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電影《小王子》心得上篇)
(以下有雷)
《#小王子》這部電影,奠基在原著書籍《小王子》的故事上,導演重新寫了一個新的故事,與原本的「小王子」,兩段故事交替出現卻又相互呼應。
關於書籍《小王子》本身,有很多可以探討的議題,但這次我想將心得分為兩部分,把焦點放在這部電影的兩個主題:「#長大的失落」與「#關係的失落」上。
-------------------
<長大的失落>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打扮幹練的媽媽與穿著正式的小女孩,坐在一起等待面試。媽媽不停地幫小女孩演練,討論面試時「一定會問到的問題」:「你覺得你夠優秀進入這個學校嗎?」
沒想到,面試時,主考官問的問題是:「你長大想做什麼?」
小女孩一直都在媽媽的安排中,盡力做到媽媽希望自己做到的每件事,就像被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面對主考官問的、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如唸稿機的小女孩,仍然唸出媽媽要自己說的那篇講稿,發現出錯時,卻也沒有任何調整的可能性--因為她從來沒被「訓練」可以自己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面對這麼巨大的「挫折」與「失控」,小女孩無法承受而昏倒在講台上,然後,出了考場,她跟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
「媽媽,我很抱歉。」
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一種很想掉淚的感覺。
當面對這些失敗與挫折,這是小女孩的人生,小女孩應當是打擊最大的;尤其是,「當我被父母要求,要求我按照你們的方式去做、去選擇未來,但其實你們也會出錯、沒辦法保證絕對正確,而這些失敗仍然要我自己承擔」時,小女孩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跟媽媽道歉,因為「自己表現不好」。
面對這個「失敗」,為了讓女兒很優秀、「成為有用的人」的媽媽,當然沒有放棄,決定搬到這個學校附近,然後暑假好好訓練自己的女兒,規定一套「人生計劃」,讓小女孩每天執行,如此就可以過著「成功的人生」。
在電影中可以發現,這個家庭沒有「爸爸」的影子。「爸爸」只是每隔一陣子會送一個飄著雪花的城市模型給孩子,連臉都沒有露過;或許,比起一般雙親家庭,獨力扛起撫養孩子責任的媽媽,更害怕自己不夠努力,會使得孩子不夠優秀、不夠好,更讓別人或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因此,她必須竭盡所能、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女兒一路優秀,一路都受到他人欣羨眼光......
這樣,或許才能稍稍彌補媽媽的「#匱乏感」:
不論是婚姻的結束,或是工作上的挫折,所有無法達成的心願或遺憾,都可以在這個剛開始人生的小孩上,重新被達成、被滿足。
當然,這或許也包含了媽媽的「罪惡感」:「或許我沒辦法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但除此之外的一切,我都會讓它完美無缺,讓你不會輸給別人。」
「#我需要為你的未來負責!」在小女孩與媽媽爆發的第一次衝突中,媽媽忍不住這麼吼著。
媽媽帶著壓力與焦慮,害怕失控,希望一切都完美無缺;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開心,也一直認同著這個想法,直到--
認識隔壁鄰居,飛行員爺爺。
從一開始覺得「這人好怪」,到被對方的世界吸引,小女孩從家中那個充滿灰色計畫表與灰色牆面的世界,踏進了一個多彩繽紛的世界。
然後,她認識了小王子,認識了那些不同星球上的大人。
她也知道了小王子跟玫瑰、狐狸的故事。
但後來,在一次衝突中,小女孩發現自己內心對小王子的美好幻想破滅了,她對著飛行員爺爺怒吼,而沒多久,爺爺就住院了。
小女孩決定獨自踏上自己的幻想之旅,找回小王子,找回對爺爺最珍貴的那一塊。
但是她卻發現:原來,小王子被這個社會「馴服」了,成為「王子先生」,成為服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之一,失去了他的光芒、他的夢想,他的童真,還有 #他曾經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物。
因為這個社會,只會留下「必須/應該」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不重要的,例如童年的腳踏車、夢想的飛行夢......還有,那些在天空閃耀的星星們。
