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皮書」只有參考價值卻沒實質效力,瀕危物種究竟誰說的算?】
紅皮書(IUCN Red List)的瀕危指標,是經過統合現有的科學資料評估而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事實上,紅皮書本身是沒有強制效力的。
像是被評估為「極危」且被列入CITES附錄中的紅肉丫髻鮫沒人管,但被評估為「瀕危」的鯨鯊在許多國家卻都已立法禁捕或保育,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瀕危物種 #紅皮書 #動保 #CITES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自然保育聯盟4日公布新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新增了四千個物種,使追蹤評估中的總數達到13萬8千多個,當中約有三萬八千種,包括科莫多巨蜥、鯊魚跟魟魚都面臨永遠滅絕的高風險。一度瀕危的黑鮪魚,則因保育有成,出現回升跡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瀕危物種紅皮書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4日公布新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新增四千個物種,總數達到13萬8千多個。一度瀕危的黑鮪魚,則因保育有成,出現回升跡象。
IUCN紅皮書小組主任希爾頓泰勒表示,可歸功於鮪魚產業的永續管理。
瀕危物種紅皮書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漁業署面對黑鮪魚產量過剩情形時,提出的解方竟是補貼做「罐頭」?
東港黑鮪魚捕獲量在1999年超過11,000尾,之後便連年減少,2012年創新低只剩下505尾。
今年東港黑鮪魚捕獲量再創14年新高,東港區漁會推估可能是因為疫情關係較少人出海捕魚,環境破壞減少讓今年的漁獲量大增,今年有可能突破4,000尾。
雖然漁獲量大增,但價格因疫情嚴竣導致觀光、餐飲相關產業需求低,黑鮪魚拍賣平均價下滑3成。市場需求減少,漁業署不僅沒有藉此契機輔導漁民轉型,反而提出獎勵機制,鼓勵漁民將新鮮漁獲作為加工罐頭或保存食品食材,每罐就能得6元獎勵,若原料為黑鮪魚,獎勵加碼至15元。
太平洋黑鮪魚早在2014年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黑鮪魚也因為過度捕撈、成長緩慢等原因,列入「紅燈:避免食用」的名單中。
這次疫情,意外讓海洋生態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生機的機會,但疫情結束後,漁撈活動將再恢復過往活躍狀態。
為何漁業署面對市場需求大減的情況下,仍以補助、獎勵等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措施,無視海洋生態與漁民生計長期、永續的發展。
面對大海資源不斷減少、環境持續受破壞的未來,漁業署應趁此機會將補貼用於輔導漁民轉型,才能有效幫助漁民未來生計,亦逐步邁向海洋永續的全球趨勢。
疫情下漁獲大增的事實,證明限制捕撈是極為有效的保育措拖,更有助漁民增加漁獲。
我們認為,海洋委員會所推動的《海洋保育法》草案當中有「海洋庇護區」以生態系統為保護標的,即有機會拯救瀕危的黑鮪魚與復育其他魚種資源。然而草案卻已在行政院等待核定超過一年,遲遲不見政府積極保育海洋的決心。我們呼籲應儘速通過草案,創造庇護效果,改善沿近海的海洋生態系統,才能重新創造永續的漁業資源。
別讓鮪魚消失,擴大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刻不容緩:https://act.gp/3veu9OD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瀕危物種紅皮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4日公布新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新增了四千個物種,使追蹤評估中的總數達到13萬8千多個,當中約有三萬八千種,包括科莫多巨蜥、鯊魚跟魟魚都面臨永遠滅絕的高風險。一度瀕危的黑鮪魚,則因保育有成,出現回升跡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3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