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乖乖在家裡陪媽媽 做個孝順女兒 順便就整整東西! 不小心又發現一個想當年 在西藏挖到的小腰包 材質應該是銅的 挺重的 原來上頭應該還有一片皮帶 時間久了也沒好好保存 就不見了!挺可惜的!
看起來應該有些年紀了 上網爬了爬 這玩意兒應該是”火鐮“ 當年藏族沒有打火機 用它和火石敲打 就可以點火了 皮子看起來有點老 不敢用水洗 上面的銅青怎麼辦呀 呵呵呵 以前的工藝還是不錯的~
#西藏火鐮
#老式打火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火石打火機怎麼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現在沒什麼本土雜誌能看,只能看看國外雜誌的線上版 ... 這個「荒野版流言終結者」主題可能有興趣的人比較多?
開宗明義,作者說「我們所知道關於大自然的一切不見得都對,趕緊遺忘這八個誤解吧!」當然這個受眾是美國人,氣候與地形與台灣不盡相同,但還是可以當作參考。
舉例:比較一下老外的常見誤解和我們常見誤解有何不同 😆
.
好啦我還是簡略翻譯一下。
【誤解#1】苔癬主要生長在樹的北面
現實:首先南北半球的情況不同,苔癬在北半球喜歡北面,在南半球可能就喜歡南面,但這也只是大概的情況而已。影響苔癬生長的因素有很多,環境中的樹木、山脈都能在樹上製造陰影,利於苔癬生長。此外在濕度高的地方苔癬可能四面都有 ,所以不見得是個判斷方位的好工具。
評:以台灣這種高濕度氣候配上幼年期地形 ... 應該不會人拿苔癬當指北針吧 (汗)
.
【誤解#2】只要是黑色莓果或藍色莓果都能吃
現實:採集者的準則是幾乎是所有白色或黃色莓果都具有毒性,50%的紅色莓果有毒,大部分藍色或黑色莓果皆可食用。以準則來說大致上準確,但不能保證安全。「大部分」不是指全部,隨便吃黑色或藍色莓果可會要了你的命,所以除非100%肯定,不要吃最好!
評:我在台灣山上只吃過懸鉤子。嚮導說可以吃我就吃,但印象中似乎不常看到別的莓果?
.
【誤解#3】只要是流動的水都能喝
現實:不管溪流有多快多清澈,都可能帶有病原體。溪邊可能有正在腐爛的屍體,動物也會在其中大小便,讓像是鞭毛蟲或隱孢子蟲這類寄生蟲進入的清澈的水中。雖然原則上來說活水比死水安全,但不是100%的安全。有時間的話還是用濾水器、紫外線或二氧化氯碇來淨水吧!但如果你迷路了且正在嘗試求生,還是喝吧。
評:常聽到嚮導跟原住民協作說,哎呀你們平地人腸胃可能不好不要亂試 ... 試了要拉很多次才會百毒不侵,沒錯!!於是我極少喝未經處理過的生水,天知道溪水上流有沒有死掉的水鹿或山羌?話雖如此,似乎不常聽到有人在山上喝生水卻被寄生蟲附身的故事?不知道有誰能分享一下呢?
.
【誤解#4】熊只在早晨與黃昏活動
評:呃,這題跳過。美國的熊請參考電影《神鬼獵人》,台灣的熊請參考《黑熊來了》,這樣才能知道為何熊一直是美國戶外安全教育的一環。台灣黑熊?除非是人類遺留廚餘或山屋食物沒封好,想碰還碰不到哩 ...
.
【誤解#5】用兩顆石頭互相撞擊就能生火
評:跳過。馬蓋先看太多?看過武俠小說起碼也會知道要火刀跟火石,不是隨便兩顆石頭都行。除非你是像貝爺一樣的野外求生專家又要做節目,帶個10元打火機比什麼都靈啊~ (美國打火機不流行還建議帶火柴哩)
.
