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 | 烏牛欄之役
『望天也保庇,保庇彼咧人,圓百年夢。』
Tenshi
Artist | @chiao19890705
Photography | @seal.ast
烏牛欄事件,紀錄於我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natehuang
拍立得由此去
https://shopee.tw/aststudio
#異色 #異色寫真 #natehuang #taiwan #烏牛欄大護法 #閃靈 #二二八 #erotic #寫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60的網紅MoshPit Ke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向27部隊的每位勇者致意 1947年2月27日晚間台北市發生緝菸血案,隔日2月28日駐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衛兵無預警開槍掃射抗議群眾,局勢至此急遽惡化。下午三時,政府發布戒嚴令並出動武裝軍警開槍掃射台北市街頭民眾。群眾佔領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即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現址),並透過電台向全台灣廣播說明...
烏牛欄 之役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扼殺的從來不只是人民的生命】
始於1947年在台灣的殺戮,仍在持續著,謀殺眾多台灣人的靈魂,活著也像死了。
台北,張秀哲,魯迅最親近的台灣學生。曾對中華民國抱有熱情,出任台灣紡織公司協理,二二八期間,將戰後從唐山過來的眾多朋友藏在自家宅院,為以保護安全。後來張秀哲被特務帶走,押在曾被前中研院副院長張光直稱為「人間地獄」的警總情報處地窖。家人四處奔走用盡關係疏通,並散盡鉅款救援,才倖免被殺。
張秀哲那些台灣新文化健將的故友幾乎全沒能活下,從此張秀哲對中華民族的理想,徹底失望。其獨子形容撿回餘命的父親:「全然不同的另一個人……永遠面無表情」、「放出來後就如同廢人一般,連笑都不會笑了」、「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參加中國革命運動,坐了兩年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的破滅」、「他的餘生從此在孤獨的書房度過,不再與外界接觸,也不與家人多說一句話,過著自我封閉的日子」。張秀哲先生自此過著槁木死灰的人生,抑鬱而終,但他的獨子張超英先生,日後成了出色的外交官,私下與不少台派、獨派人士交好,退休後曾協助阿輝伯完成自傳《台灣的主張》。
高雄,74年前的三月初,高雄市各界仕紳齊聚在舊時的高雄市府所在地,眾人一心想以理交涉,等候黃仲圖市長、彭清靠議長率領的和平請願團,與柴山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但迎來的是高雄大屠殺。
有的受難者家庭生計陷入困境,有的家屬悲憤自裁,有的兒女落入孤兒院,至於那些在屠殺中大難不死,撿回一命的人,許多人的人生態度從此改變,並時時被監控刁難。
上山談判,被當場羈押,以為必死無疑的彭清靠議長,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沒被槍殺。在議員任滿後,彭清靠身心俱疲,完全退出政界,彭清靠從此對中國失望,不再參與公共事務,但其子見證父親的故事後,卻埋下反抗的種子。他的兒子,便是一生從事民主運動與支持台灣獨立的彭明敏前輩。
嘉義,仕紳們相信國民政府能和平談判,要求民兵停止攻擊水上機場,並為水上機場守軍送上食物飲水,不料陳澄波、潘木枝為首的和平派談判代表,在嘉義火車站被國民政府軍隊殘忍殺害。
台中,二七部隊在埔里以40人對上700人,發動以寡擊眾,驚天動地的烏牛欄之役。台中因為二七部隊的戰略牽制,二七部隊成為大台中區人民的安全罩,當時謠傳有武裝勢力的日軍、共黨參與二七部隊,國民政府軍害怕忌憚,大台中地區因此未像台北、高雄、嘉義等地發生大規模軍隊屠殺,二七部隊在後世有了「台中之盾」的名號。
烏牛欄戰役指揮官,於2019年過世的黃金島先生,在烏牛欄之役勉勵弟兄:「世間最完美的人,便是那些在生命的逆流中含笑以應的強者。」即使陷囹圉,黃金島前輩以一生實踐這句諾言,創立大屯區民主聯誼會、臺灣公共權益協會,以身為民主農夫為使命,撒播理念種子,盡力弱勢保障與受害者平反。
