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到毒不是家庭的關係,當時的動機只有兩個:一個叫做好奇,一個叫做逞強。20幾歲的時候,台灣開始流行去藥頭夜店、pub、舞廳,年輕氣盛想嘗試看看聲色場所到底長什麼樣子?
哇,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酒啊、跳舞啊、狂歡啊,可是久而久之就發現,怎麼大家都在使用藥物?但那時候不覺得那是毒品,別人會說那是助興,是一種在跳舞時幫你達到快樂的藥物。
那什麼叫做逞強?當一群朋友站在你旁邊都在使用,你不用就會被笑是膽小鬼,認為你不夠勇敢、是卒仔。我就被這樣的語言激,激到後來我就說「好啊,我不是卒仔啊,我敢啊」,就在當下使用愷他命(Ketamine,又稱K他命)。
但是使用完以後,那感覺非常痛苦,就像暈車乘以100倍。頭暈目炫,噁心、天旋地轉的感覺,眼睛沒有辦法對焦。後來在好奇心的強力驅使下,心裡有很大的聲音說:再試試看、再試試看啦!於是去找藥頭。
那藥頭聽到有人要跟他請教這類事情當然是傾囊相授,就開始教我:「誒,你要使用搖頭丸,再使用愷他命。」所以我就吞下生命第一顆搖頭丸。那是2003年左右,我24歲。
【憂「青少年對毒品去了戒心」,藥物濫用年輕化!】
■以為可調可控,兩年後才驚覺自己成癮
搖頭丸是一種興奮劑,再搭配使用K他命,那一瞬間彷彿就像陷入一種迷幻的空間感裡。那為什麼這個快感讓我著迷?
很多人認為藥物濫用成癮者應該是在一個破碎的、沒有支持系統的家庭,甚至是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當中;但我出生在一個(世俗標準中)很正常的家庭,爸爸媽媽的教育非常嚴謹,像是孝順父母啊、對人客氣啊、有禮貌啊,這些都是基本的教導。
坦白說,我從小到大在幸福家庭長大,我的物質沒有任何缺乏,再加上我的人際關係不錯,從小到大就倍受擁戴,比如說,那時死亡車禍很多,我的父母親怕我騎摩托車,就買轎車給我;當時的我認為,成熟的表現就是要去涉及大人在做的事,一種同齡者沒有辦法感受的快感。
嘗到那快感之後,我就陷在裡面。從那天開始我的人生180度轉變,再也不喜歡跟人有人際關係,也不喜歡去追尋什麼穿衣服、名牌包、手機、去好餐廳吃飯,我都不喜歡。我每天開始用錢去追求別人沒有的快感,久而久之就成癮了。
每一個毒品成癮的人初期都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是否施用,但這是一個很失敗也很恐怖的想法。坦白說,我施用了一、兩年之後我才明白我成癮了。
頭一、兩年,我的人際關係沒有變,因為我隱藏得很好,沒人知道我使用毒品,我也不去舞廳夜店了,每天在家房間就隨時在吸。後來有一次,剛好長期販賣毒品給我的人出去短期旅行,我一直狂打電話給他,說我要K他命,那時候我們講術語啦,我說我要褲(Khoo,台語),褲就是K,搖頭丸就叫衣(Sann,台語),所以我們常說的術語就是:「我要一些Sann跟Khoo」。
光是這樣子,我找了他兩天,我發現我整個人是情緒暴躁,無法入睡、無法正常生活欸。我就說慘了,我發現我真的上癮了,我怎麼變成這樣子?[1]
■藥物濫用年輕化
2019年我國通報藥物濫用個案共3萬6563人次,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最多,其次為國初中。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每四年一次的「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推估全國約有20.4萬人曾經用過非法藥物,其中首次濫用藥物年齡以20歲到29歲最多。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吳敏華表示,藥物濫用者以年輕族群居多,超過九成,首次濫用藥物年齡為20歲到29歲連續五年居冠,占45%;其次為30歲到39歲,占24.9%;19歲以下居三,占20.9%。
而為了吸引年輕人的好奇心,許多新興毒品也包裝成即溶咖啡、糖果等亮麗造型。像是繽紛的彩虹菸,摻有K他命、搖頭丸粉及卡西酮類物質成分;使用K他命後會造成有如靈魂脫離軀殼的漂浮,以及欣快的神離感,但易產生噁心嘔吐、身體感官失衡等症狀,長期濫用會產生耐受性及心理依賴性,造成強迫性使用,且不易戒除[2]。
■新冠肺炎後台灣大麻案件暴增?
