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者比較不會用英文溝通?
Wut...?
★★★★★★★★★★★★
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don’t always do so well.
若要以「英語」與國際聽眾進行交流,母語者未必能與非母語者進行有效地溝通。
Sometimes, such inability to accommodate non-native speakers can lead to substantial financial losses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有時,無法考量非母語者的溝通需求,可能會使跨國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
《NPR》報導:
Picture this: A group of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s in a room. There are people from Germany, Singapore, South Korea, Nigeria and France. They're having a great time speaking to each other in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is smooth.
•picture(v.) 想像,設想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sth 做某事很開心
•smooth 順利的,流暢的
想像一下:一群母語非英語的人同在一個房間裡。有來自德國、新加坡、韓國、奈及利亞以及法國的人。他們開心地以英語交談,而整體的溝通也相當流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then an American walks into the room. The American speaks quickly, using esoteric jargon ("let's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sports idioms ("you hit it out of the park!"). And the conversation trickles to a halt.
•esoteric 極不尋常的;只有少數人(尤指內行)才懂的;限於小圈子的
•jargon 行話,行業術語
•a holistic approach 全面性的方法 ; 完整取向、全方位取向
•sports idioms 體育相關的成語,慣用語
•trickle to a halt 遂逐漸停止
•trickle 從…向下滴(或淌)
*hit/knock the ball out of the park 字面上的意思是「把球打出棒球場」,慣用語的意思則是「某事做的非常好,令人驚艷」。
結果,有個美國人走進房間。這位美國人說話很快,使用少數人才懂的的術語(「讓我們採用整全的方式」)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成語(「你把球打出了公園!*」)。整場談話遂逐漸停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Decades of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enters a conversation among nonnativ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goes down. Global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Heather Hansen tells us that's because the native speaker doesn't know how to do what nonnative speakers do naturally: speak in ways that are accessible to everyone, using simple words and phrase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溝通專家
•accessible 可以理解的;易懂的
數十年的研究表明,當母語為英語的人參與非母語者之間的談話時,理解力會下降。全球溝通專家 Heather Hansen 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母語者無法自然地以非母語者的方式來溝通: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交談——使用簡單的詞彙與片語。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yet, as Hansen points out, this more accessible way of speaking is often called "bad English." There are whole industries devoted to "correcting" English that doesn't sound like it came from a native British or American speaker. …It turns out that these definitions of "good" and "bad" English may be counterproductive if our goal is to communicate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point sth out 指出
•turn out …地發生(或發展);結果是(尤指出乎意料的結果)
•counterproductive 産生相反效果的;産生相反作用的;事與願違的,適得其反的
惟正如 Hansen 所指出,這種所謂更容易理解的說話方式,通常被稱為「破英語」。也有行業致力於「糾正」那些聽起來不像英國或美國母語者的英語。⋯⋯事實證明,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地有效交流,那麼這些對「好」英語與「壞」英語的定義可能會適得其反。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 balance needs to be struck. There is also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in a classroom and being overly judgmental in a business meeting (or on the Internet ><).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需探求一個平衡點。在課堂上幫助他人提高英語能力,以及在國際商務會議(或網路上)中過於苛刻,這兩者顯然有極大的區別。
However, if the goal i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could be more accommodating. At least, that's the view taken by the articles below.
但以下文章認為,若母語者的目標是有效地溝通,那麼在以英語與國際聽眾交流時,母語者應表現得更加隨和。
*accommodating 樂於助人的;與人方便的;通融的
完整NPR報導:https://n.pr/3y6g9IM
BBC相關報導:https://bbc.in/3h5MkCy
★★★★★★★★★★★★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x2lr7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為他人設想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Put yourself in someone's shoes.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設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設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著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著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設身處地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設身處地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著想英文、設身處地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著想英文、設身處地英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主流媒體怎麼了
(老蒙童按:儘管數十年來接受過不少美國主流媒體的訪問,但自忖對主流媒體並沒有全面認識。近年來美國主流媒體的表現讓我傻眼了。我在專欄文章中略有質疑,就被某學者罵為「老懵懂」,我願意取其諧音自稱「老蒙童」,也就是到老還要像舊日蒙童那樣保持對知識的謙卑,因為余生有涯而知無涯也。網上讀到這篇長篇訪談,使我對美國傳媒有更真實具體的了解,並可從這裡更深入了解美國的政治與社會。謹在這專頁轉刊,敬請尊重知識與真相的人士耐心地讀完,並從而檢視自己的認知,莫讓偏見阻礙對真相的吸收。)
訪談地點:美國首都華盛頓
受訪嘉賓:章業,美國媒體觀察家、馬里蘭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採訪主持:北明,職業記者、獨立撰稿人。
由 哲嘉视野 編輯發放。網文來源《縱覽中國》
訪談時間:2019年1月26日,增刪修訂於2020年11月19日
此為上篇,隨後刊中、下篇。
人們的見解和信仰並不取決於他們的意志,而是無意識地順應別人向他們提供的證據。
——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謊言無能反對謊言,謊言無力監督權力
採訪題記:本訪談唯真是求,秉持新聞職業道德,奉行獨立立場,不代表任何機構、組織和黨派的觀點。本訪談內容直指美國主流媒體失實報導的情況及其原因,無可避免地旁及美國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兩黨之爭、本屆總統的民意分歧等敏感話題,但本訪談無意並涉入這些話題,而是旨在指出美國主流媒體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的原因,希望警醒一切追求真相、尊重事實的人們,並期待對新聞媒體超越黨派立場、堅持客觀公正的新聞原則有所裨益。本訪談文字稿依據錄音整理,因訪談作於2019年年初,故涉及內容未能涵蓋近兩年的新聞造假事件,將相機發表更新版,以補充最近兩年來相關的重要信息。本訪談成稿後一直未正式公佈,這篇文字稿亦是首次公佈,公佈之前,訪談主賓雙方針對訪談中提及的新聞事件,依據事態後續的發展,以註釋的方式做了更新和補充。本訪談文字稿業經受訪人審核校對。
內容提要:
一,對美國民調機構關於民眾、黨派對傳統主流媒體(Mass Media:報紙、雜誌、電視)信賴度調查結果之簡述
二,對美國主流媒體假新聞報導事件之舉證
三,對美國主流媒體偏離職業準則現象之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民眾基本不再信任主流媒體
北明:奉行言論自由的美國新聞媒體的言論自由度和製作專業性,一直以來是來自中國這個言論不自由的國家的新聞記者的榜樣。可是這幾年美國媒體似乎有些變化。以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度做調查,根據蓋洛普(Gallup)的統計,在本世紀初的時候,美國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是信任新聞媒體的。這個信任度,到2016年下降到32%, 也就是說不到三分之一 !