或是,就像媽媽剛搬到新家,看到鴿子們在屋頂上,覺得「無用而礙眼」,必須用水柱噴走他們。
這些東西都不「需要」,「只是給懶惰的人做白日夢用的」,那些大人如是說。於是,有台機器,可以 #輕易地碾壓著這些夢想,美好,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個一樣的東西:夾文件的迴紋針,或是,在上班時給予電力、讓人能夠繼續工作的光。
也有一個機器,可以把每個人變成一模一樣,為這社會與有慾望的權力者所用。
「成為優秀有用的人,就是都要成為只剩下『應該』,大家都一模一樣的人嗎?」
當那些「必須」與「應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卻發現,慾望與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克制。
就像電影裡的商人,貪心地把所有的星星都收集起來,不停地算著數字,確認著自己的財富與擁有。
但他或許是這裡面最空虛的人,內心的空洞,填也填不滿。
當小女孩勇敢地把星星都放出來的時候,看著星星一湧而上,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那些最單純美好的事物,的確是唾手可得,但追逐著社會認定目標與價值的我們,卻可能沒有機會去看。
「我不想成為你這樣的大人!」
我想要成為,能夠感受世界、欣賞美好,好好珍惜生活每一刻的大人;而不是為了某些目標,汲汲營營,最後忽略了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事、物。
但是,長大之後,你還能不能記得你的感動與童年的夢?
導演用長大後的「王子先生」,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巴掌,但卻又用小女孩,喚醒了「小王子」。
在長大的過程,在社會化的過程,當大人告訴我們許多「必須」與「標準」時,我們能不能不懷疑自己,不在乎別人的嘲諷,守住對我們自己重要的事物?
而不是,成為大人,就只剩下「應該」、「必須」,不允許自己保有那些,別人覺得「無用」,但對我而言,覺得重要與感動的事物?
我很喜歡在小女孩去醫院時特地送給飛行員爺爺的禮物:她將爺爺每張小王子的畫集結成一冊,做了封面,送給了爺爺。
這或許是爺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寶物。
而此時,媽媽對爺爺說了:「謝謝。」
當媽媽願意帶女孩去醫院探望飛行員爺爺,那個她眼中的怪人、會帶壞女孩的「朋友」,代表她開始嘗試理解女孩的內心世界,她擁抱了女孩--
那是一個真情流露、代表心疼與珍惜的擁抱,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事物。
似乎,這一連串的事情,也讓媽媽有機會重新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
劇情的最終,媽媽與小女孩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星星,旁邊有鴿子陪著他們。
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場景,能夠做到這麼巨大改變的父母,必然是非常重視孩子感受,而內心也有足夠安全感的人。
畢竟,要放棄自我遵循多年的社會標準,允許孩子開始探索生活與人生,允許「犯錯」,允許「失控」,瞭解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那並非自己的人生,自己必須適度放手......
要有這些「覺悟」,真的 #需要很深的愛:愛著自己,愛著孩子。
如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安撫自己內心的焦慮與匱乏,學著瞭解與放手,然後,好好地當孩子受傷時回歸的避風港。
孩子存在這世界,不是為了滿足你我,而是 #為了成就他自己。
身為父母,當我們不再用太多的「責任、犧牲與奉獻」填滿與孩子相處的所有,或許我們與孩子間,才有機會出現一些「空隙」,讓我們有瞭解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的,「放手的空間」。
「你,多久沒有仰望星空?」
非常推薦這部片。
下次與大家分享,關於這部片中的另一個主題:「關係的失落--離別」。
圖片來源:http://news.memehk.com/posts/12740
==================
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https://reurl.cc/V6MKR6
💘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https://bit.ly/31lA47t(8月班)
💖 《#關係黑洞》 bit.ly/2QcOnGZ
