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17461-Q174800)
Q17461:
成哥,一般人靠打工,似乎純投資好難財務自由,是否一定要做生意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我在《財務自由行》中,有詳細講5種財務自由的方法。
生意、投資物業、投資股票、專家、銷售團隊,部分可以一邊打工一邊進行,每種都可以做到財務自由。
以投資股票為例,我過往人工$10000時,都可以靠股票滾存到數百萬,但我付出的都不少,我睇左過千本投資書,每星期要自己研究一間企業,每次花6小時,一年研究52間,尋找潛力股。
如果你認為唔做功課可以賺到錢就好危險,投資絕對可以財務自由,但你一定要做大量的付出。
------------------------------------------------
Q17462:
老師,我係股票班學生,想問農夫山泉,我試分析其質素及計算其股價。
基本數字面上,經營效率,盈利能力都是合格的。然而2019年的流動比率(0.59)是比較令人在意的。
翻查原因,[因為19年提取了資金以向本公司股東支付人民幣9,598百萬元的股息],以致結構性存款大減,從而影響了流動資產總額 。這個股息好像沒有解釋其發放的原因。另外,股份過份集中亦是扣分位。
[鍾睒睒先生持有我們全部股本中約87.4472%的權益]。不過,將以上兩點一同研究時,才是令我感到最不安的事。(好像沒原因下)無故發放大筆股息,以致公司現金減少至有風險的水平。
同時股息受益人幾乎只是一個人。我不清楚這樣解讀有沒有問題,希望可以指教。無論如何,基本數據面上都稱不上太完美。
品牌以及大環境上,農夫山泉的確有一定品牌護城河。[中國軟飲料市場前四名,亦遠拋離第5位]。
以強項(包裝飲用水)來說,更是中國國內一支獨秀,以現時其質素下,中短期都難以被取代。
而且以商品來說,經濟環境並不會對其造成嚴重影響。雖然上市文件中收益部分沒有記載,但相信大部分的銷售對象為中國內地。
因此國際形勢不會對其有明顯影響。危機上,招股書都表示了不少潛在風險(塑膠價錢、水源污染等),如果不太嚴重的話,農夫山泉是有能力解決的。
招股書中亦沒有表示會大力發展全新市場。未來PE不會太明顯改善,參考旺旺及維他奶,預定為18-30。
每股盈利推算方面,單以17-19年的平均數0.41港幣計算。合理區為9.2-15.4,減去20%包括以新股上市的水份後,大約為7.41-12.36。
結論:股權集中及派發令公司蒙上風險的股息。如果這個結論是對的,後果可以十分嚴重。而公司為平穩發展類型,難有爆發性增張,因此上市價格明顯偏貴(PE50明顯不值)。
PS:我在HKEX找到的招股書中,有很多資料被[編纂],到底是有何意思呢?
而且,這是第一次分析新股而翻閱招股書,它比年報更多資料,可能有遺漏的地方(因為難以整份細閱)。以年報的方法分析未知有沒有問題?抑或有其他重點需要留意呢?
謝謝解答。
龔成老師:
新上市的資料及數據,往往會經過修飾,這就是我唔抽新股的原因。因此當你分析時,要明白這點。
你上述的資料基本上都正確,分析方向可以,而你將新股因素打拆扣,是正確的做法,因此你的分析都有參考價值,但就要留意,始終都只是一個參考數,不能盡信。
至於你所講的派息問題,這並不是第一次見到有上市公司這樣做,公司先派股息,然後再利用上市取回現金,其實是間接令原有股東收到上市得來的資金,這當然要扣分。
招股書的資料十分多,「行業資料」「公司資料」「前景」是你要重點睇的部分。
整體來說,這股質素是有的,但就似住自己有質素,以高價集資,因此,這股雖然前景正面,但最好等回先入。
------------------------------------------------
Q17463:
老師你好, 我剛剛月供地鐵和領展各2000元, 但感覺前景不太樂觀, 應該暫停月供, 轉供盈富4000元, 這樣做法好不好呢? 請老師給小妹意見
龔成老師:
月供是一個長期的策略,因此,唔應該轉來轉去,當你決定左,就應該供5年,這樣先會有效果。
這兩股都是有質素,雖然不是高增長股,但仍是正面。
你可以想清楚,睇下自己想長供那些股,佢地3年、5年後的經營情況如何,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轉來轉去並不是好事。
------------------------------------------------
Q17464:
Hello 老師 我現時月供緊3000蚊銀娛 其實睇返平均買入價都唔算平 同埋疫情反覆
所以想問吓繼續用月供嘅方法黎供銀娛仲好唔好? (雖然仲係睇好銀娛 但總係有啲擔心賭牌個方面)
龔成老師:
銀娛(0027)是有質素的股票,你可以長期去供,月供股票要長線,先產生到作用。疫情反覆,會對佢中短期不利,但反過來睇,這是收貨的時機,只要你耐心持有就得。
至於賭牌,佢基本上好穩陣,唔擔心。
------------------------------------------------
Q17465:
中國鐵塔
我有朋友買左 我都想買
但未來可能都有機會升 長遠黎講
究竟我買唔買好呢
同盈富 中煤 領展比 好似冇咁吸引
如果月供呢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分析企業的長遠質素、發展。中國鐵塔(0788)有質素的,長遠有發展力,這股都有投資價值的,但就不是爆升類型。
月供可以的,但你在組合中,應該以盈富(2800)作核心,而這股只是其中一部分。
------------------------------------------------
Q17466:
龔sir個陣聽你講開始月供股票,之後月供加左比亞迪。真係非常感謝你,令我由以往只識拎住現金,到依家都叫有啲醒覺。
我近年轉左工作, 收入大概$48000,比以前多了一萬多
我現在月供組合
1211 1300股 $48.61 (月供1500)
0003 5600股 $13.78 (月供 1500)
0066 1100股 $43.79 (月供 1000)
0823 1000股 $74.74 (月供1000)
另持有 0778 4000股 $9.23 及 50萬現金 股票與現金比例 ~4:6
1.想問下1211是否需要停月供? 如果停1211月供,想問有沒有推薦可代替放入月供組合?
2.現在疫情及中美博奕,是否先拿著50現金比較好?
希望制造更多財富 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1)如果比亞迪(1211)去到$8X,你可以停一停。這股是潛力股,可長線,不過股價就好波動,當去到貴的水平,都可以停一停。而原有的貨就可以持有。
你現時所供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你可以加入盈富(2800),會令組合更加平衡,如想增加組合潛力,加入中生製(1177)、騰訊(0700)都可以,只要長期供,同時注碼不過多,仍可供的。
2)持有一定的現金是一定要的,問題是比例多少。
如果你現時的現金比例較多,其實可以找機會買翻少少唔貴的股票。但如果現金比例唔算多,就持有現金等機會。
------------------------------------------------
Q17467:
龔成老師你好
看到基金很多10%年息
每月派息基金很吸引
但說所有回報乃累積回報,以 2020年之基金價格及資產淨值計算,並把股息在派息日再投資
然後眼見累積回報3年才7%
是不是代表輸了23%?
