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oT 裝置通常使用無線技術進行通訊。通用 IT 網路與 ICS 網路之間的區別,是使用靜態 IP。隨著工業網路變化得與更廣泛的網路連在一起,健康監控系統會尋找變化的或者重複的 IP 和 MAC 地址、設備或電纜移動,以及未經授權的連接。增加了通過具有動態 IP 連接的,無線接入點所連接的移動式感測器,整個環境會變得更加複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ech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藍牙耳機cp值推薦 #AirPodsPro以外的選擇 #spinfit耳塞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科技說社群】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影片快轉】 00:00 前言 00:48...
無線接入點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線網路在醫療院所的架構案例】為保障行動醫療系統的成功實施,對無線網路有以 下的要求:整個院區均需要進行無線覆蓋,確保所有的 無線終端在無線區域內可以無縫漫遊,以高速的 IEEE802.11 a/b/g/n Wi-Fi 標準,和 ISO/IEC 18000 RFID 標準的無線接入點,作為無線網路的接入端⋯⋯
無線接入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物聯網雖好:只是連接越多 風險越大
时间:2016/2/7 23:17:23 来源:IT之家
物聯網(IoT)的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雖然早在幾年前人們對于物聯網的迅猛發展就已有預測,但是隨著物聯網的概念越來越熱,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基于物聯網而開發的連接設備:從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智能恒溫器、冰柜、洗衣機等家庭設備;到與人們生命密切相關的家庭安全攝像頭、嬰兒監視器、胰島素泵、心臟起搏器等安全與衛生設備;再到與人們健康密切相關的健身追蹤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每一種連接設備的出現,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些許的智能。
然而,毫不令人驚訝的是,新技術的發明及公布往往伴隨著人們及市場對連接設備安全性的擔憂。就在最近,一場風波降臨在與互聯網相連接的嬰兒監視器的最新產品上,最終,該款產品被納入智能設備安全調查的名列中。究其因,這款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很容易地被黑客入侵及攻擊,這無疑惹惱了愛子的父母們,從而引發了激烈地抗議。
據一些報道稱,父母發現黑客會入侵嬰兒監視器,偷窺嬰兒的同時還會在深夜里對其大喊大叫。上周,紐約市消費事務局(The NYC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發起了一項針對嬰兒監視器安全性的調查,并對4家生產嬰兒視訊監視器的廠商發出傳票,將他們所生產的設備作為安全漏洞調查的一部分。隨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在他們的網站首頁上也發出了相關警告。
然而,關于黑客入侵嬰兒監視器的報道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013年,嬰兒監視器的安全性問題就已經被提出。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報道劍指黑客專用搜索引擎「Shodan」,這個于2013年發布的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幾乎所有和互聯網相關聯的東西,當然包括物聯網中的智能設備。Shodan能夠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使用實時流化協議(RTSP)的設備。通常情況下,這些設備都沒有基本的密碼保護或者只是簡單的設置了默認密碼,從而給Shodan搜索引擎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便于黑客的入侵。
但從歷史上來看,很多沒有配備攝像頭的智能設備,如豐田普銳斯(Toyota Prius)、胰島素泵以及無線電水壺iKettle都很容易受到攻擊。雖然大家得承認,有一些黑客發起入侵攻擊只是為了示威自己有這樣做的能力,而不存在任何的惡意,但是,這依然是一件發人深省的事情。
誰該為此「買單」:設備生產商還是消費者?
