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陽光耀眼,氣溫居高不下,依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夏天均溫約在攝氏30度以上,最高溫更可達飆破攝氏40度,此數字更是年年創新高!夏天特別容易大量流汗,水分流失快速,若無定時補水,就很容易出現脫水、代謝與防禦力下降的情況,『熱衰竭』與『熱中暑』症狀便會找上門,頭昏目眩,精神無法集中,感覺渾身不對勁,嚴重更可能危及生命!而其中又以熱中暑的風險性比熱衰竭更高,萬一真中暑了,該如何緩解症狀?以下「5個緩解中暑不適的方案」與你分享!
📍認識「熱衰竭」與「中暑」
•熱衰竭,就是處於悶熱環境過久,持續流汗造成鹽分及水分流失且無及時補充,感覺全身不舒服
•中暑,則指處於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使得身體核心體溫高過40.5℃,連中樞神經功能也出現障礙,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依照衛福部健保署建議,掌握下列5大步驟,便能即時妥善處理!
口訣:陰涼 > 脫衣 > 散熱 > 補水 > 送醫 (涼脫散補送)
❶陰涼
移至通風陰涼處休息
❷脫衣
去除身上多餘的衣物、配件,以利散熱與保持順暢呼吸
❸散熱
可用濕冷毛巾擦拭身體,或以搧風、灑水方式幫助患者降溫
❹補水
若症狀輕微,一般短時間會恢復意識或持續保持意識清醒,建議適度飲水、食鹽水或運動飲料來補足流失水分與電解質
❺送醫
若雖意識清醒,但10-15分鐘之間,降溫無明顯改善或症狀惡化,或意識不清楚超過5-10分鐘者,就應立即送醫,避免延誤治療。
熱傷害的最大重點處置就是「快點幫助降溫」,因人體若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許多生理機能就會出現障礙,進而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如何提前避免預防中暑5大方法
⚠️預防中暑方法❶:避免於最高氣溫時在外活動曝曬 (10點-14點間紫外線最強),運動以傍晚或清晨時段為宜
⚠️預防中暑方法❷:善用專屬防護用品 (陽傘、遮陽帽、手持風扇、涼感保養品…等等)
⚠️預防中暑方法❸:每日補充足量水分 (帶水瓶隨時補水)
⚠️預防中暑方法❹:以透氣、輕薄、防曬等材質衣物、攜帶涼感毛巾、保冰袋 (敷於頸部、腋下幫助降溫)
⚠️預防中暑方法❺:適食蔬果,消暑食材 (如西瓜、冬瓜、綠豆、薏仁…等等)
☀️中暑刮痧停看聽⁉️
刮痧是中醫療法之一,「痧」是體內氣血淤積、阻塞,中醫論點是藉由刮痧達排濁、去除淤積、驅風散寒、增強免疫等目的,原理是用刮痧板刮動皮膚,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據說可發揮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而西醫論點,刮痧不能散熱也無法補充水分,皮膚受刺激發痛,且顏越深越有風險,可能刮傷血管或甚至是導致動脈破裂,恐造成瘀血或更嚴重傷害。此外,心腦血管、肝腎功能不全、易浮腫者,可能增加心、肺、肝、腎負擔,孕婦及經期間,也不宜施行刮痧療法。刮痧屬於民俗療法之一,若因中暑或熱衰竭產生不適者,仍建議就醫檢查,若要刮痧則建議至專業理療院所為妥
#凱鈞話趨勢
#5個緩解中暑不適的方案
熱衰竭鹽水 在 女王i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溫不斷! #必知 #熱衰竭 #急救與預防】
【#熱爆了! #這些熱知識非知道不可】
「熱衰竭」是比「中暑」輕微一點點的版本,程度差異而已。炎夏若在炎熱環境待太久,或剛好日正當中時運動過度,或在戶外奔波,無法及時補充足夠水分,衣著過厚,都可能會讓患者身體的溫度迅速升高,甚至失去調控,降不下來,因而導致熱衰竭。
#熱衰竭恐致命!不可輕忽
每每看到新聞說,今天的溫度又突破紀錄了!要提醒大家,熱衰竭是會要人命的,千萬不可等閒視之,也不要以為「這是種磨練」就繼續待在超級炎熱的環境,或繼續運動。若注意到環境太熱且已經出現症狀,就要立即停下活動或離開炎熱環境,並就醫接受治療。
#熱衰竭的症狀有哪些?
