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核心:欣賞,帶來力量與價值】(續集)
「聽核心」裡的「用心欣賞」,是對話工具最能激勵人心,也最能連結彼此關係的工具,如果它能廣泛的使用在親子日常生活之中,將會帶給孩子無比的自信與價值,進而充滿能量的面對困境。
開學第三週,三三的回家考試作業,不停的在暴漲,但三三始終以歡樂的心情去面對功課,手腳俐落的來回在各個作業之間,直到幾天前,遇到她最不會的數學作業,她始終不明白「因數」和「公因數」究竟是什麼,更遑論要如何去計算它。
時間分秒向前奔走,而三三的作業仍然停留在原地。眼看時間就快要到睡覺時間,三三明顯感受到以倍數成長的壓力,她的數學作業明顯無法完成了。
最後睡覺時間到了,三三終於承受不住壓力,流著眼淚,向我哭訴:
「媽媽,功課真的太多,我真的寫不完,而且數學我真的不會,我不想寫了,我好生氣。」
過去傳統的父母,可能會在此處開罵:
功課是你的,學習是你的,你不會就更要學,居然不想寫,還好意思生氣咧!
但現在我們是學習後的新父母了,面對這樣的日常事件,只要懂得運用「聽核心」,就能為孩子帶來充沛的能量。
我:你的功課真的很多。(核對─複誦)
三三:我不想寫了。
我:你不想寫了,我聽到了。
三三:可以嗎?
我:功課是你的,你當然有權力決定要怎麼面對它。不過三三,你知道嗎,其實我非常佩服你。(欣賞)
三三:蝦?
我:開學三週,功課越來越多,但是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過你抱怨,你的功課一直很多,但是我看到的是,你總是用非常樂觀開朗的心情去面對。每每提及功課,也總是笑著讚嘆自己的厲害,這些都是你非常厲害的能力,雖然你現在哭著說你不會,但是那也代表你非常在乎功課,而且是經過你很努力的嘗試之後,才會累積出來的情緒,不是無緣無故的耍賴,這些都讓我佩服你。
三三的哭聲漸小,因為被細緻的欣賞了,所以情緒立刻穩定下來。
三三:真的,我之前都沒有抱怨,我是真的受不了了才這樣,而且我真的有努力了。
我:我知道,你真的很努力了。
至此,三三已經完全從負面情緒脫離出來了。
欣賞,能帶給孩子力量,讓孩子從他人的稱讚與欣賞中,長出自己的價值,也能帶動自信,這便是欣賞帶來的無限優點。
雖然三三不再情緒崩潰,但該面對的數學課題還是得面對,所以陪伴孩子走一段路,還是必須的。
我:數學因數、公因數,我很厲害,你需要的話,我可以教你。
下一秒,三三語出驚人。
三三:媽媽,你可以幫我寫嗎?
媽媽,你可以幫我寫嗎?
媽媽,你可以幫我寫嗎?
媽媽,你可以幫我寫嗎?
三三的聲音,在我腦海裡,形成無限回音狀態。
我認真的看著三三,眼神穿透她,想看清一切。(其實當時我真的很想笑出來)
我只能說,三三是很好的老師,永遠懂得給大家出題來學習。
所以,學習的功課來了,當孩子說「媽媽,你可以幫我寫嗎?」,你會怎麼回應?
