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故事:【賣懶】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一群小朋友成群結隊在街頭大喊,手中拿著大紅燈籠、線香和紅雞蛋。
年三十晚,吃過團年飯後,我和他結伴出門,打算去逛逛家附近的年宵市場。
「喂,今年,你賣了多少懶?」他靠近我,故作神秘地小聲問道。
每年農曆新年前夕,他都會到市集擺攤賣懶。和他平常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一樣,他連賣懶都比別人賣得認真積極。每年,他都會在攤檔盡力叫賣,務求將舊一年的懶在年廿九晚前全數賣清光,好讓自己能在年三十晚好好休息,然後可以過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一年。
我經常好奇,為什麼他做每件事都能出盡全力,而他總會回答我相似的答案:那是每年成功將懶賣清光的效果。
「沒有啦,我今年沒有賣懶。」我說。
「甚麼?沒有賣?」
他晴天霹靂,彷彿在年終沒有賣懶是人生中最不可能接受的事情一樣。他追問:「這是甚麼意思?可不能這樣。賣不光你的懶的話,你可以叫我幫你賣啊。」
「不用啦,真的不用。」我續道:「我不打算賣懶了。」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另一群小朋友成群結隊,在街頭大喊。
我緩緩走近那群小朋友。
「來吧,你們有多懶?哥哥將你們的懶全數買回來。」
那群小朋友又驚又喜,畢竟他們從來未見過像我一樣年輕的人竟然會買懶。一般而言,懶都是賣給有錢人、退休人士或老人家的,年輕人又怎可以買懶?買了懶之後,豈不是不能認真工作,不能憑著獅子山精神力爭上游,每晚加班至晚上十二時追求升職加薪年終花紅?雖然如此,小朋友還是興高采烈地張懶全數賣給我,畢竟有賣懶機會,誰可以錯過。
「你瘋了嗎?你在幹甚麼啊!」朋友急得面紅耳熱赤,我只好擺出一個無奈的神情,拍拍他的膊頭,讓他安撫情緒。
賣了這麼多年懶,我從未思考過人要賣懶的原因。某一天,我突然反思,人為甚麼要賣懶?為甚麼要賣懶賣得這麼辛苦?我不明白。
人們總說忙是好事,但忙到連安安穩穩地睡個午覺也是遙不可及的事,這是好嗎?我們就像兔子般忙碌追求用魚竿綁在自己眼前的紅蘿蔔,卻永遠無法享受紅蘿蔔的美味。
我在一個寫揮春的攤位前停了下來,正當朋友一臉狐疑,我拿起毛筆,揮筆寫下新年願望:
「我不想努力了」
「就是這六個字?」看管攤檔的伯伯不解地問。
對。新一年,只想忙,忙著懶。
【新年習俗:賣懶】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傳統上,年三十晚吃過團年飯後,小朋友會提著燈籠,拿著線香和紅雞蛋,成群結隊到廟宇上香,再吃完紅雞蛋,就算是賣懶成功;更有人說,小朋友會在年三十晚四出走訪,再逐家逐戶拍門派發寫有「財神」的紅紙,趁此機會𢭃利是;「財神」當中,有機會混入寫上「懶」的紅紙,假如順利派發便算是成功賣懶,代表來年將可以更勤奮努力⋯⋯
近年,這個習俗漸漸消失,也愈來愈少人聽過賣懶。你曾試過賣懶嗎?也許,我們漸漸不再賣懶,是因為與其努力,我們都寧願好好懶下去。
Story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Illustrator:Karry Li @karryli
StoryTeller 是一個說故事平台。我們連結不同創作者,希望透過文字、圖畫和聲音,重新把故事帶回生命。StoryTeller 同時亦是獨立創作單位,我們收集人與人之間的片段,將不同人的故事帶到你面前。我們相信故事的療癒力量,感受別人,也是感受自己,因為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 info@story-teller.com.hk。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賣懶
#農曆新年特備 #新年故事 #Storyteller #KarryLi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然後可以tag我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班長] This is 陳迪雅⠀
⠀
陳迪雅今天過生日 🎂⠀
⠀
陳迪雅找了楊佳盈兩人心血來潮為《靜靜》編了一段舞還用IG Filter 拍了影片⠀
⠀
陳迪雅 loves dancing ⠀
⠀
Be like 陳迪雅 🤣⠀
⠀
#歡迎大家多多用插班生的靜靜IGFilter #或者十週年一起唱的Filter #然後可以tag我們 #不tag白不TST #有空記得tag我 #至於陳迪雅同學今天怎麼慶祝生日就到她的IG帳號探個究竟吧 #插班生要轉戰當唱跳歌手了 #插班生10週年 #插班生 #TheFreshman #ChaBanSheng #CBS
然後可以tag我們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友半夜崩潰求救 老師暖心千字回覆】
............
