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透社獨家報導,台灣目前兩大候選國產疫苗之一,由聯亞科技開發的新冠疫苗,在去年底被美國惡名遠播的黑水集團創辦人普林斯相中。投資金額不詳。
除此之外,還協助建立一但未來聯亞疫苗獲得國外政府緊急授權後的分銷管道。
路透社直言,這樣的合作模式,對比自新冠疫苗問世後,通常是由政府直接與製藥商聯繫,或者透過全球性衛生組織,及外交渠道進行的常態,確實不太相同,而這也凸顯出這場各方好漢仍試圖從疫情不確定性中,透過落後國家施打未完成認證疫苗獲利的現象。
2.黑水集團在美國高度爭議。創辦人普林斯曾經是美國特種部隊海豹的一員,退役後創辦黑水。之後在中東地區成為美國政府最大的軍事任務承包商,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完成了近十萬項的維安任務。黑水曾被形容為美國政府背後的軍事劊子手,最惡名昭彰的一次任務,便是2007年為替國務院車隊開路濫殺數十位伊拉克平民。
當年被判刑的黑水保安人員,後來獲得川普特赦。普林斯與川普關係良好,普林斯其實正是川普任內教育部長,安麗集團媳婦戴弗斯的親弟弟。
3.黑水公司之後解散,普林斯在香港接受訪談表示:亞洲有很大潛力。這家新公司從此又成為中共解放軍訓練於非洲特種部隊的軍事掮客。
4.根據路透社,去年,與解放軍合作的普林斯公司,正式與台灣具國營事業投資背景的聯亞生技公司合作,負責幫未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也沒有得到緊急授權的聯亞疫苗(公司叫COVAXX),進軍巴西、厄瓜多爾及祕魯等地區。
5.撇開普林斯本身的爭議不談,聯亞疫苗的爭議,其實正是台灣國產疫苗目前的共通問題,和才剛解盲二期的高端疫苗一樣,聯亞只進行到二期實驗,就準備尋求台灣政府緊急授權,但目前世界上的主流疫苗,如輝瑞、莫德納等等,都是走完三期萬人以上規模的試驗,證明有效性後,才獲得各國政府的緊急授權。
6.巴西、祕魯等國政爭激烈。祕魯剛剛完成總統大選,得票數分別是59%VS49%。巴西左右派,從中央鬥到地方。如果聯亞疫苗最終証明是無足夠保護力的疫苗,或是疫苗接種導致人口死亡率不降反增,「台灣疫苗」將被稱為「前黑水公司」勾結當地政府的醜聞疫苗。
{內文}
苗栗電子廠廣播:員工請注意 員工請注意
TVBS新聞片段:北市北投區這屋內四個人,三個沒了生命跡象,一個還意識不清。
TVBS新聞片段:只是在這棟大樓,一名攝影師前一天在廁所猝死,採檢結果出爐,確定染疫。
六月初,台灣破萬人確診逾300人染疫死亡,國內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兩支國產疫苗力拚二期解盲送審,對照歐美都是三期試驗期間證明保護力後,官方才給緊急授權,從而令輿論產生是政府護航,或圖利廠商等種種質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 國產自給自足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國家一定會朝這個方向再努力 全力支持
台灣疫苗話題性,因路透社5號獨家報導再添一筆,文章稱注資台灣聯亞科技,研發旗下新冠疫苗金主之一,是全球知名傭兵組織:美國黑水集團創辦人普林斯。
新聞主播:普林斯被稱為現實中的債券惡棍,他聘僱傭兵,運用本身的軍事技巧及鉅額財富,從武裝衝突中獲利。
abc新聞片段:黑水是反恐戰爭中的影子軍隊,是火力強大的軍事力量,且由這個男人一手領導。
abc記者 vs黑水創辦人普利斯: 你旗下傭兵是否曾經錯殺無辜的平民呢?絕對可能。
