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一件事情
這張卡在momo通路,5%回饋無上限即將在10月重新回歸!
據說是會持續回饋到今年底都是5%,但官方還沒正式公告,一切等10/1官網的正式公告為主喔!(希望我沒夢錯XD)
momo卡在去年剛推出的時候非常好用,momo購物網怎麼買都是5% mo幣回饋。但在去年底就開始縮水成3.5%、到現在的3%...於是乎....應該很多人就把它剪掉了。連我也都把這張卡給冷凍起來,放在一本平常比較少用的信用卡夾當中。
我猜主要是現在蝦皮購物太過於強勢,momo購物網的生意幾乎都被蝦皮的光環給搶走了,信用卡公司也努力跟momo再次合作,企圖搶回一定的網購市場。
蝦皮的行銷手法仍然還是比較強勢,狂撒優惠券跟每個月狂推兩三次活動的方式,以量制勝,創造相當高的營業額,也拉走了現在年輕人的網購市場。就以iPhone13來說,在舉辦購物節活動時,幾乎整天都可以領到92折優惠碼,直接就現折$2000元了,再加上信用卡端的回饋,三四萬塊的手機也是輕鬆破6%以上的回饋。
因此我現在若要買超過$2000元以上的商品,幾乎都是等蝦皮商城促銷再領85/88/92折優惠券來作折扣。
但如果您要推薦給電腦跟信用卡可能比較不熟悉的長輩,那我想"富邦J POINTS"仍是比較簡單的選擇,畢竟講得太複雜,也非一般有在玩信用卡的朋友所能迅速理解的,至少"富邦J POINTS"在一般消費2%、LinePay3%也是無上限回饋,比較不用為了多賺哪幾%而去傷腦筋,而且momo跟PChome等大型電商幾乎也都有支援LinePay了。
但說實在的,以上這些卡,若要提到行動支付,當然還是都比不上「匯鑽卡」的6%,2021年我刷LinePay跟街口支付的主力卡,家裡水電瓦斯我可以證明確實都是6%回饋,只是HSBC這張卡還是比較適合有一定消費能力,而且願意去了解他們回饋遊戲規則的朋友。
--
一則訊息,其實傳遞了好幾個"真正聰明玩信用卡與優惠"的資訊。
我並非專門寫信用卡文章的寫手,而是超級會買東西的網購愛好者(老婆每天都在罵我又搬一堆紙箱回來XD),因此我必須學會更聰明的方式在正確使用信用卡用以賺取更多的回饋,介紹的都是真正實用的好卡。
您身上的信用卡最好越少張越好,留自己真正覺得有用的幾張即可。您是不會因為信用卡而賺大錢的,想要變有錢,絕對是想辦法努力賺更多的錢。信用卡只是幫您在日常的消費多回饋個幾%而已。"把這樣的回饋當作是有趣的"才是正確的用卡方式,不然您很容易變成信用卡的奴隸。這才是我一直想提倡的觀念,而不是每個月在那邊窮忙,為了多賺那兩三百的回饋,自己身上辦了一堆少用的卡。
您們一定要用正確的觀念去利用信用卡,而不是被信用卡給利用了。就像最近很夯韓劇"魷魚遊戲",為什麼這些人逃避現實環境,仍然再度選擇回到這危險的遊戲當中呢?我的觀點是,很多人都想要利用錢去生更多的財富,但卻都不小心被錢所利用了,才不得已走上這一步,這是給我們很大的警惕吧!(這個之後再來聊)
--
✅蝦皮商城優惠券就該這樣聰明用
https://ksk.tw/blog/post/353578038
✅匯鑽卡-兩大行動支付神卡-真實帳單分享
https://ksk.tw/blog/post/354149617
✅富邦J POINTS卡
https://ksk.tw/blog/post/352625047
✅為下個月5%回饋的富邦momo卡作準備
https://bit.ly/2xgXSOW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三個麻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有些事情真的很荒謬🙈 但相信爸爸還是很愛我們的❤️ 祝全天下的爸爸~ 父親節快樂! - - - - - ➟ 麻瓜共鳴系列 日常用語冷知識2.0!為什麼要叫「佛跳牆」、「可樂餅」 ? 這個食物的由來也太爆笑... https://youtu.be/Aagw_xHN8yk 日常用語冷知識!炒魷魚...