2017年,另一個統計數據,以美國人對媒體的不信任度做調查,來自蒙茅斯大学民調研究所(Monmouth University Polling Institute)的調查結果,有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刊、雜誌——報導假新聞。2017年,這樣看法的人數比例是67%,超過半數不少了,2018年這個比例增加到77%。這個情況可以說相當嚴重。
兩個機構的正反調查結果相吻合。您對此有何看法?
(注,更新的信息:2020年9月蓋洛普發表的最新調查數據表明,信任程度維繫在40%沒有絲毫提高:“美國人依然不信任媒體”。Americans Remain Distrustful of Mass Media BY MEGAN BRENAN/ GALLUP:https://news.gallup.com/poll/321116/americans-remain-distrustful-mass-media.aspx )
圖1:蓋洛普媒體信任度調查圖。圖頂端的英文字是:“美國人對大眾傳媒的信任度。一般而言,你對大眾傳媒——諸如報紙、電視和廣播,當涉及報導新聞的完整、準確和公正時——信任度和信息有多少?”蓋洛普網站截圖
圖2:蓋洛普關於黨派對大眾傳媒(報紙、電視和廣播)報道新聞的全面、準確和公正性的信任度圖片。三個線條中,藍色是民主黨,紅色是共和黨,灰色是獨立派。蓋洛普網站截圖
(注,更新的信息:共和黨和民主黨在2016年川普上台之後,對媒體信任度的反向分化是極為明顯的。民主黨信任度從2016年的51%上升到2020年的73%,而共和黨的信任度則由2016年的14%下降到10%。在兩大勢力相持不下、反向發展時,中間力量的數值是一個相對可靠的參考:獨立派對大眾媒體的信任度20年來沒有過半,2016年之後略有回升,但2018年之後再度下跌到36%。)
章業:大概來說主流媒體從五十年代開始因為太左,太親共親蘇,受到美國人民的不信任。但是在民權運動中,媒體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後半期和七十年代。主要就是揭露的越戰的黑暗面和尼克松的專權。但是美國媒體,正如你說的那樣,其信譽在最近十年,持續下降。就拿你剛才提到的蒙茅斯的民調來說,2017年信任率只有37%,到2018年居然降到23%。
最關鍵的是,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是跨黨派的。從民主黨來說,不信任主流媒體的居然增長了18%。您大概知道,民主黨一般來說是傾向於主流媒體的,居然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增加到61%。
北明:您說民主黨傾向於媒體,意思是,主流媒體基本上是左派觀點?
章業:對。
北明:所以他們傾向於信任媒體。但即便這樣,民主黨……
章業:就是剛才您提到,竟然有61%的人不信任,這對主流媒體來說,是一個最新不幸的消息。他們全靠民主黨來支持。那麼自由派,就是中立的人,不信任率增長了16%, 共和黨的不信任率增長了10%。
北明:我這裡查到的數據是,共和黨人不信任媒體的在2017年是79%,2018年是89%,接近百分之九十了。您剛才提到中立人士就是獨立人士,2017年66%的人不信任媒體,2018年是82%。
章業:尤其是獨立派,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政治格局最後還是由獨立派來決定。因為實際上美國大概的政治力量大概是三分之一民主黨,三分之一共和黨,這好似永遠不變的,剩下三分之一的獨立派,他們呢最後投票投到哪裡,就是決定性的。剛才蒙茅斯的數據是個官方的民調,實際上非官方的民調更可怕。現在美國媒體有這個情況:如果他在網絡上發表一篇文章,允許網友對這篇文章發表評論,在重大問題上,居然出乎意料的是,左派媒體的文章,反對率90%。90%不是說你這是造假,而是說你這是歪曲,或者說我們不信任你。這是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現象。
而且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到,觀眾群大大減少。舉個例子,美國最著名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最近十年尤其是最近兩年嚴重左傾,左傾倒不要緊,最關鍵的是,第一它歪曲事實,第二挑動仇恨,第三,嚴重投靠某一個政治勢力。
它原來是在四大媒體——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廣播公司、國家廣播公司和福克斯新聞網——這幾家媒體中他高高居上,收視率,觀眾群聽眾群,高高居上,現在僅僅2018年一年,收視率就減少了四分之一,24%。這裡有一個重要問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這政府的大機構和私人機構比如說機場、公共汽車站,都有合同,他們是免費播放。你設想一下,沒有這個合同,也許他們的收視率會降掉一半。(插:本來CNN是有優勢的)
所以回到您最開始的問題,我的結論是,主流媒體失去民心,最重要的兩點,第一,報導不真實,第二,嚴重的政治化。
主流媒體的假新聞舉證
北明:章先生,所謂的“不信任”這個結果,就針對這個問題的:“主要的媒體至少、偶爾傳播假新聞”。就是說,是因為媒體偶爾傳播假新聞,才導致不信任比率增加,而不是說這些主流媒體全時段、所有新聞都是造假——跟CCTV那樣,這之間還是有很大不不同。那麼這些傳播的假新聞究竟是什麼樣一種情況,能否請您舉個例子介紹一下?
