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獅球嶺砲台】
#基隆 除了山海風光....
其實還有個可以一覽市景的好去處🤩
#獅球嶺砲台 位在 #基隆港 區南端的最高點
此砲台擁有百年歷史,過去用在軍事防禦
其實這就位在大家時常經過的中山高山洞上方
交通雖不是很方便,卻擁有絕佳的賞景視野👍
而且只要花上約5~10分鐘就能登頂✔️
接著整片基隆港灣隨即出現在眼前✨✨
馬路、房屋、船隻、郵輪等等應有盡有🌉
遠遠看過去還能望見浮在海面上的基隆嶼😍
讓人一眼看盡這座海港城市,景色真是一級棒!
因剛好在高速公路起點,也有人稱其為「通往大海的道路」
白天擁有源源不絕的車水馬龍
夜晚降臨則轉為萬家燈火的壯觀夜景🏙
獅球嶺砲台這個高CP值景點有機會一定要來看看
最後還是建議步行或騎車上來會比較方便喔~~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獅球路48巷(高速公路大業隧道正上方)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照片來源:
https://reurl.cc/83MdYd
https://reurl.cc/DgkGeO
https://reurl.cc/3aEvmR
Instagram @ molly888666
Instagram @ linminsyuan
Instagram @ jaifmax
-
非常感謝大方的網友們提供照片😊
獅球嶺隧道歷史 在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動i台灣仁愛區社區全民健走活動🏃
子瑋上週參加「109年基隆市運動i台灣計畫仁愛區社區全民健走暨仁愛區運動嘉年華」活動🎈,全程約3公里的健走路程,不少家庭全員出動,在假日時間透過健走,漫步在「獅球嶺環山步道」中,享受大自然芬多精🧚♀️的薰陶,是一條很棒的身心靈放鬆路線。🙆♂️
歡迎大家有時間多來獅球嶺走走🙋♂️,除了獅球嶺沿路風景美不勝收外,這裡的也有不少在地歷史,像是百年的平安宮、獅球嶺砲台及獅球嶺隧道等,都值得大家探索一番。🧐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運動i台灣 #獅球嶺 #獅球五里 #平安宮
獅球嶺隧道歷史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塵封的歷史
再走這段古道,陪我走路的Frank四處都是他的回憶。他指著右前方的小山嶺說,那是西砲台,左邊突出部是東砲台,中間則是中砲台。中砲台的下方有個劉銘傳隧道,只是聽說當年挖隧道時,技術欠佳,兩邊同時開挖的結果,落差好幾公尺,隧道作廢,新的通道東移的結果,讓獅球嶺失去了一次發展的機會。
獅球嶺最膾炙人口的故事,無疑是1884年法國的孤拔將軍率軍攻打基隆,清朝在此設防、對抗的故事。19世紀末的台灣,因為劉銘傳隸屬淮軍體系,可以想像台灣與淮軍之間的關係,也讓我對李鴻章對台灣一無所知的說法有所保留。除了劉銘傳之外,瑞芳大街名為「明燈路」,這也是紀念劉銘傳手下大將劉明燈奉令打開宜蘭通路的遺跡,劉明燈也就是在草嶺古道勒石立碑,寫下「威震蠻煙」與「虎字碑」的歷史人物。
法軍在大沙灣登陸(今正濱漁港附近的安瀾橋一帶),戰死者眾,因此附近也有個法國人公墓,孤拔本人則在次年攻取澎湖之後病死當地。至於宜蘭人參戰的故事,我是聽宜蘭員山周舉人的後代,也是台北金融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說的。我母親來自開墾宜蘭員山大湖的呂家,周家、呂家是世交,如果周家參戰,呂家大概不會袖手,只是這才130多年的歷史,如今卻軼失在台灣史的記憶中,非常可惜。
我與Frank站在獅球嶺的腰部,指點著曾經的清國江山。蒼白的近代史,別歸罪於日據時代、威權統治時代的長輩,他們有他們生存的環境,如今的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台灣人當家作主也很多年了。塵封的歷史記憶,模糊的先人故事,都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獅球嶺隧道歷史 在 Back to 1919 - 獅球嶺隧道-台灣第一條鐵道隧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獅球嶺隧道 -台灣第一條鐵道隧道- 1888(清光緒十四年)開始動工興建,直到1890年竣工,全長約235公尺,是全台灣第一個鐵路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是目前唯一僅存的 ... ... <看更多>
獅球嶺隧道歷史 在 2016.3.20 基隆市獅球嶺隧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6.3.20 基隆市 獅球嶺隧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座標:25°07′14″N 121°44′03″E 獅球嶺隧道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獅球嶺隧道 北口等級三級古蹟 ... ... <看更多>
獅球嶺隧道歷史 在 [心得] 基隆獅球嶺隧道- 看板railtou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版:https://winroad.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31.html
「新竹風,基隆雨」真是感謝今天(0329)基隆用大家最熟悉她的面貌來迎接我們…
濛濛細雨中的雨港,也是別有一番風情。
小時因為住雙溪,離基隆近,加上外公家又在六堵,所以很常去基隆吃小吃,看大
船尿尿。小時基隆的大貨輪很多,每次到基隆,一定都是先去基隆港找尋正在尿尿
的大貨輪,對還是小朋友的我來說,原來船也會尿尿,這是多麼令人新奇的事呀!!!