為什麼 長輩 不 會 用 手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年前,曾有會看手相的長輩說:「你這輩子會被男人傷心!」
那時候,我只想到:「好慘!在愛情中我會被男人騙得死死。」
回顧今生:「哇賽!他真準。」
因為我家有三個長不大男人,
不斷用大大小小的雜事,
輪流轟炸我的心情T_T
不懂,
為什麼同樣的話要重複到煩,男孩們才會付諸行動呢?
客氣地說:「去做XX?」
「好。」
命令地說:「快一點!」
「好啦!」
嘶吼:
「你還不趕快去!我要生氣了。」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父子三人常常都要等到媽媽頭上冒煙,才會起身動作,再偷偷聚起來抱怨:「媽媽好愛碎碎唸!」
超級冤枉,我能義正嚴詞地抗辯:是三朴造就了我!!!
我從小就蠻獨立的,
小學一年級就自己起床,自己買早餐吃,自己上學,自己做功課,
從來不用人家管我,所以也不喜歡管別人,
我從沒想過「管家婆」這角色會跑到我身上來。
但在我家,我不出動,所有事情都會亂套。
昨天,父子三人真是讓我很想爆炸~
雖然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學校安排了學生牙齒健診,
請家長帶小孩到特約牙醫診所檢查。
之前就有蛀牙而鑲了幾顆銀牙的小朴弟,
這次又給我發現了四棵蛀牙。
其他小朋友只有1~2顆,
他足足有4顆。
(韓國跟牙齒有關的治療都很燒錢T_T)
小朴弟不愛刷牙,以前我上前監督到最後一步,
後來我以為他已經養成習慣也已經大了,
就放手給他自己負責,
結果失敗T_T
哥哥更勝一籌,
他的下顎窄,容易發生齒列不整的現象,
之前換牙時,門牙幼牙沒有掉恆牙就長出來成為雙排牙,
拔除後,恆牙回不到原來的位置,
花了大銀百兩戴矯正牙套,
所幸三個月就整回來。
昨天知道要去看牙齒前,
他吞吞吐吐地自白:「媽媽我這邊的牙齒怪怪的。」
一看,兩顆上側門牙又長成了雙排牙@_@
「恆牙已經長出來很多了,你怎麼都不說!」
他淚汪汪地回答:「因為我怕去牙醫,不想被拔牙齒。」
這會最讓我頭痛的人來啦!
大朴知道兩個兒子的牙齒問題後暴跳如雷,
立刻把兩小朴叫來教訓了一頓,
然後氣呼呼地上網找新家附近的小兒牙醫,
但找一找火氣又衝上來,
把兩小朴再叫過來,痛斥過去到現在的不良行為,
激動萬分的同時,
感覺他疑似給了我幾次:
「你這個媽沒照顧好」的臉色。
休息30分鐘後,
原班人馬再度上演「逃兵追緝令」。
直到司令官頂著人家欠他好幾億錢的臭臉去睡覺,
我的一天才平靜下來。
這一天被男人弄的好煩心。
真的不懂:
兩小朴都不是小小孩了,
還老是避重就輕,把事情搞大!
平時只是嘴上談兵的大朴怎麼比我還歇斯底里!!