派了3年應該30%以上才對?
然後就是期望龔成老師出基金的書本 為大家提供更多知識
龔成老師:
近年有不少所謂的高息基金,特別是債券基金,出現了賺息蝕價的情況!
佢地用「高息」,保證有多少利息去吸引投資者,但原來有些基金,當中的派息,是利用原有本金派出,因此,這只是「製造」出來的高息,實際的回報是負數。
我有機會都會出書講多D,你都可以睇《大富翁致富藍圖》,當中有部分講述基金的。
基金有好多,有好有壞,你要小心分析,如唔明就問職員,要清楚。
------------------------------------------------
Q17468:
你好,老師,我女兒現在3歲,我幫佢儲左d錢大慨4萬,但又想可以有增長/收下息唔想就咁放係度
我想了解下日清1475,煤氣,定老師您講既788,邊隻長揸較好?
我見依家好多都唔平,定等個市跌,有其他股建議?
友邦又好嗎?
龔成老師:
你可以投資一些穩例健類的股票。
日清(1475)雖然有質素,但現價唔平。
煤氣(0003)現價合理,雖然增長力比過往略有減慢,但仍是穩陣之選,你可以分注投資,長線持有。
至於中國鐵塔(0788),有質素,但股價上落會比煤氣略高,你可以小注投資。
友邦(1299)都有質素,同樣可考慮。
其實,你可以投次盈富(2800),再加上其他有質素的股,這已經是一個組合。
------------------------------------------------
Q17469:
您好,龔老師,我之前買左你本書,5年買到細價樓,所以拎左黎做目標!
現時有15萬,無家庭負擔,想平均投資係5-6隻股票當中,想知道有什麼建議或者tips比我?
暫時目標股票有長和 香港電訊 中銀 置富 中移動 盈富共6個,每隻股票應買幾多手為合適?打算買一筆收息 一筆投資,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投資一些有質素,有增長力的股票,你上述的股票,盈富(2800)無問題,但其他的增長力不算強。
另外:銀娛(0027)、港鐵(0066)、平安(231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
當然,如果你想以收息為主,你上述提出的股票,都是可以投資。
你可以視乎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目標,而決定點配置。
------------------------------------------------
Q17470:
龔sir你好,小弟買了你的50博值倍升股,獲益良多,十分感謝!
小弟想問下,新天綠色能源股價節節上升,市盈率7倍,現在它2.7,從公司估值方面算便宜嗎?現時價位值得買入作長遠投資嗎?感謝
龔成老師:
新天綠色能源(0956)本質不差,有一定的增長力,但由於都有一定的負債,考慮到風險因素,現價只是合理區,未算平。
你投資都可以,分注無問題,但由於這企業規模比較細,加上有行業風險,因此唔建議太大注。
------------------------------------------------
Q17471:
龔大師你好,想請教你投資心得,平時冇做其他投資增值,
50歲
現想月供股票,請問供那比較穩健和收息好, (本人不懂月供股票程序, 是否不要選股價高的股票来供?
例如388現價升了很多 如選388會太貴?)
多多指教
龔成老師:
簡單來說,月供股票就是你每月將現金,買入某一隻或多隻股票,慢慢咁樣儲貨。坊間不少銀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你先開證券戶口,然後登記做月供股票。
形式就是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買入同一隻或多隻股票,並持續進行。
例如,每月以相同金額$10,000 買入盈富基金(2800),假設第一個月股價為$25,就能買入400股;第二個月升至$35,就能買入286 股;第三個月跌回$30,就能買入333股。
總結這三個月,投入了的資金為$30,000,累積股票為1019股,平均買入價為$29.4。
由於月供股票每月投入的金額相同,因此當股價上升時,買入的股數自然減少,而當股價下跌時,就自然會買入較多股數,如同自行調節一樣。
要注意的是,由於每月持續投入資金,因此一定要選優質股,長線投資,同時要以儲股票的概念進行,最少持續供3 年以上,之後持有5年以上。
以你的年齡情況,建議你供盈富(2800),以及加少少港交所(0388),長期進行就得。港交所的確升了不少,但只要注碼較少,同時長期供,都無問題的。
------------------------------------------------
Q17472:
你好龔成老師 我雖然沒有上過你的投資班 但一直都有看你的書 係你的書裏學到好投資既嘢 財富有點增值 近期睇你的(財務自由行)
我認同財務自由之路係有好多方法 而創業係我認為係比較快增值財富嘅方法 認同後生時先增值財富後現金流
但是由於我身邊沒有朋友熟人做生意所以這方面的知識不多
近期知道一點資訊可以在創業群組認識同道中人 但是完全唔識嘅陌生人合作我又怕比人騙 究竟創業時要注意啲乜嘢?
投資股票可以睇財務報表 去衡量公司值唔值得投資 但是初創公司沒有財務報表那我怎樣知道做實業嘅公司 ?
