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 是 環 境 污 染 的 最 大 源 頭?】
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的 51% 、造成熱帶雨林破壞、物種滅絕、海洋死區以及水污染的主因並非化石燃料,而是養殖食用動物的畜牧業。
◆「來自家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全球交通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來自家畜的甲烷排放量」比「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危害多86倍
◆ 我們需要樹來抑止氣候變遷,而畜牧業卻造成了91% 的亞馬遜雨林破壞
◆ 每天有 100 個物種因為失去棲息地而滅絕
◆ 全球有 45% 的無冰陸地被畜牧業佔用
◆ 全球有 30% 的水被畜牧業所秏用
◆ 全球有 3/4 的漁場遭到過度捕撈而消耗殆盡
◆ 全球將近 50% 的穀物被拿來飼養家畜
◆ 美國的抗生素有 80% 被施用於家畜
----------------------------------------------------------------------
您有解決問題的魔力!
因為吃植物可以比吃動物「省 16 倍地力」﹔「省 13 倍水」﹔「省 11 倍石油」,並「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量」!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甘蔗蟾蜍 #毒蟾蜍 #蟾蜍 蟾蜍不管在中國或者西方的傳說中,都帶有神秘的色彩。例如巫婆煮的迷幻湯中,一定少不了蟾蜍。中國人則把蟾蜍、毒蛇、蜘蛛、蜈蚣、蝎子稱之為五毒,在武俠小說中,總把它們當作邪惡的象徵。另外,大人也會告誡小朋友不要靠近蟾蜍,因為蟾蜍有毒,被蟾蜍噴出來的氣噴到後,會中毒...
熱帶雨林破壞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甘蔗蟾蜍 #毒蟾蜍 #蟾蜍
蟾蜍不管在中國或者西方的傳說中,都帶有神秘的色彩。例如巫婆煮的迷幻湯中,一定少不了蟾蜍。中國人則把蟾蜍、毒蛇、蜘蛛、蜈蚣、蝎子稱之為五毒,在武俠小說中,總把它們當作邪惡的象徵。另外,大人也會告誡小朋友不要靠近蟾蜍,因為蟾蜍有毒,被蟾蜍噴出來的氣噴到後,會中毒而死。
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海蟾蜍,又名美洲巨蟾蜍,是原產於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種熱帶地區陸生的蟾蜍。後來它被引進澳洲和其他國家等,為了清除甘蔗上的害蟲,所以後來也被稱為甘蔗蟾蜍。甘蔗蟾蜍含有強烈的劇毒,連蛇、鰐魚等都殺的死。在澳大利亞就曾經發現大量的淡水鱷魚屍體被發現在維多利亞河。後來經過調查後,才發現原來這群鱷魚,是吃了甘蔗蟾蜍後,而導致毒發身亡。由於它們的毒性太過強大,使得它們幾乎在何處都沒有天敵,也讓許多引進此生物除害蟲的國家,最後都因為此生物的大胃口和沒天敵的情況下,搞得生態動盪。
推荐影片:
活了2億年的【神秘活化石】 | 海羽星 | 霍加狓 | 動物#4 Skylai Tv
https://youtu.be/d93p0Bq0uxw
全球十大大變態噁心食物 | 賭你沒有一樣敢吃 | 用餐時慎入 【Skylai Tv】
https://youtu.be/bqUC3QULubs
10大神州上古神獸【上】| 除了四大聖獸外,四大凶獸你又是否聽過?|《山海經》神獸系列 | Skylai Tv
https://youtu.be/WZIIx7rPYPA
Facebook 链接:
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这里有可能会出现youtube不方便上传的影片噢^^)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熱帶雨林破壞 在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賣場:
http://shopee.tw/dandanchen
金色鸚鵡雖在初期被分類為錐尾鸚鵡,但是鳥類學家多年研究以及DNA血緣分析鑑定後, 其DNA序列最近似於紅肩/貴族金剛,或是其他特有的錐尾類鸚鵡,所以在多年前已被獨立出於錐尾鸚鵡屬而唯一種新的獨立種類,也將其學名更正為Guarouba guarouba ,亮眼的金黃色更突顯了牠們吸引人目光以及高價的特質,籠養鳥相當親人愛玩,但容易出現拔羽的情形,即便是已經在繁殖的種鳥,提供寬敞鳥舍,健康多樣飲食以及玩具或新鮮無毒果樹枝葉有助於改善此情況。
