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安排
近日收到好多網友嘅查詢,唔係問我育兒心得,亦唔係問我紫微斗數風水,或者其他西方療癒工具,佢哋係開始問我進修之路,點樣成為今日嘅我!🤔🤔好問題!
所以我只有回想,搜索枯腸, 10分努力,竟然......
我搵唔到我嘅進修之路🤣🤣,因為我每一下嘅步驟都係跟隨我嘅感覺,從來冇計劃過!
好多人都知道,我嘅玄學療癒之路係由我嘅二女出世開始,我第一個學嘅就係紫微斗數同埋塔羅,同時,因為我二女嘅健康情況,我開始左學手工皂同埋芳療。
我發現當我對呢一個知識有興趣嘅話,我就會想繼續鑽研,探究,得到更好嘅知識。值得一提嘅係,相信自己嘅直覺,我每一次上完堂,我都能夠發掘到自己不足嘅地方,然後喺課堂當中,我就會遇到我應該要進修嘅方向,然後繼續進修,簡單啲來講,我嘅進修之路,就係咁樣!
我整理一下,我嘅進修道路大概係咁樣:
紫微斗數👉🏻風水👉🏻八字👉🏻奇門遁甲👉🏻占星👉🏻卜卦占星👉🏻易經
塔羅👉🏻臼井靈氣👉🏻天使,水晶,生命靈數👉🏻通靈👉🏻系統排列👉🏻解夢
手工皂👉🏻精油芳療👉🏻全人按摩👉🏻西洋書法👉🏻頌砵👉🏻音叉👉🏻永生花藝師👉🏻各種手工(手作,唧花)
大致係咁樣,不能盡錄
學無止境,呢條路永遠都唔會完😆😆
...........................................(我是分割線)
唐三藏取西經
玄奘是唐朝著名的高僧,由於通曉佛教經丶律丶論,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於隋朝出生,自幼已很聰明丶個性獨立,又喜歡閱讀先聖先賢的書籍。他學習時又很心,即使屋外多嘈吵,也不受影響,繼續學習。可惜,後來因家境貧困,被迫流落在佛寺,並同時學習佛經。在他十一歲時就熟讀很多佛學經典,當中包括《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
隋朝滅亡後,玄奘前往長安、成都等不同的地方進修佛學。在這段時間,玄奘感到各地佛教學說差異甚大,甚至有一些與原本的教義相違背,於是決心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探尋真理
貞觀三年,玄奘由長安出發,經過高昌國,沿著西域諸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在異常險惡困苦的環境下,終於到達天竺。他向當地很多著名的高僧,學習佛學。
碑城👉🏻伊👉🏻高昌👉🏻大雪山于末玉👉🏻長安👉🏻唐👉🏻中天摩揭陀👉🏻那寺海👉🏻南天兰👉🏻覆汗
「玄奘前往天竺的路線」
經過長達19年的光陰,終於學有所成,並返回中原。這個時候,已學遍並精通當時流行的大大小小的佛教學說。之後創立了中國的佛教宗派唯識法相宗。法相宗着眼於佛法是硏究佛法和實踐佛法的佛學宗派在唐朝盛極一時。
此外,玄奘一生努力翻譯佛教經典,共譯出佛教經論75部1335卷,對中國的佛學影響深遠·而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的原型,便是來自玄奘法師
*資料來自網絡
...........................................(我是分割線)
同樣地,因為心目中嘅信念,踏上尋找知識之旅,仲有呢一位精油公司創辦人Gary
因為尋找,發掘及研究不同品種的乳香,佢走遍中東及非洲多國(多達15次來回旅程):
阿曼、也門、索馬利亞、埃塞俄比亞、科索拉特島……
過程中,佢需要克服言語不通,政局不穩,地方內戰(甚至槍林彈雨),最終不但證實心目中嘅信念,更加為我哋帶嚟純正品質嘅精油。👏🏼👏🏼
小知識:
乳香樹價值珍貴無比,而採收乳香嘅方法,就係割棵樹,令到佢流出乳香汁液,本意係用嚟保護棵樹,但係如果過度採收,乳香樹來不及修復,最終都會死亡。不過一般商人,就算知道呢個後果,佢哋都會頻密採收,因為回報實在太大。但係Y L就規定一年只可以採收一次乳香,盡量保持生態平衡,保護乳香樹。
...........................................(我是分割線)
#黃乙頤 #pearlwong
#oiltiquehealingcircle
#kaleidodrops
#essentialiving
#愛上yl101個理由