羅老師的一位好友,日前晚上很生氣揍了家裡的弟弟揍到手都痛,原因是弟弟在玩遊戲時不服輸,結果一直生氣抓狂打姐姐、用腳踹姐姐,媽媽好好提醒仍然無效,結果...
事後媽媽雖然有跟弟弟道歉,但她感到最沮喪的是:
其實媽媽已經有一年都沒揍過孩子了,每次當弟弟不講理或失控時,她都會抱著弟弟安撫他讓他停,包括他打人媽媽也是這樣處理。雖然這樣做確實可以緩解弟弟當下的狀態,但下次還是會發生同樣的事,也就是說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始終卻解決不了「不高興就抓狂打人」的問題,這是媽媽最在意的問題。
媽媽知道昨天不該用打來停止他的行為,只是當下很得很崩潰為何之前每次擁抱/引導/好好溝通,都沒辦法阻止下一次再發生。。。
對於這事媽媽很沮喪,不想讓他再為所欲為,更不想讓姐姐覺得「被欺負沒關係」或是「爸媽就是寵弟弟」。雖然弟弟第二天起床看似已經忘了這事,但媽媽知道不應該打他,而且已經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處理,縱然媽媽知道孩子再大一點就不會了,但在那之前,難道讓這種事一再發生是沒關係的嗎?(因為媽媽原本的處理方式看似真的沒用)
以下是羅老師的回覆。
……….
您好我是羅老師:
我相信遇到這種事情,您一定是很難過的。
正所謂打在兒女身,痛在父母心,這份「不捨」和「愧咎」、「不得不」和「為何要」,都會在事後不斷充斥著父母內心,產生很大的矛盾與痛苦。
抱歉現在才看到您tag我名字,如果早點知道,或許我就可以跟您聊聊。
在您的文中我有看到您對孩子道歉,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我知道您一路以來都很努力、很用心地學習用更好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孩子,而且您可以這麼坦誠地面對自己、檢視自己,這是很了不起的。
看待這次的事件,與其用「我很爛怎麼又打孩子呢」的觀點來鞭打自己,是不是可以用「我已經很棒了一年都沒打過孩子」來善待自己呢?我想這絕對不是「斷頭」,而是「多頭趨勢稍微往下修正」。
至於「不高興就抓狂打人」的問題,對弟弟來講4.5歲的他,的確仍未發展出成熟的意志力與社會化觀念。這年紀的孩子既未有足夠意志力可以壓抑自己衝動,又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深刻的瞭解,加上在當下他已經很情緒高漲了,理性思考的大腦皮層被掌管情緒的杏仁核所挾持,因此上層腦無法理性思考,只能用下層腦本能反應,一直打對方... 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與其認為他是「不高興就抓狂打人」,不如把這句話rephrase為「抓狂就打人」,因為弟弟不至於「不高興就打人」,但「抓狂就大人」這點,卻是許多六歲以前的孩子都會。
為什麼他一而再、再而三這樣?
因為他跟其他小孩一樣,還只是個「小孩」。
可惡的行為要不要教?當然要,可不可以用打的?既然已經打了,就先原諒自己、接納自己打他的事實吧!take it as a bad day for you and him。
很多人說打孩子是很負面的教養行為,盡量不要打,但現在比較有教養觀念的大人,都已經不太會用打孩子、或破口大罵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對現今這一代父母老師而言,或許重點不是在打罵與否,而是在平常跟孩子互動有多少是正向的,多少是負面的。
對此,在我書裡面有提到「愛的說話公式」。
多跟孩子使用「鼓勵句、肯定句、詢問句、關懷句」,能給予孩子正向能量;
相反常用「否定句、質問句、命令句、責備句、威脅句」,就會給孩子很多負向能量。
上次與黃瑽寧醫師一起直播,聊到在他書裡面也有科學佐證指出,「正向語言」跟「負向語言」的比例若能在 6 : 1 到 7 : 1,不但會促進孩子大腦發展,更會讓親子關係更好(相反地一句負向語言,就需要七句正向語言來彌補)。
這對孩子正向人格發展,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如果我們對孩子平常是正向多、負向少,那一年打一次,偶爾罵一次,我想就不用對自己太苛刻,努力用正向語言補回來就好了,畢竟我們是人不是神啊!(當然,我還是不鼓勵打)
用打的孩子會不會怕?當然會怕。但不一定代表他怕就能控制好自己不動手,更不代表大人不在他身邊時,他還是會記住這個「怕」而不動手。
根據我經驗,對孩子不當行為用打罵處罰,常會因此讓問題變本加厲,或這個行為沒了,變成其他不當的行為出現。
歸根究柢,是因為打罵、處罰的方式會增加孩子內心負面情緒,削弱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而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值得、不被在乎、沒價值、自己很爛的時候,更容易做出更多不當行為。這正是阿德勒正向教養的核心,也是我在書裡強調的其中一個教養重要觀念。
所以您在事後願意跟孩子道歉,這是非常好的。您可以跟他進行的對話如:
「弟弟,昨天因為您看到他用很不尊重姊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情緒,我提醒你很多次,你也不接受,繼續打姊姊。所以最後我也生氣了,也用了最糟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覺得我這樣子真的很不對、很不好,因為當時我沒有用更好的方式來對待你。」
「弟弟,你當時會很難過嗎?」「會...」「媽媽知道。」
「你心裡面會很受傷嗎?」「會...」「媽媽知道!」
「媽媽也很難過、很受傷,因為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弟弟,你可以原諒媽媽嗎?」「可以。」(彼此擁抱...)