普林斯在美國始終是話題人物,離開海豹特種部隊後創辦黑水,成為白宮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最大的軍事任務承包商,2007年因旗下保全,在巴格達掃射濫殺,替美國國務院車隊開路,造成17名伊拉克平民死亡,而令集團名聲一落千丈,2010年出售黑水之後,普林斯依然活躍商界。
節目主持人vs.先豐服務創辦人普林斯(2017):把公司設址香港,在香港上市,沒錯,你為何選擇香港上市呢?先豐是第500隻在港交所交易的股票,香港是亞洲資金的匯集地
普林斯創辦先豐集團設址香港,主攻非洲物流服務,也提供特種人員培訓,2017年 先豐入股
中國最大反恐人員訓練機構「國際安全與防衛學院」,協助培訓海外安保專家,被認為有意打造「中國版黑水」。
路透社報導指出,普林斯對2020年,剛成立的美國生技公司生力軍Covaxx一款研發中的新冠疫苗UB-612深感興趣,於是在去年底注資,協助建立分銷管道,打破了疫苗供應協議,通常是由政府直接與製藥商聯繫,或者透過全球性衛生組織,及外交渠道進行的常態,文章稱普利斯曾在積極遊說
已故共和黨國會說客貝倫德,就Covaxx進行合作時,提及「每劑疫苗有幾美元佣金空間」,Covaxx與台灣聯亞生技,同隸屬美國聯合生物醫學集團UBI Covaxx共同創辦人Mei Mei Hu是UBI創辦人,
台灣聯亞董事長王長怡的獨生女胡世一,而UB-612正是聯亞疫苗。
美國資深醫療記者 史尼德曼:Mei Mei從賓州大學畢業後,進入哈佛法學院,考取執照取得法學博士 如今她是一家生技公司的執行長,抱歉我忘了,你還待過麥肯錫顧問公司。
Covaxx共同創辦人 Mei Mei Hu:假如你在我七歲時問我,長大後要從事生技業嗎?我的答案絕對是「不 」。
胡世一從法商背景兼具的高專業人士,轉往繼承母親衣缽,協助發展生技事業,她因創辦愛爾蘭生技公司,研發阿茲海默症治療疫苗頗具成效,2019年登上美國時代雜誌,次世代百大影響力人士,接下Covaxx執行長後,開始積極替UB-612布局全球銷售。
聯亞疫苗與另一支迄今全球知名度不高,但被看好頗具一軍潛力,來自美國藥廠諾瓦瓦克斯的新冠疫苗一樣,是同樣利用蛋白質次單位(protein subunit)所製作的「重組蛋白疫苗」,過去廣泛用於對付人類乳突病毒(HPV)肝炎及流感等病毒,是一種久經考驗的疫苗製作方法。
馬里蘭大學病毒學家 Meagan Deming:「重組蛋白疫苗技術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獨特。我們已經用了20 多年,都非常非常可靠,因為只需要製造蛋白質,然後將其提供給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就會將其識別為外來物,並對其產生免疫反應。到目前為止,我們從先前對抗 SARS 和 MERS 的研究中了解到,如果你想預防冠狀病毒感染,您需要一種像病毒蛋白質一樣 鎖定棘蛋白產生的免疫反應。它負責與宿主細胞、也就是我們的細胞結合並進入我們的細胞。所以,如果你能產生一種免疫反應能鎖定棘蛋白,它實際上就可以防範病毒與宿主(也就是我們)的直接相互作用。」
「重組蛋白疫苗」無需使用整個病毒,疫苗啟動免疫系統的方法,只需要其中一小片段,也就是所謂的棘蛋白,這類重組蛋白疫苗的優點,是相對容易製造 價格便宜,且蛋白質片段不足以引起疾病,但缺點在於針對攻擊感染細胞的免疫細胞,有時候不太容易辨識,意味著可能觸發的免疫反應,往往比其他款疫苗要微弱許多,因此在注射時,須搭配佐劑增強效果,已握有佐劑專利的諾瓦瓦克斯,
年初在英國1.5萬人的三期臨床試驗,針對原始病毒呈現出高達96%,超越BNT及莫德納疫苗的超高防護力,負責執行試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執行長更推文表示該疫苗最大優勢,在於特別針對南非及英國變異毒株進行測試,整體有效率為89%。
