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的週記,篇幅真的很長 ……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3
不論在公務單位,或是民間企業,只要是一種『層級系統』的建構方式,就幾乎找不到完美的運作機制。而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去批評問題,在我看來,實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反正站著說話不腰疼,罵著罵著似乎自己也就顯得高明了。
比較困難的是:在一個不盡完善的體制裡,試著去找到一些『做事』的可能,並且要維持著事務的推動,不偏離你做這個事的原始初衷以及價值觀 – 我想,你很清楚我在說什麼。
在前兩篇週記裡,我先概略描述了『高流』給我的第一個認知震撼 – 說實話,要看到這些現象、將它描述出來,真的不是什麼難事;但只是一味地發現問題,卻又沒有什麼建設性作為,我認為,這不是我輩中人該有的水準。
因此,在這個『高流副執週記』系列裡,我除了持續觀察、紀錄系統內潛在的問題以外,我也想將現在這個營運團隊究竟正在做些什麼事,同樣以『公開、透明』的信念,開始向外界報告 – 畢竟,我領的薪水是國人所繳的稅金,只要你願意關心流行音樂產業在高雄的發展,我就願意向你說明。
[二. 高雄行動紀實_01]
我不是一個人南下高雄的。
在執行長李欣芸老師的授權下,經過市府官方制定的所有人事審核程序後,我將我最信任的企劃夥伴 – 吳思樺小姐 (aka 小襪) 一起邀來了高雄,請她擔任『高流』的企宣部經理。我就不費力介紹小襪從年輕時的獨立樂團、展演空間營運,到近六~七年來成為最厲害的主流音樂專輯企劃、網路視訊行銷的細節過程了,我簡單的說:在現今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中堅世代,製作面向上代表人物是陳君豪,而企劃面向的代表人物就是吳小襪。
我們南下第一個觀察到的是:做為『高流』營運人材培育機制的『LIVE WAREHOUSE』,在運作五年之後,似乎並沒有讓高雄在地的音樂人、樂團以及閱聽普羅大眾,認定這裡就是高雄最有代表性的音樂展演基地 – 相較於台北的華山 Legacy,LIVE WAREHOUSE 幾乎從來沒有以『自製節目』的方式,加深場館與所處城市的連動性。為了確認『自製節目』在高雄的可行性 (我是說,能在台北成立的譬如『都市女聲』系列這種主題式的節目概念,也許在高雄其實行不通?),小襪趁著『武漢肺炎』在臺灣連續歸零而宣布解封的機會,帶領著整個企宣部同仁用很短的前置時間,策劃並執行了連續三場的『零時起義』系列演出。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主題企劃展演!從主視覺呈現、完售的票房成績,到現場參與的觀眾反應,以及後續在網路上的輿情討論,高雄的觀眾對於這種在地化、自製性音樂節目的支持,讓我們很驚訝這種概念為什麼沒有更早被付諸行動?
然後暑假就開始了。在暑假之前,我們推動了『企宣部實習生計畫』的執行,經過極其慎重的履歷審閱以及面試,最後我們招募了十幾位的大學生,在為期一個月、共一百六十小時的暑假實習期間內,讓這些實習生實際參與整個『高流』在籌備期最緊鑼密鼓階段的合宜分派任務,並讓這些實習生以『自製節目』的概念,完整企劃、執行了一場『安安妮好嗎』的售票演出,做為取得實習認證的核定標準。這個節目完售了,實習同學們也取得了極為難得的產學合作經驗以及豐富的回憶。如果『高流』肩負著『培育音樂人才,擴大產學合作』的任務,這些論調為什麼也沒有更早被付諸行動?
