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蕁麻疹 小記 20210902
#脂漏性皮膚炎
#放慢生活步調
#無麩質飲食
就在施打AZ疫苗的前一天傍晚,木不子不明原因的急性蕁麻疹 😭
剛開始以為只是熱疹,但隨著全身紅色斑塊的面積不斷擴大,第一次看到一大片一大片斑塊,真的有嚇到😭馬上到皮膚科掛號,醫生開了口服抗組織胺。對於隔天一早的AZ疫苗建議在急性蕁麻疹的階段先暫緩施打。避免施打疫苗引起的皮膚反應和急性蕁麻疹互相干擾。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認真服藥,也有些焦慮,就怕皮膚突然又一股熱感,接著又開始發紅😰
過了一周,還好皮膚一切都算和平,但也讓木不子覺得該好好面對自己鼻翼兩側額頭和耳朵後方長久以來,一直都呈現泛紅,生理期前會大爆炸脫皮的困境 😨 (人生的功課好多,既來之則安之) 。正好臉書滑到陳皮醫生的文章,或許這就是天意,要來好好認識麩質,膳食營養學有學到麩質不耐症,對從小喜愛烘焙的木不子來說,真的很不敢想像麩質不耐症患者的生活,當時教授說亞洲人比較少見,真心覺得還好我是亞洲人啊 😝
期間請教了身邊和蕁麻疹對抗五年順利畢業的朋友,朋友給了很多暖心的建議,木不子感到很受用,提供給大家,急性蕁麻疹真的是需要從平日就開始預防。
1. 急性期間,配合醫生適當用藥,可以迅速緩解熱癢等不舒適。
不要害怕藥物副作用而拒絕用藥,蕁麻疹發作的不舒適感會影響情緒,情緒會影響更多層面。
2. 調整生活步調,不論是工作或育兒,找尋可以降低壓力的資源。
3. 運動紓壓並促進生理代謝。
4. 觀察飲食,有些食物或烹調方式可能是讓蕁麻疹變得嚴重。
5. 需要找人談談時,我永遠都在。有一本書提到把心中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找100個人傾訴,就會逐漸放下。(當然還是要選一下傾訴的對象🤣)
焦慮蕁麻疹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忙完工作後,不但感覺累還外加全身痠痛?更慘的是還伴隨著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嗎?這種症狀叫做「纖維肌痛症」,除了沒有專屬用藥外,致病機轉始終是個未解之謎。
但經臨床觀察發現,很多纖維肌痛症患者的病因可能是長時間一直受壓力刺激,體內會持續產生氧化脂質 LPC16:0,導致肌肉長期慢性痠痛。
對此研究員陳志成表示:「這也能說明一個奇特現象:許多纖維肌痛症病患即使用藥也不見效,但當壓力源去除,像是搬離不幸福的家庭,全身痠痛就可能突然不藥而癒。」
儘管 #逃避可恥但很有用 ,科學家仍致力於到纖維肌痛症可能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一起來看看中研院團隊發現了什麼吧!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延伸閱讀:
總是覺得全身痠痛、勞累不堪嗎?小心纖維肌痛症找上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7128
疫情壓力大 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知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8166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焦慮蕁麻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陣子好不容易降級了,大家心情應該舒坦一點。我在診間裡面觀察到幾件事情,應該跟疫情悶在家裡有關係。
我發現蠻多之前很開朗或者情緒很平穩的孩子,最近接觸到外界或人群都變得情緒比較不穩、比較焦慮,社交互動變得很退縮。(但是當然一定有相反:關在家裡看不到人,解封後變成人來瘋、很愛上學)
另外跟雨季有關係:最近過敏、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和甚至是氣喘發作的案例都有增加,無論是大人和小孩都一樣。濕度大幅增加、環境裡面的過敏原也大幅增加,所以過敏也容易發作。
最近門診裡面很多沒有特殊原因的蕁麻疹陸續出現。平常控制得還不錯的患者,這陣子也容易發作,東抓抓西抓抓、鼻塞、氣喘發作……
至於妥瑞症、暫時性抽搐,這三個月以來的患者比例明顯增加。
這估計跟悶在家裡、太少運動/少放電、電子產品的接觸時間變多、疫情整體社會焦慮度增加、(親子摩擦增加?)有關係。
上述這三項,其中過敏還好控制,但是屬於心理層面的:社交、妥瑞一旦發作,則需要比較多時間和耐心,才能夠緩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