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良心
這是一位四歲的小病人,病人全家住在中國深圳,出生時發現有腦部缺陷,癲癇,嚴重智力發育不足。病人的智力及行為能力大約停滯在一歲以下,無法正常控制身體,把他坐放在沙發上時,不能用身體或手支撐住而倒下。嚼咽不良,得吃半流質食物。還不會說一個字,閱讀、使用雙手做事、與人互動就更不用說了。
四年來,病人父母找過許多醫生,也求助於多種所謂的特殊治療方法,效果不彰,癲癇好一些又不行。病人父母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關於我指導西醫以中藥方式治癒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報導,以及網上的醫案及講座,抱著一線希望,找我幫忙治療小孩子。
我幫助過很多癲癇的病人,這位小病人的癲癇相對不嚴重,一天發作十幾次,每次發作時身體僵硬、抖動等,但沒有會咬斷舌頭、窒息等危急狀況。真正嚴重的問題是,在這個年齡前前後後的幾年內,大腦神經網絡本來應該經由突觸修飾過程(synaptic pruning)而快速發育,腦內大量不正常的痰飲積水,嚴重影響智力發育,如果不儘快處理,小孩子很可能終身沒有行為能力,說難聽一點,比一隻小狗更需要別人的照顧。
根據我治療癲癇的經驗,設法排除腦部痰飲積水的過程中,癲癇不但不會馬上減少,反而有可能會大幅增加。然而,病人父母非常專注在癲癇發作的次數,之前的醫生治療中,只要癲癇發作的次數增加一些,他們就會認定是治療無效,醫生功力不足。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解釋,輕微癲癇發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病人智力及行為能力的進步,病人父母嘴裡說能理解,心裡卻仍然非常介意癲癇發作的次數。
遠程治療三個月下來,雖然從蛛絲馬跡上我可以看出來病人開始改善,病人父母緊盯著癲癇發作次數上上下下,一直追問為什麼還是每天發作好幾次。我想如果他們不是看在外界對我的評價及許多真實病例的份上,可能已經覺得治療無效,急忙找尋下一位醫生。這個時候,如果為了自己的「名聲」,大可專注在癲癇發作上,使用所謂的熄風、止痙、潛陽的中藥來壓制癲癇症狀,讓病人父母覺得醫生很厲害。然而,這樣的治療對這位小病人並非最好的方法,就如同使用抗癲癇西藥能立即大幅減少癲癇發作次數,卻錯失了大腦發育的時機,留下來的是一個沒有行為能力、比植物人好不了多少的生命。如果我不知道如何治療就算了,可是我知道怎麼樣對病人是最好的治療辦法,我無法昧著良心,去討好病人的父母,去增進所謂的「名聲」。我寧可他們懷疑我的醫術,也得堅持下去,治病不能只治一個「形」,得治到「神」。
又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病人父母開始看到了變化,不但出現一周完全沒有癲癇發作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的智力及行為能力開始改進。小孩子手腳力氣及控制能力增強,可以用手支撐身體坐在沙發上了。看到哥哥吃餅乾,會出現哭鬧想吃的動作。逗他,會笑,把東西從他手中拿走,會哭鬧。其它大大小小不同的表現,皆顯示病人的大腦開始發育,身體控制、觀察力及與外界互動能力增加。這個小病人還在繼續治療,病人父母總算認為治療是有效的,我們也開始對他的人生發展有了一些希望,雖然他不一定能像其他人一樣上大學、找份工作來賺錢養家,希望他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事情,平平安安地過日子。
醫生是個良心的事業,就像修車師傅一樣,除非顧客很懂汽車,修車師傅存心騙人,你不但不會知道,還感謝他很快修好又幫你打折,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沒多久車子又有其它的問題。許多病人非常專注在服藥後立即的反應,似乎症狀馬上緩解就是最好的治療,甚至覺得藥方開對了就應該像吃八寶粥一樣服服貼貼,沒有什麼不好的感覺。非常簡單的小毛病或許如此,複雜的健康問題,往往需要像治國打仗一樣,有策略地一步一步來醫治。而許多醫生也把問題看得太單純,癲癇就是要熄風止痙,冠狀動脈阻塞就是要活血化瘀,臨床療效卻差強人意。更糟糕的是,隨著中醫在中國大陸越來越熱門,一堆「大師」跳出來教中醫,臨床上沒有治好多少複雜的病例,拿著書本的內容及別人的病例,頭頭是道地講解,唬得學生一愣一愣的。甚至有些「大師」根本不是臨床醫生,而是學文學的、搞哲學的、自學中醫卻沒實際臨床的等等。這樣的情況,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多麼出神入化,那也只是臆測、猜想、紙上談兵,對學生、對病人,都是非常沒有良心的。
西醫心臟外科手術醫生,醫學院畢業後,得經過五年的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general surgery residency),再經過三年的心臟外科訓練(cardiothoracic fellowship),通過考核才能正式成為一位心臟外科手術醫生,然後再經過多年實際的臨床手術,有了非常多的成功手術紀錄後,最終才能成為教導他人的心臟外科教授。即使如此,心臟外科教授也不會跨過專長,去教學生內科、病理科等等。如果中醫依照一樣的標準,只准教導自己親自大量治療過、療效卓越的病症,那麼大概市面上九成九的「大師」會消失於無形,中醫也才能回到救人治病的良心事業,而不是說說唱唱的演藝事業來賺錢用的。
