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片荒的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在走投無路之際,獲得了與大導諾蘭(Christopher Nolan)面談的一次良機。但在過程中,他卻偷偷覬覦諾蘭手邊的一塊巧克力。在面試時要東西吃,究竟會不會讓自己顯得不專業?
.
「我為參加這部片的試鏡感到很尷尬,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演這個角色。試鏡本身也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們要的根本只是一個模特兒。」回到《暮光之城 Twilight》(2008)當時的試鏡經驗,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如是說。
.
羅伯.派汀森可不是吃了誠實豆沙包,而是他出道以來的「人設」似乎就是如此。或許可以讓他如此放得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大原因是他起先根本沒打算要成為一個職業演員,所以根本毫無包袱可言。即便已經以《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成名,他還是考慮轉而去讀大學、走上從政之路。
.
出生倫敦的他,家人的工作與演藝事業毫無關係。許多他的同輩演員在12歲時已經有過無數劇場演出經驗,他卻在12歲那年穿著校服去偷色情雜誌被逮個正著。學校更發現他早是慣犯,偷完之後還帶回學校轉賣牟利,因此將派汀森退學處分。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沒救了。
.
但在13歲那年,一部《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改變了他的命運。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的精彩詮釋成為派汀森的楷模,他花了很多時間嘗試模仿他的口音。後來在爸爸鼓勵之下,派汀森開始參加劇團,逐漸走上表演之路。而且極其幸運的是,他第一部擔綱主演的電影就是《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在劇中飾演要角西追.迪哥里。
.
不過真的讓羅伯.派汀森成為國民偶像的作品,當然還是《暮光之城》系列。但對於他來說,一夕之間成為眾人追逐的偶像根本是一場噩夢,他在當紅階段便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被拍照、厭惡接觸人群、痛恨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他甚至公開批評自己演出的角色,他說:「我越看劇本就越討厭這個角色,所以我就是這樣演他的──自我仇視的躁鬱症患者。另外,他是一個108歲的處男,他肯定有毛病。」
.
但顯然片方也沒考慮叫他閉上嘴,因為這些真性情、憤世忌俗的言論,反而使得他看起來更像「吸血鬼」愛德華.庫倫本人,少女對他的迷戀只是有增無減。
.
直到《暮光之城》完結之後,派汀森有感自己終於得以卸下重擔,能去演一些自己真正想演的作品。不過天不從人願,他有機會參演的作品以獨立製片為主。許多媒體盛傳,羅伯.派汀森之所以去接觸像《夢遊大都會 Cosmopolis》(2012)、《燈塔 The Lighthouse》(2019)這樣奇特的獨立電影、藝術電影,是因為他錢已經賺夠多了,因此想要刻意向好萊塢唱反調,卸下自己的名人光環。
.
但在2019年接受《衛報》專訪時,羅伯.派汀森親口破除了這項關於他的神話。他不諱言地說,自己從來沒有想要刻意「躲」進某個類型的作品之中,而單純只是沒有大片要用他。他自爆自己曾參與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等導演的作品試鏡,卻全沒被選中。
.
在接受《GQ》採訪時,羅伯.派汀森更直截了當地怨道:「我發現無論我多麼喜歡我拍的電影,都沒人看到。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我不知道在這行,有多少人願意在你沒有『商業潛力』的情況下還能支持你。」
.
2018年是羅伯.派汀森演藝生涯最低潮的一年,當年他有兩部主演作品問世,分別是《Damsel》與《黑洞迷情 High Life》,反響卻皆不如預期。小眾電影專業戶演員的標籤一時也難以撕下,而且也沒有新的工作機會找上門。就在此時,諾蘭找上了他,兩人暢聊了三小時之久。
.
也許在此之前,派汀森沒想到一聊會聊這麼長,他發現自己血糖急速下降,幾乎快昏倒,難以集中注意力。於是他最後鼓起勇氣跟諾蘭說:「可不可以分給我一塊你的巧克力。」沒想到諾蘭給了他巧克力之後說道:「那今天就先到這邊。」
.