【誤解#6】毒蛇都是三角頭
現實:三角頭並不是完全準確的方式。這個觀念的來源是北美的響尾蛇,由於實在是太常見了,所以讓人們相信只要是毒蛇就是三角頭。事實上,其他種類的毒蛇,例如眼鏡蛇和珊瑚蛇都是圓頭:甚至無毒的蛇也會在遭受威脅時讓自己的頭變三角,讓事情更加複雜。好消息是,大部分被蛇咬的人都是蓄意玩弄蛇的傢伙,所以不要去招惹蛇就好啦。
評:台灣山上的毒蛇還真不少,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雨傘節我都碰過,但實在沒啥好怕,甚至有點可愛或令人尊敬 (例如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再說比起蛇,土蜂或虎頭蜂恐怖一百倍好嗎 ...
.
【誤解#7】大蒜可以驅蚊
評:跳過 (老美怎麼會有這種認識啊!!)。驅蚊的王者叫做DEET,不然就是物理性的蚊帳,其他的不要多想了。話說在台灣爬高山的比較不用怕蚊子啦,混郊山跟中級山的才要注意。
.
【誤解#8】死掉或休眠的毒藤不會傷人
評:跳過。嗯 ... 文中講的植物不能套在台灣上,而且有常識的人應該都會自動迴避焮毛植物或是咬人貓、咬人狗這種常見的蕁麻屬植物吧。至於死掉後還能不能傷人,我沒親身實驗過不確定,應該 ... 還是會痛?😂
火石打火機怎麼用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年期間】按習俗每日一冷是公休。可是科宅編還是亂入友站,寫了些強制科普的冷知識,今天搬運過來。
這張 Pansci 泛科學的豬年科學賀年卡——泛科娘祝大家「豬鈰銣鐿」有一點微小問題......呃「#鈰」「#銣」「#鐿」三種元素非常的冷門,觀者不是很能懂其中的福氣所在。
沒關係!讓小編講給你聽。(顯示為一邊聽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正宗春晚一邊打字)
【鈰】讀 ㄕˋ 音同市——你沒聽過但一定用過的元素。
鈰(Cerium, Ce)的名字來自小行星帶天體穀神星(Ceres),但讀者不一定是天文迷,不一定很瞭小行星帶是啥,甚至可能還沒看超級值回票價的科幻影集《太空無垠》←堪稱傑作。
生活化一點的梗?好喔。打火機中的打火石,雖然稱為「石」但其實是一顆金屬合金。通常成分是鑭(唸藍)或鈰,加上銅或鐵的合金。鑭和鈰屬於鑭系元素家族的前兩個成員,是最活潑的。一般聽到最活潑會想到個子嬌小,但鑭和鈰其實是家族裡最胖的兩員。SciNote: 鑭系收縮
因為原子的半徑大,很難抓住最外側的電子,電子容易跑到氧氣那邊 → 然後鑭/鈰就很火爆的在空氣中自燃起來了。原來是潑辣,不是活潑XD。以上是打火石起火的原理。
鈰元素祝你打保齡球天天打火雞,很福氣不是嗎?
※FYI 火雞就是連續三個全倒。
【銣】讀 ㄖㄨˊ 音同如——比黃金貴,比鞭炮還炸的元素。
在地殼當中,銣元素的含量不算少,但是因為並沒有礦物極度富含銣,所以提煉它就很難有經濟效益,這就是為啥銣的售價比黃金還貴了。但銣的用途其實也很少,考慮供需效應之下,就沒有讓它太貴。說起來整個週期表裡的元素,大半售價都比黃金貴,不能說有多獨特XD
銣身為鹼金族裡第二胖的成員(僅次於銫,鋰鈉鉀銣銫),因為一樣的原因,越胖就越容易氧化。所以銣也會在空氣中自燃,丟到水裡甚至會爆炸。
銣的英文名字 Rubidium (Ru) 來自拉丁文的赤紅色 rubidus,但是讀者知道了這點反而容易在化學考卷上慘遭扣分。因為在老師很愛考的「焰色反應」中,銣的答案和鉀一樣,都是『紫』色的。(超不常用的,考這幹嘛啦!)所謂赤紅色,只有使用三稜鏡把火焰的光分成彩虹,進行所謂的「光譜分析」之後,才會看到有幾條特徵的赤紅色光譜線和鉀區別。
拿含有銣的鹽,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時,如果你選擇使用本生燈就會遇到一個相煎何太急的狀況——銣元素正是德國化學家本生先生(Robert W. Bunsen)發現的。
額外一冷。在 google 搜尋列打「銣」,會跑出「銣雅鉻雷射」這個搜尋建議。這個醫美名詞在科學上是以訛傳訛,有兩重錯誤。第一重:這裡的銣是錯字,應該是「釹」(Nd, Neodymium,釹音同女),這是與銣完全不同的元素,是另一種稀土元素。至於「雅鉻」,和鉻元素或 Jacob 沒有關係,它指的是「釔鋁石榴石」(YAG, Yttrium aluminum garnet),是固體雷射中,被電激發產生雷射的核心零件。所以正解為 Nd:YAG 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唸完全名之後戰鬥力陡增 87 點!