💖 《#情緒勒索》 reurl.cc/ZOd8da
❣《#他們都說妳應該》 bit.ly/2GjJiaN
「爺爺的禮物 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好雷] 聖誕家族De Familie Claus (Netflix) - 看板movie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超級禮物-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超級禮物》為得到爺爺留下的大筆遺產,踏上了一段難忘的 ... 的評價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老富翁为考验自己的孙子,断了其所有经济来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甚至揭開自己塵封中的記憶尋回了自我。 傑森與有錢的爺爺 ... 的評價
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電影《小王子》心得上篇)
(以下有雷)
《#小王子》這部電影,奠基在原著書籍《小王子》的故事上,導演重新寫了一個新的故事,與原本的「小王子」,兩段故事交替出現卻又相互呼應。
關於書籍《小王子》本身,有很多可以探討的議題,但這次我想將心得分為兩部分,把焦點放在這部電影的兩個主題:「長大的失落」與「關係的失落」上。
-------------------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打扮幹練的媽媽與穿著正式的小女孩,坐在一起等待面試。媽媽不停地幫小女孩演練,討論面試時「一定會問到的問題」:「你覺得你夠優秀進入這個學校嗎?」
沒想到,面試時,主考官問的問題是:「你長大想做什麼?」
小女孩一直都在媽媽的安排中,盡力地做到媽媽希望自己做到的每件事,就像是被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面對主考官問的、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如唸稿機的小女孩,仍然唸出媽媽要自己說的那篇講稿,發現出錯時,卻也沒有任何調整的可能性--因為她從來沒被「訓練」可以自己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面對這麼巨大的「挫折」與「失控」,小女孩無法承受而昏倒在講台上,然後,出了考場,她跟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
「媽媽,我很抱歉。」
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一種很想掉淚的感覺。當面對這些失敗與挫折,這是小女孩的人生,小女孩應當是打擊最大的;尤其是,「當我被父母要求,要求我按照你們的方式去做、去選擇未來,但其實你們也會出錯、沒辦法保證絕對正確,而這些失敗仍然要我自己承擔」時,小女孩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跟媽媽道歉,因為「自己表現不好」。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洗版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努力避開每一篇評論,就是希望自己有空要來好好看一看,請大家不要爆我雷😂)。
面對這個「失敗」,為了讓女兒很優秀、「成為有用的人」的媽媽,當然沒有放棄,決定搬到這個學校附近,然後暑假好好訓練自己的女兒,規定一套「人生計劃」,讓小女孩每天執行,如此就可以過著「成功的人生」。
在電影中可以發現,這個家庭沒有「爸爸」的影子,爸爸只是每隔一陣子會送一個飄著雪花的城市模型給孩子,連臉都沒有露過;或許,比起一般雙親家庭,獨力扛起撫養孩子責任的媽媽,更害怕自己不夠努力,會使得孩子不夠優秀、不夠好,更讓別人或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因此,她必須竭盡所能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女兒一路優秀,一路都受到他人欣羨眼光......
這樣,或許才能稍稍彌補媽媽的「匱乏感」:不論是婚姻的結束,或是工作上的挫折,所有無法達成的心願或遺憾,都可以在這個剛開始人生的小孩上,重新被達成、被滿足。
當然,這或許也包含了媽媽的「罪惡感」:「或許我沒辦法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但除此之外的一切,我都會讓它完美無缺,讓你不會輸給別人。」
「我需要為你的未來負責!」在小女孩與媽媽爆發的第一次衝突中,媽媽忍不住這麼吼著。