主流媒體假新聞之一:時代周刊假照片謊言
章業:我就舉主流媒體最近半年多來的三四個例子。
剛才您提到時代周刊的照片:高高在上高大的川普總統,低著頭蔑視地看著一個在那裡痛哭流涕的非常小的孩子。時代周刊這個照片,本身帶著三個謊言。
第一就是篡改照片。這是兩張照片,根本不在一起。如果網上網民們隨便自己篡改照片,我們叫PS,把兩個頭換在一起啊等等,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新聞絕對不可以篡改照片。這是第一個謊言。
第二個謊言,他在這個照片的文章中提到:這個孩子是川普政策的犧牲品,什麼犧牲品呢?說川普的政策有一條,就是要把孩子和家長分開。所以孩子因為跟家長分來就痛哭,這完全是假的。最後,新聞記者出來還有他爸爸出來說:這個孩子跟他母親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分開。跟川普的分開政策,完全沒有關係。
第三,這個孩子哭的根本原因,這是後來所有的媒體,包括一般的網民,後來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實際上我追尋到了具體的拍這張照片的記者,我才發現,什麼時候拍的呢?這個母親帶著這個孩子在黑夜當中非法越過美國邊境,為躲避巡查走非常小的路,然後孩子又餓又累在她身上睡著了。這是被邊防人員截住了。按照規矩,邊防人員需要檢查越境者是否帶有毒品,然後把孩子放下。我們任何一個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在那樣又餓又累又困的情況下放下來,他幹什麼,他一定是大哭。然後這個記者在此時此刻把他拍下來了。
這三個謊言,組合起來,拿到時代周刊上,去批判一個政府的政策,這個媒體的報導是完全的失實。所以最後網民們發現了。而且最後呢,所有的人都批判它,但是它自己拒不道歉。他說這個照片本身不叫一個照片,是一個“圖示”。
圖3,左,2018年7月2日時代周刊這張著名的封面圖片傳遍世界,但它是一張拼貼而成的假照片。小女孩原圖來自蓋蒂圖片社(Getty Images)發表的右圖。該圖是供職於這家圖片社的攝影師約翰·摩爾(John Moore)於2018年6月12日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德克薩斯州的麥卡倫(McAllen)拍攝的。拍攝的時間是2018年6月12日,拍攝時的情形是來自洪都拉斯的兩歲的女孩兒,在越境的母親被抓住和搜查時大哭。左圖網絡圖片;右圖取自:On the Border With the Photographer John Moore/The Atlantic
北明:我們誰都知道,一個傳統媒體,這樣的照片放在封面上,這就封面故事照片。容納後裡面一定要有一篇文章要解釋這個照片。你這造假,違背了過去一以貫之的傳統:利用人們對雜誌“封面照片”的真實性的信任,製造一個謊言。
章業:一會我再講,實際上下面所有的這些例子都是這樣。左派媒體從來不道歉。但是時代雜志的左派同僚也提出尖銳批評。堅決反對川普移民政策的華盛頓郵報評論員說,”反對這一政策的行動需要謹慎和信譽。需要說服那些半信半疑的人而不是使用誤導的信息和形象把問題擴大化。 使用這個圖片損害了我們的全部努力——不管其動機如何高尚。”(注:Time Magazine’s Major Screw up on the Crying Girl Cover/Wahington Post: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fix/wp/2018/06/22/time-magazines-major-screw-up-on-the-crying-girl-cover/
(注,補充說明:在拼圖做封面時,時代周刊完全知道他們在製造假象:資料顯示,早在7月2日時代周刊出這一期雜誌之前的6月22日,其油管Youtube網站就上傳了一段視頻,內容是攝影師摩爾講述這張圖片在邊境拍攝時的真實情況,與現任總統並無任何關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z8_H150aM)。此外,據大西洋(The Atlantic)報導,每日新聞(The Daily Beast)6月20日一篇文章指出,該媒體向海關和邊境保衛部門的發言人詢問過並確證,這一對母女在受理過程中並沒有被分開。所以時代周刊這麼做不是因為不知情,而是明知故做,以假圖片造成的錯誤印象糊弄讀者。參見On the Border With the Photographer John Moore/The Atlantic:https://www.theatlantic.com/photo/2018/06/on-the-border-with-photographer-john-moore/563282/ )
圖4,這是攝影師約翰·摩爾(John Moore)在同一場景、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下的另一張圖片。視頻截圖來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z8_H150aM
主流媒體假新聞之二:華盛頓郵報“邊防人員對難民使用化學武器”謊言
章業:第二个例子是一個月以前(2018年11月),我們在全部的主流媒體上看到一張照片:一個南美的難民帶著兩個孩子,從催淚彈中往外逃跑。然後,有的報到題目說是“美國邊防人員對孩子的父母實行化學武器”。
北明:聳人聽聞!
章業:你就想想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話,這說的是美國政府,因為邊防人員代表美國政府嘛,他使用化學武器。我就覺得這個是非常非常嚴重的。我就去查,突然發現整个的過程,有一半,在前面一部分,媒體全部刪除,根本沒報導。
而實際的情況是,一幫年輕人圍攻邊防站。我看到的畫面上,至少有四五個人往邊防站扔石頭。然後一幫人包括這個婦女和孩子,擠到邊境柵欄的一個岔口上,企圖進去。
你可以設想一下,美國邊境人員在美國邊界,扔石頭的難民在墨西哥邊界,美國邊防人員沒有權利越過邊界。但他們應該保護自己的邊界,我覺得催淚彈是唯一的、最和平、最好的解決方法。第一,它不用傷害難民,第二,它可以把難民轟開,以保衛自己不受石塊攻擊。
圖5,2018年11月26日,左起順時針。圖1,2,3,美國南部邊境境外民眾以石塊(紅線圈)攻擊邊防站,企圖非法越境。圖4,美邊防人員用催淚彈驅散這些民眾。視頻截圖,受訪人章業提供
在這個之後,美國媒體從來沒有道歉。大家忽然發現這件事情的真相之後,美國媒體就悄悄地把這條新聞就掩蓋下去。但是自媒體的那些左派不干。這件事情還一直沸沸揚揚鬧了一個禮拜。這就是明顯的一個報導失實。
北明:只報導結果,還是錯誤的報導,不報導原因,就是平民用石塊攻擊邊防站人員,企圖非法越境。“使用了化學武器”,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指控。韓戰期間,美國就是被共產黨的指控使用細菌戰的。後來我調查都是假的:蘇聯檔案解密後,完全真相大白。可是令人震驚的惡劣印象已經造成了,時過境遷,已經無人對真相感興趣了。您剛才說的這個“化學武器”的消息,最開始,是哪一年,哪個月,在哪個刊物上呢?