【鐿】讀 ㄧˋ 音同意——家和萬事興,稀土族人多到叫名字都是一場記憶的試煉。有沒有一種福氣XD
鐿是鑭系元素家族15員之一,因此也是稀土元素。和大部分鑭系元素一樣......它的冷知識相當難寫XDDD,因為它們的應用,大多都是非常專門的高科技與尖端工業用途,沒有太多生活化知識好寫。
那,先講講稀土吧,稀土元素有17種,讓科宅很困惑,鑭系明明就只有區區15員(但名字我始終背不齊,就和眾多外甥外甥女的名字一樣),怎麼多了兩個亂入的呢?
原來兩個亂入者是 #釔 和 #鈧。這是因為在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獨居石」裡面,常常也含有較多的釔和鈧存在,這是因為他們的離子半徑相似,容易在結晶中和鑭系待在一起,就被歸類為一個小圈圈。
「稀土」的稀是少,那土是什麼?在早年的化學術語中,土(Earth)的意思是氧化物。陶瓷和玻璃廣義上都是土,因為它們都已經被氧化到極點了,不會繼續氧化,因此通常很耐燒耐熱,所謂 #死豬不怕熱水燙 就是這個意思。
釔和鐿,不只中文很像,英文也是 Yttrium (Y) 和 Ytterbium (Yb) 很容易眼花。這不是巧合,而是命中注定。因為鐿和釔,它們的出生地是同一個鎮出產的同一種礦物!那是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的一個礦場小鎮:以特比 Ytterby。礦物則叫做加多林石(Gadolinite),這種黑黑的石頭裡面,可以分離出大半個稀土元素的家族成員,其中就包含釔和鐿。於是兩種元素就(先後)用了同一個小鎮的名字來命名。
最離譜的是,Ytterby 小鎮的名字其實一共命名了四種稀土元素。另外兩種是 #鋱(Terbium, Tb) 和 #鉺(Erbium, Er),有沒有瑞典人很缺乏創意的八卦。但也因為這樣,四種元素的冷知識就一次滿足啦。
至於加多林先生,是一位芬蘭的化學家,他也是第二個名字被拿來命名一種元素的科學家,以他為名的元素是 釓(Gd, Gadolinium),中文字唸法是ㄍㄚˊ,二聲嘎。他的名字變成元素名是間接所致,是因為先被拿去命名礦物加多林石的關係。
鈧元素的名字也和這個魔性的小鎮有一點點相關,鈧 Sc, Scandium 就是表示它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就是瑞典所在啦。
咳咳,還沒完,稀土大家族裡面,還有另外兩隻的名字和瑞典有關。首先是鈥,中文念作火,英文是 Holmium (Ho),就是來自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還有銩,中文唸丟,英文 Thulium (Tm) 來自古地名 Thule「圖勒」,這個名字傳統意思是「北方遠得要命的地方」。
好啦,沒想到一則冷知識就可以讓我們熟悉17個稀土元素裡面11個成員的名字,小編也太會扯淡啦。
下列是17個稀土元素,後15為鑭系元素,括號中的前文沒提到:
鈧釔;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鎦)
#強制科普就是沒有人問你但你硬要回答
#文長慎入
#文長慎入寫在後面是有屁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