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愛人蒸他的睡眠」介紹
訪問作者:陳顥仁
內容簡介:
九○後新生代詩人陳顥仁
遊走於文學、建築與戲劇之間
以詩建構空間,叩問抒情的本質
九○後新生代詩人陳顥仁,遊走於文學、建築與戲劇之間,他嘗試用文字建構空間經緯,用詩意勾勒出空間溫度,透過詩作尋找新世界。
他從一個全視域的立體空間,重現日常生活,區分為四大輯與兩小輯,分別為:以輕盈的短句描繪日常基調的「房間詩派」、「熱牛奶」則是和緩的抒發情緒、(一張翻唱專輯)透過不同的詩節奏,營造出生活感、「窗景」收錄實驗性的長短句,書寫出對環境、人群的凝視、(桌上的黑盒子)是為五場戲劇詩作,是為房間裡的黑房間、「愛人骨頭」以短句應接傷痛情緒,完成詩人特有的抒情骨架。
《愛人蒸他的睡眠》是一本情詩集,不只致力於詩語言上的突破,更嘗試建立一種具有生活感、親和感的抒情姿態,並促成房間詩派的誕生,也反映出不同的時代關懷,藉由流浪和闖蕩來與世界對話。
名人推薦
★張寶云教授、林餘佐教授,詩人陳育虹、楊佳嫻、林達陽、馬翊航、曹馭博、陳延禎、楊智傑,作家言叔夏、翁禎翊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陳顥仁
一九九六年生於台中。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東華大學華文創作研究所。曾獲第三十七屆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二○二○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新詩正獎,奇萊文學獎、東海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等。
目前致力於文學與建築、戲劇等跨領域書寫,建築詩集創作計畫《二次竣工手冊》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並於十月於寶藏巖規劃《建築愛人》建築詩集展演。詩作曾入選二○一四、二○二○年台灣年度詩選,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
漢學研究集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日本大正浪漫代言人與形塑日系美學的「夢二式藝術」介紹
訪問作者:王文萱
內容簡介:
風靡日本至今百餘年,超越時空、歷久彌新
即便你沒聽過這個名字,也一定看過他的設計!
從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眼美人、到封面、插畫,圖案、廣告刊物與生活雜貨設計
化大正浪漫為永恆,走進竹久夢二的藝術世界
「所謂的藝術家已經很多了。我認為世間需要的是能以人的身分,理解人的悲傷的畫家。」——竹久夢二
浪漫復古、唯美摩登,令人目不暇給的設計靈感
成就「夢二式」美學的創作人生與藝術精神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出生於日本岡山縣,本名竹久茂次郎。20世紀初期的畫家、詩人兼平面設計家,以「夢二式美人」風靡一時,有「大正浪漫代言人」之稱,也是啟發日本少女漫畫的先驅者。此外亦涉足插畫、裝幀、圖案設計、詩文等領域,在各方面都展現令人驚豔的才華。他的一生橫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代,此時日本廣納西洋文化,並紛紛體現在建築、時尚、飲食習慣之上,形成和洋文化薈萃的「大正浪漫」風潮。受到此般風氣的薰陶,夢二以獨樹一格的畫風與感性風靡一時,在短短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許多歷久彌新的作品,不僅深深影響日本近代藝術設計的發展,也為人們生活帶來美的滋潤,至今依然伴隨在你我的身邊,永垂不朽。相較於其它明治、大正時期的知名畫家如今基本上都不再受到關注,一個不屬於任何流派的野生畫家卻依然欣欣向榮,毫無褪色的跡象,實屬罕見。在日本相關人士與台灣藏家的大力協助之下,本書將透過夢二戲劇性的一生與才華滿溢的多元作品,帶領讀者認識這位傳奇藝術先驅,以及他得以超越時空與國界,令人愛不釋手的迷人魅力。
作者簡介:王文萱
以研究竹久夢二取得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譯作二十餘本,並主持日本傳統文化推廣組織「MIYABI日本傳統文化」。自2019年起受NPO法人日本茶指導協会任命為台灣地區日本茶大使。擁有和服、禮法、日本箏、真多呂人形等日本傳統文化指導資格。目前從事寫作、日本文化教學、演講、主持、活動企劃及策展。著有《京都爛漫》(一起來出版社,2013)、合著《喜歡讀書寫字的京都旅樂》(聯經出版,2017)、《日本歷史名人》(EZ JAPAN,2020)等書。
作者粉絲頁: 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
出版社粉絲頁: 積木生活實驗室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漢學研究集刊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幼童武肺傳染力強? 注意這些措施家長就不用怕】
近來的新北幼童群聚事件,讓許多家長很擔心小朋友的安全,但其實在校園感染事件之後,我們更要注意可能造成更大影響的家戶感染問題!在知名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上最近有一篇論文:Association of Age and Pediatric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就是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學校、托兒所恢復上課後,武漢肺炎的傳播模式。
從這兩年來的觀察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
1. 幼童目前無疫苗,但重症率相對極低,死亡率更接近零。
2. 幼童傳播病毒才是比較需要關心的問題
此研究收集了6280個有未成年指標個案的家庭,將其分為:0-3歲、4-8歲、9-13歲、14-17歲四組,研究若罹患COVID-19,不同組別的傳染力比較,研究發現與較較年長青少年相比,0-3歲、4-8歲這兩組傳給家中其他人的傳播力都顯著為高,又以0-3歲為最。
一般來說,幼童無症狀感染比例高,體內或噴出的飛沫病毒量比較少,為何傳播力高?