章業:事情發生大約在一個月之前,(2018年11月26日)報導說使用化學武器的只有一家,就是典型的《華盛頓郵報》。將來我可以提供具體的一手資料。催淚彈確實在國際公約中不允許在戰場上使用。但是允許在政府鎮暴的時候使用。(注,补充:如果现在我们用谷歌搜索,可以发现《华盛顿邮报》2018年11月27日的有关报道仍在,虽然题目已经改动过,但是痕迹仍在,如圖:
圖6,谷歌搜索:改動過的美國邊防人員對難民使用“化學武器”的文章痕跡。網絡搜索截圖
主流媒體假新聞之三:“川普下令自己律師在國會撒謊”謊言
第三個例證是兩三週之前,有一個號稱“興奮劑”的網絡媒體,這是一個左派媒體。英文原文是BuzzFeed,意思是 “造成混亂的添加劑”,它以造假新聞出名。它發表了一條新聞說:川普總統下令給他的律師在國會說謊。
北明:這條新聞我看到了,當時很震驚。
章業:然後全部媒體以頭版頭條報導。因為這個太符合他們的政治目的了。然後,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在歷史上第一次,在正在調查這個事件的半道,發出一條聲明:這條新聞是假的。按常規,不結案之前是不允許報告調查的情況,它居然破天荒的出來澄清事實。你就可以想像,他們可能考慮到主流媒體不僅歪曲了事實,而且是可能誤導他們調查方向。
後來這些左派媒體自我檢點,說這件事情他們是有點太離譜了,他們就是找一個借口:因為我們就是想當然的川普就那麼壞,他一貫說謊,所以他要讓他的律師上國會說謊,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他們就基自己的邏輯推理,覺得這個興奮劑的文章一定是真實的。可是我們知道媒體不能用有可能來代替真實。
主流媒體假新聞之四:白人學生種族歧視騷擾謊言
章業:最後一個例子是剛剛(2019年1月)發生的,就是主流媒體,尤其是剛才我們提到的CNN有線電視新聞網。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評論和報導一條十幾秒的錄像。這個錄像,是一個帶著支持川普的紅帽子的年輕人,名字叫尼克·桑德曼(Nick Sandmann),微笑著面對著一個土著人。那個土著人離他非常非常近,還在不斷的打鼓。那麼新聞的報導是什麼呢?是說:這個年輕人嚴重的不尊重、蔑視甚至攻擊越南老兵。
不到一天之內,另一條錄像就全部播出來了。我根據錄像的情況,把這整個事件過程給您說一下:
這一幫孩子,包括戴支持川普的紅帽子的這幫孩子,是從肯德基來到華盛頓地區參加一個遊行。遊行完了以後,在最高法院台階上等車,這時候,突然闖進一幫左派,叫“黑色以色列人”,他們惡毒攻擊這幫年輕人,他們的語言在上面都擺着呢。罵他們是“白鬼”,罵他們是“種族主義者”,問他們為什麼要支持川普——突然這帮人在那個印第安土著人的帶隊之下,打著鼓,就衝進來,直接衝到這忙孩子們跟前。這幫孩子們所有的都躲開了,只有後來在畫面上出現的這個孩子(尼克·桑德曼),他說:我不願意躲開,我沒有做什麼錯事,我是受攻擊的人,我沒有說任何話。所以,自始至終,他微笑著面對這個老人。這就是整個全部的過程。
圖7:這位土著印第安人(左)叫內森·菲利普斯(Nathan Phillips),根據NYT News上傳的相關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_E2g3fL8M)及其解說,他以面對面並持續敲鼓的方式與始終面帶微笑的中學生尼克·桑德曼近距離對峙,長達幾分鐘。視頻截圖
這個事情出來了以後,所有的媒體包括哪些政治家都知道,犯了一個錯。因為這幫孩子是犧牲者,黑人、種族主義的犧牲者。後來發現這個所謂的土著印第安人,第一他並不是越南老兵,他原話並沒有說他是越南老兵,是媒體給他說的。他自己說的是,“我是越戰時代的老兵”,意思是我是那個時代的老兵,但我沒有去越南。這是第一。第二,昨天(指2019年1月25日本採訪前一天)剛剛發現的消息,這個人是一個罪犯。不僅說假話,說好幾次假話,最新的假話是2006年,跟他的經濟有關等等,他是在法庭上說假話。還有就是前不久,他帶領這幫人去衝擊另一個基督教大教會的彌撒,人家在那裡做祈禱,他去沖擊。
圖8,這位前去騷擾學生群體的越戰時代的老兵內森·菲利普斯,被媒體改了身份,成了“越戰老兵”。整個事件也被改寫成他是受歧視受騷擾的一方在媒體傳播。 網絡圖片
所以最後大家查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左的,左得出奇的當地印第安人。這件事情,大家都認錯了,只有有線電視新聞網,不認錯。
北明:你是說CNN沒有認錯,沒有道歉?
章業:它不僅沒有認錯,最後居然還轉移話題,說:實際上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那個學生戴了那個紅帽。
北明:這算什麼起因?
