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在香港再遇上】張愛玲一生曾三度來港,在求學階段經歷炮火戰亂,及後赴港謀職,最後匆匆一別,便是訣別。她對香港念念不忘,在〈燼餘錄〉中雖曾言自己與香港隔了相當的距離,但她筆下的小城,戰時香港發生的一切,如今再讀,百般滋味。城巿紛擾,人來人往,華美但悲哀,一如她說:「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
《明周文化》2705號張愛玲特刊現已出版。適逢一代才女百年冥誕紀念,讓我們在時間的無涯荒野裏,遇上張愛玲。
#張愛玲 #張愛玲一百年 #文學 #小說 #中國文學 #香港 #燼餘錄 #散文 #我就是我
---
系列專題《#張愛玲一百年》:
https://bit.ly/2PJ7tDM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goo.gl/Ohgkt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愛玲一生曾三度來港,在求學階段經歷炮火戰亂,及後赴港謀職,最後匆匆一別,便是訣別。她對香港念念不忘,在〈燼餘錄〉中雖曾言自己與香港隔了相當的距離,但她筆下的小城,戰時香港發生的一切,如今再讀,百般滋味。城巿紛擾,人來人往,華美但悲哀,一如她說:「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 《明...
燼餘錄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比喻與詮釋】「像極了愛情」,然後呢?
**
比喻是最重要的修辭手法。當寫作者說「像什麼」、「似什麼」的時候,也就把閱讀者引入了另一個維度的聯想世界。
當我們說A像B時,比喻的兩端並非是等式,而往往是B大於A。譬如,「今天的颱風雨像極了愛情。」這樣的句式裡,我們共同經驗過的A(颱風雨),是具體而明確的;而B(愛情)的意涵則是開放的,依著閱讀者的經驗而有不同的感受與聯想。
文義開放的好處,是具有無邊聯想的趣味,但也正是這種不著邊際的感受,讓讀者讀來大多只覺含糊,而不能真正抓住什麼。
一般而言,「精準」是遣詞用字的第一要義。作者真正想透過文字捕捉的意義與情感,還是應該精準地傳遞給讀者,這有時是僅僅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所不能達到的。
因此,比喻與詮釋的聯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
「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
當讀者看到這句話裡的比喻(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時,雖然呈現了視覺上的想像,但是依然缺乏明確的意義內裡的了悟。從寫作者的立場而言,這樣的句子就不夠「精準」。原句如下:
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靜,光麗。──張愛玲〈燼餘錄〉
「澄靜,光麗」,才是作者要表達的比喻意涵。德國浪漫樂派代表人物孟德爾頌說:「一個音樂家落筆的時候,他要尋找的是完全屬於個人的體驗和想像,而不是人們共有的體驗和想像。」當然,更不是為了讀者個人的體驗和想像。
**
【補充教材】
國民黨的大挫敗,像一件神祕謀殺案。
vs.
國民黨的大挫敗,像一件神祕謀殺案,地板上躺著屍體,但死者身分不明,沒人出來指認,死因也不明,既找不到兇手,也看不到兇器,只是眾人圍觀,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司馬文武〈一件神祕謀殺案〉
燼餘錄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比喻與詮釋】「像極了愛情」,然後呢?
**
比喻是最重要的修辭手法。當寫作者說「像什麼」、「似什麼」的時候,也就把閱讀者引入了另一個維度的聯想世界。
當我們說A像B時,比喻的兩端並非是等式,而往往是B大於A。譬如,「今天的颱風雨像極了愛情。」這樣的句式裡,我們共同經驗過的A(颱風雨),是具體而明確的;而B(愛情)的意涵則是開放的,依著閱讀者的經驗而有不同的感受與聯想。
文義開放的好處,是具有無邊聯想的趣味,但也正是這種不著邊際的感受,讓讀者讀來大多只覺含糊,而不能真正抓住什麼。
一般而言,「精準」是遣詞用字的第一要義。作者真正想透過文字捕捉的意義與情感,還是應該精準地傳遞給讀者,這有時是僅僅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所不能達到的。
因此,比喻與詮釋的聯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
「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
當讀者看到這句話裡的比喻(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時,雖然呈現了視覺上的想像,但是依然缺乏明確的意義內裡的了悟。從寫作者的立場而言,這樣的句子就不夠「精準」。原句如下:
我把牛奶倒進去,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像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靜,光麗。──張愛玲〈燼餘錄〉
「澄靜,光麗」,才是作者要表達的比喻意涵。德國浪漫樂派代表人物孟德爾頌說:「一個音樂家落筆的時候,他要尋找的是完全屬於個人的體驗和想像,而不是人們共有的體驗和想像。」當然,更不是為了讀者個人的體驗和想像。
**
【補充教材】
國民黨的大挫敗,像一件神祕謀殺案。
vs.
國民黨的大挫敗,像一件神祕謀殺案,地板上躺著屍體,但死者身分不明,沒人出來指認,死因也不明,既找不到兇手,也看不到兇器,只是眾人圍觀,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司馬文武〈一件神祕謀殺案〉
燼餘錄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張愛玲一生曾三度來港,在求學階段經歷炮火戰亂,及後赴港謀職,最後匆匆一別,便是訣別。她對香港念念不忘,在〈燼餘錄〉中雖曾言自己與香港隔了相當的距離,但她筆下的小城,戰時香港發生的一切,如今再讀,百般滋味。城巿紛擾,人來人往,華美但悲哀,一如她說:「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
《明周文化》 2705號張愛玲特刊現已出版。適逢一代才女百年冥誕紀念,讓我們在時間的無涯荒野裏,遇上張愛玲。
#張愛玲 #張愛玲一百年 #文學 #小說 #中國文學 #香港 #燼餘錄 #散文 #我就是我
---
系列專題《#張愛玲一百年》:
https://bit.ly/2PJ7tDM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燼餘錄 在 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張愛玲《燼餘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 ——張愛玲《燼餘錄》 ... <看更多>
燼餘錄 在 張愛玲典藏手帳募資開跑1周1頁無使用期限 的推薦與評價
「燼餘錄:空白頁面」保留空白頁,使用經典印書紙和質地順滑的日本米色巴川紙,以更開放的形式保有自由的書寫空間。 手帳過場插頁使用鬆柔古樸的米色 ... ... <看更多>
燼餘錄 在 張愛玲:燼餘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之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bbreviated as HKU)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