於此同時,人事行政部編列著明年度的預算,與市府來來回回進行著我所不熟悉的公務修正、調整;我們的營運發展部門積極地對外招商,並支援著整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將近十二公頃所有建物的工務點驗。公關部處理所有對外資訊,並策畫著『高流』於開幕之後的重要常設展;企宣部規劃著對『高流』現階段最重要的『開幕演出節目』,同時,也支援演出服務部繼續努力讓 LIVE WAREHOUSE 以不同於以往的模式,加強宣傳與充實每個週末的演出活動。而演出服務部主導著馬上就要執行的『測試性演出』,也計劃進行未來主場館核心的音訊、燈光系統前置訓練。
就這樣,過著我所參與到的工作日常,四個月。
而營運中心的工作夥伴,人數卻只有額定編制的一半 – 總共三十三人。
對我而言,上述這些工作,都是系統維持著運作的『常態型事務』,以人員缺額一半的前提下,它們其實非常累人,也非常佔據工作時間;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認為:如果我們只能消化這些常態型事務,那麼,『高流』將只是一個專門處理眼前工作的普通運作機關,而不會有什麼著眼未來的前瞻發展性。
這不是我輩中人應該有的水準。
所以,我們創建了『高流系』。
{01_高流系}
『高流系』是一個跨『高流』營運團隊各部門的概念計畫與實行方案,這個字詞本身具備了兩種含義:對內,任何與『音樂人才培育、在地資源整合,教育推廣深耕』有關的事務,都會涵蓋在這個『屋頂』之下 – 它就像學校系所的概念,我們設計了各種的音樂普及推廣方案、講座,讓普羅大眾以一種自然、輕鬆的方式,逐步認知流行音樂所涉及的各種面向。對外,它是一種『群聚認同』的流派概念,就如同『涉谷系』、『秋葉原系』,只要你認同『高流』所推動的文化建構,並參與了其中的活動,你就是『高流系』的一份子。
在這個定義下,我們推出了第一個通識型的音樂講座 – 『超營養學分』:https://ppt.cc/fl1TZx 。第一期的『超營養學分』,我們以『聆聽島嶼的多元聲音』為切入,藉由邀請的各類型傑出講師,勾勒在臺灣各個時代,不同語言所建構出的流行音樂場景。
第二期的『超營養學分』,我們計劃引進一系列關於『如何聽懂演唱會』的通識型音樂講座 – 如果你選修了這個學分,我們想讓喜歡音樂的你,在花錢購買了一張現場演出的音樂會門票、走進場館聆聽節目的當下,更全面地瞭解整場音樂演出究竟有哪些環節可以注意,更知道一場節目的構成究竟有多少元素,以及,最重要的:知道怎麼去分辨今天這場演出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關於這個學分的詳細資訊,很快就會在『高流』相關的所有資訊平台揭露。
而今天真正想談的,是『高流系』之下另一個分支的主題 – 『樂團興奮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團興奮波』01 ***
如果你先前關注過這個專頁,你很有可能知道約莫在一、兩年前,戴佩妮和我啟動了『第二代樂手培訓計劃』;在當時,我們希望尋找並鍛鍊下一世代的職業樂手,透過這個專頁,發起了鼓手與貝斯手的徵選,也獲得了新興世代樂手的熱烈響應,從而甄選出極為優秀的年輕樂手,完成了那個階段的訓練方案。
那是我所熟悉的樂團培訓方式,新世代樂團如『告五人』,也曾經走過那一種『慘無人道』的集訓方式。
但,高雄不一樣。
我到『高流』所被賦予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創作樂團的培育訓練。那不是指單一樂器的技能強化課程,而是『一個樂團』的全面『認知提升』。『樂團興奮波』,就是這個針對高雄所特別設計的樂團培育計劃。
但應該怎麼具體描述這個計劃內容呢?
且讓我引用一封我寫給『教練夥伴』的信函全文,希望可以讓你瞭解整個計劃設計的內容:
『XX兄,你好!