台中之盾二七部隊的部隊長,現仍持續參與民主運動的鍾逸人先生,服刑最久。除了投入社會運動,筆耕不輟,將一生見證事件,付諸文字,曾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吳濁流文學獎等等。九十多歲時,曾罹患癌症,以為大限已到,後奇蹟痊癒,自認「老天爺要我活下來,就是要我完成使命」,那時正好台灣經歷「太陽花學運」,看到青年人對國家命運的投入,讓鍾逸人前輩再次燃起熊熊壯志,以94高齡完成著作《此心不沉》,以此書愐懷戰友,表達對台灣土地人民的尊敬和情意。
聽聞許多受難者家屬親友,直至今日,家族仍對政治事務極度忌諱,希望子孫專心念書和賺錢就好,記憶裡的夢靨糾纏不休。曾有朋友說,阿嬤閉口不提因二二八死去的叔伯真實死因,當他年紀小,阿嬤不願他去水邊,就說叔伯是溺水死的; 當他青春期,阿嬤怕他沈迷戀愛,就說叔伯是殉情死的; 當他到了可拿駕照的年紀,就說叔伯是車禍死的; 隨著後代成長變化,阿嬤講的死因就不同,隨著阿嬤需求改變說法。朋友這故事,說笑背後是沈痛的心酸,而每年ㄧ到228至清明前後,家族的氣氛就籠罩在烏雲裡,即使已是2021年的今天,長輩仍舊害怕後代參與公共事務,希望朋友遠離台灣、遠離政治。
類似的故事太多,驚懼猶存在每一個台灣家族的靈魂裡,禁錮台灣人的思考言行。
中國黨政府壓迫,消滅了一代人,民主也已經被耽擱了三十年,228到白恐,從來不只是某幾個人不得已做了錯事,也不只是「處理失控」和「執法過當」,而是系統性的消滅可能成為「新興國族」的台灣意識。加害者必須承認這是系統性殖民台灣的手段,應當負起責任清算解散!
台灣的創傷仍未復原,但四處撒播的種子會發芽茁壯,我們看到烽火餘燼裡,仍有新一代勇敢挺身而出,繼續台灣人未完的夢想。
#抗獨裁永世
#斷悲命輪迴
烏牛欄 之役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常書評]
[台灣人,生有時,死有陣,欲拚趁這時──評《#二七部隊(上)》]
.
「二七部隊的故事對一九四七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六,雖然短短仔十外工,毋過伊展現出台灣人抵抗的意志。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佇這年的春天學會曉攑銃對抗暴政,保衛家園。
「欲反抗無?欲按怎反抗?」這是活佇一九四七年的台灣人,上艱難的選擇。」──《二七部隊(上)》前言
.
.
《二七部隊 上集》是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從二〇一六年起,長年耕耘「二七部隊」的口述歷史、田野調查和歷史考據,在今年以漫畫形式呈現的成果,它由王永成漫畫,洪碧梧主編·腳本,陳旻昱總策劃,陳彥斌總顧問,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於今年十一月出版。漫畫依照時序,描述從二二八事件後,與二七部隊相關的事件人等的每日行動。
.
「二七部隊」為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由台灣中部地區的民眾自發結成的民軍武裝部隊。他們包圍警局、憲兵隊、營區接收武器後,為紀念台北二月二十七日查緝私菸的血案,命名為「二七部隊」,在混亂情勢中負責維護台中市的治安。這些成員包含了義憤前來的學生和士農工商,而無論左翼右翼的知識份子,都一齊捲入這場起身抗暴的行動當中。
.
《二七部隊》的考據細緻入微,畫風簡練樸實,分鏡佈局可見編創團隊的用心。而漫畫的精彩之處,首先當數在敘事上不突出單一的英雄角色,而是處理成人物出場錯落有致的歷史群像劇。我們得以看見較為熟悉的人物如楊逵、鍾逸人、謝雪紅等,也看見林連宗、黃金島、陳明忠、呂煥章等在事件中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原先湮滅於歷史中的面貌,藉由漫畫逐漸清晰。他們穿街走巷的分發傳單、召開市民大會,有著台灣青壯年的激昂熱血。每一次的決策,透過議會和長官公署交涉、成立「中部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的台共武裝路線、林獻堂等人主張和談的台中處委會,甚至沿街募款欲歡迎廿一師⋯⋯每一種路線的爭論,每一方勢力明裡暗裡的爭鬥,反映緊張局勢之餘,更是面對危局時的各方意識形態攻防,形成抓住讀者目光的閱讀張力。
.