章業:因為他帶著那個紅帽,造成那些黑人,左派黑人的不滿,所以左派黑人來圍攻他,同時這個印第安土著也不滿,所以就攻擊他。
北明:這件事情起因就是因為人家戴了一個紅帽子。他們自己報錯了,一個短短的視頻,十幾秒鐘,為什麼不調查,為什麼不確證,為什麼就這樣報出來了!?
章業:我想讓你的讀者聽眾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同一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兩年以前,有一件同樣的事情,同樣是這位主播,(事件)是一個黑人小孩被殺死了,這個黑人小孩穿著一件帶帽子的衣服,這個主播憤怒的譴責說:難道我們美國的世界,要因為一個人戴帽子,就要決定他的身份,他是不是罪犯嗎?就是這個主播,今天打自己的嘴巴,說,因為那個青年戴了一頂紅帽子,他挑動了別人的仇恨。
北明:黑人被殺,譴責他人以帽子論身份;白人被侮辱,帽子成了應該被侮辱的理由。記者雙重標準,太不誠實了。
章業:你就可以想像到有《線電視新聞網》已經墮落到什麼地步。剛才您也提到了,大部分情況下報導是真實的,報導非事實情況很少,但是已經有很多的例子。另一個情況就是,即使報導的是事實,他的評論,他的誤導!比方說,紅帽子是不是真實的?當然是真實的,那個孩子盯著土著人是不是真實的,我們看到見,是真實的。但是孩子看著土著人並不是仇恨,而且他戴紅紅帽子並不能說明他的品質。
北明:相反,我們從畫面上看到的,這個学生,面對這個走到他跟前,那麼近距離使勁敲鼓的老人,一直保持著微笑啊。
章業:對,從頭到尾。這個土著就在孩子的鼻子底下敲鼓。他明顯的不尊重人家,卻說別人冒犯他。
北明:CNN的這個報導怎麼解讀這件事情?想說明什麼?
章業:他想說明兩點:第一,川普的支持者——因為戴紅帽子一定是川普的支持者——有種族歧視,因為對方是個印第安人。第二,他們“白人至上”。這兩點,在這件事情上完全子虛烏有。
北明:時代周刊利用圖片剪裁與拼貼技術製造假圖片,支持假新聞,CNN則利用視頻鏡頭剪接技術,製造顛倒黑白的假新聞。而完整的錄像和其他現場錄像清楚地證明:學生並不是挑釁者而是被挑釁者,印第安人不是被挑釁者而是挑釁者。媒體如此顛倒黑白、歪曲事實,而且毀壞他人名譽,這種做法不僅喪失新聞職業道德,而且違反了法律。
(注,更新的信息:桑德曼因受到諸多主流媒體顛倒黑白的歪曲和圍攻,其社會名譽包括所在學校、教會和社區的名譽遭受巨大損失,感受到極大心裡和精神壓力,他忍無可忍,終於將各大媒體告上了法庭。今年(2020年)1月,《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同意賠償桑德曼兩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名譽損失,以此與桑德曼達成庭外和解。同年7月,《華盛頓郵報》也以兩億五千萬美元的賠償費用與桑德曼達成庭外和解。桑德曼對其他媒體的訴訟還在程序之中。)
章業:這件事情是我所知道的,根據網民和所有人的判斷,和奮劑媒體提到的假新聞,這兩件事是左派媒體在2019年,或者這幾年中最大的失敗。
圖9,尼克·桑德曼(左)與內森·菲利普斯(右)之間發生的事,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以顛倒黑白的手法,炮製成一個純粹的假新聞廣為轉載和傳播。不久被當事人告上法庭,導致這家著名的電視網絡媒體對尼克賠償名譽損失費兩億七千五百萬美金,以此達成庭外和解。網絡圖片
(未完,待續 下:對美國主流媒體偏離職業準則現象之分析)
https://www.ipkmedia.com/%E5%8C%97%E6%98%8E%E8%A8%AA%E8%AB%87%E8%AA%BF%E6%9F%A5%E4%B8%8A%EF%BC%9A%E7%BE%8E%E5%9C%8B%E4%B8%BB%E6%B5%81%E5%AA%92%E9%AB%94%E6%80%8E%E9%BA%BC%E4%BA%86%EF%BC%9F%EF%BC%88%E6%9B%B4%E6%96%B0%E7%89%8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神父的鹽
身為一個知識份子,首先就是要避免將特定族群發明的政治術語,把他們當作一種真理來談,這叫偽冒理據.
例如「台灣價值不夠」或是「1450」,那基本上只不過是特定族群用來打擊政敵的蔑稱,或者是合理化自己的錯誤,用來使自己免於被質疑,甚至轉嫁責任到對方身上,扭曲對方意涵的術語.它注重的是語用性,而非實質的語意,所以定義曖昧不明,只要能用來概括所指涉的負面形象,都可以容納其中,它的定義可以伸縮滑轉,兼具免責、免於批判,並進行有利於自身族群的特殊解釋,所以,它只存在於特殊族群,並不適用來做為普世認可的道理.
舉另一個例子來說,如「母豬」.
我想不會有任何人在現實的公開議題討論平台上,用母豬,來評論性別議題,用來代指女性,特定女性,或者是指稱女性的負面行為.
使用這些集合名詞,本質上又是空的集合,無助於幫助公眾了解社會議題,如果你不了解它的話,更容易誤用.
1450並不是製造假新聞當作一種宣傳方式,相反,它原本是澄清假新聞的,農委會為「加強農業訊息因應」編列1450萬元預算對外招標,招募至少四人每月四萬以上薪資的小編職缺,對於網路上的假消息進行澄清,並提供正確信息,它原本是要針對諸如兩百多萬柚子倒水庫類似的謠言進行第一時間回應,其中佔65%的素材製作與廣告投放經費.
不過,被國民黨用來說是「用1450養網軍」,國民黨認為這1450萬是農委會用納稅人的錢,來「帶風向」,進行匿名攻擊,為政府擦脂抹粉,他們的定義是「主動的」、「侵犯網路自由空間」、「排除不利於農委會的意見」,傾向於指控那是類似中共的「言論管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農委會的網路小編是「被動的」、「清楚標示農委會」、「澄清非事實的農業消息」,換句話說,他們不會去刪除、管制,或者進攻各大平台打壓反對意見,實務上,4名小編也做不到這點.