聲音來源: 諾瓦瓦克斯執行長 Stanley Erck(2021.1.29):「我認為這兩個數字都戲劇性地證明了,我們的疫苗無論是對原始病毒株,或者變種後的強化毒株,都能產生非常有效的免疫反應。」
聲音來源 中國醫兒童感染科主任 黃高彬:「佐劑來講它可以加強免疫的功能,也就是說你用很小的抗原,就可以刺激它產生很好的抗體,這次不管高端或者是聯亞都是用兩種佐劑,也算是這次我們國產疫苗的另外一個突破。」
台灣專家直言,佐劑不同 疫苗效力大不相同,也使用了佐劑的聯亞,今年二月公布一期實驗結果,稱60名台灣受試者僅出現局部疼痛 皮膚紅腫 疲累等輕微副作用,且即將解盲,同樣在台灣進行採樣3850人的二期實驗,聯亞執行長王長怡,日前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一度透露疫苗保護力初估高達九成,但對比諾瓦瓦克斯不但走完第三期實驗,和破萬人的受試規模,是這支國產疫苗連同高端
至今風波不斷的主要原因。
聯亞生技執行長王長怡(2021.02):今年我們預計可以做到一億劑,在六月到七月中間會有2到3千萬劑供應。
聯亞生技營運長彭文君(2021.02):我們也測試過,包括倫敦的這個變種病毒,具有很好的這個保護力, (監測)對於南非突變種這種保護力,甚至,另外我們還有所謂第二代第三代的疫苗。
撇開上述爭議不談重組蛋白疫苗,確實具備絕對優勢,就是它無需低溫冷鍊運送,相比輝瑞等mRNA疫苗,更容易取得及保存,當歐美早各有疫苗心頭好時,這支後至疫苗的最佳商機,便落在市場廣大的開發中國家,
例如疫情嚴峻的中南美洲,去年八月 胡世一與力挺聯亞疫苗,美國國內兩大名人,由醫學博士跨足商業的知名企業家迪亞曼迪斯,及知名演說家羅賓斯,在名為「你從未聽說過的最強大疫苗」,一場網路研討會中進行宣傳。
Covaxx共同創辦人 Mei Mei Hu(2020.08):截至目前,美國聯合生物醫學集團已生產5億劑疫苗,規模逾45億美元,所以我們具備know how,知道如何規模生產,如何運輸疫苗,且可用一劑低於一美元的價格製造疫苗,正因為我們已擁有研發平台,才決定應用在新冠疫苗上。
去年底,聯亞曾對外公告,子公司Covaxx已接獲南美三國大單,稱巴西 厄瓜多及秘魯,共計下單28億美元,表示只要疫苗一獲批准,便希望在今年年中交付1.4億劑新冠疫苗,報導黑水創辦人想賺疫苗財,且是鎖定台灣疫苗的路透社,透露截至今年三月,Covaxx已在美募得13億5千萬美金,普林斯投資多少無從得知,但直言他插手疫苗分銷業務,正是凸顯這場各方好漢,仍試圖從疫情不確定性中獲利的全球競賽,依然為現在進行式,話題不斷的台灣疫苗爆出番外篇,證明2021年在歐美以外的世界,仍對新冠疫苗殷殷企盼需求若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xtavq5Eqo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營運長組織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三條
#今天莫名其妙變成 WarnerMedia日
1.2022半數Warner電影將同步上串流
2.三個有線電視新聞台的串流轉型
3.WarnerMedia執行長的最後下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Theaters or HBO Max? Warner Bros. movie plans take shape as Discovery merger looms(https://flip.it/kcLdOm)
│