(http://andylee.pro/wp/?p=8458)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狗肺積水可以活多久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時正值崗位交接的過渡期,我們要一邊跟隨即將卸任的Houseman在病房裡「清功課」,一邊向經驗豐富的他們取經學習。目前任何事物看起來都是新鮮的,再過多久我們才會適應過來,變得像他們一樣熟練呢?//
去年我們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上路
現在都進入倒數階段迎接七月一號
而親愛的Assistant Interns已經來臨😇
雖然有時會拖慢了我們清功課的進度
有時亦難免因爲缺乏經驗而不慎出錯
但病房裡突然多了一個同伴或小助手
不用再孤軍作戰 感覺還是不錯的
大家除了要努力適應新工作
也別忘了要好好享受最後的一個暑假呢🏖
《醫學生日常:入職篇》
通過了畢業試,完成了Special Study Module (SSM),享受過最後一個暑假,六月伊始,我們便要告別學生時代,展開一系列的職前培訓及準備。
從前在病房裏,我們只是一班毫無建樹的見習醫學生,但再過幾天,大家就要負起重擔,成為事無大小都會被召喚的實習醫生,所以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趕快熟習,亦有不少行政上的程序要預先處理,才能真真正正進化成一個準Houseman!
———————————————————
1. 職前體檢
投身醫護行業之前,也要先確保自己的健康狀況足以應付院內工作。
Staff Clinic的醫生會檢閱你過往的病歷,疫苗接種記錄尤其重要,然後做一些基本的身體檢查,例如驗眼、摸肚、聽聽心肺,再查閱一下剛才照好的肺片、小便化驗結果,臨走時加送幾句勉勵的說話,入職前的驗身程序就結束了。
2. 簡介講座
還以為一畢業就可以逃出醫學院,沒料到這兩天又要回到演講廳乖乖上課。
在那些冗長沉悶的演說以外,我們也總算對HKMA(香港醫學會)、MCHK(香港醫務委員會)與HKAM(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加深了認識,廉政專員亦生動地講解了不少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條例。「打尖割瘜肉」事件剛巧是當天的新聞頭條,她竟然也跟我們討論起這類特事特辦的個案呢!
3. 註冊登記
在掛上Dr的名函前,我們要先向醫務委員會遞交申請表格,並在衛生署的中央註冊辦事處作出宣誓,證明所交資料皆為屬實,手續完成才算是一名臨時註冊(Provisional registration)醫生。
撐得過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涯,那時就可以辦理正式註冊(Full registration),名正言順地掛牌執業了。
4. 急救課程
必修的急救課程有二。
一個是Basic Life Support(基本生命支援術),花上半晝就能獲取一紙證書。
另一個是難度較高的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援術),洗腦式的兩天全日課程能讓你活學活用,日後一旦遇上危急情況,何時要「搓人」、「電人」,都能夠運用這套共通語言,在急救團隊的各個崗位上出一分力。
5. 模擬演練
像真度極高的Simulation訓練既有趣又實用。我們輪流在假人身上練習配血、抽肺積水;熟習電腦系統的運作、抄寫藥單的格式;從不同個案的模擬演練中,複習如何處理輸血後的不良反應,重溫運送病人的注意事項。
這些都是新紮醫生的日常工作,聽導師們說,他們以往都沒有機會接受職前訓練,初出茅廬往往只能隨機應變,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呢。
6. 崗位分配
苦等多時,終於進入這個緊張又刺激的環節——Intern Allocation!
跟以往的升學派位系統一樣,我們都要從一大堆選項裡排序,只是心儀的校園變成了醫院,感興趣的學科換成了部門,一年內將會獲派四個組合,作為實習的工作地點。抽籤結果公佈以後,由那刻開始計起的七十二小時內,大家都可以自由地進行「以物易物」。
根據本身的職業意向、居住地區,比較過各個醫院部門的工作環境或忙碌程度,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選科偏好,所以大家都會把握時間把手上的卡牌換來換去,務求排列成最理想的組合。
7. 交接過渡
得知自己的實習崗位後,我們就要到首三個月的所屬醫院報到,領取職員證件、當值更表、宿舍房間等等,亦要參與該部門的迎新活動。
現時正值崗位交接的過渡期,我們要一邊跟隨即將卸任的Houseman在病房裡「清功課」,一邊向經驗豐富的他們取經學習。目前任何事物看起來都是新鮮的,再過多久我們才會適應過來,變得像他們一樣熟練呢?
