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本文所稱世代 指的是 Y 世代(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 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世代,就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出生的一批人群,他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與探討的根基和影響力。在此範疇中,也有其相關的同義詞也在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二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20年前同樣主題的同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戰後嬰兒潮到 X 世代)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80後、90 後),在大量湧入職場成為勞動力的主流後,不同世代對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彼此間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們」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 們」或老闆;當年的「主管們」也許已退休或被退休,當重新再回到職場,角色卻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成了本文主訴的對象了。過去的「管理者」而今成了「被管理者」。這不是風水輪流轉的因果,而是高齡化社會下台灣勞動力市場與職場必然的趨勢與現象。
《N 世代衝撞》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書中羅列新世代 8 大特質:
1. 講究自由
2. 喜歡創新
3. 最愛「客製化」
4. 凡事都要好玩
5. 追求速度
6. 習慣協同合作
7. 注重誠信
8. 習慣查證
這些鮮明的世代特徵,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管理者」的普遍印記。我們這麼問自己:「以上特徵我有幾項?我懂多少?」相信多數讀者都是陌生的!如果這是年輕世代的普遍特徵,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被管理者,或許活不出他們這樣的特質,但可以藉由對這些特質的理解,去減少彼此的陌生與隔閡。在管理學上有這樣的四個字:
人 事 管 理
我們試著用一條線來連結:
1. 管—人,理—事,這是20 年前的管理模式。當年藉「管人」來「理事」。
2. 理—人,管—事,這是現在或許到未來的管理模式。用「理人」來「管事」。這「理」也包含著「理解」、「同理」、「理念」、「理性」、「整理」等。
我們可以這麼說:網路世代的年輕主管喜好自由,不喜歡過多的約束,相對來說,員工的自主管理與自律,可以減少他們管理的機會,以免影響他們的自由。或許正是該世代在「領導」與「管理」上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但恰恰有很多中高齡工作夥伴們「想被管」,或不自覺的「想去管」。
對於一位55歲以上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再入職場並不是件令人陌生的事,因為職場經驗豐富、早已習慣,可這些「思維」往往是「慣性的陌生」,也是中高齡再職者對新工作不適應的源頭。筆者常在課堂上讓學員玩一個猜拳遊戲,兩兩一組連續猜拳,這本是簡單不過的遊戲,但要求猜輸者要去拍打猜贏者,這遊戲規則的改變就讓遊戲的本身變得「卡卡 的」,因為我們太習慣贏的打人、輸的被打,當「思維」改變時,即使原有熟悉到不行的猜拳「行為」,都有些不習慣了,這就是需要再去適應的地方。
不管你的就業動機為何,求職的需求是什麼?伴隨著的都是既有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慣性」,甚至求職的方向、職務與過往的相關性,都會隨著你的入職一起回歸職場。當在面對比較年輕的主管與企業主時,經常會有著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多」的想法,這是首要改變的心態之一。
許多年輕的企業主向筆者反映過,很多中高齡以上的求職者,能力、專業度都不差,但經常會表現出倚老賣老,以一種過來人心態自居。先不管專業技能如何優異,這種態度往往成為人員相處與管理上的困擾。所以,對於各位有著身經百戰職場經歷的讀者而言,心態歸零是非常必要的修煉之一,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每次談到中高齡、銀髮族就業,就不得不談到一部經典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在電影裡勞勃狄尼諾所飾演的男主角班,就是一位懂得心態歸零的實習生。曾在過往職業經歷中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他,40年從基層做起的職場閱歷不可謂不豐富。但從他願意去擔任一位高年級實習生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了調整。從錄製面試的影像,到開放、接納新事務的心態,讓他得以在網路公司與一群年齡差距二個世代的年輕人一起共事,不僅成功地扮演好他的本職,也成為老闆與員工心目中的好員工,後來甚至成為年輕老闆所倚重的經營諮詢顧問。這 其中除了「心態歸零」之外,「狀態一百」更是他獲得肯定的關鍵。