玄奘尊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20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奇怪的是,1000多年以來,不論民間人們口頭相傳還是學術界多數觀點都認為,玄奘是在成都市中心的唐代古寺大慈寺修行並受戒剃度,但諸多古籍史料留下的說法卻能夠證明這一說法並非事實。
一、少年玄奘隨哥哥長捷到成都修行
玄奘的出生年份並不確定,一般傾向於西元596年(另一說是602年),家鄉是河南偃師緱氏鎮。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慧在隋朝初年當過江陵縣令,家境算是普通。
玄奘的俗名叫陳褘,之所以會出家為僧和二哥陳素有關。南北朝到隋朝依然是佛學鼎盛時期,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大興佛寺的典型,文帝楊堅傳說本來就出生在寺廟,小時候由一個尼姑帶了好幾年。煬帝楊廣在江南拜著名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為師,智顗勸諫楊廣為安定江南做出很大貢獻。
佛寺興盛為安撫亂世裏的百姓提供一個寄居的環境,當時算是某種救濟疾苦的組織。由於這種社會背景,一表人才的陳素很年輕就在洛陽的淨土寺出家,學問深厚,人稱長捷法師。少年陳褘跟二哥陳素在淨土寺做小沙彌五年,深受兄長的影響。由於玄奘的成就超過哥哥,後來也就為玄奘的出生添加了一些離奇的點綴。玄奘是家裏四位兄弟姐妹中的老四,傳說母親懷他的時候身體欠佳,生他的時候遇到危險,突然屋頂上傳來三聲鳳凰的啼叫,玄奘母親才度過難關平安生下他。父親覺得這孩子不同一般,就找相士來看相,相士連連稱讚說:「此子寶相莊嚴,出生時有祥瑞庇佑,日後成就非同凡響。」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出家的。隋煬帝下詔要在洛陽度僧人27名,其中有個13歲的小童年齡太小,不在入選之列。大理卿鄭善果在淨土寺遇上他,略帶調侃地問道:「你小小孩童出家究竟想做什麼?」那小童從容不迫地回答:「小子要繼承如來的智慧和使命,把他流傳在世間的佛法發揚光大。」鄭善果見他人才出眾,大為驚訝,當即破格錄取,並向同僚誇讚:「此子得度必能弘大佛門的教化。」這個小童就是日後的玄奘。
因隋煬帝年間各地義軍打來打去的動盪,洛陽在王世充佔據之下,經常受到滋擾,長捷出於避亂,也是出於求學的念頭,聽聞幾位同鄉高僧大德都在成都佛寺,於是就帶着十五六歲的玄奘千里迢迢到了四川。
二、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傳說
大慈寺自唐朝以來曾經是成都歷史上有見於記載的規模最大的寺廟,比今天的規模大幾倍,整個春熙路、鹽市口商業街區全都在大慈寺的範圍內。
大慈寺最早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是來自印度的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時間大約是四世紀中期,但不一定真實可信。而起初的寺廟名稱也不可考證。因為大慈寺真正得名來自唐玄宗入蜀避亂,這個名字是皇帝賜名的「敕建大聖慈寺」。
據說唐玄宗來到成都以後,偶然見大慈寺僧人英幹在街頭施粥,救濟窮困百姓,並為當時中原的戰亂祈福。當時已經年屆七旬的玄宗在逃難過程中,堂堂大唐天子親身經歷過吃不上飯,忍饑挨餓,反而接受百姓救濟的尷尬境地,為此深受感動,然後得知舊交無相禪師在這裏,請他跟著玄宗到行宮內殿居住,賜田一千畝,敕書「大聖慈寺」匾額,讓無相負責主持擴建大慈寺。因為無相禪師先後在成都建造過多家寺廟,有淨眾寺、菩提寺和甯國寺。
幾年下來,重新擴建的大慈寺房屋達到96院8542間,一度是成都最繁榮的寺廟。到會昌年間,武宗打擊天下佛寺,因為大慈寺有唐玄宗的御筆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自然也成了整個四川規模最大的佛寺。不光唐代如此,到宋代也如此。大慈寺壁上有各種如來佛像1200多幅,天王、明王、大神將像260多幅,佛經變像114幅,所有畫像「皆一時絕藝」,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宋李之純的《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到今天依然是成都極為罕見保留有部分唐代原貌的古跡。
