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爭路權
#規規矩矩用道路
-
在新會期委員會的第一天,我就對9月23日才公告的蘇花改大重機開放議題提出質詢,明確提到公布過晚,沒有足夠的宣導期,對於所有用路人都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因而不熟悉而不小心違規,甚至發生意外,交通部都將難辭其咎,#而不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重機族群。同時我也要求對各種違規的取締及評核應不分車種,不能只針對機車。
-
此外我也舉出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提供的資料,強調 #交通部不應該放著安全的道路不給走,硬要機車族走不安全的路,#對機車採取歧視性措施,而是應以安全的前提積極實踐平權的訴求,儘速檢討開放台74經霧峰交流道接台3,這點也獲得王部長的認同。在質詢後,高公局趙局長到我辦公室也明確表示支持開放。
-
而對於大型重型機車開放上國道的議題,交通部明顯消極且不友善。除了是推託給國三甲開放檢核成效外,更以民意不支持為藉口,但對於大型重型機車是否有重大事故,卻吱嗚其詞,我在現場明確要求交通部應該要拿出擔當與專業性,積極檢討開放,看起來還有很多困難,但我會將在立法院應用質詢、修法、協調會各種工具來一一克服。
-
最後,我認為更應強調的是堂堂正正爭路權,規規矩矩用道路。我為不公平者爭取公平,為法規不合理處爭取合理,同時也呼籲所有用路人都能遵守的安全法規,規矩使用道路,保障所有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YYTV 許洋洋媽媽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YouTube對兒童頻道有新政策 2019/11/13 大動作對兒童頻道的 大部分影片設定為 “為兒童打造" 如果頻道被判定是為兒童打造的頻道 影響就是不能訂閱,無法使用留言, 個人化廣告,資訊卡,結束畫面,社群,通知 無法存至稍後觀看,播放清單 ......也就是頻道完全死掉了☠️ 所...
熟悉 路 權 遵守法規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防疫視同作戰,而且,打的是全民動員的總體戰。
總體戰就是民間跟政府,全都要跳下去打的戰爭,就像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或中華民國人熟悉的八年抗戰,以及國共內戰的共產黨方面也都是打總體戰),全社會系統都得參戰,最多就前線與後勤的區別而已,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政府鞭長莫及,緩不濟急,被制度法規箝制而不夠靈活迅速的地方(你應該慶幸政府願意遵守制度而非利用緊急狀態瓦解法制),民間迎頭補上,無論是防疫物資還是民間救濟,民間給予支援,一點都不可恥,不用在那邊酸政府無能!
好比說,這個時期,經濟上有餘裕的人,請多多消費,支持受疫情衝擊的產業(不是那些已經因疫情業績大好的產業,而是因疫情衝擊而業務量萎縮的產業),就是補強政府無法妥善照顧到的弱勢之不足的最好社會救助了!
像是多跟社區小店買東西,也可以叫計程車代步,買買書之類的。
疫情造成的消費萎縮與貨幣流動性停滯,才是對社會經濟殺傷力最大的副作用。
再好比說,天朝對台灣發起的資訊戰,網路上每天有大量假帳號來鬧事,轉發假消息與假新聞,難道全都靠政府來處理嗎?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協防假消息擴散,阻止認知戰滲透!
政府只是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平日負責維持社會系統運作的秩序,並不是無所不能(如果是,你反而要擔心,只有極權獨裁才會有無所不能的政府)。
政府準備的秩序維持機制與資源,本來就是平日用,戰時一定不夠用,除了緊急編列特別預算,加快速度搶購外,就是動員民間力量,全體總動員一起協防!
難道國家是政府的,不是你我公民全體的嗎?
防疫當然是全民都應該一起做的事情,哪裡有全部丟給政府,自己不配合,反而還配合外敵唱衰自己國家呢?
官民攜手合作,就是一起打防疫總體戰,不想合作的鬧市刁民形同叛國,叛國賊還敢那麼大聲嚷嚷,著實少見!
https://zen1976.com/overall-war/
熟悉 路 權 遵守法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界線、架構、關係】
.
