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烏克蘭 敏 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坎城影展主競賽+平行單元+會外賽完整得獎名單】
.
2021年坎城影展揭曉得獎名單。最大獎金棕櫚獎授予法國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Julia Ducournau)的《鈦 Titane》。
.
這是迪古何諾的第二部電影長片,前一部作品《肉獄 Raw》(2016)當時也在坎城技驚四座,獲得費比西獎殊榮。今年也是繼1993年的珍.康萍(Jane Campion)之後,闊別28年,女性導演再次於坎城折桂。
.
不過今天全場的焦點或許更多擺在評審團主席史派克.李(Spike Lee),當他在介紹第一個獎項時,疑似誤解主持人的意思或不清楚頒獎流程,提前爆雷公布金棕櫚獎得主,令全場譁然,使得今年成為史上最反高潮的一屆坎城盛會。
.
.
▅▅▅▅▅▅▅▅▅▅▅▅▅▅▅▅▅▅▅
主競賽單元
▅▅▅▅▅▅▅▅▅▅▅▅▅▅▅▅▅▅▅
評審團:
(主席)史派克.李 Spike Lee(導演、編劇)美國🇺🇸
瑪姬.葛倫霍 Maggie Gyllenhaal(演員)美國🇺🇸
梅蘭妮.洛宏 Mélanie Laurent(演員、導演)法國🇫🇷
瑪蒂.迪歐普 Mati Diop(導演)法國🇫🇷
瑪蓮.法莫 Mylene Farmer(歌手、演員)法國🇫🇷
塔哈.拉辛 Tahar Rahim(演員)法國🇫🇷
克雷伯.曼東沙.費侯 Kleber Mendonça Filho(導演)巴西🇧🇷
宋康昊 Song Kang Ho(演員)南韓🇰🇷
潔西卡.賀斯樂 Jessica Hausner(導演、編劇)奧地利🇦🇹
▅▅▅▅▅▅▅▅▅▅▅▅▅▅▅▅▅▅▅
►
【金棕櫚獎】
《鈦 Titane》法國🇫🇷比利時🇧🇪
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 Julia Ducournau
►
【評審團大獎】
《A Hero》伊朗🇮🇷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Compartment NO.6》芬蘭🇫🇮俄羅斯🇷🇺
導演:尤侯.郭斯曼寧 Juho Kuosmanen
►
【最佳導演】
李歐.卡霍 Leos Carax
《Annette》法國🇫🇷德國🇩🇪比利時🇧🇪
►
【最佳男演員】
卡賴伯.蘭里.瓊斯 Caleb Landry Jones
《Nitram》澳大利亞🇦🇺
►
【最佳女演員】
蕾娜特.瑞因斯夫 Renate Reinsve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挪威🇳🇴瑞典🇸🇪法國🇫🇷
►
【評審團獎】
《Ahed’s Knee》以色列🇮🇱法國🇫🇷
導演:那達夫.拉匹 Nadav Lapid
《Memoria》泰國🇹🇭哥倫比亞🇨🇴法國🇫🇷德國🇩🇪墨西哥🇲🇽英國🇬🇧中國🇨🇳卡達🇶🇦瑞士🇨🇭
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最佳劇本】
濱口龍介Ryusuke Hamaguchi & 大江崇允 Takamasa Oe
《Drive My Car》日本🇯🇵
▅▅▅▅▅▅▅▅▅▅▅▅▅▅▅▅▅▅▅
▍
▍
▍
▅▅▅▅▅▅▅▅▅▅▅▅▅▅▅▅▅▅▅
一種注目單元
▅▅▅▅▅▅▅▅▅▅▅▅▅▅▅▅▅▅▅
評審團:
(主席)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導演、編劇)英國🇬🇧
