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在府番 ◎波戈拉
那一日,臨時搭建了靈堂
趕車先至窄仄的巷弄
再跪爬進袓厝,越過祭品與飯供
遠看見木質的棺槨
在門埕,父親徹夜守靈
也不說什麼話
對爺爺輕念道:孫子復返了
六月十三,在府番
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
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
廳內恆躺的爺爺不再離家
他睡在無日夜的房間
府番,用台語讀
像復原;復原未亡者不及結痂的人生
或逝者無能痊癒的病症
應是隱隱作痛的吧?
生命的破折號──
彷彿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而我們終究是受傷了
沒有任何一滴淚、能將其完好
父親失了他的
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
沒能說的、沒有字
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
鄉間的草寫法依舊潦草
遠處的路赴更遠的路
爺爺啊繞過塵世的小徑
父親為他滌淨最後瘦楞的身軀
徒留昔年的舊服:是靜止的六月十三
在炎夏持續晾曬著,心的懸念……
懸念似蟬喧囂
穿衣者已然脫殼
六月十三,在府番。紛來拈香、祭奠
親友們在院落圍談與
群聚,彷彿各個走位又回歸的棋
反覆下一場未竟而待退的局
--
◎ 作者簡介
波戈拉,本名王勝南,1985年生,高雄人,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痛苦的首都》、《陰刻》。
--
◎小編淵智賞析
林榮三文學獎的行數限制是35-50行,在此一巨幅的行文規模下,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蕭貽徽的〈乘客〉、〈並不〉這種偶然的殊異作品外,許多得獎作品都以敘事見長,而波戈拉的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便是一篇極為經典的傳統抒情詩。
書寫葬禮的作品其實並不少見,〈父後七日〉以黑色幽默重新面對生命禮俗的傳統;電影《孤味》也以反敘事的形式,重新詮釋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放下與完整,雖不免流於鄉土連續劇,但卻依然帶著台片的特有風味。而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相較之下,則相較更為四平八穩。從葬儀形式的描述開場,接著利用了多次「復返」、「復原」等與「府番」諧音的詞彙,來轉銜出此詩最主要的命題:「生死」。死者的離去帶走的往往不是他們自己的生命本身,也帶走了生者還存活著,並與他們緊緊相連的一部分,只留下被撕扯開,而殘賸的傷痕。
然而死者終究已矣,作者便將關懷之眼投射於尚存活的人,亦即他父親。「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一代承繼另一代的愛與傷痛,彷彿那些時空到頭來終究復沓,但他們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在當下,好好地折元寶與紙蓮花,燒給地底下的爺爺;而對逝者的懷念,終究讓父親失語,尤其是在過去未及開口的愛與感謝:「父親失了他的/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沒能說的、沒有字/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但卻也只能以舊衣服與最後一次替父親的滌洗,作為剩餘的溫柔。至此,爺爺的死終究成為了一把手術刀,割開了原先糾纏繁複的血緣,也讓時間本身的線性開始失去意義,而成了「爺爺死前」和「爺爺死後」的兩段式人生。「懸念似蟬喧囂/穿衣者已然脫殼」。
末段則回到了喪禮後的聚會描述,親友們彼此對話,除了靈堂裡亡者的死,卻也昭示了生者依然在延續他們各自的人生。
縱觀全詩,其實並不難懂,隱喻也不多,敘事成分頗高,但在全詩鋪寫的過程裡,我們可以看到縈繞在祖父子三代的親情,卻也沒有流於情緒,整首詩的哀傷都是以一種輕緩的方式流動於讀者與作者之間。或許有些傳統禮俗至今已不被多數人所接納,但禮俗背後,真正應該被代代相傳的,或許是那些依然在互相擁抱的人們。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近5屆的林榮三新詩獎首獎,都玩了一些小學就教過的文字遊戲,像是排比、雙關、諧音(小學老師在你後面,他表示欣慰)。
——By 小編A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波戈拉 #六月十三,在府番 #林榮三文學獎 #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父親#祖父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9.html
潦草台語 在 Michelle is goo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疫日記 Day 17
足不出戶實在是件困難事情,尤其小朋友還小,精力旺盛無處宣洩,時常大哭大鬧😞
今天下午弟弟就在我身邊大哭了一場,姊姊為了保護媽媽的耳膜,雙手壓住我兩邊耳朵,問我「還聽得見嗎?」
我不小心誠實豆沙包發作,點了點頭,下一秒雙耳遭到猛烈擠壓,當場差點失聰,但我沒有失聰,因為我還聽得見弟弟在地上哀嚎的聲音,這樣到底是該開心還是該難過,我已經無法分辨,正如同我分不清臉上掛著的,究竟是雨還是淚。
此外差異最大的,就是弟弟的語言能力。
大家都知道,暑假如果回阿嬤家,就是台語突飛猛進之時,這道理現在就發生在我家,只是語言是英語。
我一直跟弟弟說中文,時不時還聽個帽踢熊以維持台度,但姊姊最近24小時在家,不停發送英語,強力文化侵襲弟弟。
今天我切水果的時候,他忽然靠過來說:「花啾嘟因?」
我想說,哪來這麼油的英文!
