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追尋幻色紫蝶的生命之路】
.
連著幾波寒潮南襲,上周末趁著天氣些許回暖,相偕友人從市區出發,拜訪了久違的高雄後花園—茂林,大學後就沒再來過這,此刻正是紫斑蝶越冬,攀山到來的季節。
.
年少時最好的朋友是旗山人,還記得,當時沒有國道10號高速公路,也沒有從高鐵左營站出發的旗美快捷巴士,某年暑假,我坐著所謂的「高旗號」,兜兜轉轉終於到旗山後,跳上他的機車,我們一路飆往茂林健行、玩水,騎進最深處的多納部落吃烤肉泡野泉,一派青春明媚。之後接連數次的造訪,但現在回想,竟發現從來不曾真正拜訪過紫斑蝶們。
.
世界上的蝴蝶谷大致區分為三類:「生態型」(如 美濃 黃蝶翠谷)、「蝶道型」和「越冬型」,台灣南部的「紫蝶幽谷」和墨西哥境內安甘格爾鎮(Angangueo)附近的「帝王斑蝶谷」(以大樺斑蝶為主),是 #全世界唯二的越冬型蝴蝶谷。透過爾克大哥的解說才知道 #紫蝶幽谷並非地名而是泛指一種蝴蝶遷徙的自然常態,在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之間,大批不同品種的紫斑蝶會南下到大武山麓鄰近區域的谷地裡避冬,茂林這裡特別密集,接著北返後,幻紫色的奇谷風貌就會跟著消失,完全是季節限定……
.
爾克大哥是多納部落的魯凱族人,導覽經驗豐富,這天特別從多納過來,我們有幸可以跟著他聽這些年在蝴蝶身上發生的故事。原來成蝶的生命週期約莫只有六到八個月,因此可說,我們行進的腳步是跟隨著蝴蝶的一生在移動,生死在這有了不同的詮釋。高峰期,天氣晴朗時,茂林有機會看到百萬隻蝴蝶飛舞的奇幻景色,但我們選了個天空陰霾冷風陣陣的時間來,爾克大哥笑說:「如果等等沒有太陽,大半都不會飛出來,去睡覺了!」正落寞著可能見不到這大自然裡最震撼的詩篇時,他又一派老神在在地往姿沙里沙里步道(Zishalishali Trail)走去,他準備帶我們一棵樹一棵樹的找,轉身揮手示意要我們快點跟上,他頭髮微白,充沛精力和熱情笑容卻宛如少年郎。
.
姿沙里沙里,魯凱族語就是「月桃很多的地方」,我們準備環山一圈,但山裡的植物其實包羅萬象,進入步道前,爾克大哥先帶領我們進到茂林紫蝶3D視聽館用圖片解說,這裡也有多種不同的解說手冊可免費索取。在茂林主要會看到的紫斑蝶大概有「小紫斑」、「圓翅紫斑」、「斯氏紫斑」和「端紫斑」四種,因為太像了,我們看的是霧煞煞,他現場教起我們辨別口訣,好比端紫斑的母蝶,翅膀上的條狀白紋被他形容像穿上了一件白花花的百褶裙,畫面馬上就出來了,而且很可愛,也很貼切。館內的3D影片可提早預約場次,賞蝶裝備建議帶望遠鏡、放大鏡、照相機等,重點是一雙耐走的鞋,茂林官網上也查詢的到當日蝶況,給出看見紫斑蝶從事各種活動的機率和建議,非常方便!#還有賞蝶時切記不可隨意捕捉或採集蝴蝶。
.
沿著步道走,一遇到斑蝶吃的草和採蜜來源,爾克大哥隨時都會補充細節給我們,走到某處,他指了指澀葉榕,那是圓翅紫斑最愛的食物,另外像是羊角藤、九丁榕、珍珠蓮、鷗蔓、隱麟藤等,也都是各類紫斑會攝食的草種,手冊上都有清楚羅列;也驚喜看見了紫斑蝶蜜源之一的蕾絲金露花和小梗木薑子等,但沒想到連素有「植物殺手」的外來種小花蔓澤蘭也是蜜源……邊拍邊走邊聽故事感覺身歷其境,今天山裡因為陰冷特別安靜,爾克大哥時不時就在幫我們搜尋「獵物」。
.