讓我們,繼續刻意練習……
★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每一年,長耳兔會邀請我到各地舉辦工作坊,為帶領學習者有更多的教養體驗,也整理自己的內在。
工作坊因為舉辦在六、日,所以每一次前去工作坊,意味著那兩天的假日都無法陪伴家人,因為對於工作坊,我總是懷著敬業且謹慎的心情,僅能給予長耳兔一年舉辦四場的方式進行。
一年四場,次數其實真的很少,但於家庭的孩子而言卻是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們總是希望我再規劃少一點的工作,最好能留在家裡陪伴他們。
每年四場,是我對所有父母的能力範圍,北中南部一共四場,而中南部因為必須要到外地過夜,所以一年僅有一場,而北部因為是我居住地所在,所以會有兩個場次的安排。
這週六日,是今年北部最後一場工作坊,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已經額滿,但前不久有兩個名額釋出,想是有夥伴因為時間安排調度,有了誤差。
先前想學習卻處處額滿的夥伴,可以安排這週六日的時間,也許能趕得上學習的列車。
看完今天的文章,屬於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文章書寫的意義也從你的一個小舉動而開始。你可以從下面四種方式與我連結:
1.看過的文章,你能順手按「讚」,代表你來過,而且看過,這樣我就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文章了
2.如果文章是你喜歡的,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是大家喜愛或想要關注的。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歡迎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歡迎你留言「教養工作坊、親職講座、粉專文章,不管什麼樣的學習只要持續不斷,都是好學習」,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本週六日上課,還有兩個名額)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184?sloc=main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23?sloc=main
3.《孩子永遠是對的》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3057?sloc=main
無緣 無故 被父母 罵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5歲之後,你會站在那裡?》
『現實的社會,不會仁慈地讓一個「博愛座」給你,更不會無緣無故讓你變成VIP。
有了二、三十歲的努力,才有四十五歲之後的立足之地。』
▍
和幾個事業小有成就的朋友閒聊,我問大家:『應徵新員工的時候,你們會特別在意哪些條件?』
他們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年紀」。
四十二歲,在企業擔任中階主管的朋友說:
「每次收到上百封履歷,我都會先把比自己年紀大的應徵者剃除,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帶領一個長輩….」
三十八歲,已經創業多年的朋友說:
「我需要年輕人的觀點,他們接地氣,想法靈活;年紀大應徵者可能會跟不上我們公司的步調…」
朋友還說:
『四十歲後應該要靠「職場人脈」找工作才對!想在人力銀行上和成千上萬新鮮的肝競爭,真的太吃虧了。』
聽到這裡,應該會有人想開罵。
『未免太現實了!年紀大有什麼問題!根本是種年齡歧視!』
雖然政府明文規定,應徵條件裡不能限制年齡,但這世界並不像電影「高年級實習生」那樣浪漫;在求職市場裡,「年紀大」注定被歸類在「賣相不佳」那一區。
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
三十歲之前,是「冒險」的年紀,
可以不斷嘗試、犯錯。
三十歲之後,是「定調」的年紀,
決定人生方向、形成自己的人格。
三十五歲~四十歲,是「翻轉」的年紀,
人生已經累積了一點本錢,可以奮力一搏、翻轉人生。
四十五歲,是「驗收」的開始,
婚姻、事業、投資、財富,像現世報一樣,
開始反饋(反撲)回自己身上。
我的同儕之中,大約就是在四十歲之後,出現巨大的落差。
有人已經得到財富心靈的自由,有人還在煩惱下個月的房租在哪;有人活得篤定踏實,有人過得膽戰心驚。
這幾年,年輕世代流行著一種「逆文化」;標榜努力無用,耍廢有理,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躺平」…
在我這個過來人看來,這種無為而治的生活態度,背後有著巨大的代價和風險。
不管怎麼逃避、躺得多平,四十五歲以後,還是得乖乖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
你有能力照顧年邁的父母?
你能承擔生命中的意外和風險?
這些都是生而為人逃不掉的責任啊。
網路上的輿論大量鼓吹著「反奴性」;要年輕人別當工作的奴隸、要當自己的主人。
但我認為,當一陣子奴隸,換一輩子自由,比起自由一陣子、當奴隸一輩子,更值得吧。
有人笑買房的是「屋奴」,但等年紀漸長,你會發現一直租房、一直被房東趕,這才是真的叫「奴」。
人家是奮鬥之後,才有「躺平」的本錢;你是還沒資本就想躺平。
人家的「佛系」,是千錘百鍊後始成佛;你的佛系,是躺著就自以為是佛。
別傻了!那些鼓吹不必太努力、要淡泊名利的人,要不就是背後有人可以靠,不然就是已經賺滿了荷包;他們就像是那些說自己沒看書,卻考了一百分的同學⋯太過虛偽。
還有一些人,他們一無所有,也不想努力,卻心懷不軌地拖你陪葬。這不就像那些不準備考試,也要你一起放爛的壞同學嗎?
你努力的意義,不是在追求世俗的榮華富貴,
而是去成就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所愛。
/
你有想過四十五歲的自己,會站在那裡嗎?
