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比鬼故事還可怕的事:有時候不求回報的付出,很可能把彼此都推入山谷。
.
生長在一個崇尚努力和幫助別人的社會,我們很容易就會有一種價值觀是:只要能夠幫到別人、有時候自己吃一點虧也無所謂。
.
所以你可能會:
-愛一個沒有結果的人只希望他幸福
-在公司當濫好人為了避免衝突
-忍受家人勒索好貼上孝順的護身符
.
你做了很多其實自己並不是很想要但是「似乎是應該要」的事情,可是你並不見得過得比較快樂。除此之外,那個「被你幫助的人」也沒有長大,只是無止盡地不斷在索求。
.
於是你變成了工具人、提款機、老司機(?),然後你每次都跟自己說這是最後一次了,但每次又都心軟。你心想:算了吧,這也是為他好。
.
問題是,真的嗎?
還是一切都是你自以為是、一廂情願地為他好?
.
我今天看了這本書的其中一個段落發現一件事情:有些時候你無止盡的付出其實根本沒有幫助到他,只是在餵養他心中那個不斷吞噬、胃口像是無底洞一樣的惡魔。
.
「當我們的心靈能量給了某一個人,我們必須去看他如何運用這個力量⋯⋯如果你給的關心並沒有讓他變好,反而情況越來越糟,那麼很有可能你真正在餵養的不是他,而是那個人的惡魔——他並沒有真正得到你給他的東西。」*p.237
.
換句話說,你付出的能量被他心裡面的惡魔搶走了。
.
這種時候你就要狠心地停止給予。
因為你給的越多,對方心中的惡魔就會越來越胖,可是他的靈魂卻會越來越消瘦,結果你好心的餵養,卻讓他越來越像「病人」。
.
如果你也曾經在一段關係當中忍受,但是對方軟土深掘、越要越多,最後你受不了離開這段關係,那麼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
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離開之後對方就會倒下來、要死要活,但奇怪的是,他一開始痛不欲生,後來反而慢慢「走出自己的路來」——換句話說,一直以來你繼續幫忙他,只是在害他。
.
書裡面的說法比較複雜,但我立刻聯想到一個字就是「血胎」——就像用你身上的血液去餵養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胎兒一樣。繼續當那個不成熟的小孩,然後你繼續當大人,他繼續無理取鬧,然後你一邊翻白眼一邊幫忙,最後你養出了一隻惡魔。
.
這並不是說你要獨善其身、自私自利,而是要給你一個提醒:當你發現你的付出並沒有帶來正面結果,對方反而每下愈況的時候,就該設立停損點,因為你每一次的付出都可能是傷害,不但傷害了你自己的血液,也傷害了他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
把對方的責任還給對方,把自己的人生還給自己,那些你所無法拯救的谷底,或許在你放手離開之後,才反而有機會柳岸花明。
.
畢竟,那些你還懷抱著某一些期待的人,可能要等到你切斷臍帶之後,才有真正長大的可能。
#分享給你的濫好人朋友
#切斷期待才能夠彼此解脫
*書名:《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
#童話分析 #濫好人 #過度付出 #照顧者症候群 #情緒勒索 #軟土深掘
#時間管理 #生命就該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https://haitaibear.tw/product/11070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天就要開學了,今天一早桃園市長鄭文燦到學校視察防疫整備情形,提到東門國小是桃園市的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很用心照顧每個身障孩子。校方也表示,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意外發現線上上課反而提高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學習興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照顧者症候群」的推薦目錄:
照顧者症候群 在 張曼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在我做了這麼多事之後,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責怪?」
-
「為什麼其他的手足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只有我孤軍奮戰?」
-
「為什麼成為照顧者之後,忽然變成家中等級最低下的那個人了?」
-
到底是什麼情況,讓不能休息的捕手成為如此孤獨、等級低下的人呢?當然是坐在高台上的「觀眾」。
-
他們可以衣著整潔、纖塵不染的旁觀激烈球賽,還可以指手畫腳、任意批評,忘記了自己原本也應該是場上的打者或捕手。那位暴投不斷的投手,其實也是他們的家人或父母。
-
急診室的醫師朋友對我說:
-
「被送進來的老人身邊會有一位形容憔悴、意志消沉的人,一看就是主要照顧者,他的臉上甚至沒什麼表情,只有疲憊。接著來的是其他家人,精神飽滿、情感豐沛,一聲聲的問:『怎麼會這樣?前幾天不是還好好的?怎麼搞的?』」
-
朋友說,他真的很同情那個照顧者,很想對其他人說:「你們如果天天在照顧,就會知道怎麼搞的了。」
-
演講時遇見一個四十幾歲的單身女子思瑜,因為她的工作不穩定,其他兄姐經濟狀況好得多,便請她先辭職,由兄姐們支付生活費,讓她專職照顧臥床插管的母親。思瑜搬回家與母親同住,原本以為不過是一年半載的權宜之計,沒想到已過了三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可以鬆懈休息,更不要說是出外旅行了。
-