唐朝剛剛建立的武德元年(618),玄奘與哥哥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在成都各個著名寺廟拜訪高僧,印證交流和學習探討,見於記載的有寶暹、道基、智震、道因等人。玄奘進步很快,據說他隨寶暹學《攝大乘論》,隨道基學《毗曇》,隨智震學《迦延》。武德五年(622)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的東律院正式受戒並坐夏學律。
玄奘前後在成都五年,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著名佛寺講經,為蜀地僧俗所景仰,初步顯現出一代高僧風采,也表現出青年學者的睿智和廣博。但玄奘並不以此感到滿足,對佛學各種學問的好奇和疑惑,渴望與更多高僧交流印證的念頭一直纏繞在他的心中,於是他泛舟三峽,取道荊州再回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千百年來,玄奘在大慈寺受戒剃度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但近年專家學者對成都歷史文化的研究所得,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三、空慧寺與玄奘兄弟的隱秘關係
再回武德元年,玄奘與長捷法師經子午穀、劍閣至成都,當時並沒有到城中大慈寺,而是居住在城西的空慧寺,這一細節記載在慧立和彥悰為玄奘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一卷中,「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法師兄因住空慧寺,亦豐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儘管這一傳記有許多小說筆法,記錄內容並非百分之百真實,但許多關於玄奘的生平經歷還是被研究者重視的。
《法師傳》開篇就提到西蜀佛教的興盛,正因為隋煬帝時期的亂世,許多高僧都投奔西蜀相對安寧,同時南朝以來,成都佛教也發展很快,也才能吸引這些高僧紛紛前來,所以他們兄弟也聞名前往。當時玄奘還只是十五六歲的小沙彌,《法師傳》雖然添加了一些語言誇張地形容玄奘學問有如天才,引起許多蜀中僧人驚歎,但畢竟玄奘尚屬「應法沙彌」階段,還不具備資格獨行法事,按照規矩也應該是跟著哥哥長捷法師一起在空慧寺居住,也時常去其他寺廟拜訪學習。也許是空慧寺後來消亡,玄奘兄弟與空慧寺的淵源一直不被重視。
成都空慧寺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佛學講寺,位於成都西郊某處,今天已經不可考證。以史料記載,空慧寺由石犀寺改建而來。石犀寺最早並不是佛寺,主要留存著李冰治水時鑿刻鎮水石犀牛。南朝蕭梁武陵王蕭紀(武帝蕭衍的第八子,在成都十七年)在成都正式改建佛寺,當時叫龍淵寺,是蜀中南朝寺廟的代表之一。據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記載,蕭紀專門從洛陽請了高僧慧韶入蜀弘法,慧韶,俗姓陳氏,為洛陽潁川陳太丘之後,與玄奘兄弟屬於同籍同族的本家。慧韶奉邀至蜀,于諸寺講論,開道如川流。到唐朝以後,因為避諱高祖李淵的名字才改名空慧寺。正因為空慧寺的興盛與玄奘兄弟有莫大淵源,所以他們入蜀以後專門前往那裏瞻仰,也就居住在空慧寺。
《續高僧傳•玄奘傳》還記載:「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長捷法師在空慧寺中開法筵講席,「凡講《盤經》《攝大乘論》、《阿曇》、兼通《書》《尚書》、《傳》(春秋三傳),尤善《老》(《道德經》)、《莊》(《莊子》)長捷法師的講筵法席「為蜀人所慕」。當時僧官「總管酂公特所欽重」。
很顯然,唐朝剛剛建立時的大慈寺還沒有後來的名氣,地位遠不如空慧寺,以長捷、玄奘與空慧寺的家鄉淵源,寄居修行於空慧寺更合乎情理。只不過空慧寺毀于唐武宗時期,宣宗即位,重興此寺,改名聖壽寺。
北宋人吳師孟《大中祥符禪院記》與南宋馮檝《大中祥符院大悲像並閣記》記述了重興之聖壽寺規模,大略謂寺院占地七頃,共三十院。規模、佛寺一度媲美大聖慈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季春,院中塑觀音像一尊,歷經五年方完工,是迄今為止成都市最大的雕塑觀音像。但由於空慧寺名稱已經不再使用,從此就淹沒了。