龔成老師:
《財務自由行》講左5個財務自由的方法,投資股票、創業等,你選自己喜歡,以及並行發展都可以。
至於同人合作搞生意,要非常小心。
就算同朋友搞生意(過往我都試過),都會有好多煩野,有問題,有唔清楚,如果同陌生人搞,就更難。
就算是細公司,都有財務數據,都有一些銷售數據,營運模式。總之,如果你無律信心,有疑問,就唔好搞。
我反而建議你試下自行創業,最初可能會失敗,但這是一條財務自由的路,你試多幾次就會成功,加上,你現時無經驗,同人合作更不搞分析生意的好壞與問題,當你試過,有經驗後,你的實力會提升,情況就不同。
------------------------------------------------
Q17473:
龔sir你好,我係你股票班學生呀,一路有留意開濠賭股,地產股同保險股
但未上到估值嗰堂未識計合理區~ 想問下面呢幾隻股咩價錢可以入手呀?1928, 27, 14, 66, 823, 1972, 1299, 2378
另外依家疫情似乎愈黎愈嚴重,雖然我地應該著重企業本質,但短期消息不利地產股同保險股,係咪可以等多一陣先入手?Thank you
龔成老師:
上述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都是處於合理區,如果處於較近合理區底部的有:金沙(1928)、希慎(0014)、領展(0823)、太古地產(1972),不過,佢地都受疫情影響,中短期會較弱,投資要分注,唔好太急入,同時要耐心持有,長線投資。
另外,唔好太著重中短期因素,要以長線角度作為核心。好難估事件之後的發展情況,所以分注投資,以策略去平衡風險,同時留有一定的現金,這是最好的策略。
------------------------------------------------
Q17474:
我見某些投資大師都會這個會趨勢分析、 週期等,如索羅斯、羅傑斯等都有用此方法,有無用?謝謝
龔成老師:
佢地是考慮經濟與市場,並不是股價的趨勢,而要分析經濟的變動趨勢,對一般散戶來說太困難,索羅斯的《金融練金術》,提出的「對射理論」,更講翻短期市場由情緒組成,要分析趨勢根本好難。
至於羅傑斯,市場供求在商品應用較好,而股票的價值會變,單睇供求趨勢會好危險,就算係佢10年前所寫的《給女兒10封信》,其實都是「價值」為核心。
------------------------------------------------
Q17475:
龔成老師,你好,睇左你幾本書,令我獲益良多。最近開始睇你推薦既「萬能金鑰」,提到(任由思緒漫遊至靜止)同我一向練習既冥想,正念療法只諗住自己既呼吸,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任由思緒漫遊不停想唔同既野好難靜止,定係我理解錯?老師,請問你係用咩方法可以做到?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佢整本書的其中一個功用,就是教你「控制潛意識」,令你有能力掌握思想、情緒、心態、心理質素等,這些一般人無法完全控制的事。
書這一課,意思就是要做到「控制」,就算在「思緒漫遊」的狀態下,試下用潛意識去控制。過往你用「呼吸」去掌握身體節奏,這是較簡單的,書的意思是再高一個層次,在放棄以呼吸掌握身體節奏的狀態下,第一步先學習思緒漫遊而能夠靜止,啟動潛意識的部分。
------------------------------------------------
Q17476:
老師,最近都睇一直留意你facebook啲留言同post, 雖然最近有想置業既打算 但都想運用少少資金開始無股票市場做一啲長線投資 因為唔想又錯過一啲令財富增長既機會
但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一問 因為我驚我經驗不足 會做錯決定同時又未必對想購入既股票有充分既理解 所以想老師俾啲意見
1. 最近好多股都俾人炒番上去 所以想搵啲暫時未被炒熱又現價合理既優質股做投資。宜家有幾隻心水想買,想睇下老師點睇
- 1928 金沙 想購入一手
- 1972 太古地產 vs 14 希慎興業
(想2選其1 ,初步會選1972 購入2手。因入場門檻較低 所需資金較少。根據老師留言,兩股應該都進入便宜區/合理區底)
- 52 大快活集團 打算等跌落$15 購入一手
2. 1830必瘦站最近又升上高位 現價$3 之前$2.2的時候話跌2成先叫便宜 但根據現在情況 係咪都係以$2.2既價錢跌2成先叫便宜?
3. 有打算長線投資1177 1211 388可惜水股都升左唔少 打算回落看時機購入
1177 係咪~$10都可以入貨 定高少少都開始叫合理/平?
同樣 1211 係咪都可以等到$40-50區間可以小注?定$60都已經可以購入?
388宜家幾錢先算平同合理區底?
4. 如果我真係投資以上組合,會否太散?以我28歲既年紀 是否都適合投資盈富基金2800?定可以比較進取一些投資值博股票如小米/阿里巴巴/其他股票?如果買盈富可以佔幾多比例?
5. 之前都有同老師講過有想買樓收租既打算 打算先將物業放租幾年再自住/換樓 都有物色到東涌大約550-570萬既樓盤打算買入
但有親戚講話1)樓市可能會繼續下行 經濟會繼續轉差 宜家未係一個合適既時機,加上2)供樓初期都係俾緊利息同現時租金回落導致回報不吸引...但以上種種因素係咪投資物業要考慮的?
但亦考慮老師提到1)長遠樓價都會向上 因供應不足以滿足需求,2)樓價哩1年價錢相對有啲回落(因受到武漢肺炎及近日社會事件及國安法影響) 3)只要供得起樓就唔洗怕樓價升跌 我計過 我入息23000 每月供樓大約$17000 (未計差餉同管理費)
我怕如果宜家唔買就會上唔到車 始終人工追唔上樓市升勢
買左老師新書5年買樓4步曲準備睇
個篇幅有啲長 多謝老師解答 謝謝
龔成老師:
1)建立平衡組合是重要的,你這刻可投資這類股,因為值博率較高,但不能只集中在某些股。
這幾隻股,都有質素,但都同樣樣正受經濟因素而影響,中短期較弱,長遠無問題。投資可以,但要分注,同時唔能夠只集中在這類。你可考慮金沙(1928)、太古地產(1972)、大快活(0052)。
2)必瘦站(1830)現價合理,你預$1.8先開始平。
3)這些都是優質股,都可以長線,但現價都唔平。大約回翻10%先開始合理。
4)唔會散。你可以以投資盈富(2800)為核心,同時加上其他股,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
5)香港樓,仍會因供應不足,而長遠向上。
至於中短期,就較難分析,經濟有波動,加上疫情與政治因素,都令中短期樓市變數較多。只可以話有可能跌,但唔好預期跌得多,因為需求大,你自己睇下點樣把握機會。
------------------------------------------------
Q17477:
龔老師你好,感謝老師無私分享! 本人28歲, 疫情爆發前在高位買了物業, 扣除供款、家用和各種洗費後, 每月只約可儲 $8000, 現時現金約15萬, 股票約38萬 (由於很多於高位購入, 現時只值26萬左右), 包括:
4000股匯豐@$60
500港鐡@$41
400領展@$66
1600永利@$29
400金沙@$29.5
500中國平安@$88
我知道自己年紀應該投資比較進取, 匯豐並不適合, 但一直糾結是不是應該蝕著沽出。
現時股市已開始重新熾熱, 但我現時現金只剩這麼少, 我應該留起等待機會還是可以照入市? 由於銀行手續費較貴, 不考慮月供
但因為2年後想儲到大約40萬為物業進行裝修, 在45歲達致財務自由, 想請教老師我應如何規劃, 感謝。
龔成老師:
其實樓市無大跌,你不用擔心,香港樓始終需求大,預期下跌有限,長遠更會向上。
至於股票除了匯豐(0005)外,其他都無問題。匯豐不是劣質,但賺錢能力的確比過往減少左,同時你比例較多,這股會影響你的組合增長力。
你可以等經濟好翻少少,等佢上多D時,賣出部分,將資金投資其他更有增長的股,這樣會更好。
現時的股市,只是部分版塊少少熱。
其實你只要合理地進行投資就得,只要投資一些較熱的版塊,就要小心。
至於投資其他優質,合理的類別,其實無問題,只要你這刻「同時持有現金」就得,如果你現金較少,就唔好用住這刻儲多D現金先。
另外,如果你2年後要有一定的現金,就要開始留現金,唔好心急入市。至於財務自由,你要再加大力度儲蓄,
你要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
Q17478:
龔sir,原本我一直月供領展、港鐵、中國生物製藥、比亞廸(1211)同盈富。但近排見到比亞迪嗰價升左,我諗住停供,等佢正常返至再供。我想問咁做有冇問題?
