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都係做一部份功課,之後去參加辯論隊,再抄埋餘下功課。
正如Dr Tong Shiu Sing話齋Yr 1/2攞個B- 其實唔難。不過去到Yr3/4,個底打唔好就好難追上。小弟啲Quantum mechanics同CF Lo的Mathematical Physics 麻麻地都係因為細細個連本Mary Boas都少掂。
#物理系真係四大Chur系
#大個咗讀到教育學讀博士課程都無物理本科第一年咁辛苦
#宇宙定律都識世界真係無嘢難到物理學生 #除咗識女仔
【學是學非:面對海量功課,不如試下做少啲、明多啲?】
【學業壓力專題:訪問湯兆昇博士】
人稱四大chur科之一嘅物理系,每個course平均一個禮拜一份功課,一個禮拜分分鐘要做三四份。啱啱做完一份,新一份又殺到嚟,日夜無間直到考完試先可以鬆一口氣。同學做到嘔,大學教授又會點睇呢?我哋訪問咗湯兆昇博士,湯博士係中大物理系任教多年,見證中大物換星移。有物理系同學覺得功課量太多,湯博士就話其實功課量咁多年黎都冇太大轉變,因為數理科目就係靠「做」先可以掌握箇中原理。
同學覺得功課太多,或者係因為唔慣個制度。大學物理課程緊密,又唔會規管同學,同中學完全唔同。同學一旦跟唔上,但又唔習慣即時處理,一段時間鬆懈咗,就好難追得返。之後更加難嘅內容就會湧埋黎,冇之前嘅基礎就更加學唔識,形成惡性循環。
更差嘅係,中學教育下嘅物理科唔單只比較淺白,重可以靠死記硬背,搞到同學做壞手勢。應付低年級頭幾個學期可能重行得通,但基礎打唔好,到咗後尾講求了解嘅時候就會兵敗如山倒。
【做唔晒,就不如做少啲,但嘗試明多啲?】
湯博士話好多同學為咗交功課,唔明都要係咁砌個答案出黎,日日死磨爛磨每一題,或者嘥時間「搵source」,做到通頂搞到第二日上堂又追唔上進度。上堂連最簡單嗰幾個概念都get唔到,之後返屋企又唔識做。
其實功課太多唔一定要做晒,但如果功課個答案係你寫出黎嘅,就要確保自己明咗點解,同埋真係自己做嘅。湯博士話:「如果我係物理系同學,如果我想搵時間做多啲其他嘢嘅話,咁我咪剩係做一部分功課囉。但我會要求自己諗清楚點解咁做,有唔明就搞通佢,考試出返都做到。」與其要求自己將份 Notes 頁頁都讀晒,不如上堂嗰陣專心聽書get 多幾個重點,例如知道條方程有咩意思、有邊幾個標準方法應用,剩係做好一半甚至三成嘅功課,考試做晒最基本嗰幾 part,要攞個 B- 其實唔難。
之後係到再次多謝湯博士接受訪問。湯博士的物理空間
#學是學非 #明辨是非 #湯博士 #其實唔難 #學業壓力 #倡議型媒體 #搜證 #追訪 #校政倡議 #動員社群 #2號 #螢 #中大學生報 #2號候選內閣
───────
螢 Glow
第四十七屆中大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
民選委員二號候選內閣
上堂瞓教可能唔係你嘅錯? 👉 👉 https://goo.gl/17nFT4
想宣傳活動? 👉 👉 https://goo.gl/agyQqp
敬can血淚史 👉 👉 https://goo.gl/cw3BqV
政綱傳送門 👉 👉 https://goo.gl/qkdAwr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