其次,則是《二七部隊(上)》有意以流利的台文夾雜華文和日文,還原歷史的語境。為了兼及不諳台語字的讀者,在旁邊加註說明,對台語文的學習十分有幫助。(更完善的標註法或許是依照人物出身,以台羅拼音標註不同的台語腔調)漫畫的語言生動活潑,時不時穿插台語俗語,在緊繃氛圍中仍有小小的幽默,分明是沈重的歷史,卻令人苦中作樂,淚中帶笑。
.
目前出版的上集,是從教化會館之役到「二七部隊」形成,再到決定退到埔里決戰。預計明年底完成的部分,則會畫出退到埔里與廿一師會戰,尤其是最後一役的烏牛欄戰役。面對蠻橫的國民政府,台灣人在選擇所剩無幾的的困局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台中地方史,亦是台灣史。後續下冊的漫畫,也令人拭目以待。透過濃縮各個人物記憶的圖像再現,我們有機會看見並再記憶這段歷史,也成為進一步認識事件人物並思索歷史之複雜面貌的契機。
烏牛欄 之役 在 MoshPit Ken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向27部隊的每位勇者致意
1947年2月27日晚間台北市發生緝菸血案,隔日2月28日駐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衛兵無預警開槍掃射抗議群眾,局勢至此急遽惡化。下午三時,政府發布戒嚴令並出動武裝軍警開槍掃射台北市街頭民眾。群眾佔領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即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現址),並透過電台向全台灣廣播說明2月27日晚間發生的緝菸血案,以及當天長官公署廣場的流血事件,並控訴一年多來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貪官污吏橫行與軍警的暴行,呼籲全台灣民眾驅逐各地貪官污吏以圖生存。隔日起由台北市開始的反抗政府事件蔓延台灣全島,全台各地民眾紛起抗暴。
3月2日,台中地區民眾收到楊逵和鍾逸人廣泛印製倡議召開市民大會的傳單,於台中戲院舉行市民大會,共同推舉台中市婦女會理事長謝雪紅為大會主席,會中強烈抨擊國民黨暴政。參加群眾決定遊行示威,利用消防車鳴響警笛呼籲市民響應起義。3月3日,謝雪紅在台中市參議會組成「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組織「人民大隊」,簡稱「民軍」。霧社地區一百多名原住民泰雅族人下山參與台中作戰本部。民軍的隊伍計有彰化隊、大甲隊、豐原隊、東勢隊、埔里隊、員林隊、田中隊、太平隊、獨立治安隊等等[7]。3月3日上午八時許,國軍於教化會館(空軍後勤部供應分站)出動武裝卡車在台中市區分途進行沿路掃射,採取兩面包抄,與民軍展開激烈槍戰,雙方皆有死傷。當日下午,各地民軍自電台廣播中獲悉消息,紛紛趕赴台中並支援作戰,與台灣中部地區多處國軍的軍事據點進行交戰,自下午四時激戰至晚上,夜雨中,槍砲聲震動全台中市,國軍部隊陷入重重包圍,試圖突圍失敗,國軍部隊於當日晚間十時許繳械投降。至3月4日,民軍共攻取台中市政府、台中市警察局、台中縣警察局、台中市憲兵隊、台中團管區司令部、台中軍械庫六處、台中廣播電臺、台中電信局、專賣局台中分局等重要機構。3月4日上午10時,台中水湳「空軍三廠」(第三飛機製造廠)少將廠長雲鐸與民軍談和並交出武器,此時台中市區以及近郊悉數為民軍控制。3月5日上午,虎尾、嘉義、高雄、台北各地的民軍都向台中作戰本部求援,作戰本部乃將彈藥交付支援作戰。3月5日下午,謝雪紅另組「特別志願隊」支援虎尾機場的戰鬥。3月6日,作戰本部將在地八部隊,及四百餘名青年、學生,與二戰後退伍的台籍日本兵等改組為「二七部隊」,由鍾逸人擔任二七部隊的部隊長。