但最讓我心情鬱悶的是:
這些看似不大的小事累積起來,竟然會讓我的情緒像膨脹的氣球一樣快要爆炸。
深夜,喝了幾口梅酒,
開始亂滑手機,
突然滑到這幾年全家出遊的照片,
看到兩小朴幼小可愛的模樣,
向下的嘴角恢復水平線,
看到朴先摟著一家人的和樂臉龐,
水平線的嘴角不自覺地向上~
這次好像又這樣「過去」。
可悲的我,真的註定一輩子都要被男人傷心了。
也有個小小的結論:
如果你不個容易讓事情「過去」的人,可能不太適合結婚生子,
因為婚後生活中的很多小插曲,常會讓你莫名奇妙的暴走,
幼稚到讓你懷疑「當妻子」和「當媽媽」的人生。
為什麼 長輩 不 會 用 手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安的多數是(藍領)勞工,是為了提神、賺錢和生存。」小丁30歲出頭,有個離散的家庭,年紀很小就從雲林北上討生活,他曾在工地工作2年,用安非他命是預支體力,讓他撐過一連多日的灌漿或趕工。他認識靠安非他命熬夜的夜班保全,也有保全帶清潔工一起用藥。採訪小丁時,他的一口牙已被酸蝕破壞,比同齡者看來都蒼老。」
*。* *。* *。* *。*
今天又遇到一個用毒品咖啡包的人
平常和先生幫忙家裡做餐廳生意
上次那個父親節那天被丟包在我們醫院門口的人
用海洛英的人
平常是竹科園區某家公司的保全
前天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女孩之前是拉K
腎功能最近半年4爬到10....已快洗腎
以前也遇過四十初男子用神仙水
心跳飆兩百多 問診後來才跟我說他一個小時前喝神仙水
也有二十出頭男生以前過一陣笑氣
雖然停用了 感覺就是已經變得反應呆呆
毒品的浮濫比我們想像嚴重
今天的女生也是不到三十歲
看她來診許多次
表現出來就是焦慮
覺得胸悶、吸不到氣、覺得脖子快被勒緊、心悸、手麻、胃痛、口乾舌燥
擔心脖子摸到好幾顆淋巴結
自己也表示覺得壓力很大、睡不好
每次打打鎮靜針
看紀錄有記載拒絕看精神科
問診了好一陣子
我直接再次建議她 她的情況還是需要看精神科
她說其實曾經看過半年精神科
後來覺得好像也就吃鎮定藥 情況差不多也就沒在看
再繼續問診
我把我想得到的鑑別診斷告訴她
並且幫她約門診
這次她終於同意再去看精神科門診
她又告訴我
其實剛剛她去了另外一家醫院的急診室
她表示那位醫師問診了幾句就說她就只是焦慮症 該去看精神科
要幫她打鎮靜劑 就這樣
她表示那位醫師的態度讓她感到生氣
於是她就跑來本院
一開始問診
太太神情緊張眉頭緊鎖地回答有多不舒服
我注意到旁邊陪同的先生卻一派輕鬆地在旁邊拿著手機玩手遊
替太太做身體檢查時
我有注意到病人一直不斷無意識地頻繁反覆抿嘴吞嚥的動作
而且一旁玩手遊的先生抿嘴吞嚥的動作還比病人更明顯
當時我只覺得奇怪(心想是不是有什麼影響控制運動的神經疾患)
看診到我在幫病人約門診的時候
此時病人的先生不知道去哪了不在診間內
此時病人突然眼睛瞟了診間左右兩邊的看診座位
降低音量地告訴我
其實她有在使用咖啡包
一瞬間我立刻明白為什麼病人和她先生為何會有反覆抿嘴的動作
我用和剛剛一致的神情和口吻
企圖不讓病人從我說話的過程中察覺太多情緒
繼續問(ㄊㄠ\)診(ㄨㄣ\)
所以故事的真相是
大她十歲的先生帶她(不到三十)進入用毒的世界
剛認識先生時她不知道先生有用毒品
結婚後才知道
因為年紀輕 所以許多對社會的認識都是學習自先生
先生說要讓她嘗試一下「美好的狀態」開始讓她一起用咖啡包
後來生了第一胎 覺得為了小孩這樣不行
夫妻倆都曾經戒掉一段時間
但是生第二胎加上家裡的一些狀況
讓她備感壓力
她向先生表示希望再體驗一次「美好」
先生又想辦法去再度找到藥頭
兩人又開始用毒
結果這次兩人越用越深
反覆再想戒或是壓力大狀況不佳
每次用要完第三天開始出現不舒服的狀態
先生看她痛苦不舒服又會不忍心又餵她少量
她也知道兩人現在就是互相在害對方
想戒毒
但是擔心看精神科會被留下紀錄
擔心會被抓去勒戒
擔心兩人還有兩個很小的小孩該怎麼辦
擔心被家人、家裡長輩知道
目前只有夫妻兩人知道
大概我比較擅長聊天吧
現在她終於告訴了其他人(我)
算是終於踏出一小步她的掙扎希望脫離現在無限惡夢的迴圈
過一陣子我再來追蹤看看她
是否真的有如期赴約看精神科門診
希望她這次能有決心認真面對戒毒
有點難以想像
但是其實有可能那個送包裹來你家的貨運公司
還是你家樓下的保全
或是你去用餐的餐廳老闆娘
背地裡吸著毒
在毒癮的泥沼裡掙扎
但是現實世界卻真的就是這樣
以後我要教小孩
什麼都可以玩、都可以勇於嘗試
唯有毒萬千碰不得!!