這次透過WW聯繫你的主要目的,是一個關於『樂團培訓』的提案,希望能有機會與你做進一步的討論。請容我先以文字表述,向你做初步說明:
如你所知,我之所以接任『高流』的工作,其中一個重點目標,就是『在地音樂人才培育與實質能力提升』。以『音樂教育』這個面向來說,到任四個月中,我透過了中心的實習生所做的深度田野調查,從在地的許多教育系統 (特別是直接接觸到高中、大學音樂性社團的樂器行、音樂中心) 執行者的意見中可以觀察到,傳統教育的『上對下』 (教師之於學生) 模式,對於在地的年輕創作人、或是音樂學習者,通常不是太有成效 — 這裏的學習氛圍,比較是用『朋黨』 (是不是同一國的氣味) 的方式來『交流』;也就是說:如果真心想要『接地氣』來帶起音樂教育,至少過去我在台北所習慣操作的『樂團診療室』模型,是完全行不通的。
同時,這些在地的音樂教學系統也都指出: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高雄沒有執行過一個具有指標性、全國知名度級別的音樂競賽;這些教學系統不約而同指點出,期盼『高流』在未來,能以『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位階高度,規劃、執行這一層級的音樂競賽活動。
另外,從過去十多年,我在臺灣南北各地大專院校擔任音樂類型競賽評審的經驗中,可以具體地總結:其實不分地域,所有的與賽者,不論當天比賽的成績如何,在賽程活動結束後,都會非常熱切地圍著各個評審老師,詢問評審老師的觀點與建議意見。我自己清楚而近距離地接觸過這些學子的眼神,可以很明確地知道:當學子『自己想要知道些什麼』的時候,『音樂教育』才能開始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如果『高流』要執行『樂團培訓』的教育方案,我們勢必需要構思出一種別出心裁、又能誘發參與者『自己想要知道些什麼』那種學習慾望的執行方式。
因此,我們設計出接下來想向你說明的執行方案 — 『樂團興奮波』:
『樂團興奮波』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形式的音樂競賽教育計畫,它分為初賽評選與複賽決勝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初賽,我們會採用網路報名、網路評選的方式:所有有意願的參賽團體,必須在限定日期之前,寄交三首原創曲目的錄音檔、以及不少於一首的樂團實況錄影影像。強調『原創曲目』的面向,當然是因為我們絕對鼓勵原創音樂的基本立場;但因為是『錄音形式』的作品,我們很難確認報名的參賽樂團在樂器實際操作能力上,是否會因為『錄音後製技術』因素而造成評審在判斷上的失準,因此,我們希望參賽者再提供一個『實時』的樂團操作影像 — 它可以是樂團團練的紀錄,也可以是樂團實際演出的呈現,以協助評審能夠更具體地認知該參賽團體的實際技術水平。
在這裏,我必須先說明、解釋我們對於評審團的設定,與其所有參與人員構成的意涵:
由於這是由『高流』所發動的計畫,當然會希望能以『出身高雄』的樂團做為評審團的首選!因此中心營運團隊很榮幸能夠邀請到『AAA』的XX兄與所有團員,以及『BBB』全團,做為評審團的主要核心。而我個人,會以『高流』中心的代表身份,一同參與評審工作。同時,由於在這個新型賽制中,我們期望能有流行音樂產業界其他面向的專業意見加入,因此,評審團同時會有『高流』企宣部經理、以及流行音樂業界的企劃、宣傳與行銷專業人士的組合,為評審作業帶來不同角度的觀點。也因此,對於參賽者的資格,我們會希望集中在『雲嘉南、高屏澎』所屬的『大南方地區』音樂人與創作樂團。
初賽收件截止後,所有參賽作品會交由評審團以線上評分的方式,選出積分最優秀的前五名樂團,進入下一階段的複賽;而這個複賽的執行方式,將會是『樂團興奮波』有別於其他音樂競賽的最主要差異。
五組進入複賽的團體,將要以自選的兩首原創作品,進行三個回合現場表現的『重複式競賽』。
一般來說,音樂競賽都是以『一次決勝負』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賽制,雖然可以督促參賽者在競賽過程中拿出最大的專注力、力求表現,以爭取最佳表現來獲勝,但對於『藉由比賽來達成音樂培育』的設想,就無法彰顯功能。