●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
目前網路上以社會大眾為閱聽受眾,教導大家如何判斷心理師是否踰矩或是如何挑選適合的心理師的文章已經很多人寫。「心理師,日常」的閱聽受眾設定在心理治療的初學者或是對於心理治療領域有興趣的人。因此我會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從界線、架構、關係來看。」。當然,這類文章絕對不可能多「精簡扼要」,應該標註「文長慎入」,不過依照以往經驗,我對大家的耐性有信心(?)。
.
心理師一定會學過倫理與法規,會發現,心理治療真的很囉唆,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可以,學習者或是一般社會大眾往往只看到「不行」,但卻不見得清楚「為什麼不行」。那我現在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原則與脈絡,很多時候可能只會感覺到這些規範,對於心理治療的從業工作者來說只不過是種又臭又長的「教條」。衍伸出的感覺有可能是好不通人情、好冰冷、好僵化、真古板。為什麼不可以?哎呀,這樣也沒關係吧?這樣比較有「人味」吧?而忽視了這些規範的重要性。
.
● 我稍微整理一下,近日網路上爭議事件,並改以疑問句的方式列出:
A. 心理師可以創立網路社團,讓(前)案主們可以在裡面討論嗎?
B. 心理師可以向案主透露其他案主的個人資訊嗎?
C. 心理師可以邀請(前)案主去喝咖啡?或是約私下見面嗎?
D. 心理師可以邀請案主去吃飯,心理師的家眷陪同,就沒有關係嗎?
E. 當心理師遭受社會輿論壓力,可以把(前)案主的(表達感謝的)治療心得公佈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業上嗎?
.
我不會每一題都直接給答案,但我邀請閱讀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或有興趣的讀者思考,上述幾件事情中,你的想法是什麼?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作為心理師,我們當然需要依循《心理師專業倫理守則》與《心理師法》的規範,但除此之外,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而這些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又是為何?
.
不能免俗的,我要來分享自己的觀點。
.
一、心理治療關係:真實的,但又同時需要「被限制」的人際關係。
.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學的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因此會以成人心理動力取向治療的立場看事情。我會說心理治療關係是一種真實但卻是需要「被限制」的關係。通常我們會這樣說「治療室內的,就留在治療室。」意味著心理師不應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來到他的日常生活中,除非案主做了或說了保密原則的特例。例如:有自殺、傷人、家暴、性侵等事情。又或是實習心理師有接受督導的必要性。基本上,心理師不會也不應當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治療室外,就算是已經結束治療關係,都不建議如此。
.
(一)「清楚的心理治療關係界線」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清楚的界線:保護案主不受傷害
維持清楚的界線與避免雙重關係是為了保護案主不受傷害。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是人,所以需要完善的制度來協助我們保護關係與維持良好的界線。治療關係應當是很單純的,不允許衍伸出其他諸如商業合作、情侶、師生、上司下屬等雙重關係。治療關係也應避免原本就有的人際關係。因為治療關係本質上無法迴避權力議題,通常心理師相對於案主擁有較多的專業知識,且會尋求心理治療協助的人,有時是在情緒低落或身心狀態較為脆弱的期間。
.
2. 單純的關係:避免關係上的混亂
從治療關係衍伸出的雙重關係剛開始會給人感覺心理師對我好特別、我好重要,但隨後而來的很有可能是感覺自己被利用。而若將原有的人際關係延伸為治療關係,治療雙方原本就認識甚至熟悉,也可能會造成界線的混亂不清,訊息的混亂,治療室中所獲得的訊息與原有人際關係接觸所得到的訊息攪和在一起,而使心理師無法有足夠清楚的思考與個案概念化。而相同的是,雙重關係都容易造成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和案主雙方搞不清楚對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以哪種身分、哪種立場、哪種社會位置來表達,又或者是在治療過程中顧慮到對方治療關係以外的身分而造成治療上的阻礙。例如:同時是心理師和課程老師的身份,案主就可能會擔心,如果我的治療效果不好,會不會影響我的課程成績?那我是不是應當要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得很好,看起來很有療效,甚至討好身為課程老師的心理師。
.