其實我三月時見比亞迪跌到三十幾,我即刻買一手,但見佢升到五十幾就忍唔住放咗,宜家諗返都唔知佢嗰價仲會唔會跌返。
啱啱我見股市升得好勁,雖然知危險,但都忍唔住試吓短炒,頭一次真係眨下眼賺咗一成,但第二次就即撞板,一買即跌!第二日見佢冇乜升返就即放。兩次加埋雖然都賺咗,但真係驚,感覺同賭錢一樣。其實係咪我心理質素太差?
最後,我儲咗廿萬想買騰信同阿里巴巴。但佢哋實在太貴!想問你覺得遲啲有冇可能跌返到正常啲嘅價位?謝謝抽空回覆!
龔成老師:
我20年前,都有你這種心理,短炒,而為可以賺多D,以為賣左之後好快跌翻可以再買,但好多時股價都唔似預期。之後我發現,我同其他無知散戶一樣,都出理了「贏粒糖,輸間廠」的情況,所衝之後我就改變策略,長線投資,回報就變得可觀。
上述的股票,你保持月供,長線,比亞迪(1211)去到$8X略貴,可以停供。
至於騰訊(0700)同阿里巴巴(9988),都是有質素的,但都唔平,你可以月供,或小小注,等跌先正式入。
另外,大市好波動,要留有一定的現金,唔好心急用盡。
------------------------------------------------
Q17479:
龔老師,我有下列問題,希望你為我解答:
(1)有關(50優質潛力股)書中第23頁,買入價$50,每年複息股價回報32.0%是怎樣計算?
(2)我現時有10幾萬,想長線持有中電,金沙中國,恒基,不想月供,是否要等2萬4仟點以下才買?
(3)我現時有4手(領展),3手(地鐵),若再買(恒基)是否太多地產股?
龔成老師:
1)其實這是一條代數題目:
$50X(1+?)5次方=$200
(1+?)5次方=4
(1+?)=1.32
?=32%
2)如果你現時現金比例多過4成,可以先價買入金沙(1928),然後視乎資金,投資恆基(0012)、中電(0002)。如現金不多,就唔好急入。
3)少少,恆基與港鐵(0066)都有部分是地產股,你要計算,領展、地鐵、恆基,合共比例會否多過3成。
------------------------------------------------
Q17480:
老師,想請教一下,如果有約500k的資金作投資,可以怎分配和選擇嗎?謝謝
龔成老師:
要睇你的年齡、負擔、風險承受程度。因為我地理財,就是「建立組合」,在可承受風險的狀態下,盡力爭取回報。
我假設你的風險承受程度為中等,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分注投資,或月供,都可以,總之要留有一定的現金。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其他股: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所以注碼會較少,或等回先開始入。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熾 野 簡 圖 心得 在 柳俊江 Lauyea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長文,建議大家花時間去讀讀。
面書今早提醒我:「用戶很久沒有看到你的更新消息了!」
在極端膚淺,非黑即白,而且被少數「積極發言者」佔據社交網絡的時代,厭倦為掌聲抽水,更厭倦被人曲解扣帽。說是精英心態也好,中產包袱也好,面書的確離我越來越遠。這篇文章解構了當中不少的結,值得大家細心去解讀。
[#沈旭暉隨緣家書📖] 很久沒有在媒體寫5000字的文章,近年和不少朋友都在思考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理論,感謝《信報》讓我全文分享。
你的受眾是誰人? ──互聯網3.0如何顛覆「共識民主」,又如何重生
日前和研究網絡民族主義的荷蘭同行聚舊,我們一直觀察每人都是自媒體、人工智能已介入的互聯網3.0,對民主理論不少假設被網絡顛覆的終局,深以為憂,但也依稀看見改變的契機。無論是個人也好、報紙也好,總要思考自身的目標受眾和定位,而要前瞻未來秩序,還得從民主政治的精英共識被瓦解談起。
一去不返的超穩定結構: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
民主除了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等原則,經典理論還強調參與者應是理性、主動的公民,他們會充份了解不同資訊,經反覆討論,才按民主程序參與、投票。然而隨著民主化陸續普及,以上假設明顯顯得「離地」,因為一般人平日都是討厭政治、非理性、被動的,只有自身利益被挑起/曲解時(例如英國脫歐),才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慾望。
既然選民平日不關心政治,不少學者主張民主制度是否有效,並非取決於大眾,而是全賴制度中的精英,這就是「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這些「政治企業家」通過和平、有限度的競爭,維護民主制度的運作,同時排拒了種種極端選擇,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是「搞莊式」競爭,競爭過後,精英還是各司其職,不論在朝在野,依然通過同一制度獲利。權力名義上歸於人民,但這是鳥籠式民主,目的只是增加政治家對大眾的責任感和認受性;制度的「開放幻覺」,就是為了維持精英的「道德戒命」。所以二戰後,各國制度都設了安全閥,例如在歐洲和日本,極右思想成為非法,美式馬拉松民主則強調競選經費大比併,一般人總覺得「選來選去都是同一群人」,這就是麥高風傳來傳去、但權力永遠在小圈子流傳的「卡拉ok政治」。
即使是威權政府,也是背景相近的精英控制,於是民主、威權國家之間,也容易達成妥協,違背理性的舉措,始終不常出現。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典型的精英產品,來自制度截然不同的中英兩國精英共識,也為香港中產接受。但假如當年就有網絡3.0,內地網民、英國網民、香港網民如何反應,則是另一回事。
互聯網3.0,瓦解精英共識的十個關鍵
精英共識的好處,是令社會穩定操作,建構規範,讓鐘擺到極端前遇上防火牆,但弊端自然是僵化,成為既得利益者操控的超穩定結構,令社會停滯不前。互聯網3.0本來是很好的工具改變弊端,問題是同時也破壞了安全閥,破而不能立。整個共識政治的瓦解,可以歸納為下列十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自覺的參與其中:
1. 話語權的顛覆:資訊來源無窮盡之後
精英從前通過影響主流媒體,定義何謂難登大雅之堂的雜音,令社會共識比較單一。但在互聯網3.0,所有人都可以輕易入場,對任何議題發表意見、不受審查,而且反過來「佔領」主流傳媒,因為互聯網的實時性質,讓話語權掌握在無時無刻都在屏幕旁邊的網民之手。他們沒有精英的枷鎖,自居非既得利益者,沒有責任管治,發表意見的目標不是為了共識、也不是為了提出可行方案,反而樂見爭議沒有Endgame。此所以反對派群組的內部獵巫,從來都比攻擊對手更熾熱。
2. 迷因時代:Too Long Didn’t Read