WarnerMedia 將今年一整年的大片同步上架 HBO Max 的激烈實驗雖然為 HBO Max 打下市場,但也得罪了許多創作者,更很可能是 WarnerMedia 執行長 Jason Kilar 即將下台一鞠躬的其中一個理由。然而依據旗下製片部門 Warner Bros. Pictures Group 的主席和營運長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提供的說法,這個實驗方案今年底結束之後,明年他們將打算採用一半一半的策略:也就是說會有一半的 Warner 電影同步上架串流,另一半則採用45天空窗期在電影院上映45天後才會上架。這個說法顯示同步上架已經從一個短期實驗性計畫變成一種發行業的常態。他們的理由則是經過這半年的實驗,他們發現不僅電影院感到滿意,創作者也終於算是接受,而他們內部的串流部門 HBO Max 則是對成效非常驚喜。 需提醒的是2022年 Discovery 正式與 WarnerMedia 合併之後,預計擔任執行長的 David Zaslav 可能不一定會同意這個政策(外界普遍認為他比 Hulu 出身的現任執行長 Jason Kilar 更對創作者友善)。然而 David Zaslav 一輩子的經驗都局限在電視台,沒有電影發行的相關經驗,能否對發行機制做出大膽判斷還是個未知數。
│
│
▼ 2.CNNPlus, Anyone? Cable News Preps For Streaming Future(https://flip.it/0KxMjh)
│
1980年開台的 CNN 以24小時播報新聞的方式為電視新聞產業開啟了全新的宇宙。如今這個宇宙正在面臨瓦解。過去一年美國三大有線電視新聞台 Fox、MSNBC 和 CNN 因為川普的連任大選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收視高峰,但高峰後面是延後來到的剪線潮。三家都有各自的策略試圖在剪線潮中求生:CNN 將會推出一個完全跟線性頻道內容不一樣的串流服務 CNN+,主打新企劃的節目藉以跟原有頻道區隔市場;Fox 則大膽地冒著影響有線電視訂閱風險在自家串流服務中直接播放線性頻道上的即時節目;MSNBC 則是將內容灌回母公司 NBCUniversal 的串流品牌 Peacock 中。對這些電視台經營者來說最大的難度是維如何在轉型過程當中維持財務上的危險平衡,一邊讓串流營收有機成長的同時又不要一下子讓穩定的有線電視頻道月租費崩解太快。在此同時,擁有運動頻道之王 ESPN 的 Disney 執行長 Bob Chapek 卻明白表示如果時機對了,他們絕對願意犧牲頻道收入把更大的賭注(節目)押在串流服務上。如果 Disney 加速轉型,其他人顯然也不可能繼續維持現在小心翼翼、步步亦趨的速度。
│
│
▼ 3. Behind Jason Kilar’s Unsettled Future at WarnerMedia(https://flip.it/gkgYa1)
│
AT&T 將 WarnerMedia 拆分出去與 Discovery 合併之後,預計將由 Discovery 總裁 David Zaslav 擔任新公司 Warner Bros. Discovery 的執行長。現在 WarnerMedia 執行長 Jason Kilar 的下場呢?消息一曝光,據說他立刻請律師拿出合約跟公司談判離職條件,稍後則向下屬宣佈他將繼續待到明年下半年公司整併完成之後。作為一年的看守執行長,Kilar 的處境非常尷尬。他在短短一年任期內,幫母公司做盡各種必要之惡:組織重整和裁員,確保每個留下來的人都唯一對 HBO Max 有用。除了忠誠達成前任 WarnerMedia 執行長 、現任母公司 AT&T 執行長 John Stankey 的串流大夢之外,Hulu 出身的他確實衷心相信 HBO Max 會成功,並希望成功那天自己的功勞會被記住。