瑪尼亞.梅杜爾 Mounia Meddour(導演、編劇、製片)阿爾及利亞🇩🇿
艾莎.齊柏斯汀 Elsa Zylberstein(演員)法國
丹尼爾.布曼 Daniel Burman(導演、製片、編劇)阿根廷🇦🇷
麥可.安傑洛.柯維諾 Michael Angelo Covino(導演)美國🇺🇸
▅▅▅▅▅▅▅▅▅▅▅▅▅▅▅▅▅▅▅
►
【最佳影片】
《Unclenching the Fists》俄羅斯🇷🇺
導演:姬拉.高維蘭高 Kira Kovalenko
►
【評審團獎】
《Great Freedom》奧地利🇦🇹
導演:賽巴斯汀.邁瑟 Sebastian Meise
►
【整體演出獎】
《Good Mother》法國🇫🇷
導演:阿芙皙雅.艾薇 Hafsia Herzi
►
【創新獎】
《La Civil》羅馬尼亞🇷🇴比利時🇧🇪
導演:緹奧朵拉.安娜.米赫伊 Teodora Ana Mihai
►
【原創獎】
《羊懼 Lamb》冰島🇮🇸
導演:法迪瑪.約翰森 Valdimar Jóhannsson
►
【評審團特別獎】
《Noche De Fuego》墨西哥🇲🇽
導演:塔蒂雅.胡艾瑣 Tatiana Huezo
▅▅▅▅▅▅▅▅▅▅▅▅▅▅▅▅▅▅▅
▍
▍
▍
▅▅▅▅▅▅▅▅▅▅▅▅▅▅▅▅▅▅▅
短片競賽與電影基石單元
▅▅▅▅▅▅▅▅▅▅▅▅▅▅▅▅▅▅▅
評審團:
考瑟.班.哈尼亞 Kaouther Ben Hania(導演、編劇)突尼西亞🇹🇳
涂娃.娜蘿特妮 Tuva Novotny(導演、編劇、編劇)瑞典🇸🇪
艾莉絲.溫諾克爾 Alice Winocour(導演、編劇)法國🇫🇷
薩摩赫.阿拉 Sameh Alaa(導演、製片、作家)埃及🇪🇬
卡洛斯.穆基羅 Carlos Muguiro(導演、編劇、策展人)西班牙🇪🇸
尼可拉斯.帕里澤 Nicolas Pariser(導演、編劇)法國🇫🇷
▅▅▅▅▅▅▅▅▅▅▅▅▅▅▅▅▅▅▅
►
【短片競賽:最佳影片】
《天下烏鴉 All The Crows In The World》香港🇭🇰
導演:唐藝 Tang Yi
►
【短片競賽:特別表揚】
《August Sky》西班牙🇪🇸
導演:賈思敏.泰努奇 Jasmin Tenucci
►
【電影基石:首獎】
《The Salamander Child》比利時🇧🇪
導演:西奧.戴根 Théo Degen
►
【電影基石:二等獎】
《Cicada》南韓🇰🇷
導演:尹大文 Yoon Daewoen
►
【電影基石:三等獎】
《Love Stories on the Move》巴西🇧🇷
導演:卡琳娜-蓋布莉葉拉.達索維亞努 Carina-Gabriela Daşoveanu
《Cantareira》羅馬尼亞🇷🇴
導演:羅德里哥.里比羅 Rodrigo Ribeyro
▅▅▅▅▅▅▅▅▅▅▅▅▅▅▅▅▅▅▅
▍
▍
▍
▅▅▅▅▅▅▅▅▅▅▅▅▅▅▅▅▅▅▅
金攝影機獎(最佳首部長片,官方與平行單元綜合評選)
▅▅▅▅▅▅▅▅▅▅▅▅▅▅▅▅▅▅▅
評審團:
(主席)梅蘭妮.蒂莉 Mélanie Thierry(演員)法國🇫🇷
奧黛莉.艾比文 Audrey Abiven(音效師)法國🇫🇷
洛宏.達易詠 Laurent Dailland(攝影)法國🇫🇷
羅曼.柯杰特 Romain Cogitore(導演)法國🇫🇷
皮埃爾-西蒙.葛特曼 Pierre-Simon Gutman(影評人)法國🇫🇷
艾力克.卡拉沃加 Éric Caravaca(演員)法國🇫🇷
▅▅▅▅▅▅▅▅▅▅▅▅▅▅▅▅▅▅▅
►
【金攝影機獎】
《Murina》克羅埃西亞🇭🇷美國🇺🇸巴西🇧🇷
導演:安東尼塔.阿拉梅.庫斯安諾維克Antoneta Alamat Kusijanović
▅▅▅▅▅▅▅▅▅▅▅▅▅▅▅▅▅▅▅
▍
▍
▍
▅▅▅▅▅▅▅▅▅▅▅▅▅▅▅▅▅▅▅
平行單元:影評人週