空慧寺具體位置歷來也有爭議。據清朝一些史料觀點,認為年羹堯于雍正初年在原來空慧寺、聖壽寺的位置改建了將軍衙門,那麼應該就是今天成都市金河街、東西勝街及將軍衙門一片,這一說法參見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唐僧玄奘成都五年修習研究》的考證。(《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08年12月總第208期)。但另有一說法則是偏南的文廟街一帶,因為有唐代古籍《續高僧傳》點明玄奘「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支持位置是成都偏南的地方。如袁庭棟的《成都街巷志》一書中,就是在介紹文廟街時順帶提到過空慧寺的情況。
四、玄奘在多寶寺修行而被誤認為是大慈寺
事實上,空慧寺的名聲雖然在隋唐時很大,但玄奘可能也並沒有與哥哥長捷住在一起。因為畢竟《法師傳》寫明只是「法師兄因住空慧寺」,而《續高僧傳》雖然支持說玄奘與長捷同住空慧寺,但求學與修行可能另有別處,更重要的是受戒剃度在空慧寺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玄奘當時拜訪求學多位元高僧的情況,玄奘修行所在應該是成都城東的多寶寺。這也是一座成都名寺,由晉朝寶掌禪師興建,多寶寺位於城外僻靜的地方,而玄奘和長捷都是潛心向學的人,兩兄弟分別居住更有利於各自修行,這也比較符合研究學問的實際,這是其一。
多寶寺當時聚集高僧很多,其中有一個高僧道因法師年長玄奘十五歲,同樣是玄奘的河南家鄉人,俗姓侯。多年以後玄奘從天竺取經歸來,道因法師還被請到長安與玄奘一起翻譯經書,兩人交情極好。另據《大宋高僧傳》,玄奘請教學習的寶暹、道基兩位法師當時也都在多寶寺。這是第二點。
再次,多寶寺位於成都城郊外,當時要出城十多裏。更重要的一點證據是,多寶寺在成都城內另設有戒律院,正好與大慈寺毗鄰,玄奘正式受戒剃度就是當時多寶寺設在城內的戒律院。只不過唐朝中期以後大慈寺因得到玄宗李隆基下旨擴建而出名,吞併了城中原來的多寶寺戒律院地盤,演變為大慈寺的東律院和西律院(東律院原屬多寶寺的位置應該是大慈寺以東靠近府南河一邊),因此後人才會誤認為玄奘是在大慈寺受戒剃度,再後來就演變為玄奘一直就是在大慈寺修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因為成都的多寶寺當時有戒律院,各方高僧雲集,寺廟規模很大,所以具備傳授戒律的資質。而空慧寺雖然聲名遠播,但規模和受戒條件似乎還不夠。關於玄奘受戒剃度的推斷可見四川文史館馮修齊《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西華大學學報》2009年4月)。另外明代曹學佺所著《蜀中名勝記》也記載,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空慧寺獲得敕建佛塔,當時在該寺獲得受戒者才700人,這時已經距離玄奘受戒有55年之久。雖然缺乏更多具體證明空慧寺受戒資質的資料,但推測空慧寺在唐朝初年應該還不具備剃度條件。
綜合來說,玄奘當年在成都多寶寺修行五年並受戒剃度的可能性更大,也能與大慈寺的流傳演變聯繫起來,應該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玄奘 #唐三藏 #大慈寺
玄奘尊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黃偉民易經講堂
《國安法》大演神通,禁止了黎智英手上七成壹傳媒的股票自由買賣,又凍結了他三個私人銀行戶口,務使《蘋果日報》斷水關門為止。
這個霹靂手段,只係針對肥佬黎一人,還是香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夏寶龍說過,必須嚴懲黎智英、戴耀廷、黃之鋒三人。華人世界,既有最高指示,自然地,警方行動,律政署識做,法庭配合。
如果只是整俾他們三人的特別套餐,其他人就可以放心繼續炒樓炒股票了。
《國安法》雖然無所不能,但保佑不了國安處處長蔡展鵬。
據《南華早報》獨家報道,原來處長光顧無牌按摩店,碰巧遇到警方臨時查牌,所以,被勒令休假,等候接受調查。
沒有時間,沒有地點,沒有警區,沒有細節,只是說出處長揼邪骨,撞正查牌,在休假中?
