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
#解開童年創傷的心理圈套
#運用自我對話 #療癒不安與焦慮
.
【相信你,因為是你】
.
「那個⋯⋯我有沒能對你說的話⋯⋯」
.
一路走來,常聽到類似的告白,那些人小心翼翼地吐露長久以來深藏的陰影,並且向我走近。「其實我不是一個好人。」前輩對我這麼說。他對於推開辛苦的媽媽,又假裝沒看見生病的的弟弟感到無比罪惡。
.
「我沒辦法信任他人。」用這句話當作開場白的朋友,一邊把父母間的糾葛及離婚等複雜的家事說給我聽,一邊哭泣。此外,也有這樣的後輩──在下雨的日子,媽媽便狂飲馬格利酒,還把他拿來和哥哥比較,讓他度過了痛苦的學生時期。他一邊說著,一邊露出苦澀的表情。
.
和大學同學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我和她在校園食堂一起吃飯,碰巧經過的某個朋友前來搭話。我第一次看到她和不認識的人說話,突然表情誇張、提高聲調,就像天生便很善於社交的人一樣,然後「呼⋯⋯」的一聲一屁股坐下。我對她說如果很辛苦,可以不必刻意這樣做。她蜷縮了一下,驚訝道:「嗯?很明顯看得出來嗎?」幾天後,她坐在階梯上,沉穩地講了一個孩子在幼年時飽受寂寞的故事給我聽。
.
我屬於比較能察覺這類悲傷的人,和我有著相同氣息的朋友們,相處起來也反而較為自在。父母的離婚和再婚、沒有媽媽、爸爸酒精中毒、被欠下的債務折磨,說出這些事後,感覺彼此的關係就好像又往前邁了一個關卡。到祕密之門開啟前,是一段艱辛的過程。
.
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裡,主角停留在義大利時,曾教過朋友若想安慰沉浸在悲傷裡的人,可以使用的英語表現有哪些,裡頭出現了這樣一句話:「I've been there.」
.
然後義大利朋友問道:「去過了?去過哪裡?」他反問這如何能成為安慰別人的話。主角是這麼回答的:
.
「深沉的悲傷有時就像是個特別的場所,而時間就如同地圖上的一個座標。在那悲傷之森裡待久了,就會覺得好像沒辦法從裡面逃出來了吧。這時,如果有個人說自己曾去過那裡,現在已經從裡面逃出來了,當然就能帶給人希望。」
.
仔細想想,創傷在治癒的過程中,雖然有我自己努力的部分,但有時也是託了好朋友的福,他們願意默默走進我的陰影裡。這是去過那「特別場所」之人聚在一起,彼此給予安慰的一種方式。
.
當然,在告白之後有時也會感到後悔:有的男人在知道了複雜的金錢問題後會選擇離去,也有人會對這不怎樣的人生感到失望而卻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將創傷藏在陰暗處,那它將會漸漸變得潮濕、沉重。隨著將它說出口,傷痛會變得輕盈;和值得信任的人分享,傷口也會漸漸縮成可以描摹的大小。一塊塊地分享、說出口,最終,它將會變成可以放進口袋裡帶著走的東西。
.
然而,在諮商室裡進行輔導,遇到過不少一次也沒有吐露過自己祕密的人。他們被不曾改變的創傷重量緊掐著生活,或者在想像中把它養成一頭兇惡、殘忍的怪物。雖然也曾一度提起勇氣,但那遭冷落的傷痛,仍被藏在深沉且安逸的黑暗裡。
.
偶爾人們會問我,都是哪些人來向我尋求心理諮商,他們主要的煩惱是什麼。其實,他們每個人的目的都不一樣,但比起找不到方法,因為難以從創傷中順利恢復而前來的人更多。他們通常想要立即解決眼前的問題,可是解開謎底的鑰匙卻都藏在了過去。
.
試想,有個人在職場生活裡,對上司表現出過於不必要的順從,且有時會感到患得患失,甚至會為了獲得肯定而絞盡腦汁。他來找我諮詢如何在職場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時,那麼,我就會多問他一些問題:
.
「到目前為止有過怎樣被認可的經驗?」
「和爸爸的關係怎麼樣呢?」
「如果沒辦法做出優秀的成果,是不是覺得人們會說閒話?」
.