3. 清楚的身分與位置,才能好好治療,好好地被治療
當治療關係是單純的,心理師就是心理師,案主就是案主。各自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的治療或接受治療,無論是案主還是心理師,都不受對方另一個身分的干擾,這讓除了讓治療可以更順利進行,也更有效能。也因此,心理師應當避免與案主有治療室外的接觸,迴避衍伸出其他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吃飯、喝咖啡這些看似平常的人際互動也應當避免。至於結束治療後,是否就可以約出去喝咖啡,我認為就算結束治療,對案主而言,心理師還是心理師,不太可能一刀兩斷,立刻轉變成另一種身分。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樣的舉動,是有可能讓案主感到混亂、不安,甚至是困惑的。另外主動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件事,是滿足誰的需求呢?(前)案主是沒有義務要滿足(前)心理師的個人內在需求的。
.
個別心理治療關係會是一對一的關係,就算是同一位心理師,不同的案主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治療經驗,因此對於每個人個別的心理治療經驗,都需要被尊重。同一位心理師,一位案主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不代表其他案主也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相反的一位案主在心理治療中感到受傷或不舒服,也不代表這位心理師的其他案主也在心理治療中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並不認同,把案主拉進和其他案主或其他人的紛爭中。簡單說,在個別治療經驗中,誰都沒有資格替誰證明什麼。
.
(二) 「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好的治療空間,包含物理上和心理上
如果說「清楚的治療界線」是消極的保護案主和治療關係,「穩定的治療架構」就相對是積極的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心理治療架構一般來說是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準時開始準時結束的心理治療,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會輕易更動架構,就算要更動,也會經過心理師與個案雙方充分的討論。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心理師在了解案主 (也就是個案概念化) 的過程中降低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這可以讓治療師和案主有機會在穩定的環境中思考與感受。
.
2. 穩定的架構,讓治療更清晰
長期每週固定的時間與固定的晤談室接受心理治療,在動力的觀點就有如母嬰關係,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在固定時間給予固定量的奶水。因為都固定,所以孩子的變化,今天喝的多,明天喝得少,都可以以較客觀的方式觀察出來。孩子在長大、在改變,照顧者也可以有明顯的感覺。但若照顧者是用隨意的方式決定給予孩子奶水量與時間,很可能就無法清楚地觀察到孩子的變化。
.
回到心理治療上,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外在環境的變動降低,心理師和案主都知道每週的某一個時間在某一個地點有治療,彼此都會有所準備。例如,案主會知道,啊,我每週三下午六點要心理治療,那我會把工作或雜事盡可能排開,而心理師也會留那段時間和空間給我。治療架構是一個雙方都為彼此準備。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於小王子的等待,不過不同的是,對於案主和心理師而言,這個感受很多時候不是像狐狸等待小王子那樣,是幸福的,有可能是複雜的、矛盾的感受,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儘管如此,案主對於這些過程的想法與感受都可以和心理師討論,這些感受也都是治療中重要的訊息。
.
3. 心理治療不同於看感冒去診所拿藥
心理治療並不是感冒看醫生,有症狀、有不舒服再來,治療目的只是讓症狀和不舒服的感受消失,相反的,心理治療是深層的了解自己,在治療過程中一起思考與感受。因此並不是一蹴可幾,或把案主的狀態訂一個病名或標籤,說你就是如何、如何,或是怎樣做一定會好。而是需要治療關係的雙方長期的時間與投入,有時花兩三年以上也不為過。
.
二、心理治療關係就是移情關係:當然移情,哪次不移情?
.
在心理動力的觀點下,治療關係就是一種移情關係。我有時會在網路論壇看到有人在談論「我好像喜歡上我的心理師了,我該怎麼辦?」、「你那個是移情啦,不是真的喜歡。」那麼,移情不是真的感情嗎?移情到底是什麼?
.
1. 移情是什麼?
