,陳時中,不敢斷言,但與社區感染沒有證據連結
自今年5月社區大規模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出現機組員防疫政策放寬為3+11是破口的聲音。對此,陳時中解釋,經過3個月的廣泛疫調採檢,認為社區感染跟機組員沒有相關連結,機組員諾富特染疫案是一起群聚事件,但並非疫情破口。
陳時中表示,去年(2020)12月31日以前,主飛長程的機組員都是3+11,即3天居家檢疫加上11天自主健康管理,且不需PCR檢驗。但去年底發生長榮外籍機師確診並傳染到社區,因此決定加強管理。
今年1月1日~3月11日,長程機組員改成7天居家檢疫,採檢PCR陰性,再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過程中採檢6,272件皆為陰性;考量機組員染疫風險以及身心健康的平衡,自3月12日~4月14日改成5天居家檢疫,採檢PCR陰性,再加上9天自主健康管理,並要求主管機關加強管理,短程則為14天自主健康管理;最後再於4月15日改回原本策略3+11,直到6月11日。
陳時中也表示,4月中的華航諾富特案件,疫情從航空公司、同住家人到社區,而後採檢相關接觸者3,251人全數陰性;整起華航、諾富特案居家隔離與集中檢疫者共1,790人,檢驗結果都沒有關聯不明的個案確診。他在最後提及,雖然不敢斷言,但是釐清相關過程後認為,沒有證據可以將機組員染疫案,與後來的社區感染爆發有關聯。
(文/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林彥廷、唐佐欣 )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xUvoEJ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https://bit.ly/2Uh9kp6
【沒有醫院的小鄉鎮,守下傳播力最強的變種病毒──枋山Delta病毒抗疫記】https://bit.ly/3lR2C4H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莫德納疫苗 #高端疫苗 #疫苗預約 #COVID19 #疫情 #二級警戒
漢他病毒診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疫苗 & 貝爾氏麻痺
罕見不良事件
高端疫苗在實驗期間發現兩件顏面神經麻痺及眼壓高的案例。
AZ疫苗在疾管署的報告裡有有施打16例不良事件的顏面神經麻痺。根據過去健保資料顯示,有關18至49歲顏面神經麻痺之背景值為每10萬人55.31人/年。
依據英國疫苗安全接種資料顯示,疫苗接種後之顏面神經麻痹發生數與預期值相近,即使沒接種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也可能因病毒感染等其他不明原因導致。
CDC 莊人祥說明,初步掌握英國接種武漢肺炎疫苗後,也出現過類似症狀者,無論接種牛津AZ或BNT的武漢肺炎疫苗,發生數都差不多,並未觀察到因為接種疫苗導致此類個案增加。
在美國也有疫苗與顏面神經麻痺的案例報告。根據Mayo Clinic 的資料,貝爾氏麻痺,或稱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確切原因未知,但一般認為是控制臉部單側肌肉的神經腫脹或發炎導致的結果。
"至少90%的貝爾氏麻痺患者會經歷輕度、短暫性的單側臉部麻痺,這會在3個月內完全消退,大多數人在1個半月內完全消退。"
根據紐約Northwell Health醫療集團Great Neck分院的神經肌肉科主任Dr. Anthony Geraci表示:"每個月都至少會有兩個貝爾氏麻痺的患者來找他看病,他們通常都在幾個禮拜內康復。"
根據美國罕見疾病組織(NORD)的報告:美國每年每10萬人中會有25~35名貝爾氏麻痺患者。每年大約有4萬名美國人被診斷出這種疾病。
Dr Geraci 表示:這比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中紀錄的頻率還高。
他強調"沒有足夠的案例來確定是由疫苗引起的或只是偶然發生"
至目前為止,BNT, 莫德納,AZ,高端都有貝爾氏麻痺的案例,都是短暫性,並無大礙。
資料來源: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health/2020/12/15/pfizer-moderna-covid-vaccine-trials-and-bells-palsy-what-it/3904994001/
中央社報導:
漢他病毒診斷 在 外國人在台灣-安德鏡頭下的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的武漢肺炎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幾天內確診數上升很多, #台灣 還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想要過正常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嚴肅看待這次的情況。我拍了一支關於疫情資訊的小短片,如何擴散、怎麼會感染、怎麼避免、疫苗有用嗎、誰最容易染疫。
這些是影片中訊息的取用來源:
https://www.ecdc.europa.eu/en/covid-19/questions-answers/questions-answers-basic-facts
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emergencies/covid-19/information/severity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keythingstoknow.html
https://www.healthgrades.com/right-care/coronavirus/11-surprising-facts-about-coronavirus
https://www.contagionlive.com/view/abo-gene-associated-with-risk-of-covid-19
這支影片不提供醫療建議,它只提供訊息,不提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果你已經在網路上閱讀過某些內容,尋求治療時切勿忽略專業醫生建議。如果你可能有緊急醫療情況,請聯繫附近醫院,或撥打1922。
---------------------------------------------------------------
喜歡嗎?請分享我的影片!謝謝!
你有Instagram嗎? 來看看我的:foreignerintw
喜歡看我的Facebook? 找 ”外國人在台灣-安德鏡頭下的世界“
--------------------- 其他影片 ---------------------
為了20美金! 美國人38年前到了台灣,從此愛上! - For 20 USD! An American came to Taiwan 38 years ago and fell in love here!
https://youtu.be/ejxYXslkzVE
搬到台灣會讓你的生活更快樂嗎?從一個失戀又失意的男孩,到幸福雙收的臭豆腐愛爸 - Cole Fogle的採訪 - Moving to TAIWAN Gonna Make You Happier?
https://youtu.be/n4toWmRkyqc
棄高薪、賣房,從美國搬到台灣,值得嗎? - Quitting jobs, selling house, and moving to Taiwan. Was it worth it?
https://youtu.be/Z2rrocZRalo
5個為什麼外國人最愛住台灣的理由 - 5 Reasons Why Foreigners Love Living in Taiwan!
https://youtu.be/pTagqXoY-x0
在台灣必做、必吃、必玩的10件事 - 旅遊導覽 - BEST 10 Things To Do in Taiwan Travel Guide
https://youtu.be/fUptXEa3xrY
我在台灣學到的7件事,也許全世界都應該學習 - 7 Things the world can learn from Taiwan
https://youtu.be/6vojxbWWG_o
#外國人 #愛台灣 #生活 #新冠肺炎 #covid #covid19 #冠狀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