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恭喜呂美燕、鄭美湖抽中書一本。請私訊收件人、手機及地址,由出版社寄出。
🤤【抽書活動】黃國勝《隱藏的人格面具》
「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揭開內心的衝突,揭祕完美主義、討好型人格、焦慮、抑鬱等心理狀態的真正成因
#時報出版
。
1900年佛洛依德發表「潛意識」概念,當時人們普遍相信實證研究,這個發表真是史無前例,人的內在狀態根本無從證實,群眾質疑為何他敢這樣說。佛洛依德其實有做實驗,只是他的實驗對象是自己和幾位談得比較深的病人,實驗方式是從外在事件、過去生命史和與重要他人關係裡去推理、探索,是病人主觀在乎什麼。
佛洛依德從這些點推出病人的「心理歷程」,以及是什麼在掌握、儲存、決定歷程後該產出什麼結果。如果人就像細胞體一樣,有「細胞核」讓整體組織不致潰散,那麼人也該有個核心,生理核心也許是腦幹(動物也是如此),那麼有信仰的人類其精神/靈性部分核心是什麼呢?
於是,「人格」便是人的核心,像是細胞核結構一樣。佛洛依德將之分為意識面與潛意識,並受文明社會影響分為本我(動物面)、超我(社會化後的道德面)及自我(協調兩者表現合宜)。這是現今我們常說「自我、人格」的概念原型。
榮格接佛洛依德的概念繼續擴充,更往內在的部分有陰影、原型、靈性、集體潛意識,並追求與宇宙合一, 最終發展成為「自體」(深層心理學);更往外在的部分,為了適應社會,成為「人格面具」,以適應不同的人際情境。再延伸下去,阿德勒認為人格形成「生活風格」,客體關係論者則認為,與重要他者的互動關係才是人格形成的關鍵,一開始是別人先帶你(菜鳥)的。
人格的概念越來越多,包括了「自我認同」、「社會角色」、「面具」、「我是誰」這些說詞。人格是不斷學習與改變的,只要不斷經歷與吸收,人格會經由認同他人、內化、模仿、學習、做中學,轉化為自己的一部份,每天都是新造的人。
這些內在的心理狀態,平常都是無意識的,是自動作用,而心理學的意義便是認識它們與歷程,提升到意識面來,讓自我能清楚地做選擇。
。
本書所談的人格面具概念,主要來自精神分析學派的概念外,但讀者在看時不妨將之視為「八面玲瓏」的社會含義,「做人道理」等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格面具便是融入社會情境演出相應角色的工具,而厲害的人還能在制式的公版面具中加入自己的特色。
不過呢,很重要的一件事:面具就是面具,不是核心。
我們真正的人格,或說「真我」、「真面目」、「主體」,應該是具有主導、核心、統合的功能,也是意識清楚的,亦即「我知道我是誰,而我現在是帶面具在演出」。
本書認為障礙在於,這些面具無法分化,通通黏在一起,或反過來,面具過於單一、過於僵化。這可能是「真我」承受不起傷害與打擊,於是躲在面具背後,或者真我受創傷而潰散混亂所致。
作者認為可從人格面具的行為去推測「真正的內在狀態怎麼了?」並試著釋放、接納、展示與安置,只要不衝突、不壓抑,面具就會是好用的工具
本書花比較多篇幅介紹人格概念,以及因面具之間混亂失去自我所造成的身心疾病(這是作者的疾病解釋觀點,可視為一種詮釋)。治療部分僅提概念,在最後章節,我想這是因為治療可以有大通則,但沒有公式,還是要視個人狀況個別討論才是。
以作者的話作結:「人生本來就是一齣戲,主導他,有意識地把人生當戲來演。」
。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
博客來的連結:目前79折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9860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人格面具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表現,不同場合面具不同』
。
🙋♀️🙋♀️抽書新規則:
本次共抽 2 本🙋♀️
先從完成條件的〈頭號粉絲〉中抽1本
剩餘本數從其他完成條件者抽出
「頭號粉絲」稱號會標示在你的狀態上,高頻率逛粉專者會被FB自動標示
。
活動日期:109/10/23 (五)18:00~10/26(一)12:00截止喔,10/26(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特定型語言障礙成因 在 有機誌-有機生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識老年癡呆症
健忘、混亂或記不住名字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當這些異常行為開始干擾日常活動時,就必須就醫,因為這可能是老年癡呆症的症狀。
老年癡呆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常見於老年人,成因是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損害或死亡。據估計,85歲以上一半的老年人可能罹患老年癡呆症。雖然年齡是老年癡呆症的最大危險因素,但它並不是老化的絕對併發症。老化、吸煙、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高血壓、飲酒過度等,都是提高罹患率的危險因子。另外,家族史也是發病原因之一。
「老年癡呆症是由許多不同疾病引起的病症,其症狀包括記憶、思維和語言問題,以及社交障礙。」NIH資助的威斯康辛大學阿茲海默症醫療中心Sanjay Asthana博士指出,其最常見的2個原因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這是一種腦組織血流供應障礙的疾病,血管型失智症患者的病因為中風或大腦動脈硬化。其他的引發原因包括帕金森氏病、HIV感染、頭部外傷和路易體症(Lewy body disease)。
老年癡呆症的症狀取決於腦部受損區域而有所不同。在額顳葉型癡呆症部份,「如果從大腦左側開始,語言能力會退化;若從右邊開始,則會影響到行為,這時可能被誤認為精神病。」NIH資助的加州大學阿茲海默症醫療中心Bruce L. Miller解釋。特定左側大腦受損時,會使人變得冷漠、無法自我控制,或缺乏同理心。
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記憶區域會首先受到侵害,其他類型的癡呆症則會影響控制動作的區域。「不同症狀治療方法也不同,所以需要準確的診斷。」Miller說。診斷時,醫生通常會詢問患者的病史並進行體檢、檢查智力,有時也會進行腦部掃描,但某些類型的癡呆症無法診斷,只能在死後檢查大腦。
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10多年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檢測老年癡呆症跡象的方法。先進的腦部掃描可以發現被稱為澱粉蛋白斑塊的異常蛋白塊。所有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都有此物質,但在某些未出現老年癡呆症狀者身上也發現大量的蛋白堆積。由於此不確定性,澱粉蛋白斑塊雖不被視為確定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但仍廣泛應用於臨床研究。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癡呆症和其它形式的癡呆症能夠以藥物治療,但僅能改善症狀,卻無法阻止對大腦的損害。「相反地,若是腦血管疾病引發的老年癡呆症,就能及早預防,方法與預防心血管疾病相同。」NIH資助的阿茲海默症中心張叔仁博士說,「定期運動、有益心臟的健康飲食和避免吸煙,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疾病以及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資料來源:NIH)
www.organic-magaz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