『高流』所制定的『樂團興奮波』,將是以『相同的曲目、重複呈現』來做一種根本性的變革:第一回合,五組樂團以抽籤決定出場順序、各以兩首曲目做出競賽式呈現之後,上述包括了樂團前輩,以及音樂產業的製作、企劃與行銷專才的評審群,會針對這五組樂團的整體表現、各種面向,以『公開直播』的形式,對樂團與現場或線上參與的觀眾陳述。五組樂團在接受相關建議後,於下一週以同樣曲目內容,再次進行第二輪競賽呈現,並依照前述方式完成第二輪評審群建議。幾天之後,五組樂團進行第三輪競賽,呈現結束後,評審群以三次評分加總、並考量樂團對於『評審建議』的實際修正表現,評選出優勝團體一組。
該優勝樂團除了可獲得由『高流』所提供的獎金以外,並可獲得參與『BBB』樂團之暖場樂團演出機會,『高流』中心並承諾,將該優勝樂團推上『大港開唱』或同等級音樂活動的演出舞台,做實際的音樂展演。
這個賽制的設計,主要想顧及幾個面向:
1. 避免參賽者因為緊張、失常,而在『一次決勝負』的賽制下飲恨。
2. 專業評審群的意見,因為公開、透明,也避免了任何黑箱作業的疑慮。
3. 專業評審群的意見,將不再是『上對下』的說教方式,而是『平等而善意』的建議,讓參賽隊伍在相對『容易接受』的狀態下,對自身的音樂訓練產生『自己想要進步』的教育意涵。
4. 在專業評審群的意見中,導入大南方地區音樂工作者普遍缺乏的『企劃』、『行銷』概念知識,讓在地音樂工作者因為有機會聽取到這些『建議』、『觀點』,而逐步全面提升音樂產出的實際完成度。
5. 除了基本的獎金誘因之外,佐以其他的『實際演出機會』,來協助樂團,更直接地參與、認知業界工作水平。
這樣的構想,其實全部是以『音樂人才培育』的核心宗旨,所做出的入世模式。
另外,特別想說明的是:這是由『高流』所舉辦的賽事,『高流』所屬的企劃宣傳部必會傾盡全力,在各類型訊息平台上,做出最大的宣傳努力。我們期許的是:藉由這個全新賽制,我們將創建出專屬於『高流』的 IP,讓這個賽事能以每年一次的形式,成為大南方地區的重要音樂盛事。
冒昧寫了一篇長文,還請XX兄指正;也期盼『AAA』在ZZ活動結束後,我們能直接見面來討論後續。
感謝XX兄的時間,靜候與你的會面時間。感謝!』
這就是『樂團興奮波』的整體架構。
這的確是一個音樂競賽;但,比較好玩!
這個賽事的明確遊戲規則,會在十月初對外界公布,而整個賽程,會在十一月份執行完畢。我刻意選擇在這一週的週記一定要先用很長的篇幅來宣告這個活動,是因為我想鼓勵你來參加,所以一定要提早並且好好地對你仔細解釋;我不希望等到十月初公布這個資訊時,你會覺得好像沒有時間準備好,所以就略過了這次的行動。
這個行動,會是我們開始定義高雄、大南方音樂場景的第一步,爾後,我們還會有更多要一起並肩作戰的行動!所以,現在你就開始準備 – 只要你想來,我們同一國的夥伴都會在這裡等你!
你知道:玩團、玩音樂,就是要興奮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
「漢民測試面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詢問漢民測試系統客服工程師- 科技業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漢民面試ptt」+1 - 藥師家 的評價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請益] 新鮮人offer請益(台積電/漢民測試)-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請益] 漢民測試這家公司- 看板Tech_Job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面試] 晶元/錼創/友達/漢民/艾克爾/穩懋/工研院 的評價
- 關於漢民測試面試 在 [面試] 請問漢民科技- Tech_Job - PTT推薦 的評價
漢民測試面試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 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技能+8大軟性技能+32則真人職涯路徑,
國際獵頭教你跳脫框架,漂亮轉職!