媽媽帶著壓力與焦慮,害怕失控,希望一切都完美無缺;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開心,也一直認同著這個想法,直到--
認識隔壁鄰居,飛行員爺爺。
從一開始覺得「這人好怪」,到被對方的世界吸引,小女孩從家中那個充滿灰色計畫表與灰色牆面的世界,踏進了一個多彩繽紛的世界。
然後,她認識了小王子,認識了那些不同星球上的大人。
她也知道了小王子跟玫瑰、狐狸的故事。
但後來,在一次衝突中,小女孩發現自己內心對小王子的美好幻想破滅了,她對著飛行員爺爺怒吼,而沒多久,爺爺就住院了。
小女孩決定獨自踏上自己的幻想之旅,找回小王子,找回對爺爺最珍貴的那一塊。
但是她卻發現:原來,小王子被這個社會「馴服」了,成為「王子先生」,成為服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之一,失去了他的光芒、他的夢想,他的童真,還有他曾經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物。
因為這個社會,只會留下「必須/應該」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不重要的,例如童年的腳踏車、夢想的飛行夢......還有,那些在天空閃耀的星星們。
或是,就像媽媽剛搬到新家,看到鴿子們在屋頂上,覺得「無用而礙眼」,必須用水柱噴走他們。
這些東西都不「需要」,「只是給懶惰的人做白日夢用的」,那些大人如是說。於是,有台機器,可以輕易的碾壓著這些夢想,美好,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個一樣的東西:夾文件的迴紋針,或是,在上班時給予電力、讓人能夠繼續工作的光。
也有一個機器,可以把每個人變成一模一樣,為這社會與有慾望的權力者所用。
「成為優秀有用的人,就是都要成為只剩下『應該』,大家都一模一樣的人嗎?」
當那些「必須」與「應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卻發現,慾望與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克制。
就像電影裡的商人,貪心地把所有的星星都收集起來,不停地算著數字,確認著自己的財富與擁有。
但他或許是這裡面最空虛的人,內心的空洞,填也填不滿。
當小女孩勇敢地把星星都放出來的時候,看著星星一湧而上,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那些最單純美好的事物,的確是唾手可得,但追逐著社會認定目標與價值的我們,卻可能沒有機會去看。
「我不想成為你這樣的大人!」
我想要成為,能夠感受世界、欣賞美好,好好珍惜生活每一刻的大人;而不是為了某些目標,汲汲營營,最後忽略了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事、物。
但是,長大之後,你還能不能記得你的感動與童年的夢?
導演用長大後的「王子先生」,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巴掌,但卻又用小女孩,喚醒了「小王子」。
在長大的過程,在社會化的過程,當大人告訴我們許多「必須」與「標準」時,我們能不能不懷疑自己,不在乎別人的嘲諷,守住對我們自己重要的事物?
而不是,成為大人,就只剩下「應該」、「必須」,不允許自己保有那些,別人覺得「無用」,但對我而言,覺得重要與感動的事物?
我很喜歡在小女孩去醫院時特地送給飛行員爺爺的禮物:她將爺爺每張小王子的畫集結成一冊,做了封面,送給了爺爺。
這或許是爺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物。
而此時,媽媽對爺爺說了:「謝謝。」
當媽媽願意帶女孩去醫院探望飛行員爺爺,那個她眼中的怪人、會帶壞女孩的「朋友」,代表她開始嘗試理解女孩的內心世界,她擁抱了女孩--
那是一個真情流露、代表心疼與珍惜的擁抱,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事物。
似乎,這一連串的事情,也讓媽媽有機會重新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
劇情的最終,媽媽與小女孩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星星,旁邊有鴿子陪著他們。
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場景,能夠做到這麼巨大改變的父母,必然是非常重視孩子感受,而內心也有足夠安全感的人。
畢竟,要放棄自我遵循多年的社會標準,允許孩子開始探索生活與人生,允許「犯錯」,允許「失控」,瞭解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那並非自己的人生,自己必須適度放手......
