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有許多漢學家、研究華語詩歌的翻譯家,都主動翻譯了我的新詩,這讓一個創作者是非常感動的事,之後又被各地不同的詩刊主編看到、邀稿、收錄國際刊物,應驗了我的創作態度~ 詩來自詩人獨特的生活觀點, 從真實生活出發,必定也會把詩人帶到遠方。
謝謝台灣大學現代詩翻譯工作坊,喬直跟史春波兩位翻譯學者,及香港詩人文榕、主編程庸邀稿、組稿。
這一輯雙語詩有我兩首詩,又將把我的意念帶到不知處的陌生人眼裡……謝謝你們閱讀與喜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
漢學 研究 學 刊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敬悼】
有「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之稱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1930年,余英時出生於中國天津,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余英時畢生專研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深具開創性,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是當世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
余英時多年堅持反共、平反六四的立場,從不受各種利誘而動搖。學術研究之外,余英時提攜後進亦不遺於力,桃李滿天下。任教期間培養出眾多史學學者,並於2014年設立「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
余英時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獲頒素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並為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國際學術地位崇隆。
余英時著作等身,最知名的《歷史與思想》於1976年出版,是史學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2018《余英時回憶錄》問世,具現他從成長求學迄今的心路歷程及轉折,與時代變亂相綰繫,從而形塑生命中深沉與不斷思索的肌里。從訪談到成書,歷十二寒暑,成書之不易與下筆之慎重,可見一斑。
📚閱讀再多一點・OB短評 https://reurl.cc/rgG0Ar
《#余英時回憶錄》,余英時著,允晨文化
作者自陳並沒有寫自傳的慾望,但多虧訪談人的熱忱,幾度易稿,交互增改,於是有了我們眼前這部回憶錄。史家看自己,當然不會只有我,更多的是我與時代的關係。因為他是余英時,這書便有了奇異的重量。
若把人的精神視作筋脈骨幹,血肉或許老去凋零,意念猶有脈絡架構。這部回憶錄鏤刻作者部分人生身影,紮紮實實不以浮誇為賣點,文稿醇厚有味、餘韻無窮,也是世代興替的宴席。
余英時很可能是這世代最後的大師,這本「意外」的自傳,不同於自傳體常見的膨脹和裝飾,過於張牙舞爪地把一生大小事全部塞給讀者,甚或隱惡揚善。在這部回憶錄中,作者刻意把自己放在比較後面的位置,留了更多空間給予時代的描繪和紀錄,體現史家卓越的史識和史見,進而更展示了傳主的風範和神采。
(本文圖片/翻攝自Youtube/TangPrize)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漢學 研究 學 刊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豐年70 半生相繫臺灣──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
二戰後美國援臺,70年前《豐年》雜誌是由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簡稱經合署,ECA)、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JCRR)及美國新聞處(簡稱美新處,USIS)所共同發行,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當時任職美新處處長的許伯樂(Robert B. Sheeks)。
因父親在中國經商,1922年許伯樂出生於中國上海,能講流利的華語和上海話,13歲目睹日軍侵華被迫返美,1940年進入哈佛大學,隔年珍珠港事變後中斷學業,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因其在中國的背景,先參加了日文及情報訓練,後派駐「海軍陸戰隊第二師」(D2),參與了塔拉瓦、塞班及天寧和沖繩等島嶼的登陸作戰。
戰後他返回哈佛大學就讀東亞系畢業,在漢學家費正清指導下,取得中國區域研究碩士。學成後,許伯樂原要派駐南京大使館,擔任中國事務的分析工作,但因國共戰爭情勢變化轉而進入美新處,於1949年派駐至臺北,並兼任美國大使館的公共事務官員。
到臺任職後,喜好藝術且懂日語的許伯樂很快地與臺灣藝術家展開交流,在畫展中與藍蔭鼎成為朋友。他和藍蔭鼎認為需要創辦一份農民報紙深入臺灣農村,自1949年開始籌備,後得到美國國務院支持,終於在1951年創辦「豐年社」,發行《豐年》雜誌。原本農復會主張將社名定為「寶島」,也是在他堅持之下,才留下「豐年」(Harvest)這個名字。