約 36cm(14吋)
金色鸚鵡主要棲息在巴西東北部的南亞馬遜盆地內
金色鸚鵡在幼鳥時期的羽色並不是像成鳥一樣有著炫麗的金黃色,而是全身都是橄欖綠帶棕色,與美麗的成鳥差別甚大;牠們棲息於靠近水域的熱帶雨林內,全年都是群居性,通常6-30隻左右成群活動,可是現在在野外幸運的話頂多只能看到2、3隻, 經常會與其他鸚鵡一起覓食,偶爾也會出現在玉米田、芒果園 等農作區;繁殖其通常在12-4月的雨季中,築巢在15-30m高的樹洞中,有研究報告紀錄牠們經常集體繁殖,通常母鳥較多,報告顯示最高紀錄曾在一窩中發現14隻幼鳥,由6隻成鳥輪由照顧,一窩約產2-4顆蛋 ,他們多為7-9隻群居活動,繁殖期的親鳥會顯的緊張與不安,尤其是在巢穴附近時,常會有很多蛋弄破的情況,這也許與和其他家族成員繁殖期時互有侵略性有關聯;金色錐尾鸚鵡由於大部分的棲息地都遭人為破壞、盜捕者的捕捉等原因,野外數量早已非常稀少,而人類飼養的金色錐尾鸚鵡比其他種類的鸚鵡更容易養成拔羽症的惡習,詳細原因並不清楚,推斷可能是因為籠舍過小,焦慮、緊迫、無聊所造成的原因,野地裡數量已日漸稀少。
金色鸚鵡外表高貴亮眼,體型渾圓壯碩,加上手養鳥非常惹人喜愛與親人,所以一直都是不少人的追尋的鳥種,但是其飼養難度有時會較高一些, 需要較高熱量的飲食,與定期的蔬果供給,而其行為上與心理上的層面 更是比較棘手的問題,飼養需多付出心思與耐性,尤其得多注意其行為方面的轉變而提出適當解決方案。
成對分開飼養佳,然而也有些群養繁殖成功的案例,金色鸚鵡約在3歲時始有繁殖能力,但一般國際上所見的成功繁殖案例其親鳥的年紀平均約在5-7歲齡,這也顯示了他們還是需要成熟點比較會有穩定繁殖的機率;繁殖期時對飼主可能有攻擊性,或是變得非常怕人常躲於巢箱內,在非繁殖其時羽毛會比較美麗亮眼,繁殖期長出現拔羽症狀, 金色鸚鵡有時並非良好的繁殖者與親鳥,他們在繁殖期時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會有破壞窩卵或是不育雛的情形,這和其在野外的繁殖行為有許多類似之處,有人認為將他們的蛋移給其他鳥種孵雛或人工孵化會比較妥當,但是一旦開始繁殖有可能變的相當多產,母鳥通常一窩產3至5顆卵,孵化期 較緊張與焦慮,蛋的孵化約需25天,幼鳥會在巢中待10個星期左右,羽毛長成7星期,幼鳥時期即與主人有良好的互動會減少拔羽症發生的機率,模仿能力佳。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我愛寶貝蛋
#大金黃錐尾鸚鵡 #金色鸚鵡 #大金黃
熱帶雨林破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好家在森林」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黃仕傑
森林是無數生物不可或缺的家園
唯有生命多樣的原始林
才能守護我們珍貴的大地
就我個人來說,一個沒有鳥,沒有森林,沒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動物的世界,我寧願不要活在其中。……牠們是沒有聲音,沒有投票權的最大多數,沒有我們的幫助,牠們不可能生存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要努力遏制人類對地球的可怕褻瀆,我在用我僅知的法子,盡力在做,但我需要你的支持。
英國著名作家杜瑞爾的這段話足以說明這本『好家在森林』的出版宗旨,出版自然書籍是我們僅知的方法,而穿梭各地的珍貴雨林、森林,為許多森林住客一一留下寶貴影像的作者黃仕傑,不也正盡力在做,為大自然略盡棉薄之力。
作者黃仕傑十餘年來不計成本跑遍台灣各山區,足跡更遠至東南亞、印度以及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2016年遠赴南美秘魯,深入亞馬遜雨林的上游,而這些努力的背後其實是種難以言喻的急迫感,擔心森林的大肆破壞,以及動植物的大量消失。
如果沒有那些豐美的森林,沒有那些各式各樣的奇特生命,本書所有精彩的生態攝影作品是不可能完成的。欣賞讚嘆之餘,我們更要進一步保護森林,因為森林是無數生物不可或缺的家園,唯有生命多樣的原始林才能守護我們珍貴的大地。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動、植物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
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為《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著有: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