要有這些「覺悟」,真的需要很深的愛:愛著自己,愛著孩子。
如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安撫自己內心的焦慮與匱乏,學著瞭解與放手,然後,好好地當孩子受傷時回歸的避風港。
孩子存在這世界,不是為了滿足你我,而是為了成就他自己。
身為父母,當我們不再用太多的「責任、犧牲與奉獻」填滿與孩子相處的所有,或許我們與孩子間,才有機會出現一些「空隙」,讓我們有瞭解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的,「放手的空間」。
「你,多久沒有仰望星空?」
非常推薦這部片。
下次與大家分享,關於這部片中的另一個主題:「關係的失落--離別」。
-----
推薦閱讀:
❤你是討愛的父母嗎: goo.gl/NCN4Ko
👉 《 #關係黑洞》:goo.gl/eSGLLZ
👉 《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goo.gl/4A12pM
------
圖片來源:https://goo.gl/gMgj2G
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超級禮物-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超級禮物劇情:|HD|傑森(德魯·傅勒Drew Fuller 飾)與爺爺霍華德·史蒂文斯(詹姆斯·加納James Garner. ... <看更多>
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超級禮物》為得到爺爺留下的大筆遺產,踏上了一段難忘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傑森與有錢的 爺爺 瑞德·史蒂文斯之間的關係十分簡單,就是憎恨。祖孫倆從未有過知心的對話,更沒有一絲溫情,橫亙在兩人中的只是冷冰冰硬梆梆的金錢。 ... <看更多>
爺爺的禮物 電影 在 [好雷] 聖誕家族De Familie Claus (Netflix) - 看板movie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 Netflix聖誕季第一炮走比利時風、推出的是去年聖誕的荷比兒童片《聖誕家族》De Familie Claus,直譯就叫「克勞斯一家」,這姓氏或其變形在歐美也是種菜市場名了,剛好和聖誕老人 Santa Claus同名可以很應景?但本片中住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主角克勞斯一家,小男主角 Jules偏就最討厭聖誕,因為去年聖誕父親才出車禍去世、聖誕節已成了他心中的「黑暗時節」,怎奈今年媽媽帶自己和妹妹搬到比利時就近照顧爺爺一起過節、彷彿身為「克勞斯一家」一定要打起笑容迎接聖誕似地?大家都引頸企盼、唯獨 Jules做不到,然而這時他不知不覺發現爺爺的秘密:
https://pbs.twimg.com/media/EjtdmZZXYAIyHHn.jpg
原來爺爺就是聖誕老人!這位在小鎮開古玩商店的「克勞斯爺爺」就是聖誕節給全球孩子發禮物的聖徒 Santa Claus?有別於許多兒童電影「我遇上聖誕老人」的美夢成真劇情、本片則玩「聖誕老人在我身邊」就是美夢本身!在此,當然作為兒童電影有很多子供向童趣處理,連我九歲兒子都嫌太幼稚 XD 不過可以想像更小的孩子看這種精緻絢麗的童話式特效動畫應該可以樂不可支:聖誕老人穿越空間到達地球每一個家庭,靠的是一個小水晶球,只要搖一搖就會散發金粉變成大水晶球、讓你在燦爛星光中消失不見、瞬間就是紐約倫敦上天下海環遊世界去!
然後爺爺的「聖誕老人小木屋」如童話般座落北極圈雪山上、山中禮物室巨大如迷宮、還有好幾個小精靈負責接收「願望訂單」管理物流、就等聖誕夜這兩天由爺爺環遊世界配送到每個小朋友家中!辦公室還有一張世界大地圖看配送進度、地圖由紅轉白就是世界孩子的願望慢慢實現中、每每令小精靈們樂不可支手舞足蹈了起來!看這童趣格局就很適合台灣的幼稚園小朋友、但我家小學孩子就已覺得這樣賣孩子氣根本騙小孩、恐怕還更接近本片這位 14 歲小男主角 Jules故作成熟的世故了:Jules 雖然知道爺爺老了還要工作願幫他一次、但打從心底認為聖誕老人就是場幻夢。
聖誕老人真的是場幻夢嗎?許多小朋友聖誕節起床,不是都會看到美夢成真的禮物嗎?對 Jules來說很簡單,「我要我爸爸回來」,這禮物你可給不起了吧?身為失去父親的孫子、這樣吐槽失去兒子的爺爺,這對我們東方家庭倫理來說真是太不孝、對他們西方個人主義教育來說則是尚未意識到共感:媽媽失去了丈夫、仍須強顏歡笑帶他們來比利時小鎮繼續新生活,爺爺失去了兒子、仍須強打精神當聖誕老人給孩子歡笑,那為什麼自己失去了父親、就只負責怨天尤人還打槍別人的撫慰、而不是也打起精神做點什麼去撫慰別人?這趟他「只幫這一次」的送禮之旅,將造成改變。
此片是荷比共製、主角是荷蘭人住阿姆斯特丹、卻舉家來到比利時童話小鎮(有去過就知這是《殺手沒有假期》布魯日!),一種「大荷蘭商務世故、小比利時傳統純樸」的對比感處處藏在細節中。譬如,荷蘭媽媽有個精明幹練的荷蘭女強人外婆、比利時爸爸有個開小古玩店的傻氣老爺爺;譬如,Jules 這荷蘭少年自怨自憐不信童話天天生悶氣、同齡的比利時鄰家女孩雖亦有創傷卻樂觀親切;更別說,他們荷蘭可是阿姆斯特丹大都過的是應有盡有的商業化聖誕、一開始外婆還不解「幹嘛跑去比利時」過小鎮小屋啥也沒有的小聖誕?但怎知,聖誕老人本尊竟就住在比利時!