———————————————————
聽說我校來年會增設六個星期的Assistant Internship,跟對岸醫學院看齊,這意味著大家的假期將會縮短,但正式開工的時候也就能更快上手吧。
現在我們仍然戰戰兢兢、忐忑不安,口袋裡放著「候士民手冊」與「常見醫囑範本」,默默地等待七月一日的來臨,期望用這最艱辛的一載歲月,換取最寶貴的經驗與回憶。共勉之!
P.s. 配圖攝於臺大醫院,交流期間認識了一位實習醫師,發現「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作者原來就是他的同班同學!而大家都說,卡片套上的狗正正代表了Intern的生活😣
狗肺積水可以活多久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學生日常:入職篇》
通過了畢業試,完成了Special Study Module (SSM),享受過最後一個暑假,六月伊始,我們便要告別學生時代,展開一系列的職前培訓及準備。
從前在病房裏,我們只是一班毫無建樹的見習醫學生,但再過幾天,大家就要負起重擔,成為事無大小都會被召喚的實習醫生,所以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趕快熟習,亦有不少行政上的程序要預先處理,才能真真正正進化成一個準Houseman!
———————————————————
1. 職前體檢
投身醫護行業之前,也要先確保自己的健康狀況足以應付院內工作。
Staff Clinic的醫生會檢閱你過往的病歷,疫苗接種記錄尤其重要,然後做一些基本的身體檢查,例如驗眼、摸肚、聽聽心肺,再查閱一下剛才照好的肺片、小便化驗結果,臨走時加送幾句勉勵的說話,入職前的驗身程序就結束了。
2. 簡介講座
還以為一畢業就可以逃出醫學院,沒料到這兩天又要回到演講廳乖乖上課。
在那些冗長沉悶的演說以外,我們也總算對HKMA(香港醫學會)、MCHK(香港醫務委員會)與HKAM(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加深了認識,廉政專員亦生動地講解了不少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條例。「打尖割瘜肉」事件剛巧是當天的新聞頭條,她竟然也跟我們討論起這類特事特辦的個案呢!
3. 註冊登記
在掛上Dr的名函前,我們要先向醫務委員會遞交申請表格,並在衛生署的中央註冊辦事處作出宣誓,證明所交資料皆為屬實,手續完成才算是一名臨時註冊(Provisional registration)醫生。
撐得過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涯,那時就可以辦理正式註冊(Full registration),名正言順地掛牌執業了。
4. 急救課程
必修的急救課程有二。
一個是Basic Life Support(基本生命支援術),花上半晝就能獲取一紙證書。
另一個是難度較高的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援術),洗腦式的兩天全日課程能讓你活學活用,日後一旦遇上危急情況,何時要「搓人」、「電人」,都能夠運用這套共通語言,在急救團隊的各個崗位上出一分力。
5. 模擬演練
像真度極高的Simulation訓練既有趣又實用。我們輪流在假人身上練習配血、抽肺積水;熟習電腦系統的運作、抄寫藥單的格式;從不同個案的模擬演練中,複習如何處理輸血後的不良反應,重溫運送病人的注意事項。
這些都是新紮醫生的日常工作,聽導師們說,他們以往都沒有機會接受職前訓練,初出茅廬往往只能隨機應變,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呢。
6. 崗位分配
苦等多時,終於進入這個緊張又刺激的環節——Intern Allocation!
跟以往的升學派位系統一樣,我們都要從一大堆選項裡排序,只是心儀的校園變成了醫院,感興趣的學科換成了部門,一年內將會獲派四個組合,作為實習的工作地點。抽籤結果公佈以後,由那刻開始計起的七十二小時內,大家都可以自由地進行「以物易物」。
根據本身的職業意向、居住地區,比較過各個醫院部門的工作環境或忙碌程度,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選科偏好,所以大家都會把握時間把手上的卡牌換來換去,務求排列成最理想的組合。
7. 交接過渡
得知自己的實習崗位後,我們就要到首三個月的所屬醫院報到,領取職員證件、當值更表、宿舍房間等等,亦要參與該部門的迎新活動。
現時正值崗位交接的過渡期,我們要一邊跟隨即將卸任的Houseman在病房裡「清功課」,一邊向經驗豐富的他們取經學習。目前任何事物看起來都是新鮮的,再過多久我們才會適應過來,變得像他們一樣熟練呢?
———————————————————
聽說我校來年會增設六個星期的Assistant Internship,跟對岸醫學院看齊,這意味著大家的假期將會縮短,但正式開工的時候也就能更快上手吧。
現在我們仍然戰戰兢兢、忐忑不安,口袋裡放著「候士民手冊」與「常見醫囑範本」,默默地等待七月一日的來臨,期望用這最艱辛的一載歲月,換取最寶貴的經驗與回憶。共勉之!
P.s. 配圖攝於臺大醫院,交流期間認識了一位實習醫師,發現「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作者原來就是他的同班同學!而大家都說,卡片套上的狗正正代表了Intern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