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色素最對胃
講白一點
一些不肖商人還能在台灣存活的好好的
就是這一些人害的
沒錯,色素是吃不死人
但重點就是商家"不誠實"
現在還有人持續抵制頂新產品嗎?
#整個白眼
#持續抵制頂新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仁稔醬對我有很多回憶,是兒時家中順德女傭每年夏天也做的開胃佐飯鹹餸。每次都做一大盤,對它的味道非常熟悉,自此每隔數年便會買仁稔做這個懷舊菜。 1979年認識恩師江獻珠女士,跟她學做高級粵菜約半年,後來在2001年跟老師再續師徒之緣。2012年,老師86歲,雖然行動不便,但每星期仍然為《飲食男女》示...
熟悉的色素最對胃 在 潔哥/李秉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熟悉的色素最對胃
講白一點
一些不肖商人還能在台灣存活的好好的
就是這一些人害的
沒錯,色素是吃不死人
但重點就是商家"不誠實"
現在還有人持續抵制頂新產品嗎?
#整個白眼
#持續抵制頂新中
熟悉的色素最對胃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仁稔醬對我有很多回憶,是兒時家中順德女傭每年夏天也做的開胃佐飯鹹餸。每次都做一大盤,對它的味道非常熟悉,自此每隔數年便會買仁稔做這個懷舊菜。
1979年認識恩師江獻珠女士,跟她學做高級粵菜約半年,後來在2001年跟老師再續師徒之緣。2012年,老師86歲,雖然行動不便,但每星期仍然為《飲食男女》示範一個食譜和說飲食故事。那年夏天七月初,老師說想做銀稔子薑肉醬(老師稱仁稔為銀稔),醬未做,她已想像做出來會是甚麼樣子,應該用甚麼器皿來盛載,務求能凸顯銀稔醬最漂亮的一面。我有一個玻璃碗,是上世紀90年代在連卡佛購買的,玻璃很薄,圖案很美,於是在拍攝食譜當日帶到老師家中。老師的攝影師梁贊坤先生將銀稔醬放入玻璃碗,把完成品拍成一張美麗的相片。
今次把自己的仁稔醬版本與大家分享,問攝影師能否用這個玻璃碗,讓我緬懷與老師的快樂時光。老師,很想念你!
註:
1. 味道應該是濃、甜、酸、鹹。
2. 只可以於仁稔季節才做(6月底至8月中)。
材料 (可以做1,500克仁稔醬):
1. 新鮮仁稔
500克,切去頂部的椗,用大刀陰力拍開仁稔,拿出核,仁稔肉切粒,1.2公分乘1.2公分
2. 酸子薑條
400克,切粒,1.2公分乘1.2公分,(如沒有酸子薑條便用新鮮子薑,刮皮,不要頂部紅色硬苗粗纖維的部分,淨重應與仁稔一樣,需要用少許鹽醃45分鐘)
3. 沒有色素、少防腐劑、乾淨小蝦米
150克,如用大蝦米,切粒
4. 帶肥脢頭豬肉
400克,切粒,大小與子薑一樣
5. 蒜頭
1粒,拍扁
6. 芥花籽油
共5湯匙
醃仁稔材料:
1 檸檬汁
2個檸檬,榨汁
2 青檸汁
2個小青檸,榨汁
醃豬肉材料:
1. 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¼ 茶匙
2. 大孖頭抽
½ 湯匙
3. 黃糖
½ 茶匙
4. 紹酒
½ 湯匙
5. 胡椒粉
少許
6. 生粉水
1茶匙生粉 + 水1湯匙
7. 芥花籽油
1茶匙
如用新鮮子薑:
1. 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半茶匙。用鹽醃45分鐘,用水洗淨,將子薑抹乾,待用。
煮仁稔醬料:
1. 蒜頭
2粒,切細
2. 指天椒
10隻,切細粒
3. 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1/2 茶匙
4. 廖孖記麵豉
3/4量杯,舂碎一些麵豉
5. 黃糖
180克(最後要試味)
6. 日本九鬼麻油
1湯匙
預備:
1. 仁稔用清水洗淨,抹乾。切去頂部的椗,用陰力拍,將核拿出,淨重應與子薑一樣。切粒,約1.2公分乘1.2公分。
2. 仁稔用檸檬汁及青檸汁浸一小時,其間攪動幾次(作用是增加仁稔的酸味層次)。
3. 最好用酸子薑條,切粒,1.2公分乘1.2公分,淨重跟仁稔一樣約400克。
4. 如用新鮮子薑,刨皮,不要頂部紅色硬苖及粗纖維部分,用半茶匙鹽撈匀,放在筲箕滴水45分鐘,擠去水分。沖淨,用乾淨毛巾抹乾,切粗粒。
5. 視乎蝦米的大小,蝦米用溫水浸15至45分鐘,留蝦米水作其他用途。如用大蝦米便去殼及腸,切粒。
6. 半肥瘦豬肉切粒,約1.2公分乘1.2公分。放入鹽、豉油、胡椒粉、糖、紹酒,用力撈勻。加入生粉水,攪勻,再加油,用力攪勻,醃豬肉30分鐘。
7. 指天椒切小粒。
8. 麵豉醬放在砧板上略為剁碎。
做法:
1 中火燒熱鑊,乾鑊烘乾子薑3分鐘。
2 中火燒熱油3湯匙,爆香蝦米,拿出,留油在鑊裏面。
3 小火燒熱1湯匙油及1粒拍扁蒜頭,轉中大火,放入豬肉,不要動,煎一面45秒,翻轉,再煎45秒,灒酒,繼續炒豬肉10秒,拿出。
4 放入2湯匙油,小火爆香蒜頭,轉中小火,爆香麵豉醬及糖約45秒,小心炒燶麵豉醬,火力不能太大。
5 轉中火,加入仁稔、檸檬汁及青檸汁,煮2分鐘。加入蝦米、子薑、豬肉、鹽及麻油,轉大火繼續煮醬至油有光彩及只有少許醬汁,約8至10分鐘。
試味以決定是否需要多加糖。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熟悉的色素最對胃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