當你購買一臺連接設備,并按照生產商提供的說明書使用后,隨之而來的除了應享有的隱私和安全外,進出自由、時常發起攻擊的黑客也如期而至,這簡直太難以置信了。類似情況的出現或許是因為生產商對消費者產生了過多的期望,認為他們會及時地更新及安裝安全補丁。但是,請記住,當消費者使用公共區域內的免費WiFi下載安裝程式時,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閱讀相關的條款和條件的,更別提在家中安裝家庭安全裝置或嬰兒監視器了。
在2015年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有關物聯網隱私與安全的報告,為研發物聯網相關連接設備的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
1.從一開始就為連接設備安裝安全系統,而不是馬后炮;
2.在識別安全風險時,要深思熟慮并制定一個「縱深防御(Defense-in-Depth)」戰略,即使用多重防御策略來逐級管控安全威脅,用以抵御某一個特定的風險;
3.考慮并采取相關措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訪問消費者的設備、數據或存儲在互聯網上的個人資訊;
4.對預期生命周期內的連接設備實施監控,并在可行的情況下,提供安全補丁,以覆蓋已知的風險。
最后一點特別有趣,雖然添加了生產商監控連接設備的責任,但是監控多少、監控到什么程度依然是不明確的。
該報告還建議要對消費者進行相關的教育,包括視訊教程、在設備上粘貼QR碼以及在銷售網點提供不同設置向導的選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收集的數據主要來源于18個月前的一次會議。技術發展如此飛快,即使所提出的建議值得稱贊,但依然缺乏可以改變這一行業所需要的不竭動力。
法律上的先例?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報告中所提及的這些原則在委員會涉及的第一起互聯網連接設備案件里得到了充分的闡釋說明。委員會針對安全攝像頭生產商TrendNet涉嫌虛報其軟體是「安全的」發起投訴并將其登記在案。在其投訴中,委員會聲稱:該公司不僅通過明文的方式在互聯網上載輸用戶的登錄憑據,還通過明文的方式在用戶的移動設備上儲存登錄憑據。與此同時,生產商未能就消費者的隱私設置進行測試,無法確保所拍攝的視訊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私密」。
由于這些被指控內容的存在,使得黑客能夠很輕松地入侵及攻擊消費者家中的安全攝像頭,從而進行一系列未被授權的對嬰兒睡覺、孩子玩耍及成年人日常生活的監控。
案件起因:黑客攻擊了TrendNet的官方網站,并把700多位消費者使用家庭安全攝像頭拍攝的視訊發布在互聯網上。
案件結果:該案規定,在未來的20年內,TrendNet公司必須每兩年就獲得一次來自第三方安全項目的評估。同時,公司被要求訊息消費者有關攝像頭和軟體的更新來糾正他們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為客戶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以幫助他們更新或者卸載相關的軟體。
制定與汽車安全和隱私漏洞相關的法律以保護駕駛員
2015年7月,參議員Ed Markey提出了一項名為「安全隱私在你車(Security and Privacy in Your Car,簡稱『SPY Car』)」的法案,該法案指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制定相關的聯邦標準以確保汽車和駕駛員的安全和隱私。「SPY Car」法案還建立了一個合理的評分系統,為消費者了解車輛是如何保護駕駛員安全和隱私提供了最低標準。其中的一些細節包括:
1.要求車內的所有無線接入點都通過滲透測試的評估,以防止黑客的入侵與攻擊;
2.要求對收集到的所有資訊進行加密,以防止不必要的訪問;
3.要求生產商或第三方功能性供應商能夠檢測、報告及響應實時的黑客事件。
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在迅速降低。對于物聯網設備的保護應當出現在其發展中的各個階段,新的安全漏洞會不斷的涌現,如果沒有足夠穩固的應對,那么消費者可能不會再信任任何的物聯網設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問題一直是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沒有強大的監管制度和來自消費者的巨大壓力,物聯網設備生產商是不可能為消費者帶來長期智能生活上的保護。
資料來源:http://www.haixiaol.com/n1281007.html
無線接入點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藍牙耳機cp值推薦 #AirPodsPro以外的選擇 #spinfit耳塞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科技說社群】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影片快轉】
00:00 前言
00:48 SONY WF-1000XM3
02:35 Apple AirPods Pro
03:35 TaoTronics Duo Free ANC(Purecore)
04:49 Aukey Key series EP-T18NC
06:16 Nuarl N6 Pro
07:38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08:48 XROUND Versa
10:15 TaoTronics Duo Free+
