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中的泰瑞】
#鴨嘴獸
#牠們其實不是藍綠色的
#也沒辦法當特務
#還很難養
鴨嘴獸作為澳大利亞的象徵,在當地可說是無人不曉,但在台灣,這種好像拼接出來的奇妙生物,除了國中生物課本提到的非胎生哺乳類之外,迪士尼動畫《飛哥與小佛》中,可愛的5歲寵物鴨嘴獸特務─泰瑞,或許是許多社會大眾對鴨嘴獸一詞的第一印象,而在現實中,究竟有沒有寵物鴨嘴獸存在?或者說,有人養鴨嘴獸嗎?
其實,當今世界上除了澳洲本地的幾家機構(包括墨爾本動物園、塔龍加動物園、雪梨海洋生物水族館等)外,並沒有任何地方有圈養的鴨嘴獸,其原因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兩點:1.鴨嘴獸很難養2.澳洲政府禁止出口。所以,就算現實中真的有神通廣大的福林家族,估計也很難在三州地區養一隻寵物鴨嘴獸(畢竟就連英國的喬治小王子也要不到他想要的兔耳袋狸)。
野生的鴨嘴獸棲息在人為干擾極少、水質極為清淨的溪流,靠著電磁波感應藏在石塊或沙地中的甲殼類動物並以此為食。也因為如此,在圈養環境下,牠們的神經質與對於水質的苛求使得圈養工作難以推展。在展示設計方面,一定少不了的就是營造內亮外暗的光線,減少遊客對鴨嘴獸的視覺刺激,也方便為遊客塑造一股寧靜的悠然感,並且明確一個觀念─在展館中,鴨嘴獸作主。不過因為牠們晝伏夜出,難得現身時還游得極快,說實話並不是一個適合展示的物種(跟無尾熊一樣,難養又難展),與眾不同的生理也加劇了牠們的飼養難度,就算哪天開放出口,除了那些與澳洲當地保育有合作的動物園,有膽量引進的機構可能一隻手就數的過來。
而說到澳洲野生動物的進出口限制,就不得不提他們那遺世而獨立的獨特生態系統,這樣細膩的結構,很容易因為外界干擾而被打亂,再加上那些我不是很懂的政治因素(像中國的金絲猴也是同理),基於保護當地環境與文化的立場,也就不難理解澳洲政府為何作出這樣的決定。現在,除了幾種袋鼠、無尾熊,還有這幾年剛開放的袋獾,基本上所有尤物都出不了澳洲,我們在各地動物園中看到的針鼴、袋熊等特有動物,大多是在澳洲發佈限制令前的先朝遺民,鴨嘴獸在那段時期也曾經到過世界上的其他角落,最有名的莫過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動物園(延伸網址: https://goo.gl/HNdwMF,內有影片),但礙於飼養技術與族群基數無法擴充的限制,澳洲以外的個體終究是不了了之無法延續,也因此還留著的那些物種就格外仰賴動物園彼此的交流來更新血源。
而前不久,科學家們發現了鴨嘴獸的乳汁有著殺滅超極細菌的功效(袋獾好像也有,澳洲生物真是神奇),或許有朝一日能夠為醫療技術帶來大躍進(相關報導:https://goo.gl/M8ysfp),澳洲的動物園若是能進一步發展飼養技術,讓科學家更容易在圈養環境下取得乳汁作研究,將又是一例動物園發揮研究職能的經典案例。
牠們其實不是藍綠色的 在 會變色的牽牛花我們家鄰居,有種一種叫天空藍的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液胞內的氫離子下降,pH由6.6變成7.7,使花青素由紅轉藍。 這篇我覺得最厲害的,是他們剛好找到嵌合體。他們分別離紅色和 藍色的 protoplast,他們發現1) ... ... <看更多>
牠們其實不是藍綠色的 在 Re: [問卦]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 精華區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0958322080 (Tidus)》之銘言:
: ※ 引述《kasion (彩色猴子)》之銘言:
: : 天空是紫色的
: : 可是因為我們的眼睛
: : 無法清楚的辨識天空的紫色
: : 所以看起來會像藍色的
: : 大概是這樣
: : 以上
: 因為瑞里散射的關係告訴我們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
: 所以基本上以可見光波段來說說紫色最明顯,
: 但是人眼對綠藍光比較敏感所以看起來是藍色的。
: 然後海水藍又是不一樣的解釋,
: 白雲白是另一種散射,大概降。
常言道:「藍色的大海」,但大海為何是藍的?(當然也有其他顏色。)
底下讓我們來談談這位解釋這個問題的老兄,他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唷!