新聞背後的故事,我們嘗試重組畫面,一位兩粒花督察,帶住幾條老散,作例行查牌,在一無牌骨場卻碰到高級助理警務處長,國安處處長在揼骨中,忠誠勇毅的警察,秉公辦理,向上峰呈報。因光顧無牌骨場,事態嚴重,所以,勒令處長休息待查。
不用當過差,做過記者,我骨場中人,都覺得故事於情於理不合。所以,這篇報道,應該是鄧炳強近日常常掛在嘴邊的別有用心假新聞啦。
但劇情最頂癮的,是鄧炳強第一個跳出來,不是否認這則假新聞,反而驚死你唔信,曖曖昧昧,唔交待案發警區,時間日期,行動細節,只是確認處長休假待查中。
葉劉和謝偉俊,飛身出來,笑騎騎放毒蛇,表面同情處長,其實踩多一腳,最怕市民唔信這宗報道。
咁落力演出,都係想帶公眾去一個方向,警隊上位之爭,另一個梁家輝和郭富城的衝突故仔,合理之至。
不合理的畫面,背後都有故事。
國安處成立幾個月,表面上是警隊的編制,人手是警方的人手,其實是服務中央駐港的「國安公署」,公署署長是鄭雁雄。
鄭雁雄的上司是中聯辦的駱惠寧,駱的上司是港澳辦的夏寶龍。夏是習近平的家臣,當年在浙江協助習拆教堂和十字架的闖將。
夏寶龍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專職兼任港澳辦,原主任張曉明讓路降一級,他主要直接向習匯報香港形勢,不經港澳小組韓正。
蔡展鵬這位國安處處長,其實是執行這條權力線的下線行動人員,怎麼會因揼骨而被休假?
他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休假?休假時,誰署理他的職務?
神不知鬼不覺,卻成為馬雲的《南華早報》獨家消息!
這條新聞的重點是蔡展鵬被勒令休假,卻沒有透露出事的警區,只要地點出現,便知道負責的指揮官,架構上該區的警務人員便知巡查人手和細節,這宗事件便會看出破綻。
事件真相是國家機密,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了,只感覺到出了大問題,鄧炳強、葉劉、謝偉俊等一眾人等,急於幫忙告訴你,這宗新聞是真的。如果是《蘋果》的獨家,說是外國勢力編導的假新聞便好了,但偏偏是馬雲的報紙。不知消息來源還透露了多少內幕!
