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ET父母效能訓練》書中,作者湯瑪斯高登提到父母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贏家」、「輸家」、以及「騎牆派」。
「贏家」類型的父母會使用威權的地位、權威的手段,要孩子乖乖聽父母的話、照父母的命令行事,打罵、威脅、恐嚇、處罰是「贏家」類型父母常用的親子互動方式。在綠豆四歲前,我自己就是屬於「贏家」類型的父母。但如果真是「贏家」,那我也不用改變、湯瑪斯高登也不用推動PET父母效能訓練啦!
因為事實上,表面上父母贏了每一次的親子互動,然而親子關係的裂痕卻在不知不覺中日漸擴大,孩子在心理上也和父母愈來愈有距離,並且等待自己長大的那一天到來,用叛逆反擊父母過往的權力。
「輸家」類型的父母以為自己給予孩子無限的空間、充份的自由,不限制孩子、甚至「管教」兩字對這類型的父母都是不必要的。我也認識不少「輸家」類型的父母,表面看似民主,但孩子卻會反過頭來打罵父母、責備父母、命令父母、要求父母。
因為父母覺得要聽孩子的話,所以孩子說了算,接著面對的就是孩子將霸王的地位延伸到人際與生活,有可能成為團體中的小霸王,也有可能在捷運上盪吊環、在火車上跳鋼管。父母寧願委屈自己、寧願讓自己在身心遍體麟傷,也希望維護孩子的權力,卻沒發現孩子與別人、與團體、與社會有愈來愈多的衝突與摩擦,然後負責、道歉的,仍然是「輸家」類型的父母。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2372
父母效能訓練書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問:如何感受自己的內在父母?
成熟、智慧的「內在父母」是內在安定、穩健的成人力量,經由內在滋養及外在吸收新知、學習技巧而慢慢培育成的。
現實中,父母的價值觀、行事風格、習慣性言語(要求、批判、責罵……)已不自覺地被內化成另一個自我—嚴厲的內在父母。不容許自己犯錯、不能有情緒、不准軟弱……,所以我們逐漸失去內在感覺,也失落了愛自己的能量。
找回感覺(看見傷,感受傷,療癒傷)。
在歷經不計其數的事件,我們用著理性頭腦—管他的、算了吧、他不是故意的、沒關係啦、他就是這樣子啊、不要緊啦、不然能怎麼辦、不要計較啦、不要想太多、事情過了就好了、吃一點虧無所謂啦、不要理他就好了、下次再努力吧……;或是粗暴的反擊,以致互相攻擊。我們從未正視那股凝結在心中、表徵在體內的能量,不曾真正化解過情緒。
我們已經習於—不要想太多,不要去感覺,日子會比較好過—的生存方式,太多的情緒感受被封鎖在深沉的、不見天日的心牢,那兒是「受傷的內在小孩」的棲身處;經常出其不意地跳出來接管我們的意識,用孩童的手法發洩情緒,處理人際關係。內在小孩需要成熟、智慧、寬容的成人力量引領,帶領他(她)逐步地真正長大。找回感覺就找到了內在小孩。
學習聆聽、同理心與有效能的表達技巧。
推薦書籍《父母效能訓練》。書中教導的方法不僅是在親子關係,任何的人際關係皆適用。面對任性、胡亂發脾氣和愛耍小手段的內在小孩也是很實用的工具書。多方涉獵心靈成長書籍,轉換從小習得或無意識接收的信念與價值觀。領受家族系統不容小覷的牽引力量;瞭解生命所以尊重生命。
再者,一天一點時間,安靜心境的養成。靜心是將注意力由外境轉向心境,傾聽內在的聲音,涵養內在愛的能量,滋養慈悲、寬容。開啟行動力,願意挑戰、冒險,展現紀律;願意擔負責任、承擔苦痛。蓄積長大成人的能量。
這是一段無法快捷便利的生命轉向的歷程。所有的學習都來自一步一腳印真切運用,反覆操練,熟能生巧後轉化為生命的本質。
生命課題浩瀚無垠,祝福朋友們找到自己適當的路。
個人也還在學習中。
粗略淺見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