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大堡礁瀕危爭議 #環境保育還是政治操作?〕
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於六月二十二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議將列入瀕危名錄。
消息一出後,引起澳洲政府極大的不滿,認為大堡礁被列入瀕危名錄會影響澳洲當地的觀光事業以及抹滅澳洲過去對於環境保育的努力,且澳洲官方直指這是中國在背後所做出的政治動作,但是國內環保團體與民間人士卻不認同澳洲官方提出的說法。
▌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的影響與原因
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指示,被列入瀕危名錄的世界遺產將可能面臨到「即時性」或「潛在性」的威脅。
在正式被列入名錄前,世界遺產委員會與相關國家來合作,一同評估遺產所面臨的潛在威脅且制定出改進、補救的措施,最後才經由委員會最終決定是否列入名錄中。
但是已經在名單中的遺產,如果在環境保育政策上未見改善者,該遺產可能會被世界遺產委員會直接除名,後果嚴重且影響深遠。
那麼大堡礁為何被提案要列入名錄呢?大堡礁目前受到嚴重的氣候變遷影響,主因是受到海洋熱浪的侵襲,近五年來已經歷三次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再來次要的原因是受到工業化學燃料開採的工業汙染。
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遺產是因為氣候變遷而被列入名錄的,以我們熟悉的例子來看,如吳哥窟是因為受到柬埔寨的內戰影響而納入其中。
若是在七月的委員會同意通過大堡礁列入瀕危的提案,那麼大堡礁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被納入名錄當中的世界遺產,這對於澳洲政府而言極為難堪。
▌中澳爭議再度延燒
原先在經濟方面就已經惡化的中澳關係,如今再將戰場移到了環境保育的領域上。面對大堡礁瀕危爭議,澳洲環境部長蘇珊雷伊代表官方表達強烈的不滿,她認為這次的爭議是本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輪值主席中國從中作梗,世界上有許多正因氣候變遷而受到威脅的遺產,但委員會卻唯獨只點名了大堡礁。
在比例原則的角度上來看是有疑慮的,也讓澳洲政府認為是與他們交惡的中國所做出的政治操作。
▌澳洲國內如何看待?
但澳洲民眾與國內環保團體並不買單自家政府的看法,澳洲野生自然基金會海洋負責人則認為並沒有國家能夠介入草案的決策中,大堡礁近年也確實受到了毀滅性的危機,近百分之五十的珊瑚礁已經受到了破壞。
國內人士則認為這次大堡礁的爭議是為澳洲政府的減碳、暖化政策進行施壓,說明澳洲的環境問題已面臨危機。
▌澳洲經濟與政治的兩難
現任澳洲總理莫里森為自由黨成員,莫里森在前年大選時就主打經濟牌希望能夠穩定地帶領澳洲經濟持續發展。從去年的數據來看,澳洲已經連續28年未曾出現經濟衰退,成為了全世界最抗衰退的國家。
在澳洲能礦產品的出口與經濟的成長有一定的正相關,若是採取積極的環保政策可能會讓澳洲的經濟成長受到一定的阻礙。
同時在環保政策的部分,莫里森所屬的自由黨對比在野的勞工黨在對面環境保育的政策是相對不積極的,像是自由黨從2015年開始就凍結了減碳的相關政策。
近期澳洲的新任副總理巴納比·喬伊斯宣誓上任,他所屬的國家黨嚴重依賴化石燃料和採礦,在未來他的政治立場、想法可能會使莫里森更難在減碳計畫中跟上各大國的腳步。
▌澳洲的減碳計畫
澳洲政府承諾在203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需要較2005年減少26%至28%,但是政府並未把2050淨零碳排設為國內法定的目標,在2025年才會遞出2030年後減碳計畫中的國家自訂貢獻目標。
同時澳洲政府也強調將要進行相關方面的技術投資與合作,如發展出清潔能源的技術,盡可能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淨零碳排:為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互相抵消,最終達到零碳排放量的效果。)
澳洲政府需要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政策上有更積極的作為,同時保持住澳洲的經濟成長且不得衰退。從這次爭議中我們能知道,環境保育的議題在澳洲政治當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也成了澳洲政府眼前最棘手的難題。
#臺灣 #時事 #生活 #新聞 #政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民主 #澳洲 #大堡礁 #觀光 #旅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 #汙染 #碳排放 #經濟 #環境保護 #環保 #環境 #世界遺產 #氣候變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
澳洲 環境問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626華爾街日報
*【Delta冠狀病毒變種在澳洲、以色列引起傳播,印度警告新的變異】
雪梨部分地區被封鎖,以色列政府重啟居家戴口罩規定;印度警告稱,新的變異對Covid-19大流行控制構成了相當大的挑戰。
https://tinyurl.com/yzkcesdj
*【美國經濟波動不定,數據可能面臨較大修正】
在觀察數據方面有一條經驗法則:如果想瞭解事情的發展趨勢,需要關注修正數據。資本支出目前可能就面臨這種情況。