這種古怪新聞會愈來愈多,殺光真正的傳媒機構後,香港便只有這些別有用心竹傳言和各方有心人,刻意透露的秘密消息。語言口耳相傳,以後真真假假,就方便官商勾結,混水摸魚了。
明天是佛誕公眾假期,四月初八日,是佛陀出生的日子。
在古印度恆河流域,有一個小國,迦毘羅衛國。國王淨飯王,皇后摩耶夫人,在今天生下太子悉達多。
悉達多成長期間,眼見眾生多苦,世事無常,終於廿九歲出家,尋找人生離苦得樂的根本法門。
最後,在菩提樹下覺悟出痛苦產生的過程,及終止痛苦的方法。悟道成佛。
二千多年前,人類智慧發生了一次奇妙的大躍進。
在中國,是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孔子、老子的哲學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根本。
在中東,耶穌誕生,建立耶教文明,成為西方的精神支柱。
在希臘,有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智者。他們的學說,影響了人類哲學和科學的發展。
在印度,釋迦牟尼的出現,影響了整個東方世界的思想。
目前的人類文化,基本上是根據這四位思想家,在同一段時間裡,爆發出智慧火花而來。
所以,佛陀與孔子、耶穌、蘇格拉底,被後世尊稱為世界四大聖哲。
四位聖哲,留下的智慧,都是教人離苦得樂的方法。
佛陀留下了“如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三法印,是佛陀一生印證出,離苦得樂的次第過程。
世間事物,永遠變化不已,從無一刻停頓。
人,基於自我的利益考慮,卻期望好的時物長存,壞的東西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種想法當然不能如願,因而生出了苦。
諸行無常。佛陀對弟子阿難說:
萬物皆無常,
有生必有滅。
凡是有生命的,都會死亡;
美好的都會變壞。
期望永遠美好,不死,便生出痛苦了。
諸法無我。環境在變,這個「我」,也因應時空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人會產生痛苦,都是因為有一個無明的“我”存在。若能無我,“苦”便無從生成,無處可以依附。
好壞善惡,都是以我為中心,對際遇反映出來。赤子之時本無分別心,隨著成長,種種錯誤價值觀念形成,痛苦煩惱也隨之而來了。
沒有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就沒有永恆不變的我存在,一切都在因緣變化中。
涅盤寂靜。一個人無論多長壽,生命的總長度,都是由無窮的當下剎那,相加總和而成。每一個當下剎那,無所謂好壞順逆垢淨,所有都是你生命組成的部份,沒有哪一個“剎那”不是自己,這便是生命的實相。
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正確的人生觀念,正確的修行方法而達至“苦”不再生的境地。
能夠“涅盤寂靜”,因為了解“諸法無我”,諸法之所以無我,因為明白到“諸行無常”。
三法印,一環扣一環,根源在於我執。一個我字,就是痛苦的根源。
凡有我,就有貪嗔癡的本性。
對順境的貪住;
對逆境的嗔恨;
對人事的癡迷。
中華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中國人講佛理,很多時候與宗教無關,純是從文化角度入手,追求那種心無罣礙的和平寧靜。
像佛教的《心經》,就很受香港人歡迎,不必佛教行人,一般人都愛背誦抄寫。
梅艷芳、王菲、劉德華、容祖兒,都各有唱法演繹,國語、粵語,有多個不同版本。
二百六十字的心經,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即是智慧;波羅蜜多,是過渡的方法;心經,是心法。
只要是佛教徒,不理是大乘八宗,或是小乘二宗,總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渡過輪迴苦海,到逹彼岸。
過渡方法,佛門提供六種,合稱六波羅蜜,即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觀音以智慧過渡輪迴苦海的心法。很受歷代中國人的歡迎。
心經第一句: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句卻令很多人惘然,大家熟識的觀音,叫觀世音,為何這裏要叫觀自在?
兩晉時期,鳩摩羅什,來到漢土,將梵文觀音菩薩,譯作「觀世音菩薩」。
到唐朝三藏玄奘法師,認為觀自在更合梵文本義,他所譯的心經版本,遂稱「觀自在菩薩」。
這個心經,在中國流行了千年,深入民間,但奇怪地,觀音,人們只接受觀世音,不接受觀自在的譯法。
觀世音菩薩,字義是關注世間苦難聲音的菩薩。
觀自在菩薩,字義是關注自在得樂的菩薩。
三藏法師的自在本義,可能更合菩薩精神;但中國人,苦難的多,中國社會,不平事衆,中國民眾,在現實世界,找不到公義,總希望在形而上的領域,有一位法力無邊的菩薩,救苦救難,關注人間的苦難不平。
所以,觀世音的譯名,很合中國人的胃口。觀世音菩薩,就自然地在漢土普及起來。
中國人的世界,是特權世界,人人追求特權,人人服膺特權。
既有特權,何來公義?沒有公義,幸福就只能是水月鏡花。
中國人愛拜鬼神,因為,除了仙佛,世上無人代抱不平。