緊接著,柯文哲夫婦,用來指涉批評自己的人,「1450下班了」、「1450還在上班」、「1450他總不能領了錢不做事啊,有時候被網軍攻擊,那也是應該的」,把反對柯文哲或者批評他的市政的人,都打成民進黨派來的,有領錢的網軍.
這基本上是經不起邏輯檢驗的,例如批評柯文哲的人,有很多都是曾經支持他的柯粉,而批評他的人是否都收取金錢,接受民進黨指示,想也知道,這不可能概括到所有人身上,你無法證明批評你的人是否都收受金錢,而一批評就等於收送金錢,這樣的連結更是違反事實.
若依照1450的原意,他只有四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概括到全體綠營支持者,或者是蔡英文的支持者,然而,它卻被拿來如此使用,用來攻擊他們認為是民進黨網軍的對象,例如神父之前被統括到一些泛綠粉專之中,被稱為1450,領1450,然而,神父本身沒有領任何民進黨的一毛錢,或接受組織指揮,可以想見,這樣的指控是無效的,這樣的連結是簡單的,他們也正在進行某種程度的意識檢查,他們將泛台灣本土派的支持者,或者傾向批判中國,批判親中思想,以台灣優先,以本土利益為出發點考量的人,一律歸類為站在自己對立面的1450.
然而,就算是領錢的網軍,也不會一個人發到1450萬,1450,應該可以解釋成,是藍營和柯文哲支持者假想的敵人,他們專門迫害自己,用國家機器來打壓自己的言論自由.
這也讓人想起柯文哲的支持者,擔任八卦版版主期間,所製造的網路濾鏡神奇id,把支持香港反送中、批評柯文哲,支持蔡英文的人,都標註成智障,或者說,他們是一群蟑螂、網軍,這是典型的麥卡錫主義.
在汪浩與某位媒體人的對談之中,他們出席的,是一場公共論壇,汪浩以「1450」來代指蔡英文在大選中自發性的支持者,並希望藉由這種成功的經驗,將之轉化成全民的、支持台灣在國際角度上發聲的力量,這當然是一種明白該詞彙的原意,所產生的「解嘲」用法.
既然你們說,支持蔡英文的人都是領錢的1450,那麼,我就取其被特定族群貶抑的真實成分,自發性的支持者,來做為1450的語意.
這跟另一位記者,將他人反串的用法當作一種真實,藉此去教育在場的年輕人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是兩碼子事,那位記者認為他人假定的敵人是存在的,而且正在出征並且製造假新聞,她宣稱她有一種「社會責任」來告知大家真相.
這其實跟柯文哲的用法是差不多的,她可能把自己遭受到的批評都解釋成有心人士組織的網路攻擊,而這個攻擊可能來自政府所圈養的網軍,不過,她的行為比起柯文哲,可能又有一種危險,柯文哲作為一個低能的政客,坊間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政治操作,但這位記者似乎把它當成是一種普遍社會上認知到的道理,以此去教其他人如何分辨是非.
這顯然,是一種反教育.
不是說,網路上的用語或者特定族群的語彙,不能被使用,但必須建立在你對於它有深入的理解,而非抱持著錯誤認知.
你要熟知它只成立在特定的語境,在不同語境之中,你必須界定它在各種情況上代指的意義為何,用在普羅大眾的視野中,它應有位階為何,它的意思為何,特別是那些指涉性不明確的網路詞彙,可以知道的是,在特定語境之中成立的知識,它並不是一般人認可的常識,反而在一般情境之中,那是一種羞辱和傷害.
如此就是把無法驗證的玄思當成真理,非教育當成一種教育,玄思若作為玄思的位階,或許可以作為有教育意義的素材,玄思若作為一種真理,則違背事實,違反教育意義.
如同,把上帝會發大洪水來制裁罪惡,去教孩子不可以做壞事,如有他律或者勸人向善的意涵,多少有點教育意義;但若說上帝為真,洪水即將來到,世界末日近了,這些違反認知事實的東西,那就是反教育.
若說1450到處出征別人,而且會製造假新聞,傳遞這個訊息變成一種社會責任,反教育也.
從1450的典故來說,再怎麼樣,也不會是以製造假消息為目的,或用用假新聞的行為做宣傳的方式,假使是打壓政敵,進行言論管制,原來的指控是「縮限言論,將不同意見打成是假新聞」,而非「主動去製造假新聞」.
在不同政治族群之間,真的要說的上謠言氾濫的,應該是韓粉群集,其他群集的政治攻防都尚在一定範疇,在媒體之間,假消息真要進入媒體的審核,成為「假新聞」,最氾濫的應該是中天,其他媒體,無論藍媒、綠媒,多的是過於主觀,或者是過度解讀,多有所本,和所謂消息來源.
至於四處出征別人,按照「出征」此詞的意涵,大規模的在他人網站,或不同群集中呈現反對意見,這可能被講成是出征,各個群體或者各個場域都會發生,甚至是使用者燃起他人的義憤,也會被講成出征,然而,真正的出征,有組織的網路攻擊,系統性的破壞討論區的自由風氣,所仗勢的理據是不明的,違反常識的,欠缺正當性.所用的方式,同樣的言論不斷重複,字詞毫無邏輯,只是以破壞討論區生態,形塑恐怖,消滅他人存在為主要目的,具有明確的惡意,如同中國網軍,或者柯韓粉進攻時代力量的立委王琬諭,攻擊她的親人,檢討被害者,這比較符合出征的定義.
如果是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不滿某人言論的意見,或者被自己的受眾認為不公正,在原有場域中發出批評,若因其政治影響力,或多人串聯,導致被指涉對象有被出征的錯覺,那不叫出征.