這是一張1930年代的烏牛欄吊橋明信片,此處即為二二八事件之《烏牛欄之役》戰場,圖中可見烏牛欄吊橋上面有汽車在行駛。
二二八事件之烏牛欄之役中,二七部隊警備隊與國軍廿一師交戰戰場現在的模樣。
二七部隊的基本隊伍,包含黃信卿的埔里隊、何集淮與蔡伯勳的中商隊(台中商業學校學生隊)、呂煥章的中師隊(台中師範學校學生隊)、黃金島的警備隊(獨立治安隊)、李炳崑的建國工藝學校學生隊、林大宜從農村招募當過日軍的農民、延平學院學生、吳振武的民主保衛隊離隊隊員,以及包含霧社地區泰雅族原住民青年的陳明忠的突襲隊等等。職務分配以鍾逸人為隊長、古瑞雲為副官、蔡鐵城為宣傳部長、黃信卿為參謀長、石朝耀為聯絡官、何集淮負責祕書處、吳崇雄為救護軍醫。
3月6日下午,二七部隊的埔里隊成功逮捕以蔡志昌為首的軍統特務份子四十多名,並將之拘禁於台中監獄。3月7日,二七部隊正式成軍,並駐紮於台中「干城營區」、進駐干城營房,同時修理戰車、高射砲、機關砲、迫擊砲,並整修機場。3月8日,二七部隊馳援嘉義的戰鬥。3月12日,二七部隊得知國軍大批增援部隊逼近台中的消息,考量自身實力有限,以及避免與國軍在台中市區進行正面的戰鬥因而波及台中市民,於是部隊轉往南投埔里,並改稱「台灣民主聯軍」。二二八事件期間,二七部隊除攻佔台中各政府機關之外,亦武裝支援嘉義、南投民眾反抗國軍的戰鬥。
二七部隊因得知國軍二十一師於3月12日已進逼台中。而當時已全盤控制台中市警、政、軍機關的二七部隊為避免與國軍於台中市區戰鬥而波及市民,毅然決定於3月12日下午三時起撤出台中,並將部隊,以及武器、彈藥、糧食、車輛等物資暫時集結於埔里國民學校,台中至埔里間卡車來往不絕,沿途民眾紛紛向民軍戰士致意。3月13日上午,台灣民主聯軍(即二七部隊)派出宣傳隊,分乘兩輛卡車到埔里鎮內各地進行宣傳;宣傳部長蔡鐵城(《和平日報》台中總社採訪主任)於車上演講,說明該部隊遷入埔里的任務,並號召埔里鎮民同心協力抵抗國軍21師。3月13日中午,台灣民主聯軍(二七部隊)本部進駐埔里武德殿(現埔里鎮公所位置)。3月13日下午三時許,國軍21師先遣部隊開抵台中,並侵占民間店鋪與住宅以為營舍。3月14日,國軍21師146旅436團之一部(兵力800人)進駐草屯,並繼續前進至水里龜子頭地方,企圖向埔里推進,二七部隊分隊於下午五時獲悉後在中途截擊,迫使國軍退回草屯。3月15日,另一路國軍部隊(兵力一個營)由二水經集集前進至水裡坑(今南投縣水里鄉),並佔領日月潭與門牌潭兩發電廠。又一路國軍部隊(兵力一個連)試圖經由魚池地方包圍埔里。國軍分路夾擊二七部隊,並縮小包圍圈,此時埔里對外通道均為國軍封鎖。當時身為台中農學院學生的突襲隊隊長陳明忠於晚上十時率部夜襲,兵分三路,包圍魚池警察所,16日凌晨二時,與國軍21師146旅436團第2營第4連在日月潭附近發生激戰,國軍頗有傷亡潰退水裡坑。3月16日,增援國軍進攻埔里,警備隊指揮官黃金島率領三十餘名學生軍駐守烏牛欄吊橋西南邊600公尺處的南、北兩側小山巒迎戰,乘地利之便,由上午十一時激戰至黃昏,戰場上槍聲與爆炸聲持續不斷,國軍21師146旅436團第2營傷亡逾200人,此役重創國軍,史稱「烏牛欄之役」。不久後因當地原住民不支持游擊作戰,民軍孤立無援又無法與他處隊伍聯繫,又兩軍兵力火力差距過大、腹背受敵,加上彈藥用罄,於3月16日晚間遂行解散,結束了中部地區的武力抗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NWabK-Y26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