用類似這樣旁敲側擊的方式,對方一下子就會陷入過去的回憶:身為軍人的父親將家人看作是自己的部下,為了不惹怒父親,每天提心吊膽地生活,以及在「沒用的傢伙」這句話面前感受到的憤怒及失落,這些記憶紛紛再現。由於對爸爸的複雜情感不曾好好地消化過,因此在社會上遇到權威者時,在相處方面必然會陷入困境。
.
面對積累已久的創傷,人們總會哭泣,因為無法逃得更遠而感到悲傷;也有些人硬挺著不流淚,認為即使哭哭啼啼,人生也不會有所改變。然而,他們的共通點都是──不相信自己有足以承擔創傷的力量。
.
「事到如今有可能變好嗎?」
「我生下來就是這樣的命運。」
「試了也沒用。大家都是這樣生活下去的。」
.
對於沒辦法揭開創傷真面目的人而言,最需要的其實是「信任」,也就是「相信自己能夠承擔」。站在孤獨和迫切的邊緣時,如果沒辦法填滿自己的信心,那麼也就不會有任何改變發生。心理諮商師已經讓你知道自己有足以戰勝創傷的力量,而未來能夠逐漸好轉的關鍵,則在於用自信來自救。經常只著眼於創傷然後被絆倒的人,我會這樣對他說:
.
「我相信你。但我的目標是比起我對你的信任,要讓你能夠對自己感到確信。」
.
在諮商師投以百分百的信任下,人們通常會先感到懷疑。但不論是陷入無盡的泥沼中舉旗投降、失望而返,想要復仇而掄起拳頭,抑或自暴自棄,只想以現在的模樣生活下去、懷疑這樣的自己是否值得信任──無論何時,我想說的都是那句不變的話:「我相信你。」
.
在毫不動搖的篤信下,人們也會開始一點一滴地改變。從「完全不可能」過渡到「能否做得到呢」,最後停靠在「說不定是有可能的」。
.
「想從怎樣的話題開始談起呢?」
「你記得的是什麼樣的場面?」
「看到那樣的自己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請試著給自己一點安慰。想聽到什麼樣的話呢?」
.
將創傷召喚到眼前時,我嘗試讓察言觀色的對方安下心來,並仔細傾聽他的故事,等待他能將藏在心底的話掏出來並再次省視。多數人會認為窺探創傷的話,又會再次誘發疼痛且苦不堪言,但其實並非如此。隨著痛苦的再臨,也會一併發現周邊的其他事物,並領悟到自己有多麼渴望被愛,多想獲得他人的認同。吐露因失去而感到的痛,輕拍挺過如此長時間的自己,現在,終於能夠一點一滴地窺察到不同的選擇。
.
若問那樣的確信究竟從何而來?是因為相信什麼才能那樣篤定嗎?我會回答:因為有很多證據可以證明。在我們周圍,有很多背上馱著傷痛,而今卻也發現了四葉幸運草的小英雄們。雖然未來仍將是趟漫長的旅程,但我依然相信自己,我會小心但不退縮,試著展開那一頁頁的故事──屬於我的故事,我遇見的某個人的故事。或許,也是你的故事。
.
--
.