強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Raman, 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1888.11.7~
1970.10),印度物理學家。
先撇去他的求學時期,我們將場景拉到地中海上,一艘從英國開出朝向印度孟買的客船,
一位印度母親正帶著八、九歲的小男孩,(我們先假設一下他的名字叫『小明』),
在甲板上對話著:
小明指著甲板問媽媽:「為什麼地上濕濕的?」
媽媽說:「因為天在哭...。」
小明又問媽媽:「為什麼妳在哭呢?」
媽媽說:「因為隔壁的王伯伯死了...。」
站在這對母子身旁的拉曼聽到這段對話之後,不禁用著憐憫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小男孩。
對於母親的回答,小明不懂,但拉曼懂。
小明用著天真的語氣再問:「媽媽,為什麼大海是藍色的呢?」
一時語塞的媽媽連忙將向拉曼求救:「乖…去問隔壁的怪叔叔!」
拉曼一聽,隨即轉過頭,先是瞪了那位母親一眼接著親切地對小明說:
「海水所呈現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小明哦地一聲點點頭,「你是海科系的嗎?」,又將視線又轉向地中海耀眼的蔚藍海水。
拉曼的回答其實是引用瑞立爵士(Lord Rayleigh,英國物理學家,因發現惰性氣體而
獲得1904年諾貝爾獎)解釋過天空的藍色是因為光線與大氣中分子的彈性散射所造成的,
也就是,海洋的藍色只是天空的反射而已,但拉曼認為這值得商榷。
ps. 當時33歲的拉曼是代表印度加爾各答大學出席在英國牛津召開的大學會議。他主要
研究的是光學和聲學。4年前的他被聘為加爾各答大學的巴里特物理講座教授
(Palit Chair of Physics)。為了要接教授的職位,他必須離開名聲好且高薪的
文官工作,但他也終於能完全奉獻心力於科學上。
他邊踱步邊沉思,在回到自己的房間後,立刻拿出一個約口袋大小的分光儀和稜鏡,
來檢查海水,終於確信水分子就像氣體分子一樣,也可以將光散射,所以他一抵達孟買
港口,就馬上投稿一篇快報式論文到《自然》(Nature)期刊。
隔年,他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證明了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
海水顯出顏色的機制與大氣分子散射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制完全相同。**註
註:
其實海水呈現藍色和天空呈現藍色的理論很相似,都與光在分子間的散射有關。
光經過物質會發生吸收、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現象。(一部分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一部分是水分子或是水中懸浮物對光的散射的影響,在此略過更詳細的機制。)
他從研究海水藍色的普通常識出發,進而深入到分子與可見光相互作用。
先說明一下,在20世紀初期,德國科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愛因斯坦更是大膽地指出
光量子的概念,這些讓大家了解到光的粒子性。1922年,康普頓(Arthur Compton,
1927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X射線在和電子非彈性碰撞後,會損失能量,因此波長會
變長。1929年,海森堡曾預言光也存在類似的粒子效應。
早在海森堡之前,拉曼相信類似康普頓效應的情形也可被證明出會出現在可見光與分子
的非彈性散射上。
1928年2月,拉曼將研究成果寄到《自然》(Nature)雜誌,標題為〈一個二次輻射的新
類型〉,在論文中他們描述所檢查過的60種不同的普通液體,在所有液體中都觀察到些許
程度的光散射效應,它對量子理論提供了另一種確認,在分子振動與旋轉的研究方面
很有用。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種效應稱為『拉曼效應。』
在短短幾年間,化學家就都用拉曼光譜學做為化學分析之用。
1930年拉曼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是印度第一人也是亞洲第一次被授予這個獎項。
4年之後,拉曼發起創立了印度科學院,他是院長兼任物理部主任。
在科學院大樓竣工時,他望著一台台嶄新的實驗設備與窗明几淨的實驗室,內心激動
不已。在大家的簇擁下,他站上講台,看著底下歡呼的人群,緩緩地說:
十年以前,穆柯伊爵士跟我在此討論如何提升印度的科學研究,當時我說,
科學,就是為了三萬萬同胞人人懂觀察,會假設,作實驗。
十年過去了,與我志同者仍為此奔走不已。
歐美能辦得到的事情,印度人也能辦到。
我從他鄉漂泊重臨,印度的科學研究於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再道印度的科學研究是否能超英趕美,
我會說:
『Yes We can!』
語畢,底下的群眾歡聲雷動,而拉曼的眼眶早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
『拉曼大人讓印度科學興奮啦! 嘟嘟嚕噠噠噠 ! 嘟嘟嚕噠噠噠 !』
每個人口中不斷地重覆這句口號。
拉曼注視著一位正準備送上花圈的小男孩,從他稚嫩的臉上似乎映射出在地中海輪船上
的那位父不詳的小明。
一直以來,拉曼積極倡導並參加印度國內科學機構的建設,他創立了印度科學會議,
也創辦了印度物理雜誌,他不僅開拓了印度物理研究的新里程,更培養了一大批
科學人才,像薩哈(Saha Meghnael, 1893-1956)與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1894-1974〉。他在晚年更是轉向晶格力學與人體生理機制的研究。
1970年10月,這位偉大的印度物理學家與世長辭,在他臨終前,他還在向聽覺理論
領域前進著…
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海邊,似乎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呵呵呵~來追我啊!」
男孩:「呵呵呵~小北鼻,不要跑那麼快,小心跌倒啊!」
才說著當下,女孩一不注意,噗啾一聲,被竄出的螃蟹給絆倒了。
她呆望著這隻被踩扁的可憐小生物,無法瞑目的眼睛正注視著前方湛藍的海水。
男孩趕緊趨前扶起女孩,深情款款地注視著說:
『我...我可以沒有妳,但妳絕對不能沒有健康…
妳聽過安X嗎? 』
『不,我只聽過拉曼! 』女孩斬釘截鐵地回答。
於是女孩開始講述藍色大海的故事,講述著過去的科學故事…
因為她相信,或許有一天,眼前的大男孩可能會變成未來的拉曼
Ps.為了紀念拉曼和他的發現,印度將每年的2月28日訂為國家科學日,以茲慶祝。
參考 & 改編:
1.物理雙月刊 33卷1期 發現拉曼散射
2.科學五千年 8
3.Wiki pedia
4.小明
--
對流血一週仍然不死的生物千萬不能大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6.22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0989706.A.F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