另者,即使是ㄧ個群集進入另一個群體發表反對意見,也要看他們說什麼,針對論述表達不認同或進行反駁,而沒有背離發文者的主題,這也不算出征,若是進行人身攻擊,或無關主旨的洗版,這就算出征,當然ㄧ場群眾在各個不同群集進行攻防,打輿論戰,這是網路上常有的現象,這就得看所謂出征的行為,人身攻擊和正常批判佔據的比例多寡,或者看被出征對象或出征的群體他們佔據的正當性多寡,以及他們在公眾領域是什麼身分,誠如范瑋琪大罵口罩為什麼不捐給中國,被群體批判,如果出征的定義是廣泛的,那顯然也有合理的跟不合理的;如出征的定義是狹隘的,那麼這些人根本和五毛小粉紅去攻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具有天壤之別.
對於該人以「1450」來描述為一種出征現象、假新聞製造行為,這曝露的是對網路世界認知的不足,屬於一種誤用,這也反映了她的認知跟台灣社會脫節,導致她以為其他人明白了,並體會她在描述一個確實具體的犯罪行為.但事實上,旁人感受的是不合理的指控,對於1450影射的對象,蔡英文的支持者,民進黨支持者,泛綠本土派支持者,或者是過往被1450不當指控的被害者而言,他們只會感覺自己被不合理的栽贓罪名,還要被當成是一種教育社會的負面例子,等於是二度的傷害.
舉例來說,汪浩本身,也可能是這種誤用的「1450」所涵蓋的對象,汪浩根據央視「海峽兩岸」,用25分鐘來討論柯文哲以及台灣民眾黨,所論述的內容,皆採正面表列,主持人在節目尾端更是如此說,
「雖然現在2020的選戰還沒有進行,但是柯文哲已經對外公布他正在積極布局2024,所以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台灣政壇,白色力量很有可能會發生較大的作用.」
其中來賓有賴岳謙、于強,于強稱讚柯文哲和台民黨,「論揭弊,柯文哲比黃國昌更強.」並高調分析,「柯文哲打網軍案非常有正當性」賴則吹噓台民黨成為關鍵少數,「你蔡英文連任,但是你如果沒有民眾黨支持,你在議會裡面,你在立法部門裡面,你要通過任何法案,基本上來講都是不可能.」
汪浩評論,央視的海峽兩岸力挺柯文哲民眾黨成為關鍵少數,柯文哲說,這是假新聞,這是網路攻擊,要抓網軍,然後台民黨則對汪浩提告,稱「該節目從頭至尾皆未表態支持民眾黨,僅為分析台灣選舉情勢.」
在神父看來,這種隨便將他人應有的可評論的空間,應當可以下判斷的自由意識,都給阻斷掉了,全都解釋成「假新聞」,是網軍,這,才是在戕害言論自由.
如果1450如同國民黨的說法,將不同意見全都解釋成假新聞,那柯文哲的行為,就符合這樣的「1450」.
如果1450如同他人所誤用的方式,那麼依此邏輯,台民黨動輒提告,在自己臉書上以「嚴正聲明」警告他人,則更像是出征,說央視從頭到尾沒表態支持民眾黨,更像是宣傳假新聞.
後真相的時代,網路的意見自由流竄,人人都可以參與公眾論述,參與討論政治的人變多了,在平台上,各種組織和小社群林立,有些人因為過於集中的意見,而倍感壓力;有些人則因為無法像從前那樣說服他人,而感到焦慮,這使得某些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開始將自身的心理防禦機制,當成一種理論,來述說.
舉另一個例子,「台灣價值不夠」來說好了,或許在某些情境,特定群體,認為這是一種道理,但放在公眾情境之中,它完全是個歪理.
只要設想,將之放在不同語境之中,加以省視,就可以知道那是站不住腳的.
假設在ㄧ個公共論壇,討論美國大選,問拜登為何會被批評親中,ㄧ人卻跳針,「那是台灣價值不夠」,並搖頭晃腦地說,「有一群人在檢查其他人台灣價值夠不夠」,另一人發起質疑,他則暴怒「你這台獨糾察隊!」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將自我中心的解讀,替代公眾認知的道理,這基本上是屬於「不能做的事」,但是人們還是忍不住做了.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時代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事,沒有什麼不能說的話,沒有誰,可以真正的去阻止誰.
所以必須容忍批判.
如果那是你「不得不為」的事,它所造成的荒謬和漏洞,也有人「不得不為」,將它補起來,哪怕,那是一種粗糙的方式,那讓你不愉快,而覺得委屈.
對於這位記者,有些地方神父還挺欣賞的,特別是在趙少康的節目裡,面對張經義的那種不卑不亢的態度.
當趙少康艷羨張經義,能做出那種「正經八百的國際新聞」,張經義則以「白宮記者」,在中國新聞台工作,以能接近川普而自豪,
「其實我覺得自己相當的幸運,我們都知道台灣駐美的記者很多大部分的時間可能就在棒球場,或者是孫安佐,或者是韓國瑜之類的,他們可能跑棒球場的時間,都可能比白宮還要多.」
「很幸運的,我做的是一個正經八百的,真正的國際新聞,這是我希望能做到的,同時在大陸現在這麼一個關鍵的,中國大陸崛起的這樣的一個時刻,讓他們能夠看到世界,那對我來說完全是一個報導正兒八經的國際新聞.」
當趙少康轉頭問范,「這不就是我們台灣現在的問題嗎?」
她回答,
「因為我們政治因素的關係,所以很多事情,因為我們在國際上被邊緣化的關係,很多事情變成,跟我們的生活就很遠.」
趙少康和張經義,毫無疑問是以自我中心的見解,依據自身經驗做出的必然選擇,當成他人應該遵從的當然選擇,她則指出了荒謬,他們自信嚮往的東西,恰巧是使我們邊緣的理由,也是使他們看不起的末端現象.
知識份子要做的,不是沉溺於那種狀態,使自己看不清楚,也欲使別人看不清楚.