人類有文明以來,資訊傳播的形式,一直影響思維方式,正如數學算式與圖表較文字容易表達抽象思維,英文則比中文適合邏輯。網絡世界由於資訊極度氾濫,一篇一萬字長文和一幅「抽水圖」能吸引的眼球,一律是1/10秒,而且後者必然更受青睞。當怎樣上載角度、濾鏡合適「呃like」的照片或影音,已成為取代文字的「語言」,慣於視角衝擊,就再難接受複雜的論說。傳統教育要學生博覽群書,得出自身結論,但網絡圖片完全反其道而行,每每是「小編」把一萬字化成「一句到尾圖」。這不只是賦予資訊第二生命,還是將之變成「迷因」(meme),再認真討論,「就輸了」。
3. 釋放犬儒:陰謀論主流化
在現實生活,我們都受制於各種制度,而凡是制度,自然都有官僚、不合理之處,才能同時擁有穩定社會的功能。問題是制度的正面功能,不會被網絡討論,因為那是無形的;制度的負面問題,通常是有型的,輕易成為討論焦點,產生龐大的失信效果,成為陰謀論的泉源。美國策略師Roger Stone是最懂得普及這潛能的高人:他是特朗普昔日的顧問,以旁門左道成名,統戰陰謀論網站Infowars為特朗普競選的奇兵,是平生得意之作。Infowars散播的都是「美國利益集團策劃9/11」一類「驚天大陰謀」,天天製造fake news、毫無公信力,只以宣揚精英不可信為己任。但Roger Stone說得對:別管那些,這網站每月有超過一千萬點擊率,比《經濟學人》、《新聞週刊》傳播得更廣,於是創辦人Alex Jones就成為特朗普的貴賓。順帶一提,Jones剛被Facebook封鎖了,自然也是他口中的陰謀論一部份。
4. 撕裂國度:演算法的絕對化
資訊爆炸後,怎樣判斷實用、高質資訊的「交易費用」極高,結果就交由社交媒體的演算法代勞。演算法除了分析用戶喜好,還會派發他們喜歡的內容。久而久之,用戶會以為自己在同溫層看到的東西,就是全世界;不少人都發現自己和朋友在社交網絡中、特別是在現實不大有自信的一群,一旦被「充權」,會變得自我特別大,容易罵戰、變得極端,甚至有上癮和情緒問題,不能自拔。
問題是這樣的演算法,只是把一個極度複雜的世界,化作極度簡化的二元對立。在美國,一般人的立場不會完全認同單一陣營,可以是55%傾向民主黨、45%傾向共和黨(香港則是「55%黃:45%藍」),但一旦網絡記錄了喜好,55%的傾向,就會看到100%的親民主黨內容。同樣道理,演算法不會把這裏99%的國際關係文章派送給你,卻會把我們1%的「抽水圖」送到面前,那可能卻是你認識我們的全部。網中人當局者迷,除了55%的傾向逐漸被洗腦到100%,也以為在Newsfeed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供閱讀、而是供發洩,哪怕顯示的是動物新聞,兩極留言依然是「libtard Vs fascist」、「共匪Vs漢奸」,正常用戶自然卻步。
5. FOMO:注意力經濟體
現實社會的做deal來來往往多輪,但社交媒體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聚散極快,「抽水」的時限也極快。不少網民產生了一種新情緒:「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很擔心不能及時對正在發生的「大事」發表「評論」,繼而失去最後的存在感;既然假定每一秒都有「大事」發生,就養成手機不離手的生物性依賴。為照顧FOMO患者,根據演算法,人多者勝,能掀動即時回應的,不是客觀事實、深度分析,而是訴諸爭議、嘩眾取寵和罵戰,特朗普就是這樣起家的。觀眾不需要同意小報內容,但觀看激烈的表演、在場邊「食花生」,也是另類紓壓、娛樂。為了曝光這利益,網紅故意「玩膠」、意見極端化和人身攻擊,成為心照不宣的行規,有時甚或要自製罵戰──光譜一端的激進,引來另一端謾罵,兩者「鬥爭」推高收視,才互利互惠。即使是嚴肅的研究,也自行「加圖加辣」,一切就本末倒置。
6. 騎劫效應:你的受眾是什麼人,你才是什麼人
傳統精英就是掌握互聯網3.0的定律,也因為要照顧現實社會的目標群組,不能網紅上身;一旦豁了出去,卻每每被更激進的聲音騎劫,回到現實,則過猶不及。這解釋了為甚麼好些公眾人物真人「正正常常」,但到了各自的網絡,就判若兩人,天天詛咒別人死亡:只要看粉絲留言,就明白何謂「殺君馬者道旁兒」。畢竟最積極參與討論的網民,大多是同質性強的少數人,但因為大多數人是沉默的,他們就能以少數的比例,左右內容生產;Youtube的小額支付系統,也是令少量金錢左右網紅方向。結果,看似坐擁數以十萬計粉絲的網紅,有時只是被少數網民、情報機構、公關公司玩弄的網中人。
7. 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自由」
納粹是怎樣覆亡的?不是因為意識形態激進、政治不正確,而是因為戰敗;戰後西方奉行反種族主義、和平反戰等「普世價值」,但不代表種種政治不正確思想不存在。到了互聯網3.0,新納粹一類公然反對戰後普世價值的思想重新聚集,包裝為「言論自由」的一種,並已通過民主制度進入建制,代言人變得更「敢言」;市場增加了,也會創造供應,特朗普、約翰遜等都是精英,卻刻意強調政治不正確,進一步瓦解了剩餘的共識。即使是紐西蘭恐襲,不少網民也說「殺得好」,這種聲音是永不應「包容」的,可惜卻會永存,就像孌童小電影充斥在深網一樣。
8. 中產失語症
穩定的社會,需要龐大的中產階級支持。中產雖然術業專攻,也有較強的社會資本,但要付出大量心力維護「第一身份」,可以攤分去經營網絡的時間,可想而知。結果這片處女地,就由網絡原住民佔據,一個喚風換雨的網紅,可能在現實世界沒有資源,但在網絡如魚得水;他們的生存由廣告費、甚至單純的快感支持,可以與現實社會毫無關係,也毋需理會舊世界的共識。作為普世價值守護者的中產階級,慢慢陷入失語,對普世價值的全球反動,則應運而生。
9. 反精英的弔詭:否定的肯定
傳統精英認同「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網絡世代剛好相反:自己既然是輸家,妥協是輸、不妥協也是輸,唯有否定對方,才能肯定自己。網民清算精英共識,例如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其實是爭取話語權。那當新一代成為新精英,是否可以建構新共識?卻不一定。這是有趣的弔詭:網民潛意識習慣「否定的肯定」,只會找有價值的稻草人,不會浪費時間否定沒有價值的人;同時,也不會肯定沒有被潛在否定價值的人。所以邏輯上,網紅成為社會精英,早晚要經過被否定的「認證」,很難存在現實、網絡同步被肯定的領袖和共識──直到兩個平行時空合體的一天。
10. 有圖無真相:外力大規模介入之後
當以上現象變成「結構」,下一步就呼之欲出:互聯網3.0變成兵家必爭之地,擁有龐大資源的企業、政府紛紛介入,各取所需。大國特工固然會通過非常手段,影響輿論、乃至策劃騷亂,而且由於操作成本不高,任何商業公司,都可以將之變成一門業務,劍橋分析、「fake news」製作公司、討論區早已充斥的「殭屍用戶」,都是如此。最新人工智能技術更能產生「深偽短片」,模仿名人的口音、影像,偽造他們沒有發表過的言論視頻,比單純的fake news欺騙性更大。網絡本應為一般網民充權的特點,反過來,又變回可供精英利用的缺點:最終一小撮新精英君臨天下,掌握資源的比例可能更高,只是舊精英的共識,卻一去不返了。
破立:朱克伯格的FB5實驗,其實是甚麼?