本文引用自《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解開童年創傷的心理圈套,運用自我對話,療癒不安與焦慮》,作者金允那於韓國嘉泉大學特殊治療研究所主修藝術治療;韓國心理輔導學會的會員,韓國心理輔導協會認證的專業輔導師。本書由 大好書屋 出版。
〰️〰️〰️
紙本書:https://tinyurl.com/y2st3ba5
電子書:http://moo.im/a/8dktyH
父母會傷人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顧【20世紀以來全球4次大流行疾病】以及【過去20年台灣四次公衛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何時能結束?是現在大家心中最大的疑問之一,我們無法預測疫情,但我們可以回顧過去全球大流行疾病的歷史,或許從中可以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方向。
■20世紀全球4次大流行疾病 (年份-疾病名稱-死亡數)
▶ (1918)西班牙流感:4,000 – 5,000萬人
▶ (1957)亞洲流感:110萬人
▶ (1968)香港流感:100萬人
▶ (2009)豬流感(H1N1):20萬人
■ (1918)西班牙流感
從20世紀以來,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死傷人數最多,造成全世界4,000-5,000萬人死亡。這場大流行在1918年開始,最終在1920年春季自行消失,歷時兩年多。
▶由於當時公衛醫療條件與研究仍不夠發達,那時候根本不知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發
▶後來研究才認為西班牙流感的病原體可能是H1N1流感病毒
▶但這場大流行是從何源起,為何消失,目前都還無法確定
■(1957)亞洲流感
1957年亞洲流感,2月起源自中國貴州,4月傳播到香港、新加坡,9月時歐美非都有疫情出現,10月時達到疫情高峰。
▶直到一年後疫情才平息,這波疫情導致約110萬人死亡
▶病原是H2N2流感病毒,最早在當年3月時被日本分離出來
▶在8月美國便研製出新的流感疫苗使用
■(1968)香港流感
不到10年,1968年在香港發生第三場流感大流行,病原是H3N2流感病毒。隨後傳入東南亞地區,由於正值越戰時期,所以疾病在同年便傳入美國,至1969年才平息,但部分國家如英國,則是在1969-1970間爆發流行。
▶病原是H3N2流感病毒
▶這場流感造成全世界約100萬人死亡。
■(2009)豬流感(H1N1)
經過前三次流感大流行,全球都有所警惕,防備著下一波的到來。原本認為可能是H5N1流感病毒會造成新一波的大流行,但沒想到卻是新型的H1N1流感病毒。在2009年時,墨西哥3月初出現病例, 3月底傳到美國。
▶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在4月確認這是新型的H1N1流感病毒,並向WHO通報
▶6月11日WHO宣布此疾病進入大流行
▶WHO在2010年8月10日宣布大流行結束,WHO於當時的聲明中指出「大流行結束不代表這株H1N1病毒消失,而是變成跟季節性流感病毒的一樣,每年持續發生」
▶在H1N1大流行期間,死亡人數粗估約20萬人
這次疫情的死亡人數,相比之於前三次大流行,已相對減少很多,這除了是因為新型H1N1致死力較低外,還有因為疫苗及時產製,所以能有效的預防與控制疾病傳播。
從上述四次大流行的時間來看,只有1918年的大流行超過兩年,後三次大流行都在一年多後結束,而各國並非都是一起爆發流行,不同地區的流行月份不同,南北半球的國家差異最大,因為兩個區域的夏季與冬季月份相反。
這些大流行結束後的情形則不同,有些病毒是消失在世上,有些則變成季節流行疾病,每年持續會出現案例,但都已有疫苗因應。(資料來源:【註1】)
■過去20年,台灣有4次疫情大爆發
分別是:「1998年腸病毒71型」、「2003年SARS」、「2009年H1N1流感(新型流感)」及「2015年的登革熱」,每次的疫情,都帶給防疫工作不一樣的挑戰,也進而帶動衛生單位在醫療體制的革新。
■ 台灣4次公衛疫情(年份-疾病名稱-死亡數)
▶ (1998)腸病毒71型:造成78名兒童死亡(【註2、3】)
▶ (2003)SARS: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註4、5】)
▶ (2009)H1N1:疫情高峰時每週至少70人住院,統計死亡人數 41人(【註6、7】)
▶ (2015)登革熱: 2015年5月入夏至11月23日累計3萬7,224例,其中174例死亡(【註8】)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一再強調「科學證據」(science evidence),它是所有防疫決策主要的來源,個人的經驗都只能當參考,最後還是要問實驗室證據在哪邊,感染控制才有辦法做好。
從過去20年的經驗得知,大概5年就一次大疫情,每一次都不一樣,都是新突變的病毒,所以要如何預測疫情是我們非常大的挑戰。
面對日益增長的考驗,只有不斷的提高應變措施才能減少損害,台灣到目前為止,防疫體系的建立及法規組織、病毒實驗室、指揮體系、防疫醫師制度的強化、院內感控的強化,實驗隔離措施及疫苗我們自己都可以製備,包括資訊體系,現在也都很發達,這一些都顯現出我們在防疫上的實力。(資料來源:【註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回顧20世紀以來影響全球的4次大流行疾病,以及他們如何結尾」:https://bit.ly/34Wmw6d
∎【註2】:(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臺灣的腸病毒71型風暴----十周年回顧」:https://bit.ly/34MBFH3
∎【註3】:(親子天下)父母必知:腸病毒前兆 預防腸病毒的「五多」: https://bit.ly/3jp7Y2S