11:11 Anker Soundcore Life Dot 2
12:08- SAMSUNG GALAXY Buds+
12:56 Monster Clarity 101 Airlinks
13:56 AVIOT TE-D01g
14:52 Monster Achieve 100 Airlinks
15:57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17:05 TaoTronics SoundLiberty Free
18:23 Soundcore Spirit X2
19:40 funcl Pro
20:42 戶外通話實測-音質評比
22:57 音樂音質-主編評比總表
23:16 綜合評比總評分表
1. SONY WF-1000XM3
軟硬結合的科技調試與功能性最強就是這款了。SONY就是有一堆黑科技與專利應用在耳機上。經過360 Reality分析耳朵形狀與app調試後,是我聽過的耳機中定位感、清晰度、以及環繞感非常top的耳機。如果你預算夠有品牌意識,重視美感與音樂播放音質、使用者體驗、降噪的話,這款不會讓你失望。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eHfow4
2. Apple AirPods Pro
蘋果生態系不動腦的首選!與Apple相關裝置的連線穩定性、延遲性、使用體驗都是最佳的。採用波束成形獨家技術,所以通話效果很優秀,不過音質方面一直是蘋果耳機的短板。跟其他比它低價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比較,就會覺得在音質方面比較沒有特色中規中矩。不過這個部分見仁見智,如果你需要一副體驗好、通話棒、降噪深度夠的耳機又不想傷腦的蘋果使用者,選AirPods Pro就對了
👉購買連結 - https://apple.co/2BoA8KF
3. TaoTronics IEM監聽系列Duo Free ANC(Purecore)
音質的部分,你能聽到低中高音的細節與音場輸出的一致性帶來溫暖的感受。降噪耳壓感是我評測TWS耳機以來最舒服的,大概連續佩戴2小時都不會有什麼感覺。不像AirPods Pro雖然降噪效果好,但戴AirPods Pro的話大概1個小時最多就會感到不適需要休息,這是我的個人感受。
暫時沒有app可以調整降噪深度,也沒有通透模式,更沒有入耳感測。不過總結來說音質會是最大賣點,通話效果也表現水準以上,雖然比AirPods Pro差一些些,溫暖耐聽、包覆性高的音色是這款耳機最大的特色與武器,而且又搭配ANC降噪的功能CP值極高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01pyDv
4. Aukey Key Series EP-T18NC
搭載13mm的動圈單體,讓音量開到50%就會非常大聲,細節就會跑出來,跟Aukey T10來比音場與推力會有蠻大的提升。EQ的Sound Signature偏於中音與低音一些,當耳機煲開的時候會感受到非常清透而且punch感十足,是音質非常有水準的一副耳機。而缺點就是這副耳機佩戴的接入點是硬塑膠,如果你耳朵小一點會有點不舒服。另外就是keyseries app還沒有把這款耳機列入,所以還無法做降噪深度、eq的調整,希望後續有改善機會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U4co54
5. Nuarl N6 Pro
跟台灣品牌Xround Versa 一樣,都有跟台灣耳塞品牌大廠Spinfit合作,出廠就有搭配Spinfit的可撓式耳塞,舒適的耳塞也是很多用戶買單的關鍵。音質部分在中音比較飽滿,音場的定位感與精準度夠,5K以下絕對可以考慮音質優先的耳機。連線穩定度與配對問題比較多,需要常常手動排除連線問題,在意連線問題的話就要考慮一下了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6RmU4B
6.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得力圈鐵同軸單體的設計,這款耳機可以在低中高音都有很清晰與突出的表現,戴到耳朵中各種樂器,高中低頻的交匯融合,很像在耳朵開演唱會一樣很有臨場與環繞感。新版app還可以直接採用Grammy Awards 10名製作人配好給你的EQ。以音質為主要考量的話,這副耳機是我心目中想到音質排名No.1沒有之二的選擇!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cpQ7ok
7. XROUND Versa
附上Spinfit的可撓式矽膠耳塞,所以佩戴起來還蠻舒服的。音質的punch感也十足。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很均衡的音色、舒適的spinfit耳塞與內耳耳翼固定。缺點的部分就是實體按鍵直接做在耳機上面,要按壓會感到耳朵不舒服。剛購買還出現連線問題,這些小問題要注意一下。不過總體而言它的音質、舒適度,已經讓它擁有了一些支持者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BoNCWM
8. TaoTronics IEM監聽系列 Duo Free+
3500元左右CP值非常高的耳機,以音質三頻均衡聞名,聽Acoustics或是vocal的首選。雖然沒有ANC主動降噪,但他的IEM耳機外形,可以帶來很好的監聽級的被動抗噪效果,能帶來的很好沉浸感與絕佳被動抗噪感受。所以你想要一副音質好、續航不錯、皮革外觀,價格不錯的耳機,這副耳機真的很值得考慮,若要聽Vocal為主的unplugged音樂我就會選擇它,真的很過癮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cmB5Qw
9. Anker Soundcore Life Dot 2