先撇開年齡不談,在職場中的倫理與態度,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否穩定的因素。這與怎樣的世代與時代並無關聯,而是職場中本就該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定義一個好員工,學歷與專業度固然重要,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更是關鍵,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工作與學歷並無太大關係,專業職能與態度面反倒是用人與留人的指標。
記得電影裡,年輕老闆對這位高年級實習生並無好感,甚至對這實習生計畫也不感興趣,甚至還一度想將他調離現職。但男主角依然很清晰自己的角色,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在工作時間裡絕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即使老闆並未交付他做什麼,他也在等待,甚至主動詢問他要做什麼?當同事問他下班了為何不離開?他只輕描淡寫的說:「老闆沒離開,他又怎能離開?」這裡,筆者給大家「狀態一百」的具體建議就是「認份」。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能「認清楚自己的本分」;而「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更為重 要,也就是「認真於自己的本分」,這就是「認份」的意義與價值,更是職場中最為核心的 「執行力」,而非「執行例」。
當然,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屬於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與世代現象,與其花大篇幅去著墨「世代差異」,不如用心去理解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不同與差異。人很容易在自我的認知當中期待他人的「認同」,當觀點無法認同時就會用「認知不同」、「價值觀差異」來合理化自己。事實上人與人間「理解」才是重點,我理解你與我的不同,但我不一定認同你,而理解本身已經可以讓關係靠近,至少不是彼此的緊張,而是互相的知悉。
「做好事就絕對不會做錯。」這是電影中一句十分振聾啟聵的話,幾乎已經涵蓋了職場中所有的核心價值。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做對的事」。當你做了對的事,會讓方向與效率提升;當你能「把事做對」,表示你有做事的方法與把事做好的心態。試想:有哪一位主管或老闆會雇用懶員工?即使是年輕世代的 BOSS也是一樣。
在此,再次把職場關鍵的九大核心職能羅列出來:
1. 團隊精神
2. 主動積極
3. 溝通協調
4. 工作熱忱
5. 負責任
6. 工作效率
7. 專業學習
8. 問題解決
9. 壓力忍受
這九大核心職能是跨越世代的,也是送給所有有心重返職場的銀髮工作大軍必須的裝備。
職場上沒有代溝,只有「有待溝通」的態度;職場上不分世代,只有「視線所及的地帶」。如果可以,把彼此的視界調校一下。你要的是一次華麗轉身的職場重返,不是去證明自己過去所擁有的輝煌職涯。如果重返會帶來更好的榮耀,那是生命的再一次揮灑。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能歸零,再老都是新手;能開放,多學都是本事。
狄 卡 求職 信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6招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們總是說,了解一個人,很難。但我們卻總是用幾秒鐘去判斷一個人——第一印象。心理學家認為:這樣了解,很准。當克林頓遇到希拉里,他們相互留下的第一印象意義非凡,影響了美國的歷史進程:
在耶魯大學的法學圖書館,他們初次相遇,目光都被對方吸引住了,無法移開。最後希拉里打破了沉默,走到克林頓前面說:“如果你繼續盯着我,我也一直盯着你,我們就算是認識了。我叫做希拉里·羅德姆。你叫什麼名字?”克林頓說,他連自己叫什麼名字都不記得了。
形成第一印象最快3秒
初遇,是充滿情感的,有時可以讓人覺得天旋地轉。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是在頭腦中留下了一張從頭到腳的快照,這張快照常常捕捉到一些重要的真實信息。在一個研究中,讓沒有從事招聘經驗的人觀看20~32秒長度的求職者視頻,然後判斷是否喜歡他們、他們夠不夠自信。讓人驚訝的是,評價結果非常接近那些專業的面試官跟每個求職者面試了20分鐘之後的判斷結果。