Warner 電影同步上架 HBO Max 的策略在內部人眼中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們認為要當個破壞式創新的英雄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動機,但破壞之前是不是要先有專業知道自己破壞的是什麼。一名在組織重整期間被資遣的員工則帶點幸災樂禍地說:這傢伙最終死在一台他之前用來出其不意撞死每個人的巴士手上,而那台巴士的名字就叫做「AT&T 無能號」。
營運長組織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念真聲助在土耳其蓋難民中心的裘振宇:「我這樣相信著,如果此刻我們能給世上某個地方正在飽受貧困,正在遭受戰火的摧殘,生命危機正在掙扎(的民族), 給他們一點資源、一點光芒,給他們一點光和熱的話,台灣在未來一定會被尊重,在世界的政治版圖上他會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我們都是難民/裘振宇》
一名敘利亞婦人說,她和家人在天色未光之時離開家園,一出門即被屍體絆倒,那是昨夜命喪於圍城屠殺的少年。另一名婦人說,一家人本在大馬士革安居,戰亂使人流離失所,某日,炸彈在臨時住處門口炸開,女兒被炸斷一條腿,小城封城了,沒藥物、沒食物,她只得帶女兒鑽下水道逃亡,在惡臭泥濘和汙水中匍匐前進,往盡頭的光亮爬去。
又有一名婦人說,她逃往土耳其敘利亞邊界,見邊界告示牌寫「歡迎來到土耳其」,她說,那是她人生最快樂的一天,理由只因她還活著;但那同時也是人生最悲傷的一天,因為踏過了邊界,家鄉、親人和敘利亞的回憶,將徹底被她拋棄了。
戰亂之地 創建台灣中心
42歲的裘振宇掀開筆電,為我們播放他錄製的敘利亞難民訪談影片。3年前,我們訪問過他一次,其時,他是土耳其安卡拉畢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建築系助理教授,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小鎮雷伊漢勒(Reyhanlı)蓋難民中心,造價粗估一百萬美元,但他手邊只有台灣外交部贊助的40萬美元,他回台找錢、找建材,未料一毛錢、一塊磚全沒著落。3年後,竟也讓他在這無邦交的戰亂之地蓋出房子,建築以「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台灣中心)名之。他被小鎮市長延攬,從建築師變成該中心營運長,招攬50餘個NGO(非政府組織)進駐,負責該中心的管理和使用,同時輔導敘利亞婦女就業,此次返台便是為販賣難民編織的圍巾。
2010年底,突尼西亞人爆發反政府運動,推翻獨裁政權,隨之在中東國家相繼掀起革命浪潮「阿拉伯之春」,大勢所趨,敘利亞人走上街頭,釀武裝衝突,美、俄、土耳其、伊朗等多國勢力介入,內戰至今仍未停歇,奪走逾40萬條人命,同時也有560萬敘利亞人逃到國外,土耳其收容難民最多,多達370萬,7成是婦女和兒童。我們坐在台北咖啡館,裘振宇語速彷彿調快1.5倍,企圖在最短的時間,為我們補充最多的資訊。他的口氣哀戚而氣憤,說到一半,他又得中斷訪問,電腦連線到德國,為他今年夏天在慕尼黑策劃的台灣建築展進行視訊會議,他將難民婦女編織的狗狗圍巾披在肩上,聲音歡快,充滿正能量,越洋視訊會議結束了,跳回難民議題,他又是一臉哀戚,情緒起起伏伏,未免太大了。
感同身受 也給別人平等