續航力+充電艙續航力有100小時,續航力超強。這副旋渦狀可以直接插入耳廓很舒服。推力表現非常優異,音量設定開到一半就比大多真無線耳機還要大聲。Thumping Bass單體帶來的推力真的實至名歸,一半音量與物理隔絕的抗噪效果就很好了。2500元以下這個價位段性價比超高,有著超強續航力、超強防水、很好的封閉抗噪性,這副耳機是最佳選擇。但如果要通話的話,就要再思考一下了
👉購買連結 -
10. SAMSUNG GALAXY Buds +
音質特色就是比較乾監聽感覺有AKG的EQ特色,音場感不廣比較集中在中音部分。前端不是非常入耳的關係,所以隔音就沒有一般入耳式這麼好,嚴格來說只能說算是半入耳式,所以被動抗噪效果就沒有入耳式來得好。不過這副的整體外觀,跟廣大三星手機的體系連線穩定度與用戶體驗不錯,三星用戶可以考量去選購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Xq1Pv7
11. Monster 真無線系列 Clarity 101 Airlinks
魔聲經典的Pure Monster Sound美國調音職人款,除了出色重低音以外,在中音、低音、高音也都富有顆粒度與穿透力,是非常還有辨識度的。不會像以往Monster Beats時代只有含糊不清的低音,很適合聽美國搖滾、鄉村類型的曲風。SecureFit的耳翼佩戴非常穩固,是評測中從側面看最服貼,最不容易被察覺的耳機。採取斜入耳式的佩戴,被動抗噪效果也相當不錯。通話效果以入耳式耳機也有中上水準,是一副綜合水準及CP值很高的耳機。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XlyIJo
12. AVIOT TE-D01G
近期在日本崛起的日本新創耳機品牌,很專注在女性市場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品牌,產品線整體的特色都以女生比較喜歡的顏色為主。它的外觀有著小巧正方形的充電艙外觀。它的入耳式設計沉浸感不錯,所以物理抗噪效果不錯。除了AAC還支援aptX算是蠻全面的一副耳機,如果你追求設計感且比較喜歡潮流配色,不可以錯過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00iFT8
13. Monster Achieve 100 Airlinks
不錯的規格但超殺的價格,50年大廠超高的CP值,不到2000元就能入手。產品特色是承襲了美國Monster魔聲大廠的EQ特色-重低音。剛佩戴的那副耳塞不夠服貼,後來換上Spinfit XL耳塞整個音質就提升了好大檔次,佩戴舒適與穩固性也提升了很多。如果你預算只有2000左右希望有動次打次的EQ,這絕對可以入手的預算先決耳機!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XMTGzQ
14.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完美相容了cVc 8.0軟體降噪技術+4個高階硬體降噪mic,通話效果是評測以來真無線藍牙耳機中最好的,甚至在戶外還些許超過AirPods Pro的表現。音質表現另一大亮點,在清晰度Clarity與Mids,Trebble表現特別突出,駕馭disco , funk曲風很適合。雖然Air 2沒有ANC降噪,但是就在音質、通話方面做到了雙工的極致,對於同時有通話與聽音樂需求,是綜合考量的首選!
*官方已取消入離耳偵測功能*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XTraMW
15. TaoTronics SoundLiberty Free
Soundliberty 53的升級款 Liberty Free。音樂音質、通話音質、連線速度整體都上升到另外一個層次。升級不加價非常有誠意,很適合有預算追求CP值的你購入。它是入耳式的所以也比AirPods 2那種半入耳還要再安全穩固。音質部分音場寬廣,有種監聽乾的感覺,EQ會集中在低音多一些,就是bass音的下潛力比較充足,中音唇齒音清晰。1副AirPods Pro可以買個5副Liberty Free耳機,即便壞掉了也不會心疼。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NVAWd5
16. Anker Soundcore Spirit X2
直覺側邊實體功能按鍵,長按功能鍵開啟bass up,設計上真的有為運動者想到,相當貼心。入耳式的卡榫也比較深,我戴久會有一些不舒服,不過有可能是我自己耳朵的關係啦。這副耳機對我來說都比beats pro好很多,首先是很實惠的價格,與他的bass up 的重音質再強化,IP68防水防塵也超級穩固,如果你有在運動可以考慮這副耳機,真的很讚。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yTq3V4
17. funcl Pro
覺得最舒適的運動耳掛耳機,矽膠耳掛很軟。整體來說價格+音質 total package,都適合喜歡運動、跑步、健身的人佩戴。之前影片有介紹過,缺點就是空隙大空氣比較容易進去,推力相對弱,音量要開到3/4才比較有感覺,而且還是使用micro USB連線口。不過瑕不掩瑜,我心目中cp值最高的耳掛運動耳機。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2Mi1FQ4
【SPINFIT耳塞 可撓式真無線必備】
👉 Spinfit CP360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eJpXPk
👉 Spinfit CP350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05DIU2
【必讀好文!】
2020年 真無線藍牙耳機選購與推薦指南 -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be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