當你強調你的震驚,別人卻因你而更感到震驚無比.
知識份子的義務是,走入人群,走出象牙塔.
是謙卑的,不是傲慢的.
是挑戰權威,而不是教訓人民.
是傳遞知識,而不是散播錯誤認知.
是聆聽,而非假定他人意志.
是我聽你怎麼說,而不是你得聽我的訓誡.
是講真話,而不是講幹話,brother.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有不少朋友問我,他們問我說:「凱宇,你是不是轉性了?怎麼最近你的『一天聽一點』分享的內容,跟過往的都不太一樣?」。
其實一時半刻之間,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有一點傻掉了。因為我一直把『一天聽一點』這樣的一個管道,當成是我自己在閱讀、學習,不管是在心理、個人、還是各方面的接觸裡面的一個感受分享的渠道。
那當然如果有朋友喜歡跟支持,並且帶給一些朋友幫助,我會覺得很開心。然而呢,我當初在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如果沒人理我,那我也不在乎,因為比較重要的是,我能不能透過這個管道,把自己每天一點一滴的前進凝練起來,成為自己的記錄,那是我比較在乎的。
所以呢,突然有朋友問我說「我是不是轉性了?」,我呢還好好的回顧一下,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分享內容,的確喔這一段時間,比較多的是個人的感悟,不像是先前比較多是可能故事,甚至於最多的大宗都是一些心理學的研究。
或許在客觀的角度來說,的確我談的內容有一點不太一樣,但是回到我的主觀世界,我還是覺得「我還是我」啊,本質沒有變啊!那我正絞盡腦汁的在想,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好我看到了一個福爾摩斯跟華生醫生他們的故事,我想這個故事可以幫我回答這個問題。
福爾摩斯跟華生醫生呢,他們兩位一起去露營,他們在星空底下搭好帳篷,然後就進去睡了,到半夜的時候呢,福爾摩斯搖醒華生,他對華生說:「華生,你抬頭看星星,告訴我你發現了什麼?」
華生回答說:「我看到數百萬顆星星!」
福爾摩斯說:「你從這點推論出什麼?」
華生回答說:「如果有數百萬顆星星,即使只有一些是行星,很可能其中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如果外太空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很可能上面也有生命存在。」
想不到這時候福爾摩斯冷冷的說:「華生,你這白痴啊!這表示有人偷了我們的帳篷。」
好!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博君一燦喔。那這個故事跟我要回答有什麼關係呢?簡單來說華生把福爾摩斯的問題「複雜化」了,並且按照複雜化的邏輯還有思維,說出了一大桶的道理,但是事實上來說,福爾摩斯只是單純的半夜醒來之後,發現原本搭好的帳篷怎麼不見了呢?
或許從華生的角度來說,他設想福爾摩斯問他這個問題,一定有背後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他卻忽略了從「最簡單」的角度、從「最簡單」的出發點去思考,試著先從最簡單的方向去試試看,到底這是不是答案。
那回到我身上,或許很多朋友一路聽我的『一天聽一點』都已經假設,我一定要端出個心理學家的樣子,跟你談很多的研究,或者是跟你談很多聽起來很厲害的東西。
那當然這也沒錯啦,如果你真的得到了一些東西,然後感覺我很厲害,那我只能先說謝謝你。但事實上,我終歸到底,我還是個人,我有我自己的專業,我更有我自己的生活跟感觸。
如果從學習跟分享的角度來看,我會讀一些專業的書籍,我會讀一些跟我的工作有關的書籍,但是我更會去接觸跟我生命本質有關的那些內容。這些內容可能是各個領域的書籍,更有可能是我在生活當中跟很多朋友的互動,還有更多就是當我的心安靜下來之後,我反思、我沈澱、我覺察。
在我自己的生命裡面,我到底經歷了什麼?或許有時候我們看待別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投射跟想象,然而就像我常常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裡面講的一個故事。
我說如果有一個老太太,她電視壞了要你去修理,在你大張旗鼓的把電視拆解開來之前,你是不是要先檢查一下,這個電視到底有沒有插上插頭呢?有時候根本關鍵的原因,搞不好很簡單,就像是電視之所以沒辦法運作,不是因為它壞了,是因為沒有插插頭。
面對人生跟面對他人,當然有它的複雜性,可是我們常常會忽略,或許從最「根本」的地方檢查起,才會是真正解決問題、跟認識問題的「起點」不是嗎?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不要太容易的就覺得我「轉性」了,我還是我,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我剛剛在內容當中分享到的『高難度對話』。我在錄音的這個時候『高難度對話』的課程,名額已經倒數剩下「最後兩位」了。
所以我完全沒有把握,在你聽到這段錄音的時候,『高難度對話』還有沒有名額?如果有的話,期盼你把握機會,如果沒有的話,也期盼你好好的把握後面所開的課程。
從一個最簡單的角度出發點,為什麼我常常會分享我的課程,不是因為我招生上有問題,而是因為從「最簡單」的角度去想,我知道很多人想要前進,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終於安排好時間,也下定決心要踏進啟點文化的時候,我已經沒名額了!
所以呢,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乾脆我都提醒你好了,我衷心期盼可以很快的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遇見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設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請輸入關鍵... 商管選書· 管理辭典· 職場英文· 八分生活. 一日充電... 經理人熱門... 新書快讀‧為你影音說書.Empathy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BBC UK China - 考試必備- BBC. ... <看更多>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為人設想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請輸入關鍵... 商管選書· 管理辭典· 職場英文· 八分生活. 一日充電... 經理人熱門... 新書快讀‧為你影音說書.Empathy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BBC UK China - 考試必備- BBC. ... <看更多>
為他人設想英文 在 Put yourself in someone's shoes.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的推薦與評價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台灣渡過了動盪的一晚, 警力或群眾, 雙方處境都讓人心疼. ... 輕鬆學習流行口語英文/美語中的幽默、諷刺、搞笑還有生活化的一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