問他何以台灣人要關注敘利亞難民議題?坐在對桌的裘振宇身體前傾,頓了一秒,惡狠狠地瞪視著我,抬高音量,彷彿我問了什麼笨問題而氣憤,「台灣不被承認是一個國家啊!我們某種程度是難民島,但如果台灣可以讓這些人(敘利亞難民)變得更平等,不也是一種台灣價值?我們祈求國際社會能正視台灣,跟世界要求一點點平等,但希望別人給我們平等之前,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別人平等?讓更多在下面的人更有生活的資格?」
建築師關注難民的理由很大,大到與國仇家恨有關,但關注難民的理由也很小,小到只是個人心結。他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服完兵役,24歲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建築碩士,其後,他在澳洲墨爾本取得博士學位、在芬蘭博士後研究;他說在國際各大學院流浪18年,亞洲人身分無異於次等公民,和同學爭取獎學金、工作機會,學院中那些不動聲色的排擠和打壓,讓他深刻體認人從來不是生而平等,「我在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是難民,幾年前,我媽把舊房子賣掉,買了一個房子,裡面只有3個房間,我媽、我妹的房間,還有一個客房。他們把舊房子的雜物全部丟掉,也沒聯絡我,從小到大的衣服、照片、畫畫比賽的獎狀,都被丟掉了。」
他去年11月初返台,至耶誕節當天我們訪問他,整整2個月是他近18年來待在台灣最久的一次,然而他為著台灣中心和來年的台灣建築展奔波,2個月尚未與母親見面。上次見到媽媽是什麼時候啊?「6年前。」他淡淡地回答,口氣沒有惋惜,沒有傷悲,「對我媽來說,我做的一切都是不務正業,我應該算是她很失敗的投資吧。」他說父親在他出國讀書前病逝,父母感情不睦,2人卻不離婚,寧願用一輩子怨恨彼此,父親死後,母親也不發喪,怨偶在婚姻互相折磨無異於內戰;他選擇離開,和逃難的敘利亞女人一樣,將親人和故鄉的回憶拋在腦後。
陰鬱少年 變身戲劇女王
裘振宇從小立志當建築師。父親原是遠洋漁船輪機長,後來開營造公司,出身外省菁英家庭,卻因父親工作關係,在萬里鄉下長大。小學課堂上,老師發問,他永遠是第一個舉手,因為他國語講得比其他同學好,課堂上他的優越感輾壓同學,下課輪到他被同學霸凌,不是書本被藏起來,就是在走廊上被推擠、挑釁。先是省籍,後來是自己的同志傾向,成長過程中,他覺得自己和整個世界總是格格不入,故而在圖畫紙上畫各式各樣的房子,他迷戀宮崎駿,看了不下50次的《天空之城》,幻想打造一座飛翔的城堡,要當自己的造物主。
他念中原大學建築系,於迎新舞會做扮裝皇后,在蒂娜.透娜歌聲中,陰鬱少年長出一個熱情的社交人格。他真的熱情,初次訪問,他提早5分鐘站在約定的咖啡館外頭翹首盼望,見著我們就是熱情的擁抱。「他(裘振宇)情感表達很直接,這樣的人很容易引起誤會,很多人會斜眼看他,但他也不會被成見框住,非常不屈不撓。」建築師黃聲遠是他中原大學的老師,說數年前裘振宇跑來找他,拉著他在陽台上著急地說台灣在國際建築界被忽略,快沒時間了,裘振宇眼底的焦慮和真切,他至今仍記得。
鍥而不捨 像是夢幻騎士
那樣的焦慮和真切,正是裘振宇在博士後研究之後,明明有大半年找不到工作,還堅持在歐洲辦台灣建築展的理由。他大學做表演藝術之家的設計案,認識當時的雲門總監林懷民,林懷民說他:「他像是個奇怪的夢幻騎士,很神經的,黃聲遠、謝英俊在國外辦展覽,都是他弄出來的,他挨家挨戶拜訪建築博物館館長,鍥而不捨地敲門,有人不見他,他就拿著紅酒和玫瑰花去人家家門口堵。這個案子(台灣中心)也是這樣,他像是60年代長大的小孩,相信公平與正義、相信愛與和平,他掏了自己很多錢去做這件事,這需要能夠在當地周旋,那邊有政治的較量,還要組織很多人去管理(台灣中心),這是很大的夢想。」