https://tinyurl.com/yzxa7ajs
*【標普500指數收高,延續周漲幅】
美國股市反彈至2月以來最好的一周,從銀行到石油生產商和製造商等所有行業的股票都強勁上漲。週一股市大漲,道瓊工業指數創下3月份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儘管隨後幾天漲幅放緩,但股市仍基本保持上漲態勢,標準普爾500指數週四和週五都創下收盤新高。
https://tinyurl.com/yzoup4vo
*【拜登和參議員就約1兆美元基建計劃達成一致】
美國總統拜登和一些中間派參議員就1兆美元的基建計劃達成一致,落實了一項尋求已久的跨黨派協議。白宮和議員們現在試圖將該協議與民主黨謀求的一份更廣泛的方案一同在國會推進。
https://tinyurl.com/ygr37b2q
*【邁阿密地區公寓倒塌:搜索進入第二天,159人失蹤,4人確認死亡】
搜救人員在倒塌的公寓奮力搜救,目前已有至少四人死亡,159人下落不明。拜登總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指示聯邦資源提供幫助。州長Ron DeSantis表示已與總統通電話,談到有必要對這場複雜的災難採取協調、長期的應對措施。
https://www.wsj.com/articles/search-at-miami-area-condo-collapse-yields-more-bodies-overnight-11624624839?mod=hp_lead_pos7
*【美俄峰會後歐洲在是否與普丁會談問題上出現分歧】
法國和德國提出了一項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直接會談的提議,但遭到其他歐盟國家拒絕。
https://tinyurl.com/yk2x7khq
*【司法部稱喬治亞州的新投票法旨在限制黑人投票】
拜登政府週五控告喬治亞州,其新投票法旨在限制黑人選民的權利,這標誌著該政府首次對共和黨支持的多個州,收緊投票法的努力提出此類質疑。
https://tinyurl.com/ygchof9v
*【消費者支出有望推動夏季增長】
有跡象表明,服務支出有增長空間。商務部表示,隨著夏季活動的開展,5 月份的娛樂支出比上個月增長了 3.5%。航空旅行也有所增加,美國航空公司的預定座位進入夏季。單獨的數據顯示,收入超過 20萬美元的家庭,5月份在餐館的支出比 4 月份增加了 16%。
https://tinyurl.com/yfcdx23f
*【美國籃球運動員在中國被秘密軟禁八個月】
一個人權組織稱,中國一種合法的監外拘留形式往往讓在押者與家人及律師失去聯繫,而且這種做法被「大規模」運用。
https://tinyurl.com/yjvkr5mw
*【Derek Chauvin因謀殺佛洛伊德被判刑22.5年】
法官說,他的決定是基於法律,而不是情感或輿論,Derek Chauvin是嚴重濫用權力和手段殘忍。
https://www.wsj.com/articles/derek-chauvin-sentencing-11624566871?mod=hp_lead_pos1
*【報導:松下出售了所持全部特斯拉股份】
《日本經濟新聞》週五報導稱,截至3月底,松下出售了所持其電池客戶特斯拉的全部股份,可能獲得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益。
https://tinyurl.com/yf8mp5wh
*【食品企業稱應對氣候變化要付出代價】
食品企業的高管表示,消費者正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企業正在可持續舉措方面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資金。
https://tinyurl.com/yecngwj8
*【美眾議院批准最後一項反壟斷提案,科技巨頭不甘束手就擒】
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週四投票批准了一攬子六項反壟斷提案中的最後一項,即《終結平臺壟斷法案》,該提案將限制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旗下平臺的主導地位來推廣自身其它業務並使競爭對手處於劣勢的能力。
https://tinyurl.com/yfzgweuv
*【北極冰層融化啟動俄羅斯百年夢想,或與美中爭奪新航線控制權】
北冰洋的冰層融化使俄羅斯數百年來的一個夢想更加接近現實,那就是借助穿過該國北部水域的航道使該國成為一條新的全球貿易航線的中心。
https://tinyurl.com/yfppcekd
澳洲 環境問題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中國應積極吸引移民 「三胎」非應付老齡化最有效方法
文章日期:2021年6月4日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公布了2010至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只微增了5%,正式超過14億人口。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率只有1.6左右(適齡生育的女性更低,只有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期待已久,內地政府終於再放鬆人口政策,容許生第三胎。一如所料,中外的即時反應以負面為主,異口同聲肯定這些政策改變無用,每年最多只將帶來微不足道的數萬額外新生嬰兒。現今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口子已需要照顧4名父母,如真的生3個孩子,豈不是要負責9個人生活!須知現在養1個孩子都已經非常昂貴,如何能夠負擔3個?
