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煞車升級順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Hot Drive / 熱駕 - 經典9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問題] 普遍速可達前煞車都不夠嗎- 看板biker 的評價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想請教一下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如何升級"煞車" 的評價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Hank汽車部落格- 【煞車升級】說說看你改煞車的優先順序? ... 的評價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機車制動升級- 機車板 的評價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煞車升級順序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煞車升級順序 在 煞車升級順序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DCARD 的評價
煞車升級順序 在 Hot Drive / 熱駕 - 經典9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Dr_iF改車學知識
#Part2_改裝雙片浮動碟盤 #老塞叫動阿ㄆㄨㄚˊ
★煞車原理解說★
強化煞車的方法,按照「改裝花費」順序大概可分成,「煞車皮→加大碟盤→多活塞煞車卡鉗」的改裝階段。
換煞車皮~就是改換摩擦係數較高的皮,增加煞車皮和碟盤的摩擦力達到更佳的減速效果。
加大碟盤~因為加長碟盤直徑,也就加大制動的力道(就像玩翹翹板,坐得離中間越遠、力臂越長、力量也越大)。
多活塞卡鉗煞車~我先來破除一下在玩改裝10多年觀察很多人迷思!假設今天有款直徑350mm的碟盤,一組是單活塞卡鉗,另一組是多活塞卡鉗,兩者煞車皮尺寸和效能都一樣,誰表現比較厲害?答案其實是不一定!
從「總泵→煞車油→卡鉗活塞→煞車皮→碟盤」的作動方式來看,多活塞的目的,是推動卡鉗內的活塞(越多活塞卡鉗內的活塞,大小配置越不同,越小顆越容易先被推動)營造線性的煞車推力。
反觀單一顆大尺碼的卡鉗活塞,就「有可能」踩起來沒那麼線性,但制動結果並不一定會比多活塞卡鉗差,這點可從先前BMW M Car向來少採多活塞卡鉗(但超大顆)的配置得知。
這樣就代表多活塞卡鉗的煞車不好嗎?答案也是不一定!因為多活塞除了給予線性的制動,也可以更均勻的貼附在煞車皮,與碟盤接合摩擦效果更全面。同時多活塞卡鉗的煞車對應的碟盤尺寸多半比較大,煞車自然也更為出色。
所以改裝前,除了看荷包厚薄,還要先搞懂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多活塞卡鉗94王道(#但我承認還是會選擇豪帥氣的多活塞啊啊啊)
★改裝品特點★
好了~前面落落長的說多活塞卡鉗煞車,主要是為了這次我的改裝鋪梗。
這些年來因為車輛性能逐步變強,原廠配置多活塞煞車也算常見,像是我上部的M.Benz A45 AMG,還有現在 #ㄤ咪 的JCW煞車,都是四活塞卡鉗配置。
試想想,如果你車原廠就配置多活塞卡鉗,若要再升級的話,不是用一些更厲害的品牌,那倒不如維持原本架構,然後換煞車皮還來的實際(我用Endless MX72+金屬油管),要不然就選擇效能更好的雙片浮動碟盤。
這款改裝碟盤尺寸,與原廠尺碼相同,不過主要重點,是將原廠「一體式」碟盤,改為外鐵盤、內鋁合金盤的雙片設計,不僅可以減少重量(10.7 → 9.4KG)同時也可藉著「碟盤浮動」,當活塞推動盤面的時候,讓盤面兩端與煞車皮更均勻緊密結合,強化制動效能。
考驗碟盤散熱的設計,它在外內盤的交界處,設計了散熱孔洞,連同外盤部分的通風口也予以加大,大幅增進散熱功效,再將排除煞車粉屑的劃線從五條加到八條,算是蠻全面的提升制動效能。
★改裝心得★
坦白說,由於取決「煞車利度」的煞車皮和盤徑都沒有改變,剛改完、最有感的差別,反而是兩端各輕了1.3KG帶來的起步和「轉起來」的輕盈直接反應。
不過~在這些日子的「用力操駕」,我覺得改裝後的煞車比先前來的穩定,踩踏煞車帶來的降速感受變得實在、準確。可能散熱效果提升、減少過熱變形的關係,即便我連續16格重煞到9~10格,或是劇烈減速入彎的催殘,比起原廠同樣方式的鼓催然後煞車減弱的情形,有著蠻有感進步,#然後我可以改後加大碟了 。
煞車升級順序 在 想請教一下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如何升級"煞車" 的推薦與評價
不多的情況下如何升級"煞車"換來令片? 換 ... 依預算,可參考下列升級順序: 換來令片--> 換金屬油管--> 加大碟. 0. 評分. ... <看更多>
煞車升級順序 在 Hank汽車部落格- 【煞車升級】說說看你改煞車的優先順序? ... 的推薦與評價
【煞車升級】說說看你改煞車的優先順序? 1) 來令片2) 煞車油3) 煞車油管4) 加大碟盤5) 加大卡鉗6) 裝散熱導管7) 其他#煞車#改裝#優先順序. ... <看更多>
煞車升級順序 在 [問題] 普遍速可達前煞車都不夠嗎- 看板biker 的推薦與評價
以台灣這種多雨和道路品質、和三寶眾多的環境
以國產drg force krv 來說
是否需要改前煞車來增加安全性,還是一般通勤原廠就已經很夠用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70.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657094935.A.7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