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當周遭都安靜下來的時候,白天那驚悚的一刻回到眼前…
中午,友人把南方澳大橋斷裂的影片傳給我,那看起來像災難片的瞬間震撼每一個台灣人的心。
從事發到現在,心急如焚的家屬、還在搜救中的移工、急待恢復秩序的生活… 這一切都讓人不忍。
此時此刻,就像一首詩歌所說的:禱告,因為我渺小。
主啊,當痛苦從我們眼中流出來的時候…
當痛苦藉著淚水,從我們眼中宣洩出來的時候…
請擦去我們的眼淚,保護我們。
主啊,求祢親自安慰傷者亡者的家人。主啊,我們一切的痛苦,祢都知道。求祢抱緊台灣,引導我們、幫助我們。
「主啊!請讓飽受驚嚇的靈魂
得到已為我們預備的救恩」
節錄自潘霍華獄中詩歌:所有美善力量
(中譯:林鴻信)
晉豪
https://youtu.be/uR7EIUvVm3k
潘霍華詩歌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y Mark commentary on sale. Time to stock up. Limited time only.
【基道 BOOKFINDER | 今日 7 7 折】
《馬可福音:敘事鑑別與神學註釋》
Sam Tsang 曾思瀚、鄧紹光 Andres S.K. Tang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一1)
馬可福音以這句作為兆始,為耶穌基督的福音揭開序幕。馬可福音的作者,盼望他的聽眾能從接下來的故事,認識及了解耶穌基督的福音。因此,我們要好好研讀這卷重要的書卷。
本書並不是一本普通的聖經註釋書。它糅合聖經學者及系統神學學者的研究專長,並同時兼顧馬可福音的聖經研究層面及神學詮釋層面。本書建議的詮釋進路如下:先以敘事鑑別法,將馬可的意義和對其讀者的意義展現出來,然後再以「釋經的理性思考」這種神學詮釋方法,將敘事鑑別的成果重述出來,為要凸顯當中的信息。
這種詮釋進路,使聖經研究及神學詮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相補足。因此,本書為跨學科詮釋聖經,作出很好的示範。
.
作者簡介
曾思瀚,英國雪菲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聖經研究博士,現分別於美國安布羅斯大學(Ambrose University)和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授課。他亦於美國西雅圖寫作、講道,並專注於世界各地擴展其研究和講課事奉。近年出版多部聖經及牧養類著作,其中「 壞鬼」 系列,包括《壞鬼釋經:舊約詩歌篇》、《壞鬼比喻:馬太福音篇》等,深受歡迎。有關作者事工最新消息,可瀏覽以下兩個網址:http://engagescriptures.org;https://www.facebook.com/drsamtsang
鄧紹光,早年畢業於樹仁學院工商管理學系,後於新亞研究所與中國神學研究院分別獲得哲學碩士與道學碩士,最後於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完成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中國神學研究院,信義宗神學院,現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著有《政治中的教會》、《盼望.神學:莫特曼》、《詞語破碎處》、《殺道事件:潘霍華倫理的神學對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學的批判意涵》、《教會不在場》等書。
🛒Shop Online👉🏻 http://www.logos.com.hk/link/?code=LP196
P.S. 優惠只限「基道BOOKFINDER」
#馬可福音 #敘事鑑別 #神學註釋 #聖經研究叢書 #曾思瀚 #鄧紹光 基道書樓 Logos Book House #本日77折 #基道BookFinder
潘霍華詩歌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晚的講道撮要。
我想補充的是:我寫這篇講章的時候,Headphone 大部分時間都在 loop 着 J.S Bach 的 St. John Passion: Chorale: Herr, unser Herrscher (Chorus) 。昨晚有聽道的人,可以聽一下這音樂感受那份耶穌離別的哀傷與盼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Wjdc0DFFI
【路思直擊】陳韋安:告別.出發.離去
紀錄:何小明
神學路思神學培靈研經大會「天國與人間」第三場培靈會,於2月12日晚上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主題為「告別.出發.離去」,由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主講,從耶穌的離別之言,帶出教會只有從軟弱和失敗中不斷重新出發。