只不過,往後的日子,隨著基隆港的貨運量急速下降,能看到的貨輪也越來越少了。
今天是鐵道旅遊趴趴走的第一次出遊,早上10點在台灣博物館集合,小米麻糬老師
先為大家介紹臺灣鐵路的第一輛火車頭騰雲號,老師有提到,大陸杭州正在製造1:1
的騰雲號,杭州倣制臺灣最早蒸汽機車,上網查了一下,這篇文章也提到在今年三
月會運來台灣正式運行,好奇的是,怎麼是委外給杭州做?台灣沒能力仿製一台嗎?
當我們看火車時刻表時,總是可以看到有上行車及下行車,通常都是很自然的直接
看時刻表,也不會特別去想到底這上行下行代表的意思是什麼?比較簡單的辨別方式
是,西部幹線及東部幹線,南下是下行,北上為上行;南迴線東行(往台東)是下行,
西行(往仿寮)是下行;三條支線,出發站開出為下行,反向為上行(感謝PTT鐵道版版
友linxixin)。
基隆火車站第一月台上掛著縱貫線起點的牌子,這是在民國97年時站方為了紀念縱貫
線百歲,特地立了這麼個地標,下次到基隆火車站時,別忘了來看看這西部幹線的起
點也是台灣整個鐵路發展史的起點。
在出口處,稍稍抬頭一下,還可以看到很久遠以前的政令宣導「重禮讓,守秩序」,
以前常看這些政令宣導,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再看它,卻又是讓人十分回味。今天也
正好有看到中原大學為了宣傳教育理念及教學成效,包下一組EMU559(通勤電車),全
車彩繪做行銷,這列車從今年1月1日起到3月31日在基隆及新竹間行駛,今天正好趕上
。這樣的行銷方式,對校方及台鐵,都是非常有創意的活動,如果台鐵能有更多類似
的行銷活動,想必應該可以讓火車不只是火車。
到了基隆,正好是中午時刻,老師帶我們到孝三路及忠三路吃小吃,我從天天來鹹粥
吃起。價錢非常的平易近人,鹹粥吃起來還算清淡,有同學很厲害的可以說出裡面加
了那些料,對於只會吃不懂料的我來說,我只知道我吃的是鹹粥…照片左下是豆腐炸
,右下方是蚵仔酥。(基隆忠三路101號,遠東戲院旁)
老師星期六也帶士林社大的同學來,但遠東水煎包昨天休息(固定兩個禮拜休息一個禮
拜六),我們比較幸運些。高麗菜及韭菜都是10元,各叫了一粒,皮吃起來非常的脆,
餡料也很香,若不是還想留點空間吃別的,實在很想再多買幾粒。(基隆市忠三路97號)
接著再到孝三路99巷吃肉圓,肉圓一碗30,口感普普,比不上其他二家的美味。
填飽了肚子,再來就是往目的地前進。基隆的公車不像台北幾乎都是車体廣告,多只
是基隆公車處的彩繪,也許是因為來往的人比較少,廣告商不願投吧!
到獅球嶺隧道==>搭501公車(502、505亦可)至自強隧道下車,再走入祟德路即可。因
為我們是團体,所以可以預約志工解說(這個對於散客就比較吃虧了)。隧道平日不開
放,只有六日才開放。獅球嶺隧道又名劉銘傳隧道,全長235公尺,目前為三級古蹟。
獅球嶺隧道因為坡度太陡,在行駛七年七個月後便由竹仔寮隧道取代,功成身退。當
初行駛的火車頭,便是早上我們在228紀念公園看到的「騰雲號」蒸氣火車頭。獅球嶺
隧道只開放一小段,大部份路段都是軍方管制區。志工說他在民國五十多年時,曾經
走這隧道一直到八堵,可惜現在路都被封住了。隧道當初開挖是二邊一起動工,到了
二處接合時發現高低點不同,然後再把較高的那側挖深一點,現在很難想像,在清末
,應該沒什測量工具,二邊同時開挖,加上隧道是彎曲的,竟然也能銜接,真是令人
佩服。隧道南口有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看照片,可明顯看到字体上下顏色並不
同,志工說,字的上方是後來基隆市活化再生工程時所補上的,整個隧道,也可看到
不少補修之處,也可明顯的看出工法很簡陋,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隧道的上方,還有著獅球嶺炮台,炮台已不在。中法戰爭時,因獅球嶺炮台居高臨下
,正對著基隆港口,因地利之便,成功的敗退法軍。炮台旁有座已二百多年的土地公
廟-平安宮,相傳中法戰爭時,法軍曾試圖攻佔獅球嶺炮台,有位老者用手上的手杖
一揮,便讓法軍死傷慘重而敗走,大家相信這是土地公顯臨。廟裡有好幾尊的土地公
及土地婆,廟方說明每尊都有歷史意義。廟方特地介紹了牆上正在施工的交趾陶,是
由國內的交趾陶大師林洸沂所做,牆上的壁畫尚未完工,廟方也特地帶我們上二樓看
已做好但尚未定著於牆上的交趾陶。
對於基隆,總有份特殊的情感,因為她是我小時最常遊玩的城市。只是很可惜的,從
小到大一路走來,基隆的變化真的不大,路上和志工聊天時,他也是很感嘆像基隆這
麼有歷史文化的地方,卻沒能好好的規畫發展,真的很可惜。不過我也相信,只要大
家都有心,即便政府不做,我們還是可以慢慢的改變些什麼,你說,是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143.2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