我知道要逆轉生育率非常困難,根據「人口轉型理論」(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隨着經濟發展,嬰兒夭折率下跌,教育水平上升(尤其女性),生育率自然下降。何止中國,所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洲,人口增長都在放緩,日本及韓國人口更已開始下跌。連印度的生育率都落後1980年的5以上,跌至現在的約2.2。去年加上疫情,美國新生嬰兒更加速下跌了4%,證明某些人預測會因夫妻被疫情困在家中而在一年後出現一次「疫情嬰兒潮」是完全錯誤的!疫情中,所有人心情煩躁,何來心情享受魚水之歡?反而家暴和離婚率有所增加。
農村人口多 提供經濟利益或鼓勵生育
「人口轉型」雖可說是大趨勢,但並非自然科學定律,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情况都不盡同,即使不易逆轉,但不等於完全不受政策和科技發展所影響。即使在中國,雖然城市化已剛超過了50%人口比例,即是仍有近半人住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或較容易利用各種經濟利益,例如西方流行的所謂「牛奶金」,或更有效的房屋津貼和價錢優惠等手法,去鼓勵生育。
近日香港是個好例子,本來很多人抗拒疫苗,有發展商捐出一層樓,作為鼓勵接種疫苗的獎品,都收到很好反應,預約人數馬上跳升超過50%,但其實此計劃的每人平均成本很低,可能20元不到!如利用類似手法鼓勵生育,可能亦有點成效呢!除經濟鼓勵方法外,現在醫學昌明,另外還有很多人工受孕和基因工程的新科技和方法,但當然道德和安全性都是重要考慮。
中國人口的最差預測是到2030年代中人口見頂(新增勞動人口早在2012年已見頂),到2100年,人口更將「腰斬」下跌一半,回到約7億人。很多人擔心這將帶來巨大經濟災難,應驗西方人的詛咒,「China will get old before it gets rich(中國未富先老)」,未來那麼多的老人家,靠誰來奉養和照顧?中國確要小心有這個可能,但毋須過慮。
以美國為例,也有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本來亦有很多人擔心當二戰後至1960年代初出生的Baby Boomers到退休年齡時,社會將無法應付此龐大的醫療和社會福利財政壓力。事實上,即使美國財政赤字和總債量不停上升,但由於過去40年,利率也不斷下降,結果利息支出對GDP比例,不升反降,再加股市長期表現奇佳,負擔能力綽綽有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近日繼續呼籲美國應以比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更大量的基建投資,來替代老齡化社會的自然疲弱消費需求!
同樣政策適用於中國嗎?我認為答案是「yes and no」。我贊成人口老齡化自然減慢長期消費增長,帶來巨大通縮壓力,所以現在所見到的通脹反彈,只因經濟重開對供應鏈製造的短期壓力,只屬過渡性,而非結構性通脹。
1970年代為近代消費通脹最嚴重的年代,當時全球人口增長亦是最快的,再加上當年是「石油年代」的高峰期,所以每當OPEC減產,馬上挾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現在全球女性生育率已跌近半,只約2.4,加上世界已進入無限供應的「數據年代」,所以何來結構性通脹?如長期通脹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將是全球政府和人民,決定為對付氣候變化,寧付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加速轉移到太陽能、EV(電動車),以及各種減碳排放生產鋼鐵和混凝土但仍較昂貴的綠色技術。
人民幣倘成功國際化 將減未來財政壓力
但中國面對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缺乏美元的話語權。美國至今仍可隨意行使美國獨有的「exorbitant privilege」(過分特權),亂印鈔,肆意操控利率曲線,基本上即把財政負擔推給全世界投資者幫他埋單,但竟然仍無損美元地位!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真正短板絕非製造業,連半導體也不是,中國的真正短板是金融和傳媒。如中國能提升人民幣地位,成功國際化,即使不能代替美元地位,但將對減低未來財政壓力,大有幫助。如再加上成功打造股市的健康慢牛,當然亦對退休基金和人民自己積穀防老,有莫大幫助。
除財政擔憂外,很多人亦擔心未來勞工短缺問題,包括誰來照顧大量老人家?中國人非常相信科技,寄望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5G和AI等新技術,工廠變得更自動化,連家居工作,包括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護理,都可由機械人替代人力。但兩周前我在文章中已解釋過,5G和AI的發展速度都遠遜預期,尤其如駕車和照顧老人家等關乎安全的任務,當成較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問題來處理,可能是個基本性錯誤,因為這些是極需要可見將來仍沒有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需擁有「common sense」,才能解決的問題。