人人都在問:「未來工作在哪裡?」你是不是也經常自我懷疑:「再不換工作我就沒機會了!」即使心有疑慮,仍舊舉棋不定,深不知自己早已列為職場上即將被淘汰的高危險群……
【獵頭觀點1:搭上國際趨勢,才能卡到好位置】
■「我是不是該轉職了?」──掌握去留的時機,保持隨時可加入新東家的狀態
①關注業界競爭對手的人事動向。
②設定停損點,檢視自己的成長與資方的承諾。
③每二年將個人履歷放到就職市場上測試水溫。
■「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善用領英的轉職計畫
①經常更新個人檔案。
②主動向獵頭、業界人士建立關係,拓展「#專業人脈網」。
③研究並仿效業界好手們的轉職路徑。
■「這家公司好嗎?適合我嗎?」──正確判斷公司,避免匆促簽下賣身契約
①投履歷前,研讀「公司內部組織圖」。
②面試中主動出擊:「請問貴公司有『接班人計畫』嗎?」
③想快速升遷,瞄準正在積極擴點的公司。
■「有面試攻略寶典嗎?」──丟掉攻略,設計出色的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①調查企業主是二代接班還是傳統世代。
②運用「職業性向測驗」,置入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③主動蒐集業界競爭對手的消息,向面試官分享。
【獵頭觀點2:未來不被取代的8大「軟性技能」】
❶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❷創造力(Creativity)
❸自發性(Initiative)
❹領導力(Leadership)
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❻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
➐人脈網(Networking)
➑狼性(Aggressive)
【獵頭觀點3:32則真人真事轉職案例與分析】
■人資➜公關:在第一份工作中讓自己被看到。
■人資➜金融:跨出十年的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
■筆譯➜建築師:走出親情綑綁,利用現有資源達成內部升遷。
■生科➜金融:三十歲的背水一戰,讓每段轉職歧路都沒有白走。
■主播➜AI:展現可塑性,沒有理科背景也能跨進AI領域。
■非洲➜日本:串聯跨國「#人脈網」,三十歲以前被日企挖角。
■日本➜新加坡:在對外國人與女性不友善的日本職場中,找出突破口。
■英國➜瑞典:從被二百多家公司拒絕,到晉身為國際面試官。
作者簡介:Sandy Su(蘇盈如)
國際獵頭。海外職涯專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企業管理系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日文系與企管系雙修學士。
國一時離開臺灣,獨自前往英國求學,求學期間嘗試各項打工與接案:移民簽證的律師事務所、零售百貨業、餐飲業、房仲業,還曾協助臺灣公司在英國創業。為了增加自我競爭優勢,大學選擇念日文系,學習第三種外語能力;碩士則就讀企管系,增進商管知識。畢業後前往日本從事獵頭與企業人資的工作,接觸產業涵蓋金融、IT、醫藥、傳產、快消、教育。目前海外生活與工作經驗已經步上第二十二個年頭。
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以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理解臺灣人在海外生活與工作的不易,因此開始經營部落格「Sandy's Recruitment note」,撰寫國際職涯專題報導,日本工作趨勢相關文章也投稿於Worklife in Japan、商周等平台。
海外生活的自我探索經歷、危機管理的決策力,以及人脈網,成為職涯上的重要武器。興趣是不間斷地參加各種聚會,不定期出席各式工作分享會,希望將國際實戰經驗分享給在職場上奮鬥的迷惘年輕人。
作者粉絲頁: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漢民測試面試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諾貝爾和平獎到美國國務次卿訪台:美國大選中的外交脈絡
這幾天國際政壇上有幾件事情看似遙遠,彼此之間卻有饒富趣味的連結。
首先是挪威極右派議員泰布林吉加德(Christian Tybring-Gjedde)提名美國總統川普角逐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川普促成以色列與阿聯酋( UAE)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這是川普第二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上次提名他的也是同一位挪威議員。
第二件事同樣與川普及以色列有關。就在9月11日,川普宣布以色列與巴林達成和平協議。換句話說,在短短一週之內,有兩個阿拉伯國家(阿聯酋與巴林)分別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
第三件事,焦點拉回到印太區域,跟台灣相關。美國國務次卿Keith Krach(主管經濟、能源與環境事務)預計於9月17日至19日訪台,主持「美台經濟與商業對話」。這是台美之間新的對話平台,它的意涵、觸及議題及重要性引起廣泛討論。
第四件事,中共人民解放軍軍機近日內連日擾台,離台灣最近距離僅90浬(166公里)。解放軍軍機雖尚未侵入台灣領空(12浬),但已經進入台灣的空防識別區(ADIZ)。要特別注意的是,ADIZ並未具國際法上的效力(領空才有),但不可否認的是,ADIZ在國際法的實證討論上仍具重要意義。
上述這四件事,彼此之間的連結在哪?