5年前,他構思把黃聲遠展覽辦在土耳其,去拜訪台灣土耳其駐外使館,大使給他看外交部在土國邊境蓋難民小學的設計圖,問他意見,他脫口而出就是設計好爛喔,結果公親變成事主,這差事便落在他身上。後來土國強迫性的種族融合政策,硬性規定敘利亞學童與土耳其學童一起上課,建物改了方向,變成難民中心,「我4年改了10個設計圖,機能不對,造價不對,工法不對,施工品質不對。初步的規劃光是打地基就要新台幣1,200萬元,等於預算就爆了,後來找到邊界蓋邊境圍牆的預鑄混凝土,裡面是鋼模,底座很大,又防爆,我買了300顆,一顆才500美元。」
我們在歌舞昇平的咖啡館談論遠方戰火,空氣中有咖啡香與輕音樂,他突然中斷談話,問我可否聽見旁邊低音音響的震動?邊界小鎮時不時轟炸,深夜裡,從住處陽台眺望,黑夜的盡頭火光起滅,砲聲隆隆作響,因為聽久習慣了,死亡變成日常;他說,後來他聽見低音音響的震動都會以為是遠方的轟炸。按原訂計畫,公民中心去年秋天竣工,眼看履歷又可添上一筆豐功偉業,可以銷假回學校,寫完那本欠了劍橋大學很久的學術論文,但他9月又受雷伊漢勒市政府的邀請,擔任公民中心營運長,集結一幫難民婦女編織圍巾,開發文創商品。
留下故事 才能改變世界
裘振宇在畢爾肯特大學任教,月薪4千美元,5年來攢近6萬美元,他拿出5萬美元投入商品開發,簡直要花光所有積蓄,「如果我不把自己弄到一無所有,這樣別人怎麼會相信我?」不單是敘利亞婦女,他也扶植土耳其婦女投入生產。他說雷伊漢勒本來就住著近10萬名土耳其居民,但十年間卻湧進12萬名敘利亞難民,邊境小鎮工作機會原本就少,多了一倍的外來人口用一半的價錢來搶工作,土耳其人就算再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也都用完了,「無論土耳其或敘利亞人,只要沒有工作,每一個人就有可能是難民。」
他將在台灣停留到2月初,偶爾和他的敘利亞助理瓦力視訊聯絡事情,瓦力總問他何時會回來,說如果他不快點回來,也許他們再也見不到面了…。他說,肺炎疫情在土耳其完全失控,說好要幫他們生產肥皂的工廠因為疫情全部停擺,他們所在的哈塔伊省(Hatay)每天有將近3萬人確診,民眾一旦有確診跡象,醫院只會叫你回家待著,因為醫療系統早已崩潰。裘振宇總擔心著瓦力每天還是忙進忙出,忙著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單靠臉上薄薄的口罩,是否真能保護得了他?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建築師死了留下房子,但先是內戰,而後是疫情威脅,即便在這亂世之中蓋了堅固的房子,也承諾不了永遠吧?「建築沒了,至少我還留下故事。台灣中心目前就生產2件事,工作機會和故事。我照顧很多人,很多人都有故事。只要這些故事藉由這些圍巾織品流傳下去,人心才會改變,人心改變了,世界才有好轉的可能。」咖啡館裡,他愈說愈悲憤,音量愈來愈大聲,見他脖子掛著無線耳機,轉移話題問他手機都聽什麼音樂,還聽蒂娜.透娜嗎?「每天這樣忙,哪有時間聽音樂!」
做人這樣戲劇化,快樂嗎?「我睡覺做各式各樣的惡夢,夢見沒趕上飛機,報告沒寫完…但只要沒有自殺,應該都是快樂的吧。」可若非這樣戲劇化和張狂,大概也蓋不出這樣的房子,成就不了這樣的志業。不免好奇張狂的建築師偏好什麼樣的居家空間?他說只要有4堵牆圍起來,可以擺床睡覺,容得下他買的很多書就好。但大概是這樣的回答太不專業,他連忙掏出手機,秀出他之前和男友在墨爾本住的房子,牆上的畫,客廳的地毯,簡潔而高雅,有北歐風。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無家可歸之人,但建築師在空間正中央擺著一張圓桌全然洩漏了自己的欲望:自比地球難民的人,還是期盼著和親人在圓桌上吃飯,一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