▅▅▅▅▅▅▅▅▅▅▅▅▅▅▅▅▅▅▅
評審團:
(主席)克里斯汀.穆基 Cristian Mungiu(導演)羅馬尼亞🇷🇴
狄達爾.多梅莉 Didar Domehri(製片)法國🇫🇷
卡麥莉亞.裘丹娜 Camélia Jordana(演員、歌手)法國🇫🇷
米歇爾.麥凱特 Michel Merkt(製片)瑞士🇨🇭
卡雷爾.歐克 Karel Och(卡羅維瓦利影展藝術總監)捷克🇨🇿
▅▅▅▅▅▅▅▅▅▅▅▅▅▅▅▅▅▅▅
►
【最佳影片】
《Feathers》埃及🇪🇬法國🇫🇷荷蘭🇳🇱希臘🇬🇷
導演:歐瑪.佐黑利 Omar El Zohairy
►
【萊卡發現獎】
《朵麗 Lili Alone》中國🇨🇳香港🇭🇰新加坡🇸🇬
導演:鄒靜 Zou Jing
►
【路易.侯德爾基金會崛起新星獎】
《Amparo》哥倫比亞🇨🇴比利時🇧🇪
導演:賽門.梅薩.索托 Simón Mesa Soto
►
【Gan 基金會發行獎】(會外獎)
《Zero Fucks Given》法國🇫🇷比利時🇧🇪
導演:裘莉.樂古斯特 Julie Lecoustre & 艾瑪努埃爾.馬爾 Emmanuel Marre
►
【SACD最佳編劇獎】(會外獎)
艾利.葛雷佩 Elie Grappe & 菈菲爾.迪帕希辛 Raphaëlle Desplechin
《Olga》瑞士🇨🇭法國🇫🇷
►
【Canal+ 短片獎】(會外獎)
《Brutalia, Days Of Labour》希臘🇬🇷比利時🇧🇪
導演:馬諾利斯.馬瑞斯 Manolis Mavris
▅▅▅▅▅▅▅▅▅▅▅▅▅▅▅▅▅▅▅
▍
▍
▍
▅▅▅▅▅▅▅▅▅▅▅▅▅▅▅▅▅▅▅
會外賽: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
►
【正式競賽】
《Drive My Car》日本🇯🇵
導演:濱口龍介 Ryusuke Hamaguchi
►
【一種注目】
《Un Monde》比利時🇧🇪
導演:勞拉.汪戴爾 Laura Wandel
►
【平行單元】
《Feathers》埃及🇪🇬法國🇫🇷荷蘭🇳🇱希臘🇬🇷
導演:歐瑪.佐黑利 Omar El Zohairy
▅▅▅▅▅▅▅▅▅▅▅▅▅▅▅▅▅▅▅
▍
▍
▍
▅▅▅▅▅▅▅▅▅▅▅▅▅▅▅▅▅▅▅
會外賽:酷兒金棕櫚獎
▅▅▅▅▅▅▅▅▅▅▅▅▅▅▅▅▅▅▅
評審團:
(主席)尼古拉斯莫瑞 Nicolas Maury(演員)法國🇫🇷
喬薩・安潔比 Josza Anjembe(導演、編劇)法國🇫🇷
瓦朗.穆哈提昂 Vahram Muratyan(平面藝術家)法國🇫🇷
蘿珊.梅斯基達 Roxanne mesquida(演員)法國🇫🇷
▅▅▅▅▅▅▅▅▅▅▅▅▅▅▅▅▅▅▅
►
【酷兒金棕櫚獎】
《The Divide》法國🇫🇷
導演:凱薩琳.科西妮 Catherine Corsini
▅▅▅▅▅▅▅▅▅▅▅▅▅▅▅▅▅▅▅
▍
▍
▍
▅▅▅▅▅▅▅▅▅▅▅▅▅▅▅▅▅▅▅
金眼睛獎(最佳紀錄片)
▅▅▅▅▅▅▅▅▅▅▅▅▅▅▅▅▅▅▅
評審團:
(主席)以斯拉.艾德曼 Ezra Edelman(導演)美國🇺🇸
茱莉.貝托恰麗 Julie Bertuccelli(導演)法國🇫🇷
黛博拉.馮索 Déborah François(演員)比利時🇧🇪
愛麗絲.布雷 Iris Brey(影評人)美國🇺🇸
奧爾瓦.尼拉比亞 Orwa Nyrabia(導演)敘利亞🇸🇾
▅▅▅▅▅▅▅▅▅▅▅▅▅▅▅▅▅▅▅
►
【金眼睛獎】
《Feathers》印度🇮🇳
導演:帕瑤.卡帕迪亞 Payal Kapadia
►
【金眼睛評審團獎】
《Babi Yar. Context,》烏克蘭🇺🇦
導演:瑟蓋.洛茲尼察 Sergei Loznitsa
▅▅▅▅▅▅▅▅▅▅▅▅▅▅▅▅▅▅▅
▍
▍
▍
▅▅▅▅▅▅▅▅▅▅▅▅▅▅▅▅▅▅▅