豐年社創辦後不久,許伯樂就調返美國華盛頓,隔年轉往「自由亞洲委員會」(CFA)任職,後更名為「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往後許伯樂的工作仍常與臺灣產生交集,並曾於80年代再次回到臺灣工作,甚至喪妻後再婚的第二任妻子也是臺灣人,半生相繫於臺灣,再牽手亦繫於臺灣。
現在高齡99歲的許伯樂,原打算來臺參與豐年70週年社慶,甚至要提供當初離臺時藍蔭鼎贈與的畫作,作為社慶展覽之用,無奈因疫情受阻。豐年社可謂是許伯樂留給臺灣的一個禮物,也在此祝福豐年的創辦人阿公許伯樂身體健康。
(本文編寫自豐年社社長梁鴻彬〈半生相繫臺灣──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生平行誼略傳〉一文,刊載於《豐年》雜誌70週年特刊)
#豐年70 #許伯樂 #藍蔭鼎 #豐年雜誌
--
【錯過不再】豐年社 70周年慶,知識好禮,僅三日!
7/13、7/14、7/15
訂閱《豐年》或《鄉間小路》任一刊,12期 優惠999元
《豐年》訂閱去👉https://reurl.cc/VEnG8A
《鄉間小路》訂閱去👉https://reurl.cc/gWNgZR
【豐年農市】來逛逛👉https://reurl.cc/yEW56D
漢學 研究 學 刊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陳舊無聊連結在一起嗎?
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你以為傳統的客家音樂其實很前衛、好像很清新的現代客語歌其實很搖滾?!
仔細研究客家歌的歌詞和意涵,或許會發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本集關鍵字:客家音樂、客語歌、山歌、十八摸、林生祥、羅文裕
-
感謝大大樹、林生祥老師提供音樂,感謝羅文裕大哥拔刀客串演出!
大大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ees.music.art/?fref=ts
林生祥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engxiang/?fref=ts
羅文裕 https://www.facebook.com/wing0209/?fref=ts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18摸 (客家小調)
老山歌 (客家民謠)
涂敏恆:客家本色
插曲:
林生祥:種樹
參考歌曲:
周杰倫:雙節棍
參考資料:
劉煥雲、張民光、黃尚煃,〈台灣客家山歌文化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4期,頁165-192,2007。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音樂介紹 http://www.hakka.gov.tw/np.asp?ctNode=280&mp=1&ps=
漢學 研究 學 刊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到客家音樂,就想到山歌?覺得傳統、陳舊?!NONONO!
客家音樂或許跟你童年記憶中的想像完全不同!簡直是走在時尚尖端、前衛再前衛啊!
上一集『不打不相識?客家風雲之閩粵械鬥』http://bit.ly/2b7pgPF
-
大家小時候多少都有聽過客家的山歌或童謠,「客家音樂」在你的印象中跟傳統民俗、陳舊無聊連結在一起嗎?
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你以為傳統的客家音樂其實很前衛、好像很清新的現代客語歌其實很搖滾?!
仔細研究客家歌的歌詞和意涵,或許會發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本集關鍵字:客家音樂、客語歌、山歌、十八摸、林生祥、羅文裕
-
感謝大大樹、林生祥老師提供音樂,感謝羅文裕大哥拔刀客串演出!
大大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ees.music.art/?fref=ts
林生祥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engxiang/?fref=ts
羅文裕 https://www.facebook.com/wing0209/?fref=ts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18摸 (客家小調)
老山歌 (客家民謠)
涂敏恆:客家本色
插曲:
林生祥:種樹
參考歌曲:
周杰倫:雙節棍
參考資料:
劉煥雲、張民光、黃尚煃,〈台灣客家山歌文化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4期,頁165-192,2007。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音樂介紹 http://www.hakka.gov.tw/np.asp?ctNode=280&mp=1&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