羅伯.派汀森立刻驚醒,心想:「喔!我的老天鵝,我搞砸了!」他咬定自己貪吃的行為而被諾蘭討厭了,他恍然大悟,那個巧克力的誘惑原來是一個測試。
.
然而一切都是他想太多,諾蘭不僅不介意分巧克力給他,還起用他主演《TENET天能》(2020)。
.
派汀森曾經埋怨自己之前拍的作品沒人看見,殊不知諾蘭其實都看見了。諾蘭後來承認自己找上他來主演的關鍵原因,就是因為看了他主演的《失落之城 The Lost City of Z》(2016)與《失速夜狂奔 Good Time》(2017),對他的轉變印象深刻。
.
在劇中,羅伯.派汀森飾演「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John David Washington)的神秘幫手尼爾。他對足以逆向時間狀態能使物體的熵反轉的原理相當清楚,與主角發動一連攻勢,試圖阻止一起足以毀滅文明的陰謀。雖然不是第一主角,但派汀森的演出為角色添上了極富魅力的神秘感,為電影增色不少,在片末戲份亦令人難忘。
.
在《TENET天能》之中,順行的時間與逆行的時間共同存在,是一個典型由諾蘭打造出來的國際諜報時空,原創性構想延續《全面啟動 Inception》(2010)、《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2014)等作。上映之後雖然受到好評,但與諾蘭過去作品相似,觀眾如果不二刷、三刷,很難理解究竟自己看了什麼,燒腦到了極點。
.
被問到自己身為要角,對整個故事到底了解多深?
.
羅伯.派汀森一如以往坦白:「說實話,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
各位影迷,你最愛哪一部由羅伯.派汀森主演的電影呢?
.
《TENET天能》已於 CATCHPLAY+上架:https://bit.ly/3wSwuRb
文中提到的《失落之城》、《失速夜狂奔》及其他羅伯派汀森的作品皆可於CATCHPLAY+ 觀看,你也和諾蘭一樣賞識 #羅伯派汀森 的演出嗎?
熵 下降 在 Mexica張鳳 x Blue H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天,半夜兩點多,我起床上廁所;上完,卻發現精神抖擻,一點睡意也沒有
我回到房間拿起手機,走回廁所;蓋上馬桶蓋,準備開啟一趟小小的練歌之旅
殊不知,手指自動滑動點開的,卻是備忘錄,一段不可思議的文字,於焉誕生
幾個有趣的點:
☝🏻這是我坐在馬桶上,全神貫注、一氣呵成的文字,未下任何判斷與編輯
✌🏻創作的當下,整個人通體舒暢、百感交集,意識有種穿越時空的自在感
👌🏻過後,例如突然想分享的現在,再看一遍自己寫的東西,竟然似懂非懂
🌸
你可以單純地將之視為一首浪漫的詩詞
也可以大膽地引渡出一條新科學的道路
✨
如下~
今日,心中誕生了一個理論。
「心電感應」就是「蟲洞」;而「心」就是「黑洞」,也正是「意識」誕生與存在之處。
量子的糾纏,就是關乎「接受」「相信」以及「愛」。
一旦意識轉向「拒絕」「不相信」「恐懼」,量子間的糾纏態,就會被破壞,蟲洞斷裂,就是最巨大的分裂。
只需要單一方,改變狀態,無論是進入「抗拒」「不相信」「恐懼」或是「封閉」,則諸如心電感應⋯等等現象,便無法成立。
或許,在整個”不可觀”宇宙中
「密度」最大的,是「靈魂」
「質量」最大的,是「愛」
「物質」全都是能量的載體
「能量」的極致,就是「光」
「熱」是一種動能
「壓力」是「原初生命力」
「暗能量」是一種「負壓力」
「膨脹」「擴張」都是一種負壓力
等於「邁向死亡」
趨向「能量轉換的奇點」
因此「死亡」「枯萎」「塵埃」都是「能量的轉換方式」
「熵」是「情緒」
「平衡」是「平靜」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的情緒越多
這個人越接近失能 = 作功能力下降
「白洞」就是「空性」
也就是「太初」
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狀態
「宇宙大爆炸」的唯一目的
就是為了創造各種「體驗」
「顏色與音樂存在四維」
「瞬間移動需要的不是空間和動能」
「只不過是一種「視角」」
所以「萬法唯心造」
三維空間,可以「沿著點移動出直線或曲線」,可以「看見」「聽見」「觸碰」物與體,卻無法做相同的「工」在「意識」上,意識「不可見、不可聞、不可碰」