然而,時代是不應悲觀的。互聯網3.0能瓦解精英共識,卻不能瓦解追求穩定、知識和品味的中產,他們也會產生自己平衡線上、線下生活的心得。以本人為例,一方面是典型傳統精英產品,雖然與政府有不少合作、也同情公民社會不少訴求,但第一身份從來是自己的專業,只會圍繞專業發展產業;第二身份則是世界公民,要同時在幾個地方擁有事業、物業與朋友圈;明白的不用說也明白,不明白的說一萬遍也是徒然。但我也有一個網絡身份、為數不少的followers,每天在平行時空,都遇見強烈非黑即白、概念上只能在單一地方生活、習慣了平面套版形象的網友,加上我名字的點擊率在演算法從來很高,每隔一陣子,就得到光譜各極的關愛。回到現實的朋友,卻視我的網絡分身為可用的「影響因子」,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就這樣操作了十多年。但我深信,線上、線下時空並存,只是新舊時代的過渡;在共識已被瓦解的當下,誰都不應不自量力談大和解,只應該通過定義自己的社群,知道誰是、誰不是目標受眾,建立線上、線下大同小異的圈子,才能走出離開上述十大機制的第一步。
很抽象?不是的。Facebook的朱克伯格日前宣佈大改版,目標是令第五代「FB5」的Newsfeed重要性下降,希望不再被fake news、低質資訊濫用,還原基本步為朋友、群組「小feed」的交流市集。他也實驗Instagram不公開顯示Likes數,以免製造「高壓的社媒環境」。這固然是回應Facebook的自身危機,但也是新精英對舊共識溶解後遲來的回應。我們不清楚FB5走向何方,但Facebook近年的老化,與及Instagram、Snapchat、抖音等的興起,都反映上述機制不容易永續。即使是目前的Instagram,訊息結構也是將網路生態推回學者Robert Dahl提出的「多頭政體」,重新肯定能凝聚共識的中介人。當社交媒體以Messenger一類較私人的溝通主導,「網絡共同話題」逐步被「群組話題」取代,新的訊息結構更強調訂閱、社群管理,以及社群議題的製造、深耕。使用IG Story的朋友會明白,「你問我答」,目的就是展現媒體持有者的個性,來凝聚社群歸屬感;有能力建立獨特性、願意花時間資源深耕的社群主人,才是未來同步生活於線上、線下的精英。Facebook曾邀請一些活躍網絡的各地學者參與官方focus group,筆者也身在其中,當時談及對未來網絡結構的意見,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交媒體「化零為整」的現狀流弊叢生,應變成「化整為零」的未來。
化整為零:由瓦解舊共識過渡到新共識,可能嗎?
未來網絡烏托邦的理念很簡單:任何人、媒體和品牌,都要先精準定義自己的受眾,受眾並非越多越好,「抽水呃like」得回來的沒有多大用途,只有反效果。雖然網絡並非凝聚共識的地方,演算法催生的大眾共同話題不可能高質,潛在卻是高質群組的育成所。「大台」的需求日益下降,網民不會對品牌產生無可動搖的忠誠,卻期望每個品牌最精的一環做得更好;只要第一步踏穩,品牌/網紅成為一個「斜槓身份」(slasher)、而不是單一工作者,逐步發展週邊產業,卻是理所當然。
當每個群組化為一個由參與者塑造的利益團體,上層精英的角色是議題生產、問責,成為名實相符的KOL,以其「關鍵意見」開拓新的經濟、社會潛力,同時也有責任維持群組的質素和利益,否則可以直接被取代。這結構會令每一個範疇、圈子的新權威慢慢產生,而且凝聚了由下而上、經peer review產生的小共識,再移植到現實世界,比傳統共識的產生方式更穩固,令未來精英毋需再溝通線上、線下,平行時空逐步合二為一;他們在時空壓縮的全球化時代,更不會被地域所限,定能擁有不同地方的基地。至於消閒資訊、fake news和haters,自然還是鋪天蓋地,但隨著下一代每人都懂得這些伎倆,最終也會與嚴肅資訊分流。在這轉型期,每人都要選擇自己的角色;假如繼續在傳統單一職業打滾,或以此刻的網絡常態為永恆,後悔就晚了。
延伸閱讀:
-哈拉瑞《人類大未來:從智人到神人》
-鐵馬克《生命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5月6日
熾 野 簡 圖 心得 在 司徒夾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朝早最啱睇千字文。
如果可以,我認為拎住份報紙睇會比較有味道。
[#沈旭暉隨緣家書📖] 很久沒有在媒體寫5000字的文章,近年和不少朋友都在思考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理論,感謝《信報》讓我全文分享。
你的受眾是誰人? ──互聯網3.0如何顛覆「共識民主」,又如何重生
日前和研究網絡民族主義的荷蘭同行聚舊,我們一直觀察每人都是自媒體、人工智能已介入的互聯網3.0,對民主理論不少假設被網絡顛覆的終局,深以為憂,但也依稀看見改變的契機。無論是個人也好、報紙也好,總要思考自身的目標受眾和定位,而要前瞻未來秩序,還得從民主政治的精英共識被瓦解談起。
一去不返的超穩定結構: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
民主除了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等原則,經典理論還強調參與者應是理性、主動的公民,他們會充份了解不同資訊,經反覆討論,才按民主程序參與、投票。然而隨著民主化陸續普及,以上假設明顯顯得「離地」,因為一般人平日都是討厭政治、非理性、被動的,只有自身利益被挑起/曲解時(例如英國脫歐),才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慾望。
既然選民平日不關心政治,不少學者主張民主制度是否有效,並非取決於大眾,而是全賴制度中的精英,這就是「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這些「政治企業家」通過和平、有限度的競爭,維護民主制度的運作,同時排拒了種種極端選擇,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是「搞莊式」競爭,競爭過後,精英還是各司其職,不論在朝在野,依然通過同一制度獲利。權力名義上歸於人民,但這是鳥籠式民主,目的只是增加政治家對大眾的責任感和認受性;制度的「開放幻覺」,就是為了維持精英的「道德戒命」。所以二戰後,各國制度都設了安全閥,例如在歐洲和日本,極右思想成為非法,美式馬拉松民主則強調競選經費大比併,一般人總覺得「選來選去都是同一群人」,這就是麥高風傳來傳去、但權力永遠在小圈子流傳的「卡拉ok政治」。