這個現實的社會,
不會仁慈地讓一個「博愛座」給你,
也不會無緣無故讓你變成VIP。
有了二、三十歲的努力,
才有四十五歲之後的立足之地。
就算比上不足,
也肯定比一無所有強得多。
你可以逃避努力、逃避責任,
終究逃避不了自己該面對的人生。
#太久沒出門拍照
#用我畫的彌豆子擋一下
#台灣加油 #奧運加油
無緣 無故 被父母 罵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 年 3 月,我無緣無故被警方抓到派出所,逼問我為何生第三胎、出國旅遊...之後我被帶到教育中心監禁,每月都要統一抽血、打針,打完針之後整個就會昏昏沈沈,連仔細思考都做不到;之後透過丈夫協助得以離開教育中心,但離開之前,他們強迫我完成節育手術。然而在出國後,我仍不斷受到威脅,不得和國際組織聯絡合作,就在我準備參加聯合國的聽證會前,他們威脅會對我的家人不利。12 天後,我的爸爸就被他們殺害了...」
「我是一名擁有哈薩克公民身份的旅行社副理,2017 年我到烏魯木齊參加商業會議,順道探望父母,一天後我就被警方帶走,他們指控我是叛亂份子、意圖煽動推翻國家,發展恐怖組織,面對這些莫須有的指控,我堅決反對,因此他們就用各種酷刑來逼供,過程中,我被言語辱罵、毆打、燙傷、針刺手指,只因為我不願意配合,之後,就開始在各個教育中心裡面轉移、監禁長達七個多月。在那裡頭有無數跟我一樣的維吾爾族人,從 18 歲的年輕人到 80 歲的老人都有,當中不乏律師、商人、教授等菁英份子,全都因為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入獄。最後,我靠著家人透過外國媒體的聲援、大使館的協助才離開,但是,我的父親仍在裡面過世了。」
上面這兩段話,不是來自於小說、不是電影、更不是憑空捏造的故事,而是兩個倖存的維吾爾人親口傾吐,血淋淋的真實經歷。
在這週五的晚上,看完精彩的奧運賽事後,我花了一點時間沈澱情緒,以副會長的身份,參加了立法院人權促進所舉辦的「維吾爾議題線上公聽會」。
除了立法院游錫堃院長、促進會王定宇會長,以及跨黨派的副會長出席外,包含美國參議員 Marco Rubio、眾議員 Michael McCaul 、Chris Smith 、Scott Perry等人,也都透過不同方式參與;同時,我們也邀請了世界維吾爾大會 主席 Dolkun Isa,以及人權觀察、《寒冬》雜誌等國際組織的參與。
這是台灣立法院第一次針對中共政權迫害維吾爾族召開相關會議,也是第一次由台美雙方的國會議員共同參與的線上公聽會,更特別的是,這更是第一次有被迫害的維吾爾族倖存者,登上我國國會殿堂作證。
收到吾爾開希的請託,奧馬爾貝卡力 和 祖慕萊特達吾特 兩位倖存者,不畏中共政權的龐大壓力和反覆重述可能帶來的創傷,勇敢的告訴我們,他們曾經歷的過往。從他們口中不那麼熟悉的中文和些微顫抖的語調,仿佛能聽出那些殘酷的過往仍在眼前,而從他們數度哽咽的眼神中,也能看見那些迫害,是如何在他們心中留下傷痕。
然而,為了解救同袍、訴說真相,他們仍站了出來,告訴世界,中共政權是如何在新疆用慘無人道的方式,侵害維吾爾人的人權,甚至實行種族清洗。在那樣的政權之下,人們沒辦法和家人團聚、沒辦法自由的發言、沒辦法自主思考、甚至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生存的方式。
即使過去我也曾透過各種管道接受相關資訊、報導和文獻,卻都不如當天親耳聽到倖存者的分享,來的如此震撼動容,即便我們都知道中共政權的無理、蠻幹和暴政,但是親耳聽見受害者的描述,還是令我無比難過、憤怒。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先前公告的調查內容,中共的行為不僅違反人權,更是一種透過國家暴力,有系統性的酷刑和迫害,時至今日,即便已經有無數的國際組織的調查證實,甚至還有多國的議會都嚴正譴責之下,中國不僅不願意正面回覆,甚至還變本加厲,令人完全無法接受。
美國的國會議員們也在公聽會上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入自由民主的陣營,共同譴責、抵制、制裁這樣的行為,並且應該要考慮加入歐盟等國家的行列,用拒絕參加 2022 年北京冬奧的方式來表達立場。
因為,中共的暴行,是任何民主國家都無法容忍的。
我認為,今天能有跨黨派、跨國的國會議員參加,就是要宣示我們絕對不會姑息這樣的行為,台灣一定會跟維吾爾人站在一起,持續對抗這個蔑視人權的中共政權。
我也在公聽會中提到,我支持由本會發起,儘速在立法院中通過相關決議,公開譴責中共暴行,並且捍衛基本人權的價值;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其他立院同僚能一同支持,讓我們能儘速通過「全球人權問責法」的相關立法,加入全球共同對抗中共惡行的連線,讓維吾爾人能夠真正的擁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