台灣高等檢察署(2021)發布毒情分析報告,近期查獲大麻案件數、株數增多,恐成吸毒主流;另新興毒品持續氾濫,施用者多為青少年,且摻有多種毒品的咖啡包和笑氣一同使用,有致死可能。
高檢署指出,司法機關查獲大麻案件數、大麻株數均增長,未因新冠肺炎減緩,來自美加地區夾藏大麻類毒品案件持續上升,去年創下歷史紀錄,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查獲四千株大麻,不容輕忽。
高檢署說,大麻毒品來源多元,取得管道便利及風險性低,案件持續暴增,未來是否會改變國內毒品施用習慣,取代安非他命地位,會持續觀察及時發布預警[3]。
■研究:呼麻(吸食大麻)者輕生念頭機會比一般人高5倍
雖然有人主張大麻成癮與危害性低,吸食死亡人口比酗酒少,還可治療憂鬱症等藥理作用,但實證研究顯示,短期施用有幻覺、心搏過速、妄想等症狀,長期則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失去方向感、躁動等危害,因此大部分國家都拒絕合法化。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簡稱NIDA)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吸食大麻者產生輕生念頭的可能性為一般人的五倍。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近日對28萬名18至35歲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吸食大麻者與輕生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未吸食大麻的人約有3%有輕生念頭,非每日吸食大麻的人比例為7%,每日吸食大麻的人中則高達9%。而女性產生輕生念頭、輕生計劃和輕生企圖的風險遠高於男性[4]。
■家長別輕忽! 青少年吸毒「6徵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家長,隨著暑假到來,青少年因為長時間不在校園,接觸的人與環境就比較複雜,家長更要多費心思留意孩童社交環境,防範於未然,避免家中青少年有接觸到毒品的機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郭奕宏藥師說,如果青少年染上毒癮,初期有哪些症狀,讓我們也來瞭解,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協助他們戒除。初期吸食毒品徵兆如下:
1、易怒或有情緒化的行為,過分的要求隱私權。
2、容易因為小事而衝突,迴避問題和眼神閃躲。
3、目光呆滯、精神渙散、食慾差、日見消瘦、身上長出紅疹子,偶有自言自語、幻聽幻覺,或做出無意義的動作。
4、學校課業突然變差、翹課、早出晚歸,對行蹤交代不清,結交來歷不明的朋友。
5、金錢花費變大,有偷竊或借錢行為。
6、發現身邊有吸食毒品的可疑器具。
郭奕宏表示,從家庭教育做起,能有效避免孩童不當接觸藥品或造成濫用,若發現家中青少年吸毒時,應該帶青少年到指定的醫療院所或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積極的尋求協助,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方[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用藥常人的告白1】成癮、脫癮、戒癮,是一條漫長的回家路: https://www.twreporter.org/a/asia-pacific-transnational-drug-trafficking-chain-interview-addict-ordinary-people-1
[2](元氣網)「四大徵兆 食藥署教你留意親友是否染毒」: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1/5371053
[3] (UDN)「大麻案增多 高檢發警訊」: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355456
[4](自由時報)「美國新研究:吸食大麻產生輕生念頭機會比一般人高5倍」: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81561
[5](Yahoo新聞)家長別輕忽! 青少年吸毒「6徵兆:https://tw.news.yahoo.com/%E5%AE%B6%E9%95%B7%E5%88%A5%E8%BC%95%E5%BF%BD-%E9%9D%92%E5%B0%91%E5%B9%B4%E5%90%B8%E6%AF%92-6%E5%BE%B5%E5%85%86-025020902.html
➤➤照片
∎[5]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郭奕宏藥師指出,初期吸食毒品有六徵兆。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藥物濫用 #藥物濫用年輕化 #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藥署
食用玩家-食藥署 / 食品藥物管理署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元氣網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自由時報 / Yahoo 新聞
戒毒/毒品諮詢知識家 / 校園反毒宣導教育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 CTBC Anti-Drug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反毒總動員
健康無毒 反毒幸福 / 我會向毒品說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為什麼菸不是毒品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西貢以前也有鴉片工廠?
