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美容大王
快跟著影片來爆汗!超過癮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
激 能有氧 在 柯夢波丹Cosmopolita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OSMO美容大王
連假剛放完,身體好沉重...真的該來認真甩肉了!
💋看更多熱門新訊快加入柯夢LINE@ https://bit.ly/2zBXSKe
激 能有氧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聽說大家都在問:有氧到底會不會掉肌肉?】
最近粉專有些粉絲問我關於有氧運動問題,問的人有點多,翻翻網頁才知道這是最近的火熱議題。
這有多不值得去吵,就好比當初大力提倡生酮飲食的國外醫師不只後來復胖,自己最後也過世了;但明明世間就有很多靠生酮飲食的人,不只變瘦,不止活得好好的,還擺脫許多身體不適。
有氧運動到底會不會掉肌肉,真的沒有什麼好論戰的,尤其是,如果連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怎麼區分 (知道跑步不等於有氧,重訓不等於無氧運動吧?)都不清楚的話,那麼看各個專家網紅們吵來吵去,就會更加霧裡看花了!
論戰彼此的觀點,結果最可憐的是想要與喜歡運動的大眾了.......
「啊我現在就是想開始運動,那我做有氧運動不就沒肌肉了?」
「我就想減肥啊,難道不能有氧運動了嗎?」
「我熱愛重訓練肌肉,所以不能有氧運動囉?」
這邊提供給大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是哪個專家找了哪些文獻就代表他陳述的是事實。
台灣人們已經被教育到,知道許多網路農場文不可信,所以只要能被提出有研究支持的,就很科學,是事實,我們都要學起來....所以總會有許多聰明的專家,為了擁護自己的論點,找了研究論文支持,然後觀眾就認為:「對對對~你看看有研究的,這才是對的啦」,反而忽略了科學的本質。(我也是這樣一路走來的!開始懂的找研究,然後相信研究,最後自己開始走入研究,才知道研究不該是這樣子。)
#真正的科學不是這樣子
真正的科學永遠適當要保持著批判性思考,不滿足於單一結果。譬如學術研討會上,你會看到的是一篇研究發表後,台下將會有一群學者針對研究提出各種質疑,從研究設計法、實驗對象、實驗細節、跑統計的方法....通通都要質疑一次;也不是每一篇研究,都會被認為是有貢獻的研究。
所以說回 #有氧運動到底會不會掉肌肉?會肯定的說有氧不會掉肌肉,或是有氧會掉肌肉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科學家。
真正的科學研究沒有黑與白,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變因實在太多了!
只有不斷的假設、佐證、推翻,再假設、佐證、推翻......
所以科學才會一直在進步啊~~譬如當初提出運動傷害要冰敷的Dr. Gabe Mirkin,現在又推翻了自己當初的研究,指出運動傷害後冰敷其實沒有好處;這是科學的精神,科學家未來總是可能再推翻自己的觀點。
但是還是要幫大家解惑一下:
關於有氧會不會掉肌肉,這完全要看你的狀況、你的目的、你的方法。
一個肌肉量高的人做有氧會掉更多肌肉甚於脂肪,但是透過研究歸納的方法,可能時間的掌控可以讓他掉肌肉的程度極小化;一個體脂肪高的人,做有氧運動消耗掉的脂肪一定多過於肌肉,這就是個體差異的差別之一。
你有沒有壓力荷爾蒙過高的問題,也影響著做有氧運動會不會更容易掉肌肉;
你在生理週期的不同期間,女性荷爾蒙變化也影響著你做無氧運動與有氧運動的能力與能量使用;
這些變因很難通通設計到實驗裡,設計進去了也不容易管控,所以才有各種研究與論文,呈現著兩種不同的結論。
難在你還要考量到很多生化,譬如:
有氧和無氧訓練適應,是由不同的壓力源激活,它們通過不同的生理途徑發生,激活不同的基因信號通路,並且導致不同的身體性能結果。 例如,有氧耐力運動的主要基因轉錄途徑AMPK激活,卻可以抑制力量訓練的mTOR激活,從而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和生長。(白話就是說,從你的生理觀點上來看,你做有氧運動就是會影響肌肉蛋白質合成)。
但是,你要一個基本心肺能力都沒有的人,不從有低強度氧運動開始做起嗎?
你要一個進行健美運動最後需要極低體脂,低卡路里飲食的人,不做有氧運動而是繼續高強度無氧運動嗎?(那他可能先荷爾蒙失調給你看)
你要一個體脂高到不行,卻又對運動沒有基礎的人,放棄一個簡單又能減脂的運動方法嗎?
有氧會不會掉肌肉,要考量的個體因素太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必須了解宏觀的研究,最後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而身為一個好教練,也應該是為客戶找到適合他的方法,而不是單單只擁護一個觀點。
要成名有一種捷徑,只要擁護某個反差觀點,然後極力去說服大眾,就很容易紅起來......問題是,你知道這樣單一觀點的思考事情,其實對自己一點都沒有幫助。
目前,我只知道幾件事:
你不好好吃飯一定會掉肌肉!
你不開始運動一定會掉肌肉!
你不好好睡覺一定會掉肌肉!
一直跟大家吵論述也會掉肌肉,因為壓力太大了哈哈哈!