如真的不能提升生育率,科技亦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那麼是不是真的絕望?當然不是,其實最實際和最有效化解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移民。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以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同時亦是最符合全地球利益,減低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最佳方法。即使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增長緩慢,但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增長率仍高,所以全球人口仍以每年約1.1%的頗快速度增長,為世界環境製造不小壓力。我不清楚此增長率是否過急,會否因此而威脅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從而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危險臨界點。
人口問題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息息相關,每個國家不可自私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漠視全球人口和環境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自遠古石器時代以來,從非洲開始,人類遷徙大方向按照兩個原則:第一是人類「滲透」(osmosis),從人口密度高,遷至密度較低的地方,過去500年,南北美洲和澳洲的開發,就是最佳例子。第二是人類亦會遷至即使人口密度較高,但經濟發展機會亦較多的大城巿;所以即使日本人口已在收縮,但東京都人口仍在增長,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明顯也有同樣情况出現。
美國有大量經濟機會 排外無礙吸引力
美國當然是移民建國的最成功例子。數百年來,不停吸引全球移民去尋金、尋找機會,亦有人為了逃避原來出生地的戰亂、饑荒和貧窮。美國每年接受超過100萬名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總數量亦遠超過1000萬。移民不止為美國帶來全球精英,亦帶來更需要的勞動力,如真的杜絕非法移民,全美國將無人收割水果和蔬菜,更沒有工人為富人修葺花園和打理家務。
當然在美國和歐洲等地,移民亦帶來嚴重種族關係和其他社會問題。反移民潮正是過去數年,西方民粹崛起、推動英國脫歐、不少歐盟國家極右主義抬頭,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推手。不少歐洲人誇張地擔心在不久將來,歐洲甚至將變成伊斯蘭為大多數的地區。長遠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伊斯蘭教徒仍只佔歐洲人口不到10%,真正害怕的原因仍是種族主義居多。况且,近日中東和北非難民加速湧入歐洲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跟歐洲和以色列等盟友,在中東啟動多場不義之戰,大量殺戮伊斯蘭教徒,他們才會遭巨大生命危險,逃亡到歐洲。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擁有大量土地和經濟機會,所以吸引力更大。即使特朗普如此排外,大量減少移民和工作證額度,近日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與日俱增,仍無礙美國對大量移民的吸引力。當拜登一上台,數以百萬計的中美和南美人即湧至美墨邊境,企圖偷渡到美國,希望拜登特赦,或最少不會遣返所有非法移民。
有些西方「聰明人」已指出,美中之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正取決於美國處理移民的政策。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如此比例不改變,毫無疑問,即使美國使盡陰招,包括貿易和科技戰,抹黑中國等,中國名義GDP仍必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並且將繼續拉開距離,變成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打仗則兩敗俱傷,絕不可行,唯一最有效抗衡方法是加速接納移民,但當然要非常小心處理種族關係,和對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範疇的影響。過急的移民速度將帶來極大社會矛盾,即使特朗普已下台,但很多社會問題仍未解決,未來隨時可因移民問題而再度爆發。
中國吸納移民 更需要一般勞動力
我當然不贊同此修昔底德陷阱、零和遊戲式的觀點,但我認為基於老齡化問題,中國也必須考慮移民政策。中國大多數人為漢族,雖然有50多個少數民族,但大多都已歸化中國多年,並非移民。
近年因經商和留學交流,多了不少外國人居住在中國,在一些餐廳已開始見到外國人當服務員,據聞有些工廠亦有顧用外勞。但整體人數仍有限,拿了永久居留權的應不多,入了中國籍的就更少了。我鼓勵中國採取更積極吸引移民政策,精英當然歡迎(雖然大學生過剩,但全球精英可帶來創意和新市場),但其實可能更需要一般勞動力,尤其未來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
我非常歡迎中國逐步開放人口政策,但原因並非天真期待純粹藉此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和相關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此政策改變符合人道立場。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2748057226&issue=20210604
澳洲 環境問題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O90yQF0ds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