我想在當下,你們內心都會得到深刻的療癒與接納。
然後,再跟他說:「媽媽答應你,以後都不再用這麼不好的方式對你,好嗎?」「好。」
「那你可不可以也努力,以後生氣的時候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動手傷害別人?」「好!」
然後,可以跟他討論,以後他生氣想打人時,他可以怎麼做來控制自己,例如到積極暫停區,學習健康地生氣、發洩情緒。(在我新書裡也有提到)
最後的收尾可以用比較正向的方式,如:
「媽媽跟你其實都一樣,都會犯錯。但我用弟弟給我的愛來替自己加油,你用媽媽給你的愛來為自己加油,我們都一起加油,好嗎?」「好!」
然後抱抱結束。
………
對於姊姊,您或許可以跟她說您會打弟弟的原因,是因為您很愛她,不想要弟弟欺負她。您打了弟弟確實會很難過,但看到您因為關愛弟弟而不還手,媽媽更是不捨,因為,媽媽也非常愛您,希望您快樂。我相信您這樣說,她一定會感受到您的愛的。
………..
「我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處理,當然我知道再大一點就不會了。但真的在那之前,讓這種事一再發生是沒關係的嗎?(因為我原本的處理方式看似真的沒用)」-
很多孩子在六歲前常因為被好好提醒無效,所以大人就改用打罵來教育。但通常都會發現,打罵完的孩子一陣子後,往往會變得更皮更不聽話,於是大人只好打罵得更兇,來讓他們害怕不敢做。
慢慢到了國小,大人發現孩子就比較收斂了,是不是因為打罵教育奏效了呢?其實不是的,是因為孩子到了六歲半過後,社會性發展跟意志力發展都已經比以前成熟,所以比較不會再犯小時候的錯。
但零到六歲那被打被罵被壓抑的過程,卻無形中造就了孩子心裡受傷的內在小孩,漸漸影響著這孩子成長。我在原生家庭工作坊裡,見過太多這種例子,許多大人內心其實都有著傷痕,這些受傷都是在童年時原生家庭造就的。表面上雖然沒事,有些甚至是社會上成功人士,但內心都有著一個受傷、委屈、不為人知的小時候自己,正等待著被關愛,被療癒。
打罵教育真的好嗎?打完罵完再跟他好好講道理就好了嗎?我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關這部份,也在我書裡面說得很清楚了。
那您是否要一直接受這樣的狀況,到他六歲以後呢?若您目前不能接受,至少先接受自己的「不接受」吧。
但或許您要接受的,不是純粹「他打人」這狀況,而是怎麼詮釋「他打人」的您自己。這跟您內在冰山有關,您不接受的,未必是他打人,而是對您而言「他打人」背後隱藏的更深層含義。
有時候,有些孩子的不當行為之所以會持續不斷,會跟大人跟他的互動模式與應對姿態有關,所以未必用提醒的、或打罵的就可以改善。有關這點,唯有探討成人內在的冰山,才有辦法窺探箇中風景與真相。所以,歡迎來參加我舉辦的原生家庭工作坊(工商時間)。
最後,我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爸爸,上次跟黃醫師直播時,他也坦誠說有時候他會很挫折,覺得自己很失敗。這是很正常的,我們都一樣。
但一再的挫折裡,也代表著我們一直的不放棄,就算有時候失敗,我也願意看見自己有做好、有成功的一面。
我願意欣賞這一路以來,不斷努力的自己。
您呢?
深深地祝福。
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