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小女子的極簡單結論就是:
#要不要有氧運動端看個人狀況和興趣意象
現在要好好來工商時間一下了,畢竟許多議題和知識與宏觀觀點,短短一篇文章無法講明白。
➡️入門課【Hahow學苑_女性增肌減脂高效訓練 】
https://hahow.in/cr/melodywan
這一堂適合所有需初學者,還有當初考教練時沒有接觸過太多荷爾蒙與生化的同學。從基本觀念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運動與飲食的方法,增肌減脂絕對不是只是重訓與有氧那麼簡單而已。
➡️進階課【實體課🔹高雄🔹新課綱 女性增肌減脂備賽】https://reurl.cc/e8vMjM
這一堂更適合已經在使用器材重量訓練,甚至是有健美賽事比賽目標,期待維持精實線條的同學。課程小班制所以會針對週期化訓練、重訓與有氧運動的安排有更精細的教學,不讓你狹隘的看單一觀點,而是學會會自己與學員安排適合運動達到目標的方法。
➡️每週運動課✨筋肉媽媽與Rody團體課✨
客服時間:平日11:00~18:00
客服Line ID:@jzfitness
請加入客服line私訊方式詢問報名
就是讓我與Rody老師,陪大家每週養成運動習慣啦~純粹的運動班喔!
激 能有氧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忙碌的醫師生活又該如何安排運動時間呢?
打網球:練心肺又能防失智
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比較常做的有兩個運動,分別為網球及重訓。提及選擇網球的原因,他表示,是因為受到曾是網球國手的舅公啟蒙,從小就開啟了打網球的生涯。他也進一步表示,打網球是一個很好有氧運動,能夠促進心肺功能;同時由於打網球需要快速移動,可以訓練平衡感、敏捷度、肌肉爆發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再加上打網球常常需要動腦,」林志豪醫師說,對打過程中需要思考策略,在快速移動中又要做決定,此外,也需要與人互動社交,所以對腦部的訓練也有幫助。他提及,打網球除了本身帶來的好處外,也有更多的附加價值,「所以我滿喜歡網球這個運動的。」
練重訓:提升肌肉力
後來因為太太邀請的關係,也開始接觸重量訓練,林志豪醫師指出,打網球對於肌肉力量的訓練相對有所不足,所以很多人網球打了非常多年,可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夠,還是常常會受傷。
「年紀愈來愈大,我開始發現肌肉力量不夠,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林志豪醫師說,重量訓練能夠使肌肉更強健,同時也能提升身體的敏捷度及穩定度。
不動才是顯老、腰痛的原因
醫師生活如此忙碌,平時又是怎麼堅持運動,並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常常忙到沒有時間,也沒有力氣運動,整個在當住院醫師的過程中,幾乎都沒有在運動。
直到升上主治醫師的一、兩年後,林志豪醫師透露,自己腰椎開始出現狀況,常常在門診結束後都痛到站不起來,甚至連開完長途車後,想下車都沒辦法做到;明明沒搬重物、也沒受傷,卻常常挺不起腰,「痛到受不了。」
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後,發現腰椎的第4、5節退化得很厲害,當時只有30多歲的林志豪醫師,腰椎狀態卻像50、60歲的人。腰痛的狀況沒有好轉,連早上起床都很困難,他分享,有一次早上彎腰駝背、勉強走到浴室梳洗,就被鏡中自己的狀態嚇了一跳,「我彎著腰,又挺著一個肚子,整個看起來老態龍鍾。」
發現自己有初老現象,林志豪醫師驚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行,尤其是身為醫師,常與患者提醒要如何保持健康,更得以身作則。
提及如何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表示,自己週末有空時就會打1~2個小時的網球;而週間則是會安排兩天請健身教練指導重量訓練。其他時間則會在沐浴前,自主重訓10分鐘左右,至今維持了兩年的運動習慣。
持續運動:除痠痛更消鮪魚肚
兩年持續的運動習慣,林志豪醫師說很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再彎腰駝背,肚子也消下去,「甚至有時候隱隱約約還有六塊肌。」他表示,維持訓練習慣至今,身體的確變得更扎實也更健康。
保護血管:有氧與重訓搭配更有效
該如何預防中風、失智是許多人十分關心的議題,身為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醫師推薦大家能有氧及無氧搭配進行。
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
除了能促進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對於預防中風、失智,以及偏頭痛等疾病,也都很有幫助。
重量訓練
林志豪醫師指出,有時候單靠有氧是不夠的,許多中老年人會腰痠背痛、走路無力、失去平衡等,就是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單純只靠有氧運動,無法刺激肌肉生長,建議可以加入適當的肌肉鍛鍊,有助改善上述問題,甚至得到根本的解決。
愈年輕開始運動愈好
「健康的培養沒有速效,」林志豪醫師認為,我們應該進早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就能預防很多疾病。許多腰痠背痛的患者,尋求許多能立即見效的治療,但大部分都沒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運動可以從無到有,先有就好!」雖然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沒辦法抽出太多時間運動,但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先從一周兩天、一次20~30分鐘就好;內容就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種類,慢慢養成習慣後,再增加內容的多樣性。
此外,林志豪醫師也說,可以多加善用零碎的時間,好比中午休息的時候,一次10分鐘、一天做個2~3次的鍛鍊,累積起來有30分鐘,也能達到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醫師傳授訓練訣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kUZlLdoDu6o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OsrXruXxb0I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相關文章】
比地中海飲食更防失智!神經內科醫:這樣吃效果才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1
重訓新手必看!健身狂魔幫你整理新手重訓菜單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72
醫:唯一可治十大死因的處方—重量訓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29
#林志豪 #重訓 #有氧運動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