在說到這個鴉片工廠之前,在19世紀這段時間,鴉片可以說是全球風行,最早的鴉片本應該是來用來作為鎮定、止痛或是治癒一些感冒的藥材,但是後來鴉片搭配上菸草,在鴉片燃燒過後進行吸食會使人興奮而成為毒品,亞洲也因為這個鴉片造成不少的戰爭,在當時被法國殖民的越南,他們怎麼去搶奪這塊市場,怎麼去運作自己蓋的鴉片工廠,讓我們簡單的來介紹一下。
在法國占領越南後,法國政府就知道可以從鴉片裡面賺取到很多的經濟利益,但是在一開始越南裡面的鴉片貿易通常都被中國人壟斷,且因為當時中國戰爭,所以有很多的華人或是中國人將鴉片帶入,所以對當時正在殖民的法國人來說,他們知道如果這門鴉片生意落入到中國人的手上,其政權與社會安全等都會受到很大的威脅,因此在1881年殖民總督決定直接管理越南的鴉片經營權,也在1881年正式成立鴉片加工廠(目前位於第一郡的二徵夫人街附近)。鴉片在越南可以叫做” thuốc phiện”或是nàng tiên nâu(棕色女巫),原因是因為鴉片是棕褐色的,且會讓人上癮,所又稱作這個名字。
在原料採購上,鴉片加工廠所有的鴉片原料都是從印度進口,且也有一些少部分的雲南鴉片會從越南北方或是寮國流入,最後這些鴉片進口後就會直接送到這個鴉片加工廠, 鴉片加工就是將原本的鴉片透過樹脂的加工成為人們可以吸食的鴉片,這裡的鴉片加工廠每三天就會有一批已經完成的鴉片可以購買,在這邊會將鴉片分別裝入5g、10g、20g、40g以及100g等不同尺寸的小銅盒裡面,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購買,而在藥罐上也會備註B(Benares 瓦拉那西,印度)以及Y(雲南,中國)來標示不同的生產地,銅罐的罐身上也會有標示出廠日期以及編號,為了防止假冒,而鴉片的價格會依照不同地區而定,例如在寮國與中國邊境,為了限制仿冒的鴉片的出現,所以在些越南的邊境地方會賣得相對便宜,據統計,光鴉片的銷售就佔了法國政府的1/4收入,所以可想而知在當時這鴉片市場大的有多誇張。
當時在越南抽鴉片其實非常的普遍,畢竟以當時來說,抽鴉片還比去賭博還要省錢,至少鴉片是在家裡慢慢抽,但是賭博有可能借錢還錢就會惹上麻煩,所以其實在網路上有很多越南人抽鴉片的一些老照片,只是不太了解為什麼抽鴉片都要脫光衣服然後躺著,可能這樣比較沒有任何拘束以及更加地融入大自然吧,今天就簡單的介紹到這邊,毒品大家也是千千萬萬碰不得啊!!
#阮饅頭 #越南 #鴉片 #鴉片加工廠 #第一郡 #胡志明市 #西貢 #covid19 #vietnam #vietnamlife #vietnamstyle #vietnamtravel #việtnam #vietnamese #hochiminh #hochiminhcity #hochiminhlife
為什麼菸不是毒品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習慣力】你不是沒有意志力,你只是不習慣!