走過了他戲稱的「幸福橋」和「富貴路」後,突然,他往溪谷的方向指了過去,原來有棵樹的枝幹上正聚集停留著一隻隻紫斑蝶,#牠們密集排列但仍各自保有空間,而墨西哥帝王斑蝶谷的蝴蝶會一大欉一大欉地彼此依偎包裹,遠看就像整坨茂密樹葉,有時過重還會導致樹枝斷裂。過程中,他偶爾會安靜地要我們靠近某樹,紫斑蝶近看時,在陽光下飛舞時,#蝶翅背面的物理性鱗片會因為光線照射角度不同而產生漸層的幻紫色,那是紫斑蝶美艷的秘密,但今天群蝶似乎說好要全體罷工般,眼尖的爾克大哥,彎腰拾起幾片已死亡成蝶剩存的斷翅,並提醒我們,如果是在的上看見整隻動也不動的完整紫斑蝶,可能只是「假死」藉以躲避天敵,要我們小心區分。
.
他把斷翅放在掌心不停變換角度,要我們用手機打光,只見凋零的翅膀此時又活生生發散出迷離奇幻的紫光……看過這麼多蝴蝶,但這是我第一次深深覺得,怎麼會那麼美,那麼美。
.
〔茂林 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飽島部藏_美食郭銘哲
■ 芭特芙萊。手工麵包 / 原民創意料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10600308978345&id=212220495483008
.
.
#茂林小旅行01
#高雄
澀葉榕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宜蘭百年自然日曆〕登臨烏石鼻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6年5月14日,早田文藏第四天的旅行是從大南澳出發行經浪速(Naniwa),登後山的警備道至烏石鼻(Ochobi)駐在所之後再下東澳。
隨著「理蕃事業」的結束,此時的大南澳監督所剛從過去掌理深山裡的大南澳隘勇線,轉為管控海岸線大南澳至蘇澳間警備道的角色。早田這兩天將依序通過浪速、烏石鼻、粉鳥林、東澳、烏岩角、猴猴溪、圳尾溪等七個警察官吏駐在所(1909年5月剛設立時稱為「蕃務官吏駐在所」,1915年起改稱),然後到達蘇澳。
當時的大南澳平原還很荒涼,總督府只允許採樟製腦者進出,一直要等到1924年才開始招募良民到龜山下的浪速(今蘇澳鎮朝陽里聚落)拓墾,分成蘇澳組、宜蘭組、羅東組、頭城組、淡水組、新竹組等多組人馬。浪速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日本軍艦「浪速艦」曾於1907年7月從海上砲轟大南澳海岸,收到威嚇南澳泰雅族的宏偉成效而命名。
早田到訪時,浪速駐在所裡只有3名巡查、1名巡查補再加上3名隘勇,總共才7人而已。我只從一份標本簽上潦草難辨的字跡裏看似他在浪速採集的大輪月桃標本,可以想見早田並未在浪速多做停留,便沿著老一輩以日語稱呼的「那娘仔崎」繼續前往烏石鼻(林務局闢有「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自然步道)。
烏石鼻駐在所,我在1993年初調查蘇花古道時曾經首度到過那兒(已荒廢近70年)。一些酒瓶加上一棵依然健在的虎頭柑,確定了老一輩所稱「衙門」的駐在所位置,它就在今日的軍方雷達站一帶。烏石鼻駐在所是整條警備道上的最高點,當時有1名巡查與2名隘勇駐守在此,嚴格管制人員進出,大南澳的腦丁們都要隨身攜帶官方核發的「腦牌」,詳細核對身分後始能放行。
今日臺灣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仍收藏著11份共9種早田在烏石鼻所採集的標本,有蔓莖山珊瑚、薄葉雞屎樹、小葉石薯、臺灣土伏苓、雀榕、臺灣桫欏、七星山薑、澀葉榕、榕樹等。
早田在《臺灣植物圖譜》當中記載了他在烏石鼻所採集與發表的4個新種:
1. 烏石鼻芋蘭(山芋蘭) Eulophi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2. 蔓莖山珊瑚 Galeol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3. 黃果豬母乳 Ficus ochobiensis Hayata, 1918(附圖)
4. 薄葉雞屎樹 Lasianthus microstachys Hayata, 1920
相較於深山璞玉的蘭崁,擁有海洋氣質的烏石鼻亦深深地擄獲早田這位東京旅人的心。早田特地以烏石鼻來命名3個新種,包括2種蘭科植物,其中烏石鼻芋蘭為無葉蘭,蔓莖山珊瑚屬腐生蘭,平時不易見,五月時適逢兩者的開花期,所以才被專注採集且剛好路過的早田所發現。
由於早田在烏石鼻採集標本的日期只在14日當天,因此無法確定他當晚落腳何處,但是以食宿環境與路程調配研判,應該是會通過粉鳥林,下到東澳駐在所的海邊來比較合理。那兒是沿途七個駐在所當中編制最大的,有4名巡查、1名巡查補及4名隘勇,共9人駐守。
早田望著飛魚季裡蔚藍的東澳灣,心情必然無比舒暢,就暫且留下來品嘗海鮮,與巡查們話家常,悠閒地度過一個海風輕拂的愉快夜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