台客+臭奶呆,又硬要說英文就是泛出一股擋不住的油。
除了那句之外,分別說出的還有:
1。「花ㄘ大ㄊ?」
2。「那ㄊ非兒!」
3。「唧蜜大ㄊ!」
4。「勾爾味!」
5。「脈!邁!」
諸如此類,台味之中,洋溢著戰鬥民族的剽悍精神。
果然學語言除了戀愛之外,就是吵架、打架、罵髒話,學最快,停都停不下來。
看到這裡,各位是否感覺我的日子過得十分枯竭?真的就那麼枯竭,完全風中殘燭,請大家為我擔心,太苦悶了媽呀,再這樣下去,我都要開始在YouTube看人吃飯還什麼的了,走入絕境。
此文還要在此潦草結尾,我已經自暴自棄你們不要攔我掰。
波特蘭程大嫂留。
潦草台語 在 艾迪摳的步城文旅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否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上回一個人在日本餐廳用餐,忘了戴耳機出門的我,缺少音樂能將自己完全封閉在自我世界裡的機會,耳朵則是多了許多機會去聆聽真實世界的聲音。(但其實就是不斷地偷聽路人們的對話)
在狹小的餐廳空間裡,無需刻意和故意,就會不小心聽見別人完整的對話。
店外的街道正下著細雨,店內不知有多少客人是和我一樣,明明超準的日本氣象預報說會下雨卻還是忘了帶雨傘,需要找個適當的空間短暫躲雨,索性就順道先吃晚餐的人們。因此明明就尚未到用餐時間,店內卻是意外高朋滿座。
客滿擁擠但流動快速的店門再度被打開,入內的是一家四口的台灣遊客,兩位打扮時髦的女兒帶著她們的爸媽一同進入餐廳,拍拍仍停留在外套上的雨滴,靜靜地守在門口,等待空位釋出的時機。
前一桌客人的餐桌尚未收拾乾淨,就急忙搶著入座的媽媽,用力的揮手得意地向女兒表示這裡有位子快來的模樣,簡直和家母一模一樣!正當一邊用餐耳邊也不停聽到他們的對話,更是熟悉。
:媽,你不要一直收,這個習慣真的要改
:我沒有收啊,我只是稍微幫他整理一下
:啊這個熱茶是不是可以一直續杯啊?
:我們等等還有要去吃另外一家餐廳,你們這樣一直灌水進去,等等如果吃不下,我是不能接受的
:好啦好啦,知道,都給你們安排就好。
:啊現在到日本,我們也會去上次那個金閣寺嗎?很漂亮欸
:我們是在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欸⋯⋯
:吼呦(台語發音)
一系列對話真的覺得太熟悉又有趣,完全就是我們家的翻版,害我飯早都吃完了還死賴著不走。
一想到下禮拜又要帶他們出門,就覺得好⋯⋯期待喔?記得要不斷提醒自己以不生氣為最高指導原則,畢竟母親節快到了,先預祝大家母親節快樂🎉(什麼潦草的結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