意識「可見、可聞、可碰的」就成為「心電感應」「讀心術」「千里眼」「穿牆術」「瞬間移動」,都是四維的「呈現」
「靜心、靜止、靜坐」
三維中靜的極點,一與四維同頻,就快過三維中的一切;故天下之功,唯快不破。
不會死意謂著
一、你卡住了
二、你自由了
🪙 In Lak’Ech Ala K’In ☀️
僅分享此文給每一位不可或缺的你我
熵 下降 在 林本利 林氏力牆 x 利財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間逆轉 自由民主倒退】 林本利//科幻電影《天能》講述如何透過反轉物質中的「熵」去達到「逆轉時間」,阻止世界末日。回顧香港過去40年的政治發展,由中共決定1997年收回香港,成立特區,到近年全面管治,期間所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人權、自由、民主及法治倒退,確實類似《天能》的時間逆轉,只不過開倒車的速度要快得多。
上世紀中國經歷十年文革浩劫(1966-1976年),直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才告一段落。1974年,時任港督麥理浩成立廉署,肅貪倡廉,警隊質素提升,「砌生豬肉」及寃獄案件減少。1979年麥理浩訪問北京,會見當時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鄧表明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隨即出現移民潮。之後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展開會談,最後簽署《聯合聲明》,中方繼而起草《基本法》。及後出現六四事件,加速港人移民,英國推出「居英權」計劃。及至1992年末代港督上任,加快香港民主進程,提出一人一票選出立法會直選及功能界別議員。中方指摘英方違反承諾,立法會「直通車」被叫停,中方成立「臨立會」,幾乎全體泛民議員在九七回歸日「落車」。
九七回歸後,香港隨即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加上首任特首董建華施政失誤,令香港持續多年經濟低迷,出現通縮,失業率攀升。到2003年由內地輸入沙士疫症,香港經濟雪上加霜,董建華仍強行要為《基本法》23條立法,結果觸發50萬人上街反對。之後中央推出惠港政策挽救香港經濟,包括自由行,令內地訪港旅客激增。接著董建華下台,曾蔭權上台,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上升。
自從梁振英及林鄭上台後,情況逆轉,香港與內地關係倒退,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下滑。去年6月,香港經濟原本已受到中美政治角力所衝擊,但林鄭突然修訂《逃犯條例》,即使過百萬人上街反對,林鄭仍強行修例,結果觸發連串暴力事件。之後由內地輸入武漢肺炎,內地訪港旅客銳減,香港經濟嚴重衰退,出現通縮,失業率攀升。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被叫停,人大常委取代《基本法》,成立「臨立會2.0」,並DQ 4名泛民議員,令一眾泛民議員(除熱血公民鄭松泰外)齊齊「落車」。
之後今年10月,林鄭學效董建華在1997年上任後押後宣讀施政報告,等候中央發落,香港明顯已失去高度自治,中央收回香港管治權。英國因應香港政局,推出居英權2.0,類似回歸前的「居英權」計劃。《基本法》承諾一一落空,人大常委隨時為《基本法》作出解釋,一國兩制「壽終正寢」,法治大倒退,警隊質素下降,為政治目的不時迫害抗爭者,「砌生豬肉」,觸發更多港人移民。政治局勢發展下去,會否回到昔日文革式的政治批鬥,人民互相告發,地主和知識分子被打壓?
港人看見港版《天能》,時間逆轉,人權、自由、民主及法治開倒車,怎能不黯然神傷?//
#由文革浩劫說起 #文革式批鬥 #時間逆轉 #法治倒退 #港版天能 #林鄭 #林本利 #政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