我認為是美國的大選,或說是「川普的連任之路」。
距離美國2020大選投票倒數五十日,原本民調領先的拜登卻在幾個關鍵搖擺州(swing state)(如佛州)出現令人憂心的狀況,原本領先的民調優勢被川普逐漸拉近。對川普而言,選戰後期試圖將處理疫情不力歸咎於中國,但此舉對川普選情的拉抬似乎已經到頂。在選戰最後五十天,川普究竟要打什麼牌才能才能力挽狂瀾?
上述的中東和平光環,也許值得一試。儘管在選前(11月3日)無法得知川普是否如願獲獎(川普被提名的是202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而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目前尚未頒發),但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這件事的確能凸顯川普於外交事務上的成績,至於這件事對選情能否起到發酵作用則尚待觀察。
至於美國派出國務次卿訪台與中共軍機繞台這兩件事,又該如何解讀呢?
坊間最直觀的解讀角度是,台美關係達到歷史高點,國務次卿為近年訪台國務院官員中最高層級,中國想必對此不滿,故派出軍機擾台,一方面試圖嚇阻美國,一方面測試川普政府的回應基調與層級。
我的看法則不盡相同。
首先必須要思考的是:川普政府為何在選前五十天派出國務次卿訪台?美國的利益在哪?
為了美豬出口到台灣嗎?Yes and no。表面也許是為了美豬,但那只是次級目標(secondary target)。
我認為,美方的終極目標,是逼中國亮出底牌,並在印太區域製造局部有限度衝突,讓美軍能師出有名,並回過頭來正面拉抬川普的選情,最終贏得連任。
切記,戰爭是能讓現任總統維持高民調的有效利器(但不總是有效),而現在全美不分共和黨及民主黨支持者,反中情緒(或對中國不滿情緒)因美中貿易戰及武漢肺炎疫情,達到歷史高點。此時若能製造美國與中國的局部有限戰爭,並在戰爭中迅速取得優勢,川普連任機會將因而大增。
川普的邏輯,中國不可能不知道。習近平要思考的是,要不要成為川普連任的間接幫手?
前兩天的共軍擾台,以及台灣國防部及外交部連續召開記者會,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之下產生。
再重新整理一下最近台美關係的重大發展節點,其實跟美國大選的節奏息息相關。
從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訪台,到國務次卿Keith Krach預計訪台,表面上是《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在2018年通過後「鼓勵」(encourage)台美雙邊高層互訪下的結果,但如果仔細思考,為何台旅法通過後到2020年上半年一直未見台美高層互訪層級提升,卻到2020年下半年選前川普政府接連密集派出衛生部長及國務次卿訪台,其實不難推測出川普政府的用意,亦即藉由「提高訪台閣員層級」刺激中國,誘使中國在外交上誤判,並製造小規模區域衝突,以讓川普拉高美國反中情緒。
以此觀之,美豬進口台灣議題,係為主管經濟事務的國務次卿訪台預為鋪路。美國箭在弦外,重點不是台灣有限的美豬市場,而是外交上製造美中對抗的背景。
無論是諾貝爾和平獎或美國國務次卿訪台,都不能忽略背後的美國大選因素。這一點,台灣人更應該了然於心。
(本文刊於今日蘋果論壇)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913/2HZORVPXO5HFZAM5ZMTZB35L7M/
華爾街日報3.4折訂購優惠:
https://reurl.cc/M7p8ev
(訂閱之後,也歡迎私訊跟我確認一下喔!)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漢民測試面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技能+8大軟性技能+32則真人職涯路徑,
國際獵頭教你跳脫框架,漂亮轉職!