本片壓陣的比利時老演員是《意外製造公司》的 Jan Decleir,有把比利時那種逛小街玩小東西吃小點心就心滿意足的小鎮退休老人樣演得活靈活現,只是這位「爺爺」明明都老了、Jules 的媽媽還是為了代替亡夫照顧公公才搬到比利時來的、怎麼還能每年在天上「喲嗬喲嗬」環遊世界當聖誕老人呢?本來 Jules還道應有某種超能力、大概聖誕老人有永生可以年復一年做下去、我只要今年幫幫爺爺以後就可不管了吧?誰知跟爺爺送了兩晚後,才漸漸發現雖然還是有些超能力可以短短幾天送完全世界,但聖誕老人還是血肉之軀也會累,而且爺爺也不是永生之軀還會住院的...
最後本片設計給少兒的聖誕老人世界觀終於揭曉:在本片設定下,聖誕老人並非某一位傳說老人從兩千年前(以荷比傳統就是「聖尼可拉斯」Sint-Niklaas/Sinterklaas)開始年復一年送禮物、而是他們這個姓 Claus的「聖誕家族」接掌任務代代傳承的、其實多年前爺爺早就老了退休交棒給爸爸!只是去年聖誕節爸爸過世 Jules還在創傷陰影中、爺爺本著比利時教育「給孩子空間自處」的理念讓他慢慢消化、今年才拖著一把老骨頭重操舊業再來送禮物... 那麼,一直自怨自憐的 Jules能否長大起來、從被照顧的孩子轉為照顧爺爺、甚至接任帶給孩子歡笑的聖誕老人呢?
「聖誕節,就是凜冽寒冬裡的燭光、漫漫長夜裡的雪花」,堅持不論生活再苦再壞都要過聖誕的媽媽總是這麼說;那且脫去童話與奇幻的外衣,是否家庭不論遭受多少打擊、家人度過多少黑暗,都還是要把一年一度日期就定在那裡的聖誕、給打起精神做成黑暗盡頭的曙光呢?本片儘管表現方式很童趣幼稚、但角色故事藏著淡淡哀傷、更有輕推一把鼓勵孩子長大的勵志訊息!當然啦,若真要說「勵志」,這小男主角 Jules這麼不貼心、長輩們還對他這麼有耐心?要是在台灣早就開罵下去強迫分擔家事了 XD
而若真要談「創傷」與「曙光」,也許對去年疫情重擊的歐洲家庭來說非常有共鳴,我們台灣家庭的孩子們若看此片覺得很遙遠,那就對自己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心懷感恩吧。本片形式亮麗、調性溫馨、兒童演技中等、節奏時有跳痛,看慣美國兒童片與聖誕片的觀眾應該會覺得那感覺很不一樣未必能適應、但就當打開一扇新窗看看荷比風味吧、他們一年給少兒拍的闔家電影如過江之鯽呢!如果覺得哪些演技氣口或情緒轉換接得不太順,那也沒關係,就聽聽那比劇情還要滿的管弦配樂順順帶過吧,這配樂之完整浩瀚不禁令我想到《哈利波特》呢!推薦闔家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f-Yg3uJAs
--
最後貼個連結,沒吻到小男主角的小女主角 Pommelien Thijs 獻唱片尾曲 "Still Here",她可是比利時音樂劇童星出身、剛轉大人準備前進荷語歌壇呢!然後本片續集《聖誕家族 2》今年 12 月也要上映了、Netflix 架上已經可以搜尋到,如果喜歡第一集的話也值得期待!Vrolijk Kerstfe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iUk0N07I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1.1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36008209.A.136.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15.189 臺灣), 11/04/2021 23:39: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