∎【註4】:(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2003 SARS所上的一堂課可作為2020新冠病毒防治策略之指引─醫護人員精神及心理層面的探討:https://bit.ly/2QKCCao
∎【註5】:(疾病管制署)台灣流感速訊-2010 年第3週(1/17-1/23):https://bit.ly/31LexXC
∎【註6】:(疾病管制署)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工作紀實:https://bit.ly/31Kuygf
∎【註7】:(疾病管制署)「流感大爆發」:https://bit.ly/2YRLtvL
∎【註8】:(疾病管制署)「2015年入夏以來臺灣登革熱死亡個案初探」:https://bit.ly/3bhXzDo
∎【註9】:(元氣網)過去二十年台灣四次公衛疫情大爆發 蘇益仁分享科學防疫寶貴經驗:https://bit.ly/3hS2u0k
➤➤照片
∎ 【註7】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西班牙流感 #亞洲流感 #香港流感 #豬流感 #H1N1 #腸病毒71型 #SARS #登革熱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父母會傷人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傷人的常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那些放不下的糾結
「病人會好,不見得是醫師治好的,而是他們自己願意改變而治好自己的。」
昨天跟鄭醫師、許醫師談他們的新書《心念自癒力》,人數最多時有一千多人參與,相當感恩。還沒參與贈書活動的朋友,歡迎點開來聽聽看。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32093951027554/
解鈴還須繫鈴人,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疾病,都需要患者願意配合,要患者願意在生活中實踐健康行為,並且跟自己正向對話,方能啟動自癒力。混亂的心念,難以產生正向能量,唯有我們足夠專注靜定,才能走向身心合一,這便是健康的基礎。
這本書使用的知識範圍相當廣泛,跨領域、跨專業,對沒有相關背景的朋友來說,一下子要全部理解整合或許有困難。但我們可以回到自己身上,透過實驗,感受身心變化,找到適合我們的方法。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本書很重視「負我們該負的責任」的觀念,不該我們負的責任,是他人的功課,我們大可以交還給他人。當然,這會有許多道德的制約,但如果我們都已經身心出狀況了,連對自己都快要負責不了了,至少就優先順序來說,我們先負好屬於自己的責任就好。
如何劃分責任,在版面上常有討論。但這本書裡面,不管是依據家庭位階或者世俗常情,都相當有參考價值。
只專注在我們自己的責任,身心就能瞬間輕鬆,也能給自己更好的照顧。從另一面來說,對方負起他們該負的責任,也能更獨立,對對方也有好處。
談到孝順這個議題,我昨天感受到的是:如果硬要順從就容易有委屈,有委屈就很難談愛。所以與其談孝順父母,不如試著愛父母。
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有界線與彼此責任歸屬。沒有誰能完全替另一方扛起生活的責任,實際上也做不到。
書裡面有大量可以實際用在生活裡的練習與活動,至少就我所熟悉的心理層面來說,可以解壓鬆綁。像鄭醫師示範的這個練習,搭配上呼吸,我個人認為要緩解緊張會相當有幫助。
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videos/777574469681579/
以我自己來說,「走路」是一個我常使用的運動。我也會把感官注意力放在腳底,讓紛亂的思緒慢慢沉澱。
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videos/2374171052878998/
祝願您,常能沐浴在溫暖的光裡,自癒身心!
.
《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
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w4urx
誠 品:https://eslite.me/w8ljz
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pros.is/us9kz
📳電子書:
Readmoo:https://bookzone.pros.is/uh9dh
Kobo:https://bookzone.pros.is/vtkxl
天下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父母會傷人電子書 在 《家庭會傷人》家庭帶給人們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聽書】自我 ... 的推薦與評價
... 父母 的怨恨和家庭不合通常每個家庭互動都有默認的規則 父母 教育子女的方式將會嚴重影響子女的生活態度所有錯誤的後果被毒性規則傷害過的孩子因為沒有 ... ... <看更多>
父母會傷人電子書 在 心曦心理諮商所- 【讀心書《謎樣的毒親》:我無意怪罪父母 的推薦與評價
果連我都不說,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 人接納肯定的判斷工具。 ... 地站在別人為自己設的框框裡。 ... 而無視於自己的傷有多重,心有多痛。 ... 在施予羞辱創傷者一次又一次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