為什麼 長輩 不 會 用 手機 在 三個麻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雖然有些事情真的很荒謬🙈
但相信爸爸還是很愛我們的❤️
祝全天下的爸爸~
父親節快樂!
- - - - -
➟ 麻瓜共鳴系列
日常用語冷知識2.0!為什麼要叫「佛跳牆」、「可樂餅」 ? 這個食物的由來也太爆笑...
https://youtu.be/Aagw_xHN8yk
日常用語冷知識!炒魷魚?放鴿子?三八?為什麼要這樣叫你知道嗎!
https://youtu.be/PDOlXGxiZZ0
考試小迷信調查!不會都猜C/考試專用筆/考前絕不能做的事情?
https://youtu.be/0Kuj1OGc46Q
強迫症排行榜你中了幾項?第一名竟然是...真的超有共鳴啊...
https://youtu.be/Q-SbFJMNDd8
最常騙小孩的十種事情排行榜!你也曾經被騙過嗎?
https://youtu.be/WYKzi6pIE1Y
爸爸說自己是老司機!?媽媽說她是腐女!?這些流行語竟然被長輩這樣誤用...
https://youtu.be/x3s7ckqraVI
LINE群組最討厭遇到的事情!你遇過幾個?
https://youtu.be/IEKwqhJfYiw
過敏兒的崩潰調查前十名!不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去上廁所要多偷幾張衛生紙...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zeZRV9A_79k
台灣人對日本的印象大調查!沒有早餐店?性觀念開放?
https://youtu.be/FCV-WqYXui4
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看法大調查!愛插隊、吃野味、用詞跟台灣是不同世界?
https://youtu.be/qMmGpLNjwDs
- - - - -
➟ 追蹤私下的麻瓜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ree_muggles
FB|https://m.facebook.com/threemuggles333
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爸爸 #荒謬事跡 #調查 #爆笑 #父親節

為什麼 長輩 不 會 用 手機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一次介紹最新款 Apple Watch S6 跟 SE 三大特色比較跟使用續航心得
這次則是整理了過去獺友們的提問跟 Emma 的選購建議!
跟大家分享 6 個你想買或換新款 Apple Watch 前該知道的事情囉
【製作團隊】
企劃:Emma
腳本:Emma
攝影:辣導
剪輯:辣導
字幕:辣導
監製:蜜柑、宇恩、Emma
✨快加入我們的會員:https://supr.link/zZE8x
【訂閱電獺少女 YouTube】 https://supr.link/o3WBV
【追蹤電獺少女 Instagram】 https://supr.link/nYIMY
【按讚電獺少女 Facebook】 https://supr.link/VAZd6
【電獺少女官方網站】 https://supr.link/AKiW8
🔥 熱門影片 🔥
iPad Pro (2020) 開箱!買了它就不用買 MacBook Air 了嗎?
👉 https://supr.link/01OOf
iPhone 備忘錄六大必知小技巧!超實用功能你會嗎?
👉 https://supr.link/e5vdr
交友軟體能交友嗎?女孩覺得哪款 App 最好用?
👉 https://supr.link/WDk9c
13 副熱門真無線耳機大亂鬥!AirPods Pro、Sennheiser、Sony...該挑哪副?
👉 https://supr.link/MmBj9
ROG Phone 3 電競手機上手!螢幕超狂規格,二三代配件可通用
👉 https://supr.link/5lfGe
※更多開箱影片 👉 https://supr.link/hEERu
※更多 iPhone 相關影片 👉 https://supr.link/AzR5u
※更多 Android 手機 👉 https://supr.link/0K9Co
※教學小技巧大公開 👉 https://supr.link/lfyZk
※熱門藍牙耳機這邊找 👉 https://supr.link/SdDPr
#AppleWatch #Apple #蘋果手錶

為什麼 長輩 不 會 用 手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