費城兒童醫院的Susan Coffin和Davic Rubin醫師評論分析,可能是行為模式造成這樣的傳播力結果。
一是小孩好動較難好好戴住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較無法配合嚴謹的衛生習慣。
二是小孩生病會引起大人更多的關注,可能更頻繁接觸,比如照顧、安撫等會用到手部的動作,都更容易傳播病毒。
在台灣上一波疫情中,家戶傳染其實造成最多案例,那開學之後,面對這樣狀況要怎麼辦呢?
其實,在照顧小孩之前,要先保護好自己!留意幼童,包含托兒所、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的無症狀感染,以及對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
在擔心小孩之前,更需要擔心自己,家中有學童的「全家人」都該更快去打疫苗,把疫苗覆蓋率普及好,在身體狀況允許下不要挑種類,並做好自我防護,比如消毒、清潔、口罩最重要!
漢學研究集刊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陳舊無聊連結在一起嗎?
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你以為傳統的客家音樂其實很前衛、好像很清新的現代客語歌其實很搖滾?!
仔細研究客家歌的歌詞和意涵,或許會發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本集關鍵字:客家音樂、客語歌、山歌、十八摸、林生祥、羅文裕
-
感謝大大樹、林生祥老師提供音樂,感謝羅文裕大哥拔刀客串演出!
大大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ees.music.art/?fref=ts
林生祥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engxiang/?fref=ts
羅文裕 https://www.facebook.com/wing0209/?fref=ts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18摸 (客家小調)
老山歌 (客家民謠)
涂敏恆:客家本色
插曲:
林生祥:種樹
參考歌曲:
周杰倫:雙節棍
參考資料:
劉煥雲、張民光、黃尚煃,〈台灣客家山歌文化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4期,頁165-192,2007。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音樂介紹 http://www.hakka.gov.tw/np.asp?ctNode=280&mp=1&p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hZL9qGCOk/hqdefault.jpg)
漢學研究集刊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陳舊無聊連結在一起嗎?
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你以為傳統的客家音樂其實很前衛、好像很清新的現代客語歌其實很搖滾?!
仔細研究客家歌的歌詞和意涵,或許會發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本集關鍵字:客家音樂、客語歌、山歌、十八摸、林生祥、羅文裕
-
感謝大大樹、林生祥老師提供音樂,感謝羅文裕大哥拔刀客串演出!
大大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ees.music.art/?fref=ts
林生祥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engxiang/?fref=ts
羅文裕 https://www.facebook.com/wing0209/?fref=ts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18摸 (客家小調)
老山歌 (客家民謠)
涂敏恆:客家本色
插曲:
林生祥:種樹
參考歌曲:
周杰倫:雙節棍
參考資料:
劉煥雲、張民光、黃尚煃,〈台灣客家山歌文化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4期,頁165-192,2007。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音樂介紹 http://www.hakka.gov.tw/np.asp?ctNode=280&mp=1&p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7n3nAwvszM/hqdefault.jpg)
漢學研究集刊 在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幕府 的後期,也曾發展出與近代歐洲相近的開發自然、富國思想。 #明治維新 之後,江戶時代累積的本草學研究成果,被吸納進西式的學科分類中,對#臺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