人人都在問:「未來工作在哪裡?」你是不是也經常自我懷疑:「再不換工作我就沒機會了!」即使心有疑慮,仍舊舉棋不定,深不知自己早已列為職場上即將被淘汰的高危險群……
【獵頭觀點1:搭上國際趨勢,才能卡到好位置】
■「我是不是該轉職了?」──掌握去留的時機,保持隨時可加入新東家的狀態
①關注業界競爭對手的人事動向。
②設定停損點,檢視自己的成長與資方的承諾。
③每二年將個人履歷放到就職市場上測試水溫。
■「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善用領英的轉職計畫
①經常更新個人檔案。
②主動向獵頭、業界人士建立關係,拓展「#專業人脈網」。
③研究並仿效業界好手們的轉職路徑。
■「這家公司好嗎?適合我嗎?」──正確判斷公司,避免匆促簽下賣身契約
①投履歷前,研讀「公司內部組織圖」。
②面試中主動出擊:「請問貴公司有『接班人計畫』嗎?」
③想快速升遷,瞄準正在積極擴點的公司。
■「有面試攻略寶典嗎?」──丟掉攻略,設計出色的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①調查企業主是二代接班還是傳統世代。
②運用「職業性向測驗」,置入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③主動蒐集業界競爭對手的消息,向面試官分享。
【獵頭觀點2:未來不被取代的8大「軟性技能」】
❶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❷創造力(Creativity)
❸自發性(Initiative)
❹領導力(Leadership)
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❻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
➐人脈網(Networking)
➑狼性(Aggressive)
【獵頭觀點3:32則真人真事轉職案例與分析】
■人資➜公關:在第一份工作中讓自己被看到。
■人資➜金融:跨出十年的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
■筆譯➜建築師:走出親情綑綁,利用現有資源達成內部升遷。
■生科➜金融:三十歲的背水一戰,讓每段轉職歧路都沒有白走。
■主播➜AI:展現可塑性,沒有理科背景也能跨進AI領域。
■非洲➜日本:串聯跨國「#人脈網」,三十歲以前被日企挖角。
■日本➜新加坡:在對外國人與女性不友善的日本職場中,找出突破口。
■英國➜瑞典:從被二百多家公司拒絕,到晉身為國際面試官。
作者簡介:Sandy Su(蘇盈如)
國際獵頭。海外職涯專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企業管理系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日文系與企管系雙修學士。
國一時離開臺灣,獨自前往英國求學,求學期間嘗試各項打工與接案:移民簽證的律師事務所、零售百貨業、餐飲業、房仲業,還曾協助臺灣公司在英國創業。為了增加自我競爭優勢,大學選擇念日文系,學習第三種外語能力;碩士則就讀企管系,增進商管知識。畢業後前往日本從事獵頭與企業人資的工作,接觸產業涵蓋金融、IT、醫藥、傳產、快消、教育。目前海外生活與工作經驗已經步上第二十二個年頭。
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以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理解臺灣人在海外生活與工作的不易,因此開始經營部落格「Sandy's Recruitment note」,撰寫國際職涯專題報導,日本工作趨勢相關文章也投稿於Worklife in Japan、商周等平台。
海外生活的自我探索經歷、危機管理的決策力,以及人脈網,成為職涯上的重要武器。興趣是不間斷地參加各種聚會,不定期出席各式工作分享會,希望將國際實戰經驗分享給在職場上奮鬥的迷惘年輕人。
作者粉絲頁: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漢民測試面試 在 「漢民面試ptt」+1 - 藥師家 的推薦與評價
漢民科技EGS契約客服工程師(副工程師?...石頭有邀我去面試全球技術服務工程師目前是暫定報到後再去面試。...發信站: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漢民測試ptt ... ... <看更多>
漢民測試面試 在 [請益] 新鮮人offer請益(台積電/漢民測試)-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朋友借帳號代PO 各位年薪300萬以上的神人們,小弟國立科大碩士,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目前拿到以下offer 台積電漢民測試職稱設備工程師設備 ... ... <看更多>
漢民測試面試 在 詢問漢民測試系統客服工程師- 科技業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大大近期收到此職位的面試通知,想詢問有大大們知道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和相關薪水及福利嗎?拜託拜託- 科技業,測試,台積電,面試,客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