其它主要會外獎項
▅▅▅▅▅▅▅▅▅▅▅▅▅▅▅▅▅▅▅
►
【歐洲電影院獎】(導演雙週單元之歐洲電影)
《A Chiara》義大利🇮🇹美國🇺🇸
導演:喬納斯.卡皮那諾 Jonas Carpignano
►
【戲劇作者與作曲家協會獎】
《Magnetic Beats》法國🇫🇷
導演:文森.邁爾.卡爾多納 Vincent Maël Cardona
►
【基督教人道精神獎】
《Drive My Car》日本🇯🇵
導演:濱口龍介 Ryusuke Hamaguchi
《Compartment NO.6》芬蘭🇫🇮俄羅斯🇷🇺
導演:尤侯.郭斯曼寧 Juho Kuosmanen
►
【法蘭索瓦.夏萊獎】(由國際記者協會頒發)
《A Hero》伊朗🇮🇷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
【狗狗金棕櫚獎】
三隻可卡犬
《我們的相愛時光II The Souvenir Part II》英國🇬🇧美國🇺🇸愛爾蘭🇮🇪
►
【狗狗金棕櫚獎:評審團獎】
蘇菲 Sophie
《Red Rocket》美國🇺🇸
潘達 Panda
《羊懼 Lamb》冰島🇮🇸
►
【原聲帶獎】
史帕克斯樂團 Sparks
《Annette》法國🇫🇷德國🇩🇪比利時🇧🇪
羅恩 Rone
《Paris 13th District》法國🇫🇷
▅▅▅▅▅▅▅▅▅▅▅▅▅▅▅▅▅▅▅
▍
▍
▍
▅▅▅▅▅▅▅▅▅▅▅▅▅▅▅▅▅▅▅
榮譽獎
▅▅▅▅▅▅▅▅▅▅▅▅▅▅▅▅▅▅▅
►
【榮譽金棕櫚獎】(表彰終身成就)
馬可.貝洛奇歐 Marco Bellocchio(導演、編劇)義大利🇮🇹
茱蒂.佛斯特 Jodie Foster(演員、導演)美國🇺🇸
►
【導演雙週:金馬車獎】
費德瑞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導演)美國🇺🇸
▅▅▅▅▅▅▅▅▅▅▅▅▅▅▅▅▅▅▅
.
.
(圖為榮獲金棕櫚獎的《Titane》。)
#坎城影展 #Cannes #Titane #茱莉亞迪古何諾 #JuliaDucournau #SpikeLee
烏克蘭 敏 迪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拜登和普丁見面了
週三才剛講北約要持續對抗俄羅斯這個一甲子的敵人,
結果昨天拜登就立刻飛到瑞士和普丁見面了!
哇,世仇大對決耶。
拜登之前才說普丁是個殺手,
前天北約公報又把俄羅斯講的辣麼難聽。
到底這次拜登和普丁的會面,
雙方有沒有大打出手,上演拉頭髮賞巴掌的劇碼呢?
#先來看看地點和時間
這次會面不是在白宮,也不是在克里姆林宮,
而是選擇永久中立國─瑞士。
這是外交上的一個小撇步,
今天如果是拜登到俄羅斯或是普丁到美國,
都會有種被看扁的感覺,
好像你是主人,然後我答應你的邀請去你家做客。
美俄當然都不想要當那個「答應邀請」的客人,
所以選擇了第三方地點。
之前川普和金正恩見面選在越南,是一樣的道理。
這次會面本來規劃大概四到五小時,
但最後只談了大概2.5小時,該說他們很有效率,還是話不投機?
第一階段是兩方總統+外交部長(或國務卿),
第二階段是兩方總統+5個幕僚。
這整個過程之中,只有第一階段開放前面一點點時間讓媒體拍攝,拜登和普丁就寒暄一下。
接下來全程都是閉門會議,內容外界不得而知。
但是會議結束後,有刻意安排雙方「各自」的記者會。
這裡很特別,記者會先由普丁開,再換拜登後攻。
據說這是拜登要求的,是為了有機會反駁普丁講的內容。
哇拜登老歸老,這點算計還是有的(欸不是)。
光是這樣你先我後的安排,
就讓後面的劇情顯得精彩萬分。
我們要開始看看,這場世仇面對面,到底是和解,還是俄化的起點。
#到底談了什麼
我們先講結論,
這次的美俄峰會,「最棒的地方,就是氣氛融洽」(?