即使是威權政府,也是背景相近的精英控制,於是民主、威權國家之間,也容易達成妥協,違背理性的舉措,始終不常出現。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典型的精英產品,來自制度截然不同的中英兩國精英共識,也為香港中產接受。但假如當年就有網絡3.0,內地網民、英國網民、香港網民如何反應,則是另一回事。
互聯網3.0,瓦解精英共識的十個關鍵
精英共識的好處,是令社會穩定操作,建構規範,讓鐘擺到極端前遇上防火牆,但弊端自然是僵化,成為既得利益者操控的超穩定結構,令社會停滯不前。互聯網3.0本來是很好的工具改變弊端,問題是同時也破壞了安全閥,破而不能立。整個共識政治的瓦解,可以歸納為下列十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自覺的參與其中:
1. 話語權的顛覆:資訊來源無窮盡之後
精英從前通過影響主流媒體,定義何謂難登大雅之堂的雜音,令社會共識比較單一。但在互聯網3.0,所有人都可以輕易入場,對任何議題發表意見、不受審查,而且反過來「佔領」主流傳媒,因為互聯網的實時性質,讓話語權掌握在無時無刻都在屏幕旁邊的網民之手。他們沒有精英的枷鎖,自居非既得利益者,沒有責任管治,發表意見的目標不是為了共識、也不是為了提出可行方案,反而樂見爭議沒有Endgame。此所以反對派群組的內部獵巫,從來都比攻擊對手更熾熱。
2. 迷因時代:Too Long Didn’t Read
人類有文明以來,資訊傳播的形式,一直影響思維方式,正如數學算式與圖表較文字容易表達抽象思維,英文則比中文適合邏輯。網絡世界由於資訊極度氾濫,一篇一萬字長文和一幅「抽水圖」能吸引的眼球,一律是1/10秒,而且後者必然更受青睞。當怎樣上載角度、濾鏡合適「呃like」的照片或影音,已成為取代文字的「語言」,慣於視角衝擊,就再難接受複雜的論說。傳統教育要學生博覽群書,得出自身結論,但網絡圖片完全反其道而行,每每是「小編」把一萬字化成「一句到尾圖」。這不只是賦予資訊第二生命,還是將之變成「迷因」(meme),再認真討論,「就輸了」。
3. 釋放犬儒:陰謀論主流化
在現實生活,我們都受制於各種制度,而凡是制度,自然都有官僚、不合理之處,才能同時擁有穩定社會的功能。問題是制度的正面功能,不會被網絡討論,因為那是無形的;制度的負面問題,通常是有型的,輕易成為討論焦點,產生龐大的失信效果,成為陰謀論的泉源。美國策略師Roger Stone是最懂得普及這潛能的高人:他是特朗普昔日的顧問,以旁門左道成名,統戰陰謀論網站Infowars為特朗普競選的奇兵,是平生得意之作。Infowars散播的都是「美國利益集團策劃9/11」一類「驚天大陰謀」,天天製造fake news、毫無公信力,只以宣揚精英不可信為己任。但Roger Stone說得對:別管那些,這網站每月有超過一千萬點擊率,比《經濟學人》、《新聞週刊》傳播得更廣,於是創辦人Alex Jones就成為特朗普的貴賓。順帶一提,Jones剛被Facebook封鎖了,自然也是他口中的陰謀論一部份。
4. 撕裂國度:演算法的絕對化
資訊爆炸後,怎樣判斷實用、高質資訊的「交易費用」極高,結果就交由社交媒體的演算法代勞。演算法除了分析用戶喜好,還會派發他們喜歡的內容。久而久之,用戶會以為自己在同溫層看到的東西,就是全世界;不少人都發現自己和朋友在社交網絡中、特別是在現實不大有自信的一群,一旦被「充權」,會變得自我特別大,容易罵戰、變得極端,甚至有上癮和情緒問題,不能自拔。
問題是這樣的演算法,只是把一個極度複雜的世界,化作極度簡化的二元對立。在美國,一般人的立場不會完全認同單一陣營,可以是55%傾向民主黨、45%傾向共和黨(香港則是「55%黃:45%藍」),但一旦網絡記錄了喜好,55%的傾向,就會看到100%的親民主黨內容。同樣道理,演算法不會把這裏99%的國際關係文章派送給你,卻會把我們1%的「抽水圖」送到面前,那可能卻是你認識我們的全部。網中人當局者迷,除了55%的傾向逐漸被洗腦到100%,也以為在Newsfeed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供閱讀、而是供發洩,哪怕顯示的是動物新聞,兩極留言依然是「libtard Vs fascist」、「共匪Vs漢奸」,正常用戶自然卻步。
5. FOMO:注意力經濟體
現實社會的做deal來來往往多輪,但社交媒體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聚散極快,「抽水」的時限也極快。不少網民產生了一種新情緒:「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很擔心不能及時對正在發生的「大事」發表「評論」,繼而失去最後的存在感;既然假定每一秒都有「大事」發生,就養成手機不離手的生物性依賴。為照顧FOMO患者,根據演算法,人多者勝,能掀動即時回應的,不是客觀事實、深度分析,而是訴諸爭議、嘩眾取寵和罵戰,特朗普就是這樣起家的。觀眾不需要同意小報內容,但觀看激烈的表演、在場邊「食花生」,也是另類紓壓、娛樂。為了曝光這利益,網紅故意「玩膠」、意見極端化和人身攻擊,成為心照不宣的行規,有時甚或要自製罵戰──光譜一端的激進,引來另一端謾罵,兩者「鬥爭」推高收視,才互利互惠。即使是嚴肅的研究,也自行「加圖加辣」,一切就本末倒置。
6. 騎劫效應:你的受眾是什麼人,你才是什麼人
傳統精英就是掌握互聯網3.0的定律,也因為要照顧現實社會的目標群組,不能網紅上身;一旦豁了出去,卻每每被更激進的聲音騎劫,回到現實,則過猶不及。這解釋了為甚麼好些公眾人物真人「正正常常」,但到了各自的網絡,就判若兩人,天天詛咒別人死亡:只要看粉絲留言,就明白何謂「殺君馬者道旁兒」。畢竟最積極參與討論的網民,大多是同質性強的少數人,但因為大多數人是沉默的,他們就能以少數的比例,左右內容生產;Youtube的小額支付系統,也是令少量金錢左右網紅方向。結果,看似坐擁數以十萬計粉絲的網紅,有時只是被少數網民、情報機構、公關公司玩弄的網中人。
7. 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自由」