是什麼外在表現,能夠反映出一個人複雜的生活歷史、人格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令人留下了正確的印象?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這張快照是一個整體印象,包括的內容可能有:甜美的嗓音、名貴的手錶、被汗液沾濕的握手、聳起的肩膀等。以微笑為例,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心理學教授保羅·艾克曼在研究面部表情后稱,人們可以在30米之外覺察到微笑。微笑讓我們知道對方會積極地接納自己,因此很難不回報對方以微笑。就在我們報以一笑的時候,大腦快照的快門早已關閉,原來,3秒鐘就足以對新相識是什麼人下結論了。
美國塔夫茨大學心理學教授納里尼·安巴迪稱,人類進化出能快速判定陌生人是好是壞的能力,這對生存至關重要。這些體驗由大腦負責處理感覺、在進化先後上屬於“原始”的部分產生,因此初次相遇會產生情感上的衝擊。有時,你一見面就對一名汽車推銷員產生了不信任感,或者對於一個可能成為自己室友的人產生親切感,是因為我們祖先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進化,對這些表面信息的解讀能力不斷發展的結果。到了現代社會,生存威脅變成了股票的漲跌、婚姻的離合等,第一印象還有沒有幫助呢?這還有待研究。
艾克曼稱,只有在真誠的相遇中,人們對面部表情才能做出快速判斷。大多數人不能察覺某人是否在偽裝自己的情緒,除非他們的眼睛受過訓練,能準確定位到一些精細表現上。以憤怒為例:當我們怒火中燒時,我們的嘴唇收窄——這是很難裝出來的。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行為來判斷某人是不是聰明,是不是慷慨,卻能輕易分辨不同的情緒,只要這些情緒在臉上持續時間超過1秒。如果這個人的情緒不是裝出來的,看一眼就夠,花更多的時間來看並不會獲得更多的信息。
排除“娃娃臉”的干擾
一些身體外貌特點常常會扭曲人們大腦的第一印象。長着“娃娃臉”的人,特點是圓臉蛋、大眼睛、小鼻子和小下巴,給人的印象是天真無邪、值得信賴——這種印象往往是錯誤的。漂亮的臉蛋也常常欺騙人,人們會認為漂亮的人兒更健康,比其他人更好。
美國布蘭戴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萊斯利·澤布洛維茨稱,人類天生就認為嬰兒天真無邪,是需要保護的弱小個體,而和一個身體外貌醜陋的人結婚,會影響自己基因的傳播。因此,人們寵愛那些具有嬰兒神韻的成年人,儘管他們並不需要這種關心;又認為外貌不好看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實際上他們對基因的傳播影響不大。
澤布洛維茨還發現,由於老被人看成幼稚,很多長着“娃娃臉”的成年人故意表現出強硬的性格特點,不想老是被嬸嬸等親戚掐逗臉蛋——典型的例子有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他近年演的大多是硬派的狠角色。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大衛·芬德說,研究發現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基本準確的,跟對象的自我評價也比較符合。看人特別準確的人並不是天生特別聰明,而是他們經常花時間在人際交往上,久而久之就更善於察言觀色。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蘭迪·科爾文認為,一些人的性格比較容易看得出來,他們表裡如一,心理比較健康
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1.約束自戀傾向
你會在新朋友面前侃侃而談新買的小車嗎?心理學家瓦勒里·懷特認為這會嚴重破壞你的第一印象,“我們有炫耀自己的衝動,但別人聽了會有什麼感受?”正確的做法是讓別人談談他們自己,然後給予真誠的回應。
2。莫被焦慮控制
即使你不熟悉某些話題,仍然可以留下好的印象。懷特認為你只要關注對方,就會減輕壓力,但不要盤問新認識的人。如果你很緊張,說話就會太快,記得把語速放慢。
3.拿出明媚心情
認知專家和心靈自助導師都建議在初次交往中“做真實的自己”,但在新朋友面前,收斂一下你的壞情緒還是有必要的。你可能只是一時不快,但對方會誤以為你是個終日抱怨的傢伙。懷特稱,不良情緒會傳染人,請盡量以高興的氣氛下開始交往,然後才跟對方分享困擾你的問題。
4.注意眼神接觸
你想了解一個陌生人,只要盯住她的眼睛,停留一秒以上,便可破解她的身體語言。演說家尼古拉斯·布福蔓說,初遇對方時,注意你的眼神接觸、微笑和身體姿勢。如果捕捉到對方的眼睛閃着光,請對自己說“好極了”,同時自然地露出微笑,你就能散發出超級好心情。
5.與對方同步化
調整你的身體姿勢和語言語調,使之適應新朋友,因為人們都會被和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懷特說,當你以對方的速度來說話時,他們自然會有反應。當新朋友點頭或搖頭的時候,你也學着做,立刻就能建立和睦的關係。...
...來源及詳細全文:看中國 看雜誌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3/9868?page=show
這裡是財務管家 http://www.facebook.com/cfp119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