照顧者症候群一一來報到,醫生說她的內分泌失常,必須調整生活型態。她和兄姐們商量,是否可以請專業看護?姐姐問她:「那你的生活怎麼辦?要出去找工作嗎?你已經快五十歲了。」她告訴姐姐,她不是為了不想工作才照顧母親的,只是她現在已經達到極限了,想要休息一個月。
-
過兩天,大哥打電話來了,義正辭嚴的對她說:
-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你有你該做的,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個人都把事情做好,就沒有問題了。你現在這樣擺個爛攤子,是想要誰幫你收拾呢?」
-
思瑜說,過去三年,那些難熬的夜晚,都是她獨自在撐,等到母親狀況平穩時,兄姐回來探望,似笑非笑的說:
-
「情況還好嘛,哪有你說的那麼糟?你自己要放輕鬆。待在家比上班好太多了,沒有那些明爭暗鬥,想休息隨時可以休息,多輕鬆。」他們是談笑用兵型的觀眾,看不見場上的塵土飛揚。
-
兄姐們一、兩個月才回來探望一次,他們不知道照顧到底是怎麼回事。思瑜講述這件事時,還是忍不住掩面痛哭。她哭的是家人如此冷酷,無處可以求援,彷彿成為獨力照顧者,是他們給她的恩賜。
-
「我當初就不該辭職;不該成為媽媽的照顧者;不該拿他們的錢;我也很想成為只出錢不出力的孝順女兒啊。」她哭著說。
-
若蔓和先生經營連鎖店的生意,為了拓點,經常國內外到處奔波。母親急症過世,她沒來得及盡照顧之責;父親生病時,她便扛下照顧的責任。父親是重男輕女的老派人,一直希望兒子能隨侍在側,但是弟弟總是有千百種不出現的理由。
-
「我要照顧孩子啊,你知道單親爸爸是很辛苦的。」其實,他最小的兒子都已經上大學了。
-
「距離那麼遠,我又沒有車,很麻煩。」從苗栗到台中應該不算太遠,有火車和巴士可搭。
-
若蔓為父親請了外籍看護,可是,父親沒有安全感,一定要有自己人陪在身邊才放心。先生和她約好一起去法蘭克福參展,她拜託弟弟回家陪父親幾天,弟弟又是各種推託藉口,若蔓忍不住說:
-
「照顧是很累的事,你就不能分擔一點嗎?爸爸不是我一個人的,他當年還賣掉房子供你出國念書呢。」
-
「你累什麼?你不是有錢又有名,很有成就、很有辦法嗎?」
-
若蔓瞬間說不出話來,她明白,弟弟對她的人生非常不滿。從小優秀的弟弟一直覺得有錢、有名又有成就的人應該是他。
-
「你現在知道人生的真實面了吧?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
若蔓沒有再跟弟弟求援,她懂得了一種幽微的心態,這個觀眾是來看她心力交瘁、看她出紕漏了,才能求取優越感,覺得自己終於凌駕於上了。
-
很多時候,照顧者的等級是低下的,不管曾經是弱勢或強勢的那一個。
-
在照顧現場,照顧者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曲折,也看清了高台上觀眾的樣貌。那些願意走進場中、為照顧者遞一杯水或是送上一個擁抱的人,都是品格高尚的貴人。
-
#摘錄 #張曼娟《#以我之名》https://reurl.cc/x0evN1
照顧者症候群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有這樣的症狀嗎?
.
1.總是習慣性地照顧別人
2.時常覺得莫名疲憊
3.經常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4.習慣把別人的事情忙完了,才做自己的事(有時甚至連做自己的事的時間都沒有)
5.假日不知不覺的被別人的期待給占滿,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
6.在感情中經常覺得不安
7.害怕伴侶會有一天拋棄自己或出軌
8.只要一個人就會想要找事情給自己忙
9.常常擔心伴侶不如你在意他一樣在意你
10.很不喜歡自己情緒化但是卻忍不住
.
如果你前面5個符合3個以上,那麼你可能是照顧者症候群「患者」,透過照顧別人來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如果你後面5個符合3個以上,那麼你很可能是焦慮依戀或矛盾依戀,缺乏安全感,當內心有一些焦慮或情緒的時候,傾向從身邊的人身上「吸取」安全感,有時候甚至用一些勒索或測試的語言來「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你很討厭自己這樣,但你就是忍不住。
.
該怎麼辦?
.
#這堂課將會陪你
.
1.一起理解你這些症狀「持續」的原因
2.「停下來」的方法
3.一個安撫自己不安的小技巧
https://haitaibear.tw/product/course02
照顧者症候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明天就要開學了,今天一早桃園市長鄭文燦到學校視察防疫整備情形,提到東門國小是桃園市的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很用心照顧每個身障孩子。校方也表示,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意外發現線上上課反而提高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學習興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48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42-E-X2V_o/hqdefault.jpg)
照顧者症候群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消防局(4/14)】
#電動車火燒車鋰電池燃燒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去年也陸續發生電動自行車疑似爆炸、電動車車禍導致火燒車等事件,昨天智翔詢問環保局滅火後的廢水處理,今天回到消防層面,消防局該如何因應這樣新型態的火災?