阿哈哈哈哈哈哈對,
我們對美俄見面真的不能報以太大期望,
什麼雙方握手擁抱然後世紀大和解,這種畫面大概要等我羽化成仙了才看的到。
原本拜登在這場會議上打算要談妥這三件事:
一、俄羅斯停止對美國進行網路駭客攻擊
二、兩國重新互派大使,恢復外交常態
三、保住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的命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點普丁回應什麼:
「你美國的石油產業網被駭,與我俄羅斯何干?歡迎將證據交給我們俄羅斯國安局。」
「而且美國對俄羅斯的網軍攻擊有少過嗎?有美國消息來源顯示,全球最大宗教駭客攻擊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其次是英國和拉丁美洲國家,俄羅斯根本不在名單內。」
碰,這回合普丁擋下拜登一記軟弱的右手刺拳,雙方沒有勝負。
第二點,互派大使,這個倒是有成果。
之前雙方互相驅逐彼此在國內的大使,一口氣將各10名外交官驅逐出境,
原因也是上面第一條的網路攻擊。
而這次,雙方的外交部長同意要重新派駐大使,
這一回合一樣沒有勝負,也算是整個會談下來唯一成果。(有夠少)
第三點就精彩了。
拜登在會中跟普丁說,
俄羅斯絕對不可以弄死納瓦尼,
如果納瓦尼在俄羅斯監獄裡死亡,
那美國和整個國際社會都會對俄羅斯進行「毀滅性」的懲罰!
哇,這話好嚴重啊,普丁怕怕。
才沒有。
普丁這樣回答:
「那個人在通緝名單上,他自己知道啊,但他還硬要搭機回來,那我也只能按照常理判斷,他是故意要被逮捕的啊。」(欸怎麼有點合理?)
接著普丁一記後手重拳回擊拜登:
「至於誰抓了誰誰關誰?美國現在不是也在抓1月6號闖進去國會的暴民嗎?抓了400人,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阿哈哈哈哈普丁你邏輯通欸,笑死,
而且川普想說我都卸任了怎麼躺著也重槍。
拜登在他的記者會上冷笑一聲,
「我當下的回應就是跟他說,這是個荒謬的比較。」
在議題之外,還有兩段話我覺得頗有趣。
拜登有段話這樣說:
「這次會議後我的確對普丁多了一分信任,但是我們不是來這裡唱歌跳舞的,我們都知道普丁是個怎麼樣的人,我們這次多了解彼此一點,但離信任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而普丁也有一段話:
「拜登在之前曾經說我是殺人兇手,那又怎樣?國和國之間競爭,哪有不流血的?你看美國自己不就天天在殺人,美國手上都是血啊。」
哈哈哈哈哈普丁說話超酸的欸,
你們兩個剛剛在裡面到底是怎麼關在一起兩個小時的?
為什麼裡面沒有血流成河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次美俄峰會算成功嗎
痾,如果標準是「相安無事」,那算成功。
但其實真正該談的議題都沒有下落。
例如烏克蘭東部的駐軍危機?沒消息;
核武停止發展?沒看見。
這些北約成員最擔心的區域安全問題,
反而在這次會議上沒有多大進展,
美國只說要回到明斯克協議處理框架。
所以這場峰會,至多就是讓全世界看到,
美俄領袖還能正常握手對話,就這樣哈哈哈哈。
我們對領導人之間的期望還真是低(欸不是)。
而且會後有人問拜登,
普丁你都見了,那你要不要去見習近平,你應該跟習近平很熟啊,你們不是老朋友嗎。
拜登立刻回嘴:
「先澄清,我和習近平不是老朋友,那只是公事。」
這一簡單的回答,傳達了很多消息。
我非常期待拜登接下來的抗中之路。
---#我是閒聊線---
我最近在忙什麼呢?
我在認識全世界所有國家,
包含什麼維德角、蒲隆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這誰?!)。
為什麼要研究所有國家呢?
因為我今年八月,要推出敏迪選讀第一個正式商品─「國際超能曆」。
這是一個2022年日曆,每一天帶你認識一個國家!
全世界的國家加上爭議實體大概才190幾個,
但剩下的一百多天也沒閒著,
我將會介紹一些國際新聞常見名詞,例如分離主義、種族滅絕、永久中立國。
也會介紹我們常聽到的國際組職、國家領袖,甚至是影響現在全球格局的重要歷史。
這些東西,將會變成一本2022年日曆,
讓你一天一張紙,認識國際大小事。
國際超能曆預計會在八月中獨立集資,
接下來只要有空我就會讓大家知道日曆進度,
也會給大家搶先看,提早預購。
希望在每天的國際新聞之外,
還有個實體的東西可以幫助大家認識更多國家。
請大家拭目以待~
原文和參考資料在這裡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18-2/
感謝宮崎駿野爺釋出很棒的圖庫,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