#原子習慣 #習慣力
從前兩年的原子習慣直到現在,你是否有建立起想要的良好習慣呢?在這本書會更清楚地指引你如何建立良好習慣。一旦好習慣養成,你就不需要有更多的掙扎與花費太多力氣,就讓好習慣變成一種自動進行的過程,還能夠增加對自我的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第一件事情便是:先別急著去否定自己過往的努力,事實就是要打破我們的習性、建立新的模式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
過去有太多書籍以及訊息都好像在告訴我們:沒有戒菸成功就是沒有意志力、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就是沒有意志力等等,導致我們的自我概念越來越低弱、對自我越來越沒有信心。
書中談到滿經典的案例,過去打越戰的美國士兵,即使在美國沒有任何的不良習慣,到了越南之後,一個接著一個染上毒癮。
為甚麼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那是一個相對高壓的環境,而且很容易取得毒品...(至於為什麼作者沒有特別說明,不過對於金三角的歷史有點熟悉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甚麼)在軍中大約3/4的人口染上毒癮,即使美國政府要求若你回國之前還是驗出藥物反應,那就先把你關進勒戒所幾個月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即使如此,只要他們人還在越南,就是會碰毒品。
然而,當他們這些軍人回到美國之後,絕大多數的軍人"自然而然"地戒毒了。是的,你沒有看錯,"自然而然"地戒毒了,在這其中6%的人有尋求正規的勒戒管道或是身心靈治療的方式協助他們進行戒斷。當然,也是有相當難以戒斷的案例,從越南染癮的軍人中有5%幾乎是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解除藥物的糾纏。
而"自然而然"就戒掉藥物成癮的軍人們發生了甚麼事情?
科學家們也很好奇,於是就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訪問。
他們回應,既然已經離開了高壓的環境,接下來想要人生重新來過,期盼過著自在、快樂、有掌控力的生活,所以自然而然就不會想要碰那些東西。
科學家們發現,一方面是他們最感到壓力的事情已經被解除了,且他們有了新的人生動力與目標,身旁也有親友陪伴,另一方面就是環境,環境無法讓他們再輕易接觸到毒品。
當我們渴望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時候,首先得承認我們有時候確實是相對不理性的,但是好消息就是,只要我們改善身旁的環境,我們自然而然就能夠建立起好習慣,而不用一直去鞭策自己的意志力。
因為當我們對於自己的自制力感到懷疑時,我們就容易自我否定也會有相對剝奪感,如此一來就很難主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便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例如:我好想要減肥>可是朋友邀約我吃下午茶>難以拒絕朋友、下午茶也確實好吃>啊,我真是沒有意志力>可是我好胖、我想要減肥...然後繼續惡性循環,進而對自我認同越來越低落。
環境的重要性將會讓你檢視自己是否能夠順利地養成習慣,以最近的防疫政策為例,像是我們戴上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周遭的人們的健康安全,從去年到現在我只要外出就是戴著口罩,除了演講跟覓食之外,最近疫情嚴峻,也沒有這些機會可以在外拉下口罩,但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一旦出門嘴巴沒有掛上口罩,就好像哪裡怪怪的。
而習慣養成的好處不僅僅會讓我們慢慢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掌控感,還會因此帶來一種安全感,書中提及儀式感也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焦慮的時代,重複本身就是一種獎勵",除了帶有一種撫慰特性,協助我們度過壓力、失落感,並且帶來安寧與平靜。
那麼,這麼棒的"習慣力"要在哪裡買呢?呃,是如何養成呢?