納粹是怎樣覆亡的?不是因為意識形態激進、政治不正確,而是因為戰敗;戰後西方奉行反種族主義、和平反戰等「普世價值」,但不代表種種政治不正確思想不存在。到了互聯網3.0,新納粹一類公然反對戰後普世價值的思想重新聚集,包裝為「言論自由」的一種,並已通過民主制度進入建制,代言人變得更「敢言」;市場增加了,也會創造供應,特朗普、約翰遜等都是精英,卻刻意強調政治不正確,進一步瓦解了剩餘的共識。即使是紐西蘭恐襲,不少網民也說「殺得好」,這種聲音是永不應「包容」的,可惜卻會永存,就像孌童小電影充斥在深網一樣。
8. 中產失語症
穩定的社會,需要龐大的中產階級支持。中產雖然術業專攻,也有較強的社會資本,但要付出大量心力維護「第一身份」,可以攤分去經營網絡的時間,可想而知。結果這片處女地,就由網絡原住民佔據,一個喚風換雨的網紅,可能在現實世界沒有資源,但在網絡如魚得水;他們的生存由廣告費、甚至單純的快感支持,可以與現實社會毫無關係,也毋需理會舊世界的共識。作為普世價值守護者的中產階級,慢慢陷入失語,對普世價值的全球反動,則應運而生。
9. 反精英的弔詭:否定的肯定
傳統精英認同「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網絡世代剛好相反:自己既然是輸家,妥協是輸、不妥協也是輸,唯有否定對方,才能肯定自己。網民清算精英共識,例如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其實是爭取話語權。那當新一代成為新精英,是否可以建構新共識?卻不一定。這是有趣的弔詭:網民潛意識習慣「否定的肯定」,只會找有價值的稻草人,不會浪費時間否定沒有價值的人;同時,也不會肯定沒有被潛在否定價值的人。所以邏輯上,網紅成為社會精英,早晚要經過被否定的「認證」,很難存在現實、網絡同步被肯定的領袖和共識──直到兩個平行時空合體的一天。
10. 有圖無真相:外力大規模介入之後
當以上現象變成「結構」,下一步就呼之欲出:互聯網3.0變成兵家必爭之地,擁有龐大資源的企業、政府紛紛介入,各取所需。大國特工固然會通過非常手段,影響輿論、乃至策劃騷亂,而且由於操作成本不高,任何商業公司,都可以將之變成一門業務,劍橋分析、「fake news」製作公司、討論區早已充斥的「殭屍用戶」,都是如此。最新人工智能技術更能產生「深偽短片」,模仿名人的口音、影像,偽造他們沒有發表過的言論視頻,比單純的fake news欺騙性更大。網絡本應為一般網民充權的特點,反過來,又變回可供精英利用的缺點:最終一小撮新精英君臨天下,掌握資源的比例可能更高,只是舊精英的共識,卻一去不返了。
破立:朱克伯格的FB5實驗,其實是甚麼?
然而,時代是不應悲觀的。互聯網3.0能瓦解精英共識,卻不能瓦解追求穩定、知識和品味的中產,他們也會產生自己平衡線上、線下生活的心得。以本人為例,一方面是典型傳統精英產品,雖然與政府有不少合作、也同情公民社會不少訴求,但第一身份從來是自己的專業,只會圍繞專業發展產業;第二身份則是世界公民,要同時在幾個地方擁有事業、物業與朋友圈;明白的不用說也明白,不明白的說一萬遍也是徒然。但我也有一個網絡身份、為數不少的followers,每天在平行時空,都遇見強烈非黑即白、概念上只能在單一地方生活、習慣了平面套版形象的網友,加上我名字的點擊率在演算法從來很高,每隔一陣子,就得到光譜各極的關愛。回到現實的朋友,卻視我的網絡分身為可用的「影響因子」,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就這樣操作了十多年。但我深信,線上、線下時空並存,只是新舊時代的過渡;在共識已被瓦解的當下,誰都不應不自量力談大和解,只應該通過定義自己的社群,知道誰是、誰不是目標受眾,建立線上、線下大同小異的圈子,才能走出離開上述十大機制的第一步。
很抽象?不是的。Facebook的朱克伯格日前宣佈大改版,目標是令第五代「FB5」的Newsfeed重要性下降,希望不再被fake news、低質資訊濫用,還原基本步為朋友、群組「小feed」的交流市集。他也實驗Instagram不公開顯示Likes數,以免製造「高壓的社媒環境」。這固然是回應Facebook的自身危機,但也是新精英對舊共識溶解後遲來的回應。我們不清楚FB5走向何方,但Facebook近年的老化,與及Instagram、Snapchat、抖音等的興起,都反映上述機制不容易永續。即使是目前的Instagram,訊息結構也是將網路生態推回學者Robert Dahl提出的「多頭政體」,重新肯定能凝聚共識的中介人。當社交媒體以Messenger一類較私人的溝通主導,「網絡共同話題」逐步被「群組話題」取代,新的訊息結構更強調訂閱、社群管理,以及社群議題的製造、深耕。使用IG Story的朋友會明白,「你問我答」,目的就是展現媒體持有者的個性,來凝聚社群歸屬感;有能力建立獨特性、願意花時間資源深耕的社群主人,才是未來同步生活於線上、線下的精英。Facebook曾邀請一些活躍網絡的各地學者參與官方focus group,筆者也身在其中,當時談及對未來網絡結構的意見,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交媒體「化零為整」的現狀流弊叢生,應變成「化整為零」的未來。
化整為零:由瓦解舊共識過渡到新共識,可能嗎?
未來網絡烏托邦的理念很簡單:任何人、媒體和品牌,都要先精準定義自己的受眾,受眾並非越多越好,「抽水呃like」得回來的沒有多大用途,只有反效果。雖然網絡並非凝聚共識的地方,演算法催生的大眾共同話題不可能高質,潛在卻是高質群組的育成所。「大台」的需求日益下降,網民不會對品牌產生無可動搖的忠誠,卻期望每個品牌最精的一環做得更好;只要第一步踏穩,品牌/網紅成為一個「斜槓身份」(slasher)、而不是單一工作者,逐步發展週邊產業,卻是理所當然。
當每個群組化為一個由參與者塑造的利益團體,上層精英的角色是議題生產、問責,成為名實相符的KOL,以其「關鍵意見」開拓新的經濟、社會潛力,同時也有責任維持群組的質素和利益,否則可以直接被取代。這結構會令每一個範疇、圈子的新權威慢慢產生,而且凝聚了由下而上、經peer review產生的小共識,再移植到現實世界,比傳統共識的產生方式更穩固,令未來精英毋需再溝通線上、線下,平行時空逐步合二為一;他們在時空壓縮的全球化時代,更不會被地域所限,定能擁有不同地方的基地。至於消閒資訊、fake news和haters,自然還是鋪天蓋地,但隨著下一代每人都懂得這些伎倆,最終也會與嚴肅資訊分流。在這轉型期,每人都要選擇自己的角色;假如繼續在傳統單一職業打滾,或以此刻的網絡常態為永恆,後悔就晚了。
延伸閱讀:
-哈拉瑞《人類大未來:從智人到神人》
-鐵馬克《生命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