以特斯拉為例,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國外有做法是將車輛吊起放入水槽的方式滅火,避免受污染的水排進溝渠中,智翔建議,消防局應可研擬相關的辦法。
#消防後勤車評估
每當有重大災情發生時,消防弟兄精神及身體皆處於緊繃狀態,桃園工廠多、火災多已不是新聞,桃園消防人員出勤量也大,因此每當消防人員累垮、累倒的照片屢上新聞畫面,確實令人不忍心。
因此智翔建議,消防局可增設消防後勤車,作為支援長時間搜救行動,提供第一線消防人員乾糧、飲用水以補充體力及暫時休息空間,桃園可作為率全國之先,照顧辛苦的基層人員,也提升消防能量。
消防局長今天也許下承諾,此建議明年應該可以執行,那我們就繼續觀察明年消防後勤車的設置與使用狀況。
#搜救犬訓練場地再提升
本會期繼續為桃園市搜救犬的權益發聲,在前兩個會期,智翔曾建議消防局在訓練環境、生活食宿、移動車輛上空間等方面做改進。
上個會期,消防局長透露有計畫在航空城的消防大隊成立後來擴建周邊的搜救犬場所,今天智翔也詢問相關進度為何?
局長也重申覓地困難,近期有考量八德霄裡的公有地,也準備開始向原用地機關交換意見,智翔也希望若有新進度,也能夠一起參與搜救犬用地的討論。
#救難同仁身心重視
重大災情發生後,救災同仁極可能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過去普悠瑪事件的救災檢傷人員,也疑似因深陷創傷後的壓力而輕生。
雖然市府局處設有心理輔導方案,但現有的機制,有人認為接受心理輔導會被貼上標籤,或是被長官認為無法擔負職責而調離現職,所以智翔認為,必須建立有效的匿名諮商機制,希望能重視救難人員的身心問題,改善抒發與宣洩壓力的管道。
對此消防局表示,現有的機制不會對消防人員造成困擾,消防局也會盡全力來協助救災人員的心裡輔導,但智翔也表示,我們身上不存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難以體會深陷其中的需求,況且現在也正處於太魯閣號災害後的階段,壓力也可能是累積出來的,無論是消防局的救災人員、警察局的基層員警,都可能有所需求。
再次強烈的建議,消防局應研擬匿名心理諮商機制,讓使用此服務的人員可以不再受到長官過度的關切,先讓釋放壓力的管道暢通,才能真正照顧到需求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LNc9GKIED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vyZ8TaU8H5jKvHn1sOIV9FsLMOg)
照顧者症候群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會員讀書報告分享的第一集啦,為各位介紹的是愛貓人士可以欣賞,不愛貓人士可以旁觀的一本書!目前優先提供給本頻道的社會宅以上的九十三名會員觀看,希望大家記得過來看啦哈哈!兩周之後才會開放給一般觀眾看~~~
而且我在介紹這本書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搞得一直流口水,難道是我肚子餓了想吸貓嗎?【抓頭】
好啦,總之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本加上了插畫,也跟著有許多父母照護和浪貓、家貓照護的短篇連載的故事。相信我,除非你家貓是頂天的胡鬧帝王,不然看了這本書真的會有療癒的效果,因為她家的蛋白是隻有馬尾症候群,大小便失禁的貓啊啊啊而且還會糞便堵塞,膀胱感染~~~這樣都照顧得了,你家貓不過只是亂撕紙箱,彼此打架,咬蟑螂而以算得了甚麼呢?!
【作者簡介
春野宵子 Haruno Yoiko
1957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漫畫家、插畫家、散文作家。父親是日本知名思想家、詩人吉本隆明,妹妹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家吉本芭娜娜,春野宵子為其筆名。曾與父親合著美食散文《開店歇業》與數本漫畫。
春野宵子與年邁的父母同住,經歷長年居家照護,父親在2012年3月過世,母親也在同年稍後辭世。吉本家不僅是知名文學世家,還是有名的愛貓家庭,家中總有貓咪進出。春野宵子發揮漫畫家本領,以生動的線條和活潑的文字捕捉出貓咪的靈魂,集結而成的貓咪圖文書《即使如此,貓還是要聞風的味道》,感動無數人心,被譽為貓咪圖文書中的巔峰之作。目前跟家中三隻貓和其他浪貓一同生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nbTdYA8NV0/hqdefault.jpg)
照顧者症候群 在 失智照護、在宅醫療- 【周末讀好書】 《好想殺死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難中之難的更是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庭,彭菊仙說:「如果受照護者又因失智而無法 ... 壓力下,身為子女的照顧者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後,以開解心結為目地寫下的書籍。 ... <看更多>
照顧者症候群 在 【失智症照顧者壓力調適】 《2022失智症家屬照顧技巧課程 ... 的推薦與評價
由本會黃庭鳳心理專員與失智症家屬吳秋芳分享「失智症 照顧者 壓力調適-智在處理情緒」,照顧壓力繁重的 照顧者 們,很需要擁有自我照顧時間調適身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