移情是當事人把他早年對於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至治療關係之中。且移情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喜歡或愛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負向的感受,是討厭、憤怒、恐懼等感受。通常會需要被詮釋的會是負向移情,因為在治療關係中負面的感覺過大的話,治療關係張力會很大,案主會因為太難受,乾脆就中斷治療了,所以心理師會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點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不一定需要標註或點名這是負向移情,但當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有機會被說出來,被理解,被看到,案主通常會因為自己被理解而緩解了不舒服的感覺。然後,治療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
2. 治療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移情嗎?
雖然說是移情關係,事實上治療關係中雙方的互動與感受有三種成因:(1) 案主的移情 (2)心理師的反移情 (3)相對外在現實環境。因此心理師在理解與思考案主的過程中,三者均須兼顧。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可以降低外在現實環境的干擾因素。那麼,案主對於治療的感受和狀態就可以比較歸因於移情。所以治療架構很重要。如果心理架構很混亂,這週週三治療,下週週二治療,我們就比較困難把案主在治療中的感受歸因於移情。
.
3. 面對移情,心理師該怎麼做?
在治療關係中,案主在穩定與安全的環境下,把自己對於小時候重要他人的情感、情緒、感覺轉移到心理師身上,那心理師要做什麼?當然不是在那裡沉浸在被正向移情的感受中,覺得自己真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師,自己的言語真的好有療效而沾沾自喜。心理師需要去思考的是,案主感覺到的是什麼。無論是正向移情、負向移情,還是那些難以言明的複雜感受。當然有可能是真的心理師的言語帶來的幫助,但也同時可能是案主把自己對於幼年時期的情感關係,帶進治療關係中。
.
而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為何,是坐立難安、如坐針氈,還是治療前一天會做惡夢,或是很開心看到案主來治療?這些心理師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與情緒就是反移情,心理師要敏感於自己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去理解、去消化,而非將之化為行動 ( 即,行動化)。並在治療有需要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反饋給當事人。以此來協助案主思考與了解自己。
三、 維持界線與架構的挑戰,以及心理師可以做什麼?
.
心理治療真的超囉嗦,對於心理師和案主而言都是,心理師能做的,是帶著案主去思考這些想要破壞界線的背後是什麼怎樣的感受、想法,這對於治療關係的意義是什麼?但如果今天破壞界線與架構的是心理師呢?已經取得證照的心理師,每六年都需要換照,換照的前提是要參與一定量的研習時數(六年120),其中也有倫理時數的要求。這都是法規在制度上對於心理師本身專業與倫理的要求,遺憾地,這並無法保證每位心理師在面對案主的時候,都能遵守界線,避免雙重關係,不在治療室外和案主有非必要的接觸。
.
心理師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當有想要破壞界線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想要破壞界線,這背後有什麼自己的需要在。讓自己停下來,用思考取代行動化,為什麼想要約(前)案主喝咖啡,為什麼想要邀案主吃飯。這真的為案主著想嗎?這樣的行動背後的欲求是什麼?因為事實上,作為一位心理師,破壞了治療界線,破壞了治療架構,這樣的治療關係,還剩下什麼呢?
.
熟悉 路 權 遵守法規 在 YYTV 許洋洋媽媽說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日YouTube對兒童頻道有新政策
2019/11/13 大動作對兒童頻道的
大部分影片設定為 “為兒童打造"
如果頻道被判定是為兒童打造的頻道
影響就是不能訂閱,無法使用留言,
個人化廣告,資訊卡,結束畫面,社群,通知
無法存至稍後觀看,播放清單
......也就是頻道完全死掉了☠️
所以我先把被系統自動判定 “為兒童打造"
的影片設為[不公開]
看看能不能不要被系統判定為兒童頻道😰
以後我們也不能再上傳史萊姆、玩具類的影片了
唱歌的影片倒是好像沒關係🎤
(但還是有版權問題)
近期內所有兒童頻道應該都會積極轉型
請大家期待吧!