1.如同上述所言,先讓自己的環境與情境設定好:
在同一時間、地點進行,為習慣創造固定的情境。例如固定在下午四點半跑步,以原子習慣這本書裡提到的,我認為即使五分鐘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2.阻力,減少阻力或增加阻力,設定正確的驅動力,讓好習慣自然融入生活。例如想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同時也想要戒除滑手機的習慣,就把書壓在手機上,規定自己看完幾頁才能滑手機。又或是像日本知名男公關Roland一樣,一回到家就把手機鎖在小箱子裡。
像是最近有人說因為疫情常常關在家裡,因懶得準備食物就餓瘦了。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增加阻力",因為食物的取得變得不方便、甚或昂貴(增加外送費)反而就可以趁機減肥。
3.獎勵,是的,獎勵尤其重要,尤其是不預期的獎勵,這就是為何賭博難以讓人戒掉的緣故,因為不預期的獎勵總是讓人感到興奮。當行動帶來的快樂程度,總是高於期望,習慣便逐漸養成。
4.重複,每重複一次,行動就會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動化。
然而,書中也提到請不用去思考"習慣"何時會養成,因為每個人的狀態、外在條件與環境不一樣,自然速度就不同。只要專注在執行跟自己的相處即可。例如我每次要寫塔羅占卜與星座運勢時即使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習慣,也會抗拒跟拖延,只要想到有人會按讚、留言跟分享,這是我的獎勵也會化作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是的,書中也提到創作與創意也可以成為一種習慣。
#星盤解析 #天賦培養
在最後想要提一下關於占星的小知識:許多人都會很好奇自己到底真正的天賦或是天職是甚麼,在占星的概念是十宮意味著我們渴望實踐的社會角色,所以也是我們的事業、聲譽與社會地位,然而,在那之前要成就十宮的任務,那就是要先看我們的六宮。
六宮象徵著我們的工作、健康與日常生活,且它跟我們的上升點是不合意相位,這也符合我們常常無意識地養成我們的習慣,偏偏這樣的習慣將會推動我們如何成就自己的社會地位。以轉宮的概念來看,十宮是六宮的五宮,五宮意味著創造力、戀愛與投資財,所以我們只要專注地培養好自己的習慣,就能夠在無意識間開發自我的潛能。
一開始會翻開這本書是因為家中附近的7-11博客來擺設,翻開的時候特別驚艷,我覺得好可惜鮮少看到有人推薦。看完這本書我特別感謝越來越多7-11會擺設書區,因為他們正在用大量單純曝光效應與環境的操控,協助人們重新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什麼菸不是毒品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們一般的直覺認為,那些會「上癮」的人,不管是藥物、酒精,還是煙癮,或者是上網成癮的人;多數應該都是「意志力不堅定」的。
因為他們的意志力「不堅定」,所以才會有「上癮」的問題。然而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會顛覆你這樣的想法。
這個研究是「蘇格蘭斯特林大學」的研究者~達利,他跟他的同事,在荷蘭進行過一項抽煙的研究。結果呢,這個研究顛覆了我們前面說的想法。
他反過來支持了一個論點,這個論點就是「要能夠讓一個人『維持成癮』的狀態,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你一定很好奇喔,他是怎麼做的?
達利的研究團隊就發現,2004年在荷蘭開始實施「工作場所禁煙令」。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降低了抽煙的活動。
但重要的是喔,結果某些人受到了「禁煙令」的影響,而「禁煙令」主要影響的,是那些他們在做問卷調查上面的自我評量,認為是「缺乏自律的人」。
而且呢,這些人呢在「禁煙令」經過幾年之後,又開始抽煙。對於那些自我評量為「高度自律的人」,沒有明顯的影響;他原本抽煙,他還是繼續抽煙。
那對於那些原本站在「那些會成癮的人欠缺意志力」,這樣的一個說法的科學家,他們原本的預期是那些意志力強的人,可能會因為「禁煙令」而改變自己抽煙的習慣而已;而意志力差的人,則會繼續抽煙。
可是當結果完全相反的時候,他們就推測喔,那些意志力差的人,需要法律的強烈介入,才能夠改變他們的行為。
然而怎麼樣解釋,他們接下來又煙癮復發呢?那就是因為法令的威嚇力,逐漸減退的結果。
進一步來看,在這個「禁煙令」頒布之前,人們多年來習慣舒服的,在自己的辦公桌前面抽煙;突然之間他們沒辦法做這件事情了。
而對於那些很「堅持自己煙癮」的人,他們為了延續這個習慣,他們必須要做出很多細緻的調整;他們每一次抽煙之前,不管在地點跟時間,都要仔細的規劃。
而對於那些意志力本來就很強的人,他們可以輕鬆應付這些細緻的規劃,跟這些需求;但是對那些原本意志力差的人,就會因為這樣子放棄,並且戒煙一段時間。