★患者的體溫會上升,甚至高到39、40℃,且隨著體溫升高,膚色會脹紅或發白。
★患者的呼吸速率和心跳速度都會加快,覺得頭暈、頭痛、噁心、想吐、非常無力,有人會一直冒汗,有人則是皮膚又熱又乾。
★接著患者會講話不清楚,愈來愈躁動,身體不自主的抽搐或陷入昏迷。
#發現旁人熱衰竭 #緊急處理SOP
1.協助患者到陰涼處(如屋簷下、樹蔭下等不被太陽直射的地方)休息,若能進入有冷氣空調的室內最好。
2.讓患者躺下並抬高雙腳,讓血液回流到腦部。
3.噴灑水在患者身上,幫忙搧風讓患者身體降溫。也可用冷毛巾覆蓋患者的脖子、腋下、鼠蹊處,或以電風扇、冷氣幫患者降低體溫。但不要從患者頭上突然潑下一堆冷水。
4.讓患者喝水或運動飲料,大量補充水分及鹽分,但不可以喝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都容易讓血管擴張或利尿,反而會讓患者容易脫水。
#出現這些狀況必須緊急送醫
若做了所有事情,患者症狀卻未緩解,摸起來還是體溫過高,甚至患者已經意識混亂、胡言亂語、無法辨識人事時地物,或有癲癇、抽搐等狀況發作,都要立刻送醫急救。
#熱衰竭患者到院後的檢查與治療
需要接受抽血、驗尿、影像檢查,確定目前的電解質平衡及器官受損程度。治療目標是先降下體溫,醫師可能會用冰毯、噴灑冰水、用點滴灌進冷食鹽水、或甚至將患者整個人泡在冰水裡,以求立即降溫。若患者已經開始抽搐,也要用肌肉鬆弛劑減少肌肉發抖發熱、增高體溫。萬一患者失去意識或循環中止,則需進入CPR急救流程。
#小孩子及老人更要注意別中暑
必須注意的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難調控體溫,比起成人更容易中暑!千萬不要擔心孩子冷到而在炎熱的夏天幫孩子「多穿了好幾件衣服」。
另外,年紀超過65歲的老人其神經系統亦開始退化,有時候吃的藥也多,像同時服用著利尿劑或其他血壓調節用藥,都讓銀髮族較易中暑。所以,這兩個族群要特別注意天氣與環境。
#熱衰竭的預防方法
★炎夏若要運動,應保持衣著輕便不厚重,並記得適時補充大量水分。
★戶外運動或勞動時一定要選擇能防曬的衣服、帽子,最好避開日正當中時分。
★即使是在傍晚日落後,還是要注意「熱指數」,以免濕度過高、體感溫度過高,仍然會造成中暑。
★千萬別把小孩留在車內,因大太陽下車內溫度升高很快,一下就衝破40℃高溫,孩子在車內恐熱衰竭。所以,無論時間再怎麼短,都不要把小孩留在車內。
(資料來源:照護線上)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6/Heat-exhaustion.html?m=1
熱衰竭鹽水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夜隨堂考 #人在江湖飄 #哪有不發燒 106.9.4 更新
#詳解在下面囉!
4歲小孩送到急診來
我: "小孩哪裡不舒服呢?"
家屬: "他發高燒,燒到不行了,快救救他.."
量了一下體溫 39.5C,果然蠻高的,但精神看起來還可以,身體檢查後只有咽喉發炎,沒有其他明顯感染跡象
"看起來應該是感冒喉嚨發炎了"我說,"不用擔心,我先開點藥給他,等等吃了休息一下就會好多了。"
"可以趕快幫他退燒嗎? 塞塞劑或是打針打點滴之類的,我怕他腦袋會燒壞掉"家屬焦急的說
=======================
在小兒科急診的病人中,佔最大宗的應該就是發燒了(應該有9成以上),會帶來急診的情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擔心燒壞腦袋,希望馬上退燒,趁機來釐清一下
請問以下選項何者正確?(可複選) #比較正確的答案是BE
#附詳解
A. 發燒真的會把腦袋燒壞掉,所以燒起來一定要趕快退燒才行
發燒是正常的免疫反應,體溫一般不會超過41度,而在這樣的溫度之下,並不會對腦神經造成傷害唷!
會傷害腦神經的情況是:
1. 腦炎或腦膜炎,這是神經系統的感染,即使燒得不高也會傷害神經,常見症狀- 昏迷、抽蓄、神智改變、劇烈頭痛、持續嘔吐、感覺異常等等
2. 中暑: 體溫可以無限制繼續上升到41度以上,溫度過高造成神經和重要器官受傷
3. 爸媽的腦袋
B. 發燒是身體的正常免疫反應,如果身體沒有特殊慢性病(心臟病、氣喘等)或明顯不適,不需要太積極的退燒
正解,發燒如果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不需要太積極的退燒,但若有特殊體質發燒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或更嚴重的狀況,例如:有癲癇、熱痙攣、氣喘、心臟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這些問題的孩子積極退燒比較好
C. 發燒是身體的正常免疫反應,所以不論體溫燒到多高,都不需要給孩子吃退燒藥
同上,發燒雖然沒有一定要退燒,但有特殊體質或是燒起來身體非常不舒服而無法休息或進食的孩子,就可以適當給予退燒唷!
D. 發高燒時打點滴退燒,超有效
一般點滴其實只是鹽水、糖分,只有對於已經有脫水現象、熱衰竭或是中暑的孩子可能有效,單純發燒打點滴只是灌水跑廁所尿尿而已,那用喝的就可以囉!
E. 退燒塞劑或是用打針雖然效果可能比口服稍微快一些,但是副作用出現的機會較高
正解: 因為不受腸胃道狀況影響,吸收速度會比口服快一些,但也因此導致副作用更容易產生,例如過敏,所以除非特殊狀況,像是有必須立即退燒的必要(例如孩子有心臟病),但是孩子目前無法口服(例如正在腸胃炎嘔吐中)的時候,就可以考慮使用唷!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作答 😆
明天晚上公布詳解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