▶︎ YouTube 2019/11/13 來信
Yytv / 許洋洋愛唱歌,您好:
YouTube 即將實施的重大異動可能會對您的營利和內容曝光度造成影響。
為遵循《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OPPA) 和/或其他適用法規,從今天起,所有創作者都必須替影片加上標示,說明是否屬於為兒童打造的內容。有鑑於此,我們在 YouTube 工作室中推出了全新的觀眾設定,協助您符合相關法律的規範。
您可以根據頻道中為兒童打造的內容多寡,選擇在頻道層級或影片層級調整觀眾設定。如果是在頻道層級進行設定,只要按一下相關選項即可輕鬆完成。
依據 YouTube 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及紐約州檢察長達成的和解協議,我們必須實施這些異動,協助您遵循《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OPPA) 和/或其他適用法規。
我們瞭解這些異動會對部分創作者帶來不便,而且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熟悉新規定,但唯有實行這些必要措施,您才能確實遵守相關法律的規範。
請詳閱下方內容,深入瞭解您的法律義務及您的選擇對頻道帶來的影響。
異動部分
從今天起,所有創作者都必須在 YouTube 工作室中,依內容將自己的影片標示「為兒童打造」或「不是為兒童打造」。
從現在起至 1 月這段期間,我們會開始限縮我們針對為兒童打造的內容所收集的資料,以符合法律的規範。也就是說,YouTube 將停止在這類內容中放送個人化廣告 (這會影響兒童內容創作者的收益),以及關閉留言、通知等特定功能。
如需查看受影響功能的完整清單,請按一下這裡。
為何有這項異動?
依據 YouTube 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及紐約州檢察長達成的和解協議,我們必須實施這些異動,協助您遵循《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OPPA) 和/或其他適用法規。
無論您所在地區為何,只要您製作為兒童打造的內容,就必須將相關影片標示為這個類別。如果情況許可,請盡快開始進行設定。
我們也會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找出顯然是為兒童打造的內容。不過一如其他的自動化系統,這項技術仍有不盡完美之處,因此不要只仰賴系統替您設定。
如果您沒有替自己的內容加上標示,或是系統發現設定有誤或偵測到濫用行為,我們會代您設定影片的目標觀眾。如果您未能正確設定自己的內容標示,可能會因此違反 FTC 或其他主管機關制定的法規,YouTube 也可能會對您的帳戶做出處分。
什麼是「為兒童打造」的內容?
我們無法為您提供明確的法律建議,不過根據 FTC 提供的 COPPA 指南,符合下列描述的影片皆屬於為兒童打造的內容:
• 影片以兒童 (例如學齡前兒童) 做為主要觀眾。
• 影片的目標觀眾可能包含兒童,不過兒童為次要收視族群 (例如有些卡通影片主要鎖定青少年族群,但也適合較年幼的兒童收看)。
如要深入瞭解我們考量「為兒童打造的內容」的切入點,請按一下這裡。
我們瞭解這些異動會對部分創作者帶來不便,而且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熟悉新規定。即使 YouTube 無法提供法律建議,我們仍會全力協助您因應這些變動。
您可以前往這個網頁,進一步瞭解您在《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OPPA) 下須盡的法律義務,或是按一下這裡,查看我們為您打造的支援工具。
YouTube 小組敬上
300多部史萊姆影片全都設為「不公開」了
現在無法直接在YouTube搜尋,如果想看影片,
👇書裡有附原影片連結
*********************************************
「竹科媽媽教你做 簡單好玩史萊姆 Slime」
電子書購買連結 https://rebrand.ly/yytv
Pubu電子書網站現在有69折限時優惠活動,
隨時可能結束,行動要快喔!
亞馬遜書店也能買到電子書
Amazon EBook(kindle edition)
https://amzn.to/2oSHKyO
*********************************************
#兒童頻道 #被判為兒童的影片都設不公開了 #不轉型就死了
熟悉 路 權 遵守法規 在 熟悉路權遵守法規-成功國中-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熟悉路權遵守法規 -成功國中.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 ... <看更多>
熟悉 路 權 遵守法規 在 交通安全五大守則: 一、熟悉路權,遵守法規。(路權守法) 二 的推薦與評價
一、 熟悉路權 , 遵守法規 。( 路權 守法). 二、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交通最安全。(看見你我). 三、謹守安全空間-不作沒有絕對安全把握之交通行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