然而只是時間一久喔,這些意志力差的人,他們就會發現並且開始模仿,那些意志力強的人的做法。
比如說,當他們看到這些死硬派的癮君子,總是前往公園的某個抽煙區之後,他們就會開始起而效尤。
後續的好幾個實驗都發現,這些成癮者似乎可以「堅定並一致」的擬定和執行複雜的計劃,來幫助自己維持吸食海洛因,或者是抽煙的習慣。
不管是研究人員、臨床醫師,甚至於成癮者本身,他們都一度認為這些習慣,是沒有辦法動搖的。但是透過這些研究,我們或許可以以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成癮的行為」。
治療師或許可以把成癮者,原本用來追求酒精,或毒品的那些堅強意志力,重新引導到不同的方向,用這些「意志力」來剔除壞習慣。
只是喔,這個想法有一點理想性;因為在實際操作上,如果這些成癮者,他們不認為偶爾喝一杯,或吃幾個藥物,會造成永久的傷害;他們也就不會認為自己的成癮行為,會妨礙家庭或工作表現。
那這個時候,治療師就很難說服這些成癮者,相信自己的這個「成癮行為」是一件錯的事。
可是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的,至少有一個很重要的前進,就是哦,我常常遇到那些,他深陷於某些習慣,無法自拔的人。
他在跟我進行互動的時候,他常常會描述自己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他總是擺出那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
但事實上,我每一次深入他們那些成癮的、固著的行為,我去研究他們到底是怎樣堅持下來的那些壞習慣?我發現他們的意志力,還真的很堅強!
不管你怎麼阻礙他,他就是會在不恰當的時間,繼續堅持上網;不管你怎麼樣給他高難度的限制,他就是有辦法抽上那一口煙。
所以喔,我今天我倒不是要跟你談「成癮」這件事情,多麼令人感覺到無能為力。我恰巧相反的想要讓你知道,其實如果你現在有堅持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在你的表意識覺得是不好的、你也想戒除。
但是呢,你常常自我歸因是「因為我意志力薄弱,所以改不了」。我想或許你可以換個角度,去看見自己要維持這些壞習慣,所付出的努力,其實你的意志力是很強的!
那麼進一步來看,當你的自我定位、自我框架是一個意志力強的人。請問!我先不要跟你討論這些壞習慣之前啊,那你可不可以把這些意志力,去聚焦在那些能夠讓你人生過得更好的事物?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會成癮、有時候我們會依賴某些,你自己也覺得不太好的習慣,是因為「空虛」。
那為什麼會「空虛」?是因為你並不覺得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生命,有放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於是呢,它就成了一個意志力堅強的惡性循環,而不是意志力堅強的良性循環。而這一切的改變,其實你必須要先承認:「是!我的意志力是很堅強的。」
「如果我能夠堅持一個壞習慣,堅持到這個程度,這就說明了我的意志力,如果能有效的用在去祝福我的人生、去優化我的人生;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可以活出不一樣的光景?」
當你能夠活出不一樣的光景,當你能夠活得很有意義的時候,這時候我請問你,你還需要那些「壞習慣」嗎?
其實根本不用任何人說服你,或者是不用任何積極的方法介入,搞不好你因為這樣子,這些壞習慣就自動消失了!
因為生命本來就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當你找到了那份美好;請問那些煙啊、酒啊、上網成癮啊,甚至於藥物成癮啊!它真的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嗎?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你「重新框架自己」,其實是一個意志力很堅強的人。更重要的一點是,你的意志力必須用在幫助你過個更好的人生。
最近呢,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到目前為止,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也有很多朋友回饋給我,這一門課給他很大的幫助。
如果你要我用一句話來說,這一門課可以帶給你的,那麼我會說:「這是一門能夠幫助你,讓『時間成為你朋友』的課程。」
人的一輩子很短,但人的一輩子也很長。它之所以短,是在於我們每天做的事情,並沒有辦法透過時間為自己增值,所以它很短。
但是生命之所以能夠很長,也是來自於當你每天做的事情,都能夠透過時間,明確的幫自己增值;那麼你的人生就是一個很長、而且又很豐富的旅程。
希望今天的內容,跟【過好人生學】,都能夠帶給你決定性的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