/耶穌離別與教會本相
約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被稱為「離別之言」(Farewell Discourse),作者用五章篇幅描寫最後晚餐及耶穌的告別,焦點在於「起來,我們走吧!」(約十四31d)很多學者極為困擾:為何耶穌說走不走,要到十八章才出去?陳韋安以神學釋經向度思考這個「話走唔走」的矛盾:「耶穌的離別之言,卻處處表達祂的同在,很弔詭。」他指出歷世歷代教會一直面對離別與同在之間的張力:「耶穌的離別與同在造成教會的本質,奠定了教會歷世歷代的本相……教會無可避免處在光明和黑暗、失敗和勝利、建立和拆毀的辯證關係中。」
陳博士指出,今日香港教會最大問題是嚴重強調耶穌的同在,同時嚴重忽略耶穌的離別:「今日教會一味高舉耶穌的同在:『耶穌愛你、恩典太美麗、平安、喜樂、祝福』,凡此種種也充滿於教會的信息,教會大量複製主同在的道,講壇裝飾擺設、金句卡、利是封、廣告招牌、頸鍊、橫額、書籤……每星期講、跟旁邊人講……教會詩歌不斷重複主同在的道……耶穌的同在成為教會一切問題的解答:『你拍拖失戀嗎?不用怕,耶穌愛你。』耶穌愛你遂成為簡化、易入口的口號和公式,是機器化屬靈的安慰。」正如潘霍華曾批判教會,「教會將恩典看為次貨,變成大平賣的喜樂、 大平賣的安慰、大平賣的耶穌愛你」。
「耶穌同在」製造了教會的成功神學、喜樂神學、祝福神學。我們過分強調耶穌同在,就會忽視耶穌的離別及祂留下的叮囑,陳博士以動畫電影《玩轉腦朋友》為例,指出當我們過分強調「樂」時,便忽視了「愁」,看來負面的「愁」其實是不可或缺的:「耶穌的告別、出發、離去,正正像阿愁一樣。」耶穌告別和被捉拿時,門徒逃躲、恐慌、潰不成軍,與第十八章時的表現相去甚遠。門徒像孤兒一樣,教會在地上軟弱地帶著上帝的道出發,從此展開歷代教會軟弱的歷史,就是失敗中掙扎的歷史:彼得不認主、安提阿事件、教廷腐敗、十字軍東征……「教會從來都是背著傷痕軟弱直到如今,而耶穌的離別清楚告訴我們,教會注定要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出發。」
/耶穌離別的寶貴資產
今日不少香港年輕信徒壓抑著巨大的無力感:「教會離地,對世界不聞不問,或一面倒求中立、求平安、求穩定。」陳博士表示,如今香港教會、社會面對是非顛倒及種種問題,「我們為香港唱哀歌,我們為教會唱哀歌,我們發現耶穌離別的傷痛……我們除了研討、除了聲援、聯署,好像甚麼也改變不了,這樣說不是傳揚失敗主義,不是批評教會,更不是傳絕望的道,相反,教會可否從這個軟弱和失敗的起點出發?教會的軟弱同時是教會出發的起點。教會的起步永遠是我們墮落的地方,我們發現自己的墮落,才不至於永遠墮落。……盼望我們不再天真地以為教會無問題,不再狂妄地以為上帝站在自己一方,不再虛偽以為只要掩蓋這些軟弱就是榮耀。」
他寄語信徒,別再營造耶穌的同在,並且去發現耶穌離別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
1)聖靈(約十五26-27):讓我們在無助無力時想起主的話,聖靈是我們良心的見證,我們要不斷在掙扎中尋求神心意前行;
2)禱告(約十四13-14):叫我們在一無所有時可奉主名求;
3)彼此相愛的命令(約十五12):孤獨時仍有支持、愛我們的弟兄,即使在教會艱難時,主依然留下醒覺的信徒,彼此守望、扶持;
4)平安(約十四27):耶穌所賜的平安不是表面膚淺神同在的平安,而是離別的平安,「縱然離別、無力、無出路,仍有平安」。
/香港教會也在離別中出發
門徒多馬像替香港教會問了一個實際的問題(約十四5):我們如何走下去?耶穌回答他,說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正因為耶穌是道路,耶穌的同在和離別,不再是兩個矛盾的主題,而是聖經上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呼召和跟從。……因為耶穌基督已經離別,我們便不能停留,我們只能跟從!」陳博士並指出,約翰福音一開始時,耶穌沒有呼召彼得、沒有「來跟從我」,直到最後廿一章耶穌真正離別,彼得將要在軟弱中出發時,耶穌才對彼得說「來跟從我」,陳博士認為「正正因為耶穌即將出發,教會也將要在離別中出發」。自此,耶穌的同在和耶穌的離別之間張力,因「來跟從我」這句話而解決了。
「主的同在並非靜態,主的離別也非絕望。教會不能停留,要離開固有想法、習以為常經驗、過往有效的答案、自命不凡的事工模式,耶穌不會停在那裡,教會只能再出發、再出發、再出發。」
最後,陳博士重新解釋〈足印〉的歌詞,沙灘上的一雙足印,不是耶穌抱住我們,也不是我們孤獨無助,「正正因為耶穌基督在你前面走,你只能緊緊跟隨,望著祂走過每一步,踏上祂每個走過的足跡」。出發,走下去!如今香港信徒亦要帶著聖靈、禱告、平安和盼望,與身邊的人出發。
神學路思培靈研經大會已截止報名,